基于音乐人类学视野下的江西鄱阳湖渔歌研究

2016-07-13 01:21张旦丹南昌师范学院音乐系330000
大众文艺 2016年24期
关键词:渔歌鄱阳湖渔民

张旦丹 (南昌师范学院音乐系 330000)

基于音乐人类学视野下的江西鄱阳湖渔歌研究

张旦丹 (南昌师范学院音乐系 330000)

音乐是人类生活的一部分,是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具有鲜明的地方特色,体现了不同的风土人情。音乐在人类历史的发展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古代无论是在宫廷还是在民间小巷,只要是有人的地方就有音乐存在。音乐有生命力,能够感染人的心灵,特别是地区性民乐,更是别具一番风味。鄱阳湖渔歌有着悠久的历史,是鄱阳湖的独特风景和文化,唱出了湖区渔民的家长里短,唱出了他们的爱与情,是湖区渔民传承至今的文化以及生活娱乐的主要内容。本文主要研究鄱阳湖渔歌的产生条件、历史以及对渔民生活的影响,同时也探讨了鄱阳湖渔歌的现代意义,为渔歌的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鄱阳湖渔歌;地方文化;时代意义

规划课题:《音乐人类学视域下鄱阳湖渔歌的比较研究》

课题编号:13YS23

一、鄱阳湖渔歌研究的背景与意义

鄱阳湖渔歌作为珍贵的地方文化遗产,是鄱阳湖渔民的财富,它展现鄱阳湖渔民多样的文化生活与精神风貌,歌声传达出渔民的诉求与希冀,也反映了一定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现状,歌声传唱的是历史的声音,在渔民的口头相传中记录着珍贵的史料,对于当地历史的研究也有重要的意义。同时更是中华渔樵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与其他地方文化共同构成了瑰丽、传奇又博大精深的中国文化,应该世代传承。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传统的生活方式和生产方式也受到冲击,鄱阳湖渔歌的存在基础、主题以及生存环境都收到了很大成的限制,换言之,鄱阳湖渔歌受到多种艺术文化的冲击,特别是流行音乐文化的影响,在当地百姓生活中的重要性逐渐降低,特别是对年轻人的吸引力低。虽然鄱阳湖渔歌发展受限,但是它在世代传承中就已经融入当地人们的血液里,在无形中影响者每一个鄱阳湖周边的人们,鄱阳湖渔歌不能在时代的发展中消失灭绝。因此有必要仔细研究鄱阳湖渔歌的方方面面,探索它在鄱阳湖渔民生活中发挥的重要作用,挖掘其精神内核,保留其精华部分。鄱阳湖渔歌只有满足当代人的精神文化需求才能再次发挥重要的作用,被人们所接受和再次传唱,实现音乐与人类的共生。

二、鄱阳湖渔歌概况

1.鄱阳湖渔歌产生的地理环境

地理环境在一定程度上对一个地区的生产方式起着决定性的作用,从而催生出了鄱阳湖渔歌。鄱阳湖位居我国七大淡水湖之首,地势低洼,常年接受赣江、抚河、信江、修水、饶河的淡水补给,同时联通长江,水资源十分丰富。有水就有了生命,鄱阳湖水草肥美,水产品丰富,而且水上交通便利,往来商船如织,带动了当地商业的发展,正是如此的地理优势为渔业的发展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为渔歌的产生奠定了基础。

2.鄱阳湖渔歌产生的文化环境

古代的大江大泽往往是重要的交通枢纽,很多文人墨客相聚于此,感慨人生,写下一篇篇流传千古的诗歌,丰富了鄱阳湖的文化。鄱阳湖古称彭泽,很多诗人途径于此留下很多优美的诗句。如张九龄的《彭蠡湖》,“沿涉经大湖,湖流多行佚。凌晨趋北渚,逗浦已西日”描写了鄱阳湖的浩渺,王勃的也描写了“渔舟唱晚,响穷彭蠡之滨”和“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的千古绝唱。不仅如此,李白、苏轼、谢灵运等也题词作赋,极大丰富了鄱阳湖渔歌的艺术特色与内容。在这里渔歌与诗歌共同促进,诗人从渔民歌声里寻找灵感,渔民从诗人的诗句中斟酌词句,渔歌渲染了诗句,诗句也对鄱阳湖渔歌的发展起到了一定的引导和推进作用。

3.鄱阳湖渔歌的历史及特色

鄱阳湖渔歌有着悠久的历史,在宋代,鄱阳湖就已经洋溢着动听的渔歌。到了明清时代,随着商品经济的萌芽和产生,渔业进一步发展,渔歌流行并更加繁荣,其内容更加丰富,表达的情感更加多样。鄱阳湖渔歌也包括号子、小调、民间小调等形式多样而且富有韵味,反应的内容多是渔民生活的点点滴滴,非常细腻的刻画了鄱阳湖渔民的生活百态。鄱阳湖渔歌几乎是渔民生活的独白,每到开船打鱼时就会有开船歌和行船歌;织渔网时,有织网歌;打鱼归来拉纤时,渔民们又会唱起拉纤歌;也有适合少男少女吟唱的采莲歌和荡桨歌;当然也有适合孩童歌唱的放鸭歌等。鄱阳湖渔歌的内容不仅写实,也有情意绵绵的情歌,盼着心爱的人儿早点归来。

三、鄱阳湖渔歌对渔民的影响

音乐是伴随人类而生的,早在西周就已经出现了可以配乐歌唱的《诗经》,其中很多作品都是来自民间。艺术来源于生活,只有与实践相联系的音乐作品才具生命力,因为它最接地气,所表达的中心思想才最真挚,能够引起大家的共鸣。鄱阳湖渔歌,不是一个人闭门造车创造出来的,而是生活在鄱阳湖周围的渔民们共同创作和传承下来的,是连接渔民祖祖辈辈感情的精神纽带,是无数渔民的精神共鸣,在千百年的生活中渔歌给了鄱阳湖渔民以慰藉和希望,也使他们的生活多了更多的乐趣。鄱阳湖渔民口头流传的渔歌文化已经融入他们的生命里,有渔民处皆有渔歌,皆有此起彼伏的音乐对唱。

1.展现生活与劳作,展现渔家生活

鄱阳湖渔歌渔民在日常的劳作和生活里有感而发,不加斟词酌句,亮开嗓子就可以唱出来,带有最原始的豪放与纯朴。鄱阳湖渔歌大多反映了渔民的劳作细节,反映了渔民的织网、撑船、打鱼、拉纤等。鄱阳湖地理环境得天独厚,不仅适于渔业的发展,也适于农业的发展,因此鄱阳湖人民承担着最繁重的作业,唱渔歌则是放松和缓解劳累的最好方式。特别是在织渔网、湖中打鱼、田间劳作等多人聚集的劳动生产中,大家就唱起渔歌,互相应和,此起彼伏。歌唱的内容都是平时最熟悉的事物,因此很多人都能够唱上两句,有时灵感凸现,还能即兴创造出众人拍手称赞的妙词。在唱歌的过程中,渔民不仅减轻劳累之感,同时也进行了情感之间的交流,为平淡的生活增添了无限的趣味。同时在重大的日子里歌声更是不会缺席,以婚礼为例,《近日渔家姑娘嫁渔郎》就唱出了新婚的喜悦。在婚礼上几乎每一环节都会有歌声:从新娘离开父母家的《母女哭嫁》到夫家的拜堂《请新人》《撒帐》到最后的《闹新房》。鄱阳湖渔歌用歌声勾勒渔家生活百态。

2.表达情意,展现对爱与美的追求

渔歌的素材来源是多样的,不同年龄层的人对渔歌也有不同程度的偏爱,不同的素材指向的情感又是不同的。在鄱阳湖渔歌中最具灵性的莫过于少年少女的情歌对唱,既展现了恋人间互表情意的羞涩又有他们之间的打情骂俏。当然了不仅有甜蜜的感情,也有思念之苦。鄱阳湖处于五江归流之地,水系发达,很多渔民外出捕鱼,往往会外出数日。如《我想情歌日落山》,歌词凄苦,为心中的人儿牵肠挂肚,盼郎归,日落西山仍不回。

3.反映政治生活,揭露社会黑暗

渔歌也反映了渔民所处的时代以及政治诉求。在封建时代,渔民处于社会的底层受到政府和恶霸的压迫,承担着繁重的税负,经常是食不果腹,有家难回,有的渔民不得常年在水上飘泊。渔歌深刻反映了渔民生活的疾苦以及对社会生存艰难的无奈,痛斥官僚团体的腐败,如《世上唯有三门苦》,诉说了渔民遭受的压迫以及生活的的窘困,展现了封建社会的罪恶和黑暗。随着新中国的成立,渔民的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从渔歌就可看出来,如《一网鱼虾一网梁》以轻快、喜悦的格调唱出了新的美好生活,歌唱了党的恩情,充满对未来美好生的向往。

四、发展鄱阳湖渔歌的现代意义

在当代流行音乐快速发展的时代,流行音乐借助偶像效应以及如快女快男、中国好声音等大型音乐比赛等全国性的平台,迅速被大众接受。而鄱阳湖渔歌等产自于民间,缺乏全国推广的平台,同时由于自身的局限性,正在逐渐消失。鄱阳湖渔歌作为地区文化,不应该被淘汰,它仍具有很现代意义,仍是社会发展的动力之一,应该合理开发。

1.有利于鄱阳湖生态环境的保护

目前在全国范围内,生态问题已经成为大众的话题。大面积的围湖造田、不合理捕捞和工业发展,鄱阳湖面积不断缩减,而且水质也受到很大的影响。鄱阳湖渔歌最天然的生存地遭到了破坏。重视鄱阳湖渔歌的发展,就必然会涉及到鄱阳湖文化建设问题,进而促进鄱阳湖生态的建设。

2.鄱阳湖渔歌有利地方特色文化建设

不同的地方有不同的风景,不同的河流有不同的歌声,鄱阳湖渔歌产生在江南的水乡泽国里,自古以来就是文化的圣地,古代的才子驻足于此写下诗篇,南北文化这里交汇撞击出新的火花。这里有绵延千年的歌声,每一首都唱出了鄱阳湖人最质朴的的生活,展现鄱阳湖人如水一般灵动的灵魂。鄱阳湖渔歌是鄱阳湖独具特色的艺术文化,是鄱阳湖人民在这片土地上创造的,每一句歌词都离不开鄱阳湖,对鄱阳湖的历史和演变都有重要的意义。特别是现代城市建设呼吁突出地方特色,展现城市文化,建设独具一格的内涵城市的大背景下,城市建设排斥千篇一律的钢筋水泥建筑。鄱阳湖渔歌是鄱阳湖独特的风景,也是印在生活在鄱阳湖周边人民记忆中永远不会消退的旋律,是鄱阳湖建设不可忽视的重要精神元素。

3.促进鄱阳湖旅游业的发展

鄱阳湖自然风景与人文建筑景观为旅游业的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旅游业符合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发展旅游业必须突出地方特色,才能使其具有吸引力和长久发展的动力。以鄱阳湖渔歌为代表的的民间艺术,正是鄱阳湖旅游业一张闪亮的文化名片,带有浓郁的乡土人情,充满着率性自然之美,更让来自全国各地的游客产生共鸣。鄱阳湖渔歌,已经与鄱阳湖的流水互为一体,没有渔歌的鄱阳湖是不完整的。同时鄱阳湖渔歌也能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为旅游业创收。

4.探索鄱阳湖渔歌的创新之径

鄱阳湖渔歌必须走创新途径才有可能冲破发展瓶颈,升华其艺术价值,重新获得会的认可,并在社会大众中流传。首先就是要剔除与社会主流价值不相符的元素,增加新的符合社会普适价值的新元素,特别要更改晦涩难懂的内容,使歌词更加朗朗上口;其次在曲调的创造方面,要有利于营造情感,使其表达更具有冲击力,更能够带动听者的情感;再次,借助鄱阳湖民间其他艺术形式,增加增加其表现形式,使其更利于大众接受;最后也可以借鉴流行音乐的推广模式,利用商业模式,对鄱阳湖渔歌进行商业宣传,增加知名度。当然鄱阳湖渔歌的创新发展少不了当地政府的支持,政府凭借其配置资源的能力,可以引进人才、提供财政支持,同时在鄱阳湖区域建设中把鄱阳湖民俗艺术作为发展项目之一,将会大力促进渔歌的发展。

社会在进步的同时,也使部分区域性传统文化发展受限,尤其是生产方式的进步,使很多传统的行业逐渐消失,而伴随其产生的文化也失去了载体,到了濒临灭绝的境地,但是这些文化有着丰富的内涵以及极高的艺术价值和历史价值,它们的消失将会带来不可估量的损失,同时减少区域文化的多样性,不利于文化的多元发展。鄱阳湖渔歌正是在传统捕鱼业衰落的背景下,渔船交织,渔歌对唱的场景已经渐行渐远,鄱阳湖渔歌失去了传承的动力。鄱阳湖渔歌包罗万象,吸纳了吴楚文化,展现了韵味十足的江南文化,是鄱阳湖地区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鄱阳湖人民生活的主要精神产物,同时也在民俗文化的发展中占据重要的地位。在新时代,鄱阳湖渔歌若想得到长足的发展就必须再次发挥对人类的作用,使人们意识到它的重要性,当然文化本身不会改变,还需要人类对其加以改造,使其能供适应社会的发展,并发挥其 本身的价值。

[1]李江. 鄱阳湖渔歌的内涵及艺术特色[J]. 农业考古,2007(6).

[2]邓伟民,邓伟平. “楚吴中原”之遗韵 “江南水乐”之奇葩——鄱阳湖渔歌生态条件、艺术特色及文化属性研究[J]. 人民音乐,2011(2).

[3]王佳丽,徐艳萍. 鄱阳湖渔歌传承之调查[J]. 影剧新作,2014(2).

[4]王佳丽. 鄱阳渔歌及其保护传承与开发利用[J]. 上饶师范学院学报,2015(2).

[5]郝珺,麻峰. 鄱湖渔歌的艺术特点与地域文化性[J]. 江西社会科学,2016(4).

张旦丹,女 ,汉族,辽宁丹东人,南昌师范学院,文学硕士,副教授,从事音乐教育方面研究 。

江西省社会科学“十二五”(2013年)

猜你喜欢
渔歌鄱阳湖渔民
鄱阳湖水系之潦河
洞庭渔歌: 在八百里洞庭湖上 放声高歌
吕铮铮美术作品
浅谈汕尾渔歌在校园的传承与创新
《鄱阳湖生态系列插画》
秘鲁渔民的生态平衡智慧
天籁之音海边来
宣扬渔民一家 鼓励渔民互救 广东省渔业互保协会竭力打造“渔民之家”
“实验与探究”的变式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