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立群的诗性金融

2016-07-13 03:55浦东
莫愁 2016年11期
关键词:金立群亚投行金融

□浦东



金立群的诗性金融

□浦东

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简称亚投行)成立伊始,谁将领导亚投行就成为各界关注的话题。2016年1月16日举行的亚投行理事会成立大会上,金立群当选亚投行首任行长。

机会留给有准备的人

作为新中国改革开放之后成长起来的第一代金融家,金立群的人生和事业道路,有着鲜明的时代特征。

中学时代,金立群就是一个超级学霸,课余时间,图书馆是他时常出入的地方。上高中的第一个国庆假期,他没有回家,表面上是因为家里穷,要节省路费,但在学校更能安心学习,恐怕是他内心的真实动机。

仅仅度过一年平静充实的高一生活后,“文革”断送了金立群的大学梦。金立群不得不离开学校,被下放到江苏常熟白峁公社插队,一呆就是十年。他种过水稻,搞过乡镇企业,还在农村中学教过书。这些经历让他真正了解了中国基层社会。

很多有志的知识青年,在当时艰苦的条件下继续学习深造,但也有很多人放弃了对知识、对理想的追求,自怨自艾。金立群属于前者,他感到求知是人生第一需要。他说:“一个没有文化的民族是没有前途的,现在大家都不读书,那我就读书,将来国家必有需要之时。”

一天的繁重劳动之后,回到简陋的草棚里,捧读《莎士比亚全集》是这名内心苦闷的青年的唯一安慰。机会总是留给有准备的人,恢复高考后,29岁的金立群考上了北京外国语大学。他师从王佐良、许国璋两位大师,主修英美文学。那时金立群的目标是学术,凭借着坚持多年打下的良好基础,再加上名师的指点,他在学业上取得长足进步。毕业时,他得到了令人羡慕的留校工作的机会。但就在此时,恩师许国璋教授却给他提供了另外一个选择。

恰逢中国恢复了联合国与世界银行的席位,国家财政部要求北外推荐一名毕业的研究生到世界银行中国执行董事办公室工作。许国璋推荐了金立群。许教授说:“我们国家也许需要上百个英美文学方面的专家,但是,更需要的是懂经济和金融的人才,我希望你可以转到新的领域,从事经济工作。”在恩师的指点下,金立群最终选择到财政部工作。

亚投行的“推销员”

从一踏进财政部大院开始,金立群就被派去美国参加有关世界银行工作的培训,回国后又一直在外事财务司工作,负责与世界银行的援华项目打交道。

在同事眼中,金立群是好读文学书籍的“英语文学硕士”,他在英文翻译方面颇有心得,还主持翻译过美国作家罗恩·彻诺的畅销书《摩根全传》。在美国的一次会议上,有人问经济学家许小年,怎么把中文的“不折腾”翻译成英文,让外国人能听懂,同在会上的金立群被请来救场。金立群先提出用莎翁的“much ado about nothing”(无事生非)来对应“折腾”,又觉得不够好,“如果硬要翻译,我觉得最接近的词就是‘don't rock the boat’,或者‘no boat rocking’(不要晃船)”。这个既形象又生动的翻译让大家一致称好。

在各国政要眼中,金立群是说话有技巧的金融外交家。他能说一口流利的英语,法语也不错。在与澳大利亚全国基金协会主席Steve Howard交流时,金立群将对方比作该国小说《人类之树》中的垦荒人;与英国人交流时,金立群喜欢引用莎士比亚的话;和法国人交流时,他讲述自己对法国文化的迷恋。各种文化中的趣闻,他都能信手拈来。

金立群

2003年,担任财政部副部长的金立群竞选亚洲开发银行副行长成功,而且是排名最靠前的常务副行长。这是中国人第一次担任亚开行的副行长,金立群要协调域内几十个国家的贷款项目,这段一线的工作经历为其日后执掌亚投行积累了宝贵经验。当金立群从亚开行离职时,亚开行官方对他的评价是:工作勤奋,处事灵活,成就斐然。

2012年博鳌论坛在印度孟买召开“亚洲金融合作论坛”,一路上,大家都被印度落后的基础设施所震撼,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的理事长曾培炎在论坛上呼吁各国要重视亚洲的基础设施建设。回程的飞机上,曾培炎就和一同赴会的专家迫不及待地讨论起来,提出可否在亚洲建一个银行,主要帮助亚洲国家改善落后的基础设施。据统计,2020年前,亚洲国家每年需要投入到基础设施建设上的费用多达上万亿美元,这是现有金融组织无法提供的,于是,筹建亚投行的想法很快被提上议程。

从零开始建立一个全球多边金融组织,其挑战可想而知,能承担这一重任的人也并不多。由于创建期间所要面临的复杂局面,要求亚投行的首任掌门人必须具备丰富的国际金融组织工作经验。从一开始,金立群就是财政部考虑的最佳人选,他是为数不多的国际金融人才和金融外交家,流利的外语和全球化视野,是他无可替代的优势。

但《筹建亚投行备忘录》刚签署时,意向创始成员国只有21个。之后的138天里,它的合作版图仅扩大到了27国,除了新西兰之外,其他全是亚洲国家,被西方国家调侃为“亚洲国家的自娱自乐”。金立群义不容辞地当起了亚投行的“推销员”,趁各种国际会议的机会,在各国代表间穿梭游走,促使他们早做决定。很快,形势发生了让世界惊讶的变化,17个欧洲国家宣布加入亚投行。亚投行筹备组在2015年4月15日公布,截至报名结束时,意向创始成员国猛增到57个。亚投行成为真正意义上的新生国际多边机构。

亚投行正式成立后,金立群众望所归当选为行长,这是中国人第一次担任国际多边金融组织的领导人,如何平衡各个大国之间的微妙关系,如何保证亚投行的高效运行与共赢局面,都是他所要面临的挑战。但业界认为,金立群是一个技巧非常高超的“拆弹能手”,应对这些挑战游刃有余。

2016年1月17日上午,上任后的金立群与媒体见面并答记者问,短短30分钟,金立群回答了15个问题,让人见识了亚投行负责人的高效。

“出任亚投行第一任行长,我肩负重任。”金立群说,未来五年他会依照最高的标准,遵循透明、公开、独立、问责的原则运营管理好亚投行。

金融外交家的诗性

“金融外交家”是国内外媒体送给金立群的美誉,但女儿金刻羽则说:“我爸爸不是喜欢交际的人。”工作之余,金立群更喜欢读书。很多人认为他是外语和金融专家,看的大多数应该是专业类的书,但金立群的书架上,除了经济和金融方面的书籍,还有很多古典文学以及哲学书籍。读书、工作,都需要时间。时间怎么来的?“第一个,要看你整个人生中间怎么利用这个时间。在一天、一个星期、一个月的范围里,每个人能挖掘出来的时间是差不多的。但是,如果是从十年、二十年、三十年的时间跨度来看人们所能挖掘的时间,差别就大了。”有一次,金立群去杭州出差,等飞机起飞,飞机在跑道上延误时间,许多乘客非常烦躁,白白消耗了六个小时。在这个时间里,金立群却看完了一本书。飞机上、火车、酒店,只要坐在那儿,金立群不是看书,就是写文章。他觉得这样每一天都会过得比较有意思。

金立群读书做笔记,几十年如一日,乐此不疲,他有各种读书笔记,中、英、法三种笔记,分门别类,书写工整,再加上在电脑上做的笔记,内容极其丰富。他在财政部当司长时,就要求司里的年轻同事认真学习,每年工作之余必读5000页严肃读物并做笔记,他本人更是以身作则,文史哲重要名著都尽量阅读,自然科学、天文、地理、生物等都广泛涉猎,他有很深的中国古汉语功底,各种古籍读来全不费力,他对祖国语言、文字、历史的热爱,丝毫不因他对西方语言的擅长而遭削弱。

受恩师王佐良教授之托,金立群曾为其所编写的《英国诗歌选集》作注。《英国诗歌选集》以《英诗选集》为蓝本,汲取近二十年来英诗研究的新观点、新成绩,由金立群担纲注释、修订工作,对原作进行增补、筛减,撰写超过原书三分之一以上内容。该书2013年出版之后,成为出版界的一段佳话。

现在金立群已经66岁,过了退休的年龄。作为亚投行的一名开路者,即使在此位置上退休,一生也算成就非凡。做完这最后一份工作,金立群更希望有时间去写作,圆其学者梦。

图片由本文作者提供编辑钟健 12497681@qq.com

猜你喜欢
金立群亚投行金融
何方平:我与金融相伴25年
央企金融权力榜
民营金融权力榜
金立群:亚投行不是中美关系中的新冲突点
“金融外交家”金立群:亚投行首任行长热门人选
关于亚投行
多元金融Ⅱ个股表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