邵亚锋
【摘 要】当前,习作教学仍然是语文教学中的一大难题,也是小学生的普遍感受。有的小学生为了完成任务,胡编乱造,不能“乐于表达”,也缺乏“习作的自信心”。如何扎实、有效地进行作文教学,更是语文老师要探索与实践的问题。笔者经过探索与教学实践,提出了三个层次的教学策略:重视在阅读中积累、重视在生活中感悟、重视在修改中提高。
【关键词】习作;教学;阅读;策略
“作文难,难作文”,这一现象仍是当前小学语文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也是小学生的普遍感受。由于学生缺乏对生活中事物的观察,语言组织能力低下,习作时无话可说、东拼西凑,不能“乐于表达”,也缺乏“习作的自信心”。作为教师,如何在教学中帮助学生乐于表达,增强习作的自信心呢?
1 重视在阅读中积累
叶圣陶说:“阅读是吸收,写作是倾吐,倾吐能否合于法度,显然与吸收有密切的联系。”为此,教师要特别重视阅读教学,让学生走进文本,与文本对话,达到感情上的共鸣。如在教学人教版三年级语文上册《秋天的雨》这篇课文时,让学生在充分朗读的基础上,理解“秋天的雨,是一把钥匙”,从“银杏树、枫树、田野”等事物颜色的变化中,从而打开了秋天之门,“秋天的雨,带给大家是一曲丰收的歌”。学生自然而然地就会理解秋天不仅是美丽的季节,而且是收获的季节。有了这种共鸣,如果在写自己眼中的“秋天”时,也就“言之有物”了。在阅读教学中,教师还要善于调动学生的积极主动性,鼓励学生质疑,在思考中阅读,在阅读中思考,享受阅读的快乐。在教学五年级语文《猴王出世》、《景阳冈》、《草船借箭》、《“凤辣子”初见林黛玉》后,要及时地让学生读相应的名著,达到课外阅读是课内学习的补充这一目的。实践证明,大量阅读,既可以扩大学生的生活视野,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又可以激发学生的写作欲望,提高鉴赏能力,还可以逐步丰富他们的语言、词汇、写作素材,使他们领会和掌握一些基本的写作规律。
2 重视在生活中感悟
《语文课程标准》(2011版)指出:“观察周围世界,能不拘形式地写下自己的见闻、感受和想象,注意把自己觉得新奇有趣或印象最深、最受感动的内容写清楚”。由此可见,习作是生活的反映,因生活的需要而作,离开了生活便没有了作文。小学习作教学,更要立足于小学生的生活经验,反映出他们天真无邪、活泼好奇的内心世界,教师要引导他们留心观察生活中的一切事物,获取习作素材。
2.1 坚持勤思考写日记
在平时的教学生活中,我们要注重培养学生勤于动笔,乐于表达,有感而发的良好学习习惯。日记里可以写在上学途中、学校里、家里发生的事;或以老师说过的一句话展开思考;或以学过的一篇课文引发的联想;或续写课文、缩写课文;或写读书笔记、摘录好词佳句;或写自己的心里话……不管写什么内容,目的就是培养学生写真话,记真事,抒真情。久而久之,学生就会明白习作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就可以避免学生在习作时“胡编乱造”的现象。
2.2 鼓励学生自由表达
学生对生活的观察和感悟是呈现习作个性化的基础。由于每个学生的生活经历、家庭氛围、成长环境不同,对生活的体验和认识也不尽相同,所以,教师要因势利导,鼓励学生自由表达,想写什么就写什么,能写多少就写多少,表达出对生活的感悟。如一次春游,可以写景,也可以写事,还可以写自己的心情等,同一个主题呈现不同的表达方式。这样,学生的习作就会出现“淡妆浓抹总相宜”的生动局面。
2.3 让学生捕捉生活中的精彩“镜头”
生活是丰富多彩的,儿童的生活也是天真烂漫的,如何让学生的习作丰富多彩,也是教师们的不断追求。因此,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努力挖掘孩子们的内心世界,让学生捕捉生活中的精彩“镜头”,如《童年趣事》是常见的习作题目,这个“趣”如何体现,有的学生在吃酸汤面时放了一些白糖,他以《真难吃呀》为题表现“趣”,还有的学生买盐时,不小心撒在地上弄脏了,回家后用水清洗,他以《怎么不见了》为题表现“趣”……像这些习作,不仅题目富有个性,从选材上,把“傻事”当“趣事”,非常符合孩子们的内心世界。
3 重视在修改中提高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修改自己的习作,并主动与他人交换修改,做到语句通顺,行款正确,书写规范、整洁”。好文章是改出来的,这样的事例不胜枚举。贾岛的“僧推月下门”的“推”字,王安石的“春风又绿江南岸”的“绿”字等。叶圣陶为肖复兴修改过的《一幅画像》等,都说明了文章修改的重要性。因此,教师要倡导学生修改习作。
3.1 自主修改
从字、词、句等方面修改,达到不写错别字,语句通顺,书写规范。教师应指导学生运用多种感官参与,反复地、多角度、多层次地修改自己的习作,对于不准确的词句,可以采用删、改、添等方法。
3.2 小组互改
在自主修改的基础上,采用小组互改的方法,让每个学生都有机会阅读同伴的习作,增加相互交流的机会。同一事物、景物,如何表达的更具体、生动,取长补短,达到自我完善和自我提升的内在动力。
3.3 教师帮改
教师批改习作,应采用简批与细批相结合,直接批改和间接批改相结合,全面批改和择优集体批改相结合,营造一个开放、互动的作文批改模式,杜绝“对文不对生”的笼统批改方式。同时,教师还可利用交互式白板,对优秀习作展评,对学困生的习作予以肯定的方法,努力张扬每篇习作的闪光点,积极鼓励学生习作的点滴进步,激发学生的习作兴趣。
总之,提高学生习作水平是语文教学的永恒主题,也是提升学生语文素养的落脚点,需要广大语文教师进一步的探索,让学生掌握习作的主动权,为学生的终身学习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语文课程标准》编写组.语文课程标准[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
[2]朱竞芳.抒写生活真情,展现个性风采[J].小学语文教学,2004(3).
[3]刘军平.作文教学策略谈[J].甘肃教育,2014(18).
[4]陈德.小学生作文教学的三个立足点[J].甘肃教育,2015(1).
[责任编辑:王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