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卫红
(尉氏县教育体育局 河南尉氏 475500)
短跑训练中超等长练习的作用
胡卫红
(尉氏县教育体育局 河南尉氏 475500)
田径运动中的短跑项目一直是我国运动项目的薄弱环节,我国学者对制约短跑成绩的因素进行讨论并制定出一些措施。本文是从短跑项目特点、中超等长训练的文献综述、下蹲跳动的运动学和运动学数据、不同角度下蹲跳动作分析四个方面加以展开的。
田径运动;短跑项目;中超等长训练
在人类文明的演化进程中,短跑运动逐渐从日常生活、生产生活中分离出来成为一项专门的技能,并作为人们娱乐、教育、比赛活动中一项内容开展。短跑训练包括:短期训练、以年为单位的年度训练,以及专业队的常年训练。短跑训练的内容一般包括起跑训练、起跑后的加速跑训练,途中跑训练等。短跑项目的特点包括运动员以最快的速度完成规定的距离和功能方式是无氧供能。超等长训练的文献综述主要包括超等长训练的起源、我国超等长训练的研究现状及超等长训练的国外研究进展三个方面的内容。下蹲跳动作的运动学和动力学数据包括下蹲跳动作的运动学参数和跳深动作的力学参数两个部分。不同角度下蹲跳动作分析由不同角度下蹲跳动作的运动学参数和不同角度下蹲跳动作的逆动力学参数组成。
短跑是田径径赛项目的其中一类,一般包括:50m跑、100m跑、400m跑等。短跑属于体能主导类速度性项群。短跑项目的特点包括运动员以最快的速度完成规定的距离和功能方式是无氧供能。短跑训练应以提高身体素质为核心,提高运动技术质量为重点,提高各项身体机能的协调发展。短跑要求的是在特定的时间内谁跑的最快,所以短跑训练要以提高身体素质为核心,只有把身体素质提上去,才能在规定的时间内跑的最快。再有就是在短跑的训练中还应该提高训练的质量,注重技术上的提高。研究表明,运动员的速度发展敏感期是在青少年时期,在18岁之后就会明显的放缓,所以短跑训练应该注重训练的质量。根据一些文献资料,短跑运动员想要提高力量,必须要提高下肢的爆发力。在具体训练中,掌握短跑项目的特点,这样才能够将这些理论更好地运用在短跑训练中。
2.1 超等长训练的起源
超等长训练一词首先是由前苏联的教练提出来的,当时定义为一种冲击性训练方法,其目的在于提高下肢肌肉的爆发力,并使训练肌肉的工作性质更加贴近运动项目。超等长训练首次引进我国是在1984年。超等长练习是一种特定的练习,是迄今为止最好的发展爆发力,提高肌肉反应速度的方法。增强性练习是一种试图将肌肉收缩的速度和力量结合起来的训练方式。超等长练习也能够增强肌肉收缩力量的机制。
2.2 我国超等长训练的研究现状
超等长训练自1984年引进我国之后,我国相关领域的专家学者纷纷对其进行研究,研究覆盖面非常广。专家学者主要是通过选取一些运动员,通过这些运动员的表现来得出一定的结论。例如,田彤将体育专业、非体育专业和竞技运动员作为研究的对象,让他们在同等强度下的训练进行运动,记录下他们的表现,从而得出训练基础高的运动员提高其快速力量作用明显,但是对于非体育专业和竞技运动员来说,训练效果并不明显。赵琦在《我国高水平短跑远动员技术与力量训练的理论缺失》中特出了短跑运动员在训练的过程中加强力量训练的重要性。顾学艳等在《超等长收缩训练在短跑力量训练中的应用探析》中阐述到超等长收缩训练在短跑训练中的应用能够很好地提高短跑训练质量。孙光在《不停项群中超等长训练方法的应用研究》表明超等训练方法在短跑训练应用,可以进一步提高运动员的训练水平。
2.3 超等长训练的国外研究进展
相较于我国对于超等长训练的研究,国外对于超等长研究起步早,他们多是从生物力学的角度加以分析的。这些研究表明超等长训练能够改善原动肌与对抗肌间的协调关系,特别是改善了对抗肌的放松能力,使运动员对快速拉长—缩短周期节奏的适应性提高,从而提高肌肉的爆发力。研究还表明超等长训练给予神经肌肉复合体的快速离心负荷,使神经肌肉系统对快速增加负荷有所适应。国外的许多学者将超等长训练方法同其他的训练方法比较,得出超等长训练方法比其他训练方法更有利于提高远动员的力量。国外研究得出,影响超等长训练效果的因素分为受试者个人原因和训练的原因。就受试者个人原因,主要分为这几个方面,性别,年龄和训练水平等。训练因素方面主要包括每次训练持续的时间、训练量和训练周期。这些方面影响着超等长训练的效果,通过这些方面的把握,可以很好的认识超等长训练。国外对超等长训练的研究主要是分析和比较不同条件对动作的影响和训练中的发生损伤的潜在风险,这些结论也组成超等长训练的理论基础。
3.1 下蹲跳动作的运动学参数
运动员在下蹲跳动动作的运动时,开始动作为负重站立,身体去干会有一定角度的倾斜。远动员的站立时刻与膝关节达到指定角度时刻位置为离心阶段,运动员身体上跳到脚离开地面的时刻为向心阶段。离心阶段和向心阶段可以得到一部分运动学的数据。利用这些数据可以得出一些运动学的参数,进而推动短跑训练质量的提高。
3.2 跳深动作的力学参数
跳深动作的力学参数主要包括跳深动作的地面反作用力和跳深动作的下肢刚度两个方面。跳深动作的地面反作用力时间曲线近似看做是单峰曲线,根据跳深动作特征,动作在下落缓过程中在动作阶段20%之前会出现一个小峰。跳深动作的下肢刚度则是利用质量模型,来研究地面反作用力和身体屈曲动作之间的关系。这里还会涉及到垂直刚度的两种求法:①人体受到的最大地面反作用力和人体垂直方向最大位移的比值;②为人体重心最低的时候,地面反作用力和人体垂直方向位移的比值。
4.1 不同角度下蹲跳动作的运动学参数
通过运动员不同角度下蹲跳动的分析,得出哪些负重适合发展下肢关节的力量。不同角度下蹲跳动作用的运动学参数的取得主要是利用受试者下蹲实验动作,查看地面反作用力的变化,一般情况下,地面反作用力会呈现迅速增加后开始减少,呈现出一个波峰。经过工作人员的绘图,可以得出负重下蹲跳的地面反作用力曲线为明显的单峰曲线,而且负重下蹲跳动作为双侧肢体同步进行相同的动作,左右两侧的肢体运动差不多是对称的。由上面的研究,可以得出一些结论即造成地面反作用力不同是因为离心阶段和向心阶段链接的时间随着角度变化而变化导致的。
4.2 不同角度下蹲跳动作的逆动力学参数
不同角度下蹲跳动作的逆动力学参数的取得涉及到爆发力的概念。爆发力值得是肌肉在单位时间内做最大功的能力,由肌肉力量和缩短速度决定。提高爆发力最常用的方法是完成高频率的动作练习,爆发力训练的关键在于保持整个训练过程中的动作速度。对不同角度下蹲跳动作的逆动力学参数的研究也是通过选取一些受试者,通过收集受试者在不同角度下蹲跳动动作的逆运动参数,将这些数据画成一条曲线,进而观察曲线规律。通过绘制的曲线,可以看出随着膝关节角度的减少,身体进行更大角度的屈曲。离心状态只有当人体进行向心运动时才能加以改变。
短跑项目的特点包括运动员以最快的速度完成规定的距离和功能方式是无氧供能。超等长训练的文献综述主要包括超等长训练的起源、我国超等长训练的研究现状及超等长训练的国外研究进展三个方面的内容。下蹲跳动作的运动学和动力学数据包括下蹲跳动作的运动学参数和跳深动作的力学参数两个部分。
[1]赵琦.我国高水平短跑运动员技术与力量训练的理论缺失[J].沈阳体育学院学报,2013,32(06):97~100.
[2]顾学艳,赵崇良.超等长收缩训练在短跑力量训练中的应用探析[J].文体用品与科技,2015,14:183+143.
[3]孙光.不同项群中超等长训练方法的应用研究[J].运动,2012(07):30~31+25.
G822.1
A
1004-7344(2016)20-0023-02
2016-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