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 超
(1.中国科学院 自然科学史研究所,北京 100190; 2.中国科学院大学,北京 100049)
中苏自然地理专业课程设置的比较与分析*
——以北大最早的自然地理专业课程设置为中心的初步研究
刘 超1,2
(1.中国科学院 自然科学史研究所,北京 100190; 2.中国科学院大学,北京 100049)
北京大学1952年创建了地质地理系,重在发展高等地理教育,为薄弱的地理学科的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对北大地质地理系最早开设的自然地理专业的课程设置进行了初步探讨,将之与同时期的莫斯科大学自然地理专业课程设置进行比较与分析.同时也能为中国现代高等教育的自然地理专业课程设置提供借鉴.
北京大学;苏联;自然地理;课程设置
新中国成立后,对高等院校进行了大规模的改革,高等学校科学教育最突出的特征是专业化.[1]专业的课程设置是衡量教育质量、水平和价值的重要标准,是专业教育的核心,对于高等学校的科学教育极其重要.有许多教育界、历史学界的学者对学科课程史进行研究,[2]但是尚无学者关注到新中国成立初北京大学地理专业的课程设置.
地理学科的教育是当时“全国教育中最薄弱的一环”,*中国地理学会举行第一届全国代表大会(消息)[J].地理知识,1953(2):38. 1953年1月26日,中国地理学会在北京召开第一届全国代表大会,中央教育部副部长林砺儒在会上发言.新中国建设将全国的地理教育资源进行了新的规划调整.北京大学1952年创建了地质地理系,建系之初,只开设唯一的自然地理专业.*北京农业大学涅干诺夫专家和北京大学地质地理系主任所作有关修订自然地理专业教学计划的谈话,北大档案馆教务处档案:3031954002.本文主要基于北大地理系初期自然地理专业课程表,结合50年代苏联高校的地理课程,从微观角度反映了中苏教育关系和中苏教育交流的情况,并初步探究了50年代北京大学自然地理专业的课程设置,对目前高校地理课程改革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新中国成立后,苏联高等教育模式成为中国高等教育模式的范本,高校被分成综合大学、专门学院和专科学校三大类,专业教育成为高等教育的根本,由公共课、基础课(包括基础理论课和专业基础课)、专业课组成的课程体系成为课程设置的主流.[3]
北京大学在借鉴苏联经验进行院系调整的过程中被定为综合性大学,是院校调整后五所设立地理系的综合大学之一.*高教部综合大学司关于北大各系专业、专门化设置意见表.北大档案馆教务处档案:3031953019.另外四所综合性大学是:南京大学、中山大学、兰州大学、西北大学.1952年,北京大学在吸收清华大学地学系地理组师生及原燕京大学历史系少数教师的基础上创建了地质地理系,[4]使薄弱的地理学科在北京大学占有一席之地,在全国高校的地理学科布局中占据重要地位,为地理学科的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北大原有地质系与清华地质系合并成立北京地质学院,保留地质名称只是为了将来便于在北大恢复地质方面的专业,*北京农业大学涅干诺夫专家和北京大学地质地理系主任所作有关修订自然地理专业教学计划的谈话,北大档案馆教务处档案:3031954002.新建的地质地理系重点是发展高等地理教育.该系初创时根据师资力量只开设一个自然地理专业,从1952年开始招生,根据北大档案,1952级自然地理专业课程情况如表1*北京大学1952-1953学年课程表,北大档案馆教务处档案:3031952015.*北京大学1953-1954学年课程表,北大档案馆教务处档案:3031953020.*1954-1955学年课程表·标准本,北大档案馆教务处档案:3031954030.*1955-1956学年教学计划执行计划,北大档案馆教务处档案:3031955001.所示.
表1 1952级北京大学自然地理专业必修课程
自然地理专业学制4年,课程设置中公共必修的政治理论课程所占比重较大,每个学期都开设此类课程,一年级开设新民主主义论,二年级为马列主义基础,三年级为政治经济学,四年级是辩证唯物论与历史唯物论.外语课统一学习俄语,在前四个学期完成.还注重增强学生体质,在前四个学期开设体育锻炼课程.在高等教育阶段,地理学属于理科性质的学科,在一年级还开设有自然科学基础课,如高等数学和化学在一年级第一学期完成,物理学则在一年级第二学期完成.
专业方面的课程从一年级开始开设,三、四年级除一门政治理论课外都在学习专业知识.一年级开设自然地理概论、气象与气候、天文学、测量学、水文学、普通地质;二年级有地形学、制图学、天文学、植物学基础与植物地理、地史学、植物地理、气候学;三年级学习植物生态、动物学基础、第四纪地质、中国气候、土壤地理、自然地理绘图、世界经济地理、中国地质、植物分类学、中国土壤;四年级学习中国地形、世界自然地理、世界经济地理、中国自然地理、中国经济地理、中国植被、地理学史.
与教育有关的课程在四年级开设,上学期学习教育学,下学期学习地理教学法.这两门课程的开设是为了保证自然地理专业的毕业生不仅是能够胜任“野外调查研究的自然地理工作者”,也是“能够在高等学校或中等学校担负起自然地理教学的光荣任务”的地理教育工作者.[5]
野外实习是自然地理专业教学中十分重要的环节,包括教学实习和生产实习.系里面非常重视实习,给予足够的经费保障.每年暑假都安排有野外实习,时间为一个月到两个月.[6]虽然野外工作的条件很艰苦,但教师和学生热情都很高.教学实习是指结合不同的课程进行的野外实习,亦称课程实习,第一年以测量学、地质学等为主,第二年则以地形学、植物地理学等为主,以促使学生切实学懂课堂知识,促进理论与实践的结合.第三年结合国家经济建设的实际需求,参与生产部门的实际工作,进行生产实习,属于综合性的野外实习,使学生具备独立进行野外考察等工作能力.
北京大学1952级自然地理专业的学生是该校地质地理系创建后招收的第一批学生,其课程主要是依据苏联高校的地理课程进行设置的.
建国初期高教部等部门的内部学习文件和期刊刊载的相关译介文章是教育工作者了解苏联高校教育情况的主要窗口.
《高等教育通讯》是一份介绍苏联高校情况的主要刊物.该刊是高等教育部的机关刊物之一,为不定期发行的内部刊物,旨在传达高等教育的方针政策、提供高等学校交流教学经验的平台和促进实际教学质量的提高.《高等教育通讯》*莫斯科大学介绍(续):地理系[J].高等教育通讯,1954(4):53-56.《高等教育通讯》创刊于1953年5月6日,1956年1月更名为《高等教育》,1957年8月停刊.该刊于1953年第10期开始分系科刊载《莫斯科大学介绍(苏联高等教育参考资料)》,至1954年第9期刊载完.上连载的《莫斯科大学介绍(苏联高等教育参考资料)》一文介绍了当时莫斯科大学地理系的情况.
《地理学报》一直是中国地学界的学术带头刊物,创刊于1934年,50年代开始刊载有关苏联地理学及地理教育的译介文章.《莫斯科大学地理系介绍》一文由熊忠英整理摘编而成,资料来源于1952年苏联《高等学校通讯》第2期和其他相关译文,此文就发表在《地理学报》上.
莫斯科大学地理系是苏联高等地理教育的重镇,“其使命是培养具有高度技术水平来进行野外考察的地理专家与高等学校的地理教师”.*K.K.马尔科夫.莫斯科大学地理系介绍[J].地理学报,1954(2):251-253.熊忠英摘编自1952年苏联“高等学校通讯”第4期及1953年9月莫斯科大学升学指南,据徐士珍与高教部译文,如有错误由编者负责.北京大学地质地理系创建初期就是以莫斯科大学地理系为参照对象的.[7]
根据中科院档案《苏联的地理教育》,*苏联的地理教育(1956),中国科学院档案:Z375-33.莫斯科大学学生培养情况如下:
第一年级:学生不按专业分开,他们只学习一些普通课程和普通地理课程:1)马列主义基础,2)外国语,3)高等数学,4)物理,5)化学,6)大地测量,7)普通地质学,8)地理学通论(自然地理和经济地理),9)地理学史,10)生物地理,11)水文学,12)体育锻炼.
第二年级:继续学习普通课程和普通地理课程,1)马列主义基础,2)外国语,3)物理,4)有土壤学基础的土壤地理,5)气候学和气象学,6)普通地貌学,7)历史地质学,8)制图学,9)体育锻炼.学生最后选择自己的专业,并开始听教研室专门的西蒙纳尔所补充的专业课.
第三年级:学生按专业进一步的分班.这时学习普通课程和普通地理课程(外国语,马列主义基础,政治经济学,古地理学,外国自然地理,外国经济地理)的时间大致与学习专业课程和进行西蒙纳尔的时间相等.课堂学习的基本方式仍是听讲,但为了巩固课堂上的东西.除了实习课外,还有题目讨论(西蒙纳尔),讨论占学生时间的25%.
第四年级:普通地理课程中每个专业只用学习的苏联自然地理和苏联经济地理了.其余的时间都是花在专业课程的学习上.
第五年级:为各个专业的学生只学一门普通课程——地理科学历史.其他的课目都是专业学科.
结合《高等教育通讯》和《地理学报》对莫斯科大学地理系的介绍,当时莫斯科大学地理系自然地理专业所学课程概况如表2*笔者依据《高等教育通讯》、《地理学报》和中科院档案《苏联地理教育》整理而成.所示.
表2 莫斯科大学地理系自然地理专业课程
莫斯科大学地理系学生一年级课程相同,二年级最后确定专业,三年级则按专业分班.学生的全部5年学习时间(5560小时,自习时间在外)是这样分配的:21%学习普通课程,23%学习普通地理课程,24%学习地理专业课程,32%是教学实习和野外生产实习,自然地理专业还包括教育实习.莫斯科大学地理系所有的专业学制均为5年,自然地理专业所学课程门类较多,显然,学制4年的北大地理系不能“依葫芦画瓢”.
在苏联的高等教育体系中,学系-专业-专门化的设置分别对应着一级学科-二级学科-三级学科.1922年苏联建国后,莫斯科大学地理系最初划分出自然地理与经济地理两个主要专业.在苏联发展的过程中,深入掌握专门知识的专家往往比广泛训练的专家更能胜任实际工作,莫斯科大学地理系为了更好地将研究成果与国家实际建设紧密结合在一起,又在专业内发展出专门化.1941年苏德战争之前,该系已有自然地理学、经济地理学和地形学三个专业.1953年修订教学计划时,调整了自然地理专业(见表3),由之前的自然地理、经济地理、地形学、地图学、水文学、气象与气候学6个专业发展为7个专业,增加了一个生物地理专业.
表3 莫斯科大学地理系1953年自然地理专业修订表
莫斯科大学地理系作为苏联最大的高等地理教育和研究中心,占有该校一幢大楼的17~22层6层楼.该系有十几个教研室、四十多个科学研究室和二十多个实验室,还有藏书二十万卷的地理图书馆.作为该系最重要的科学基地,宏伟的地理博物馆更是占有该校另一幢大厦的24~30层七层楼.*苏联的地理教育,中国科学院档案:Z375-33.其雄厚的师资力量、丰富的资源为开设各种不同深度和广度的地理类课程,为教学和生产实习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这些都反映了斯大林提出的改造自然计划是如何推动苏联地理学发展的:从“被动的科学”转变成“主动的科学”,从记述与说明为主转变为改造地理环境,从一门地位轻微的科学过渡为在国家的经济建设中发挥重要作用的科学.
新中国同样需要能够利用地理环境发展规律去改造自然的地理专家.中国地理学要在国家事业中找到自己的发展空间,必然走向苏联地理学的发展道路.高等地理教育肩负着为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培养地理工作者的重任,然而“地理系是目前全国大学理科最弱的一环,连助教在内,全国一共不过58位教师,分布在六处.不仅专业课程如动物地理、植物地理、土壤地理等缺乏师资,而且自然地理及经济地理等基础课程开设也很困难”.*关于综合大学1954年专业设置及发展规模问题的报告,北大档案馆教务处档案:3031953002.
北京大学地理系虽然“企图在这门科学的新的意义上,为祖国的经济建设培养出实际工作的专门人才,其中首先是自然地理的野外调查研究人才”,[5]但是面对国内地理学科及师资力量的先天不足,只能从建设一个最基础的专业——自然地理专业开始.
比较北京大学和莫斯科大学自然地理专业课程情况,笔者注意到以下几点.
1)学制不同.北京大学4年制的课程是依据莫斯科大学5年制课程整体规模的缩小版,尤其是对于莫斯科大学高年级专业面狭窄课程的取消.专业面狭窄的课程在高年级的开设其实说明该学科及该学科师资力量在整个国家中的实力是比较强大的,而新中国的地理学及地理教育力量都很弱小,高等地理教育在北大地理系的具体实施只能先抓大放小,先保证本学科比较基础的一些课程的开设.
2)培养目标一致.自然地理专业的毕业生不仅具备独立完成野外调查研究、参与建设部门工作的能力,同时还具备了去中学或高校的地理系参与教学工作的能力.
3)两校地理系课程结构大致相同.均由公共课、基础课、专业课组成,具体课程设置上有差异.有专门的体育锻炼课,有益于学生的身心健康.
4)政治课方面,北大地理系在莫斯科大学地理系的基础上增加了一门新民主主义论,北大整体课程的规模是莫斯科大学的缩小版,可以说北大政治课所占课程比重加大.这反映出新中国初期对于地理教育功能的定位:地理教育不仅要培养专门的研究人员和地理师资力量,还要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使学生具有爱国主义和国际主义的精神,使学生树立唯物主义的世界观.
5)北大外语课统一学习俄语,这具有鲜明的时代特点.建国初期,为了更好地学习苏联,高等教育部曾颁发文件鼓励学习俄语,对教员进行俄语培训,*高教部奖励高校工作人员学习俄文实施办法及北大参加俄文测验名单及其工作总结,北大档案馆教务处档案:3031953004.对翻译俄文资料进行奖励等,*教育部关于翻译苏联高等学校教材的暂行规定,北大档案馆教务处档案:3031952007.学生的第一外语课语种为俄语.
6)地理学归属于理学,需要学习自然科学基础课.新中国成立前,高等地理教育中并不要求一定要学习数学、物理、化学等课程.[4]231-237借鉴苏联经验以后,自然科学基础课的开设有利于地理学从单纯记述现象转变为以解释说明地理环境发展规律为主的科学,有利于提高自然地理学的科学水平,有利于地理学工作者更好地为参与实际工作.1954年北大地理系专门在《地理学报》上发表《我们对于提高自然地理学的自然科学水平的意见》一文,将提高自然地理学科学水平的问题定性为“是当前中国自然地理学工作者一项特殊而迫切的任务”.
7)从开设的专业方面的课程来看,注重学科自身的知识体系,有关的区域地理课程和部门地理课程,还有相关的技术课程基本都开设了.受苏联地理学的影响,没有设置人文地理课程.建国初期地理学界对人文地理学进行了批判,人文地理学被分支学科经济地理学所取代,[9]经济地理学地位与自然地理学并列,人文地理学的发展受到阻碍.[10]
8)实习课必不可少.新中国成立前的高等地理教学中虽然也有野外考察实习等活动,但比较随机,而且经费没有一定的保证.苏联高校地理教育重视实习,将实习计划明确写进教学计划,并提供充足的实习经费.虽然结合国家建设部门需求的实习在具体实施过程具有很大的国家差异、学校差异、地方差异等,但是对于实习的制度与经费的保障,极大地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动力与学习效果.
通过以上分析,可以看出新中国成立初北京大学地质地理系自然地理专业参考莫斯科大学地理系进行课程设置,虽然受苏联影响没有开设人文地理方面课程,但是在当时的时代背景下,整体而言,还是促进了北大地质地理系的建设与发展,并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中国地理学尤其是自然地理学的发展.
北京大学在新中国成立初期依据莫斯科大学地理系设置自然地理专业课程的比较与分析,亦能为当今我们如何更好地借鉴世界一流大学的地理教育提供参考.高等地理教育要在明晰培养目标的基础上进行课程设置,开设课程要考虑地理学自身的学科属性与学科发展,处理好公共课、基础课与专业课之间的比例关系,并且要保障实习质量,注重理论与实践的结合.
致谢:衷心感谢导师张九辰研究员的悉心指导,感谢王恩涌教授接受笔者的访谈,感谢北大档案馆的工作人员帮助笔者查阅有关档案
[1]孙宏安.中国近现代科学教育史[M].沈阳:辽宁教育出版社,2006:583-635.
[2]郭金海.抗战前北京大学数学系的课程变革[J].中国科技史杂志,2015(3):280-299.
[3]张忠华.现代大学课程设置若干问题的思考[J].中国政策教育评论,2012:291-300.
[4]王恩涌,李文彦,陈昌笃.清华大学地学系——北京大学城市与环境学系的前身简史[M] //吴传钧,施雅风.中国地理学90年发展回忆录.北京:学苑出版社,1999:231-237.
[5]北京大学校刊编辑委员. 北京大学 1898-1954 校庆纪念特刊[M].北京:北京大学自印本,1954:22-23.
[6]任美锷.大学地理系简介[J]地理知识,1953(7):203.
[7]侯仁之.北京大学地质地理系地理各专业的建立和发展(简介)[J].地理知识,1959(3):139-140.
[8]杜勤,雎行严.北京大学学制沿革 1949-1998[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0:23.
[9]张九辰.新中国成立初期的科学批判与学科重建:以地理学为例的研究[J].当代中国史研究,2013(1):60-65.
[10]胡志良.20世纪50年代中国人文地理学批判研究[J].自然辩证法研究,2015,31(2):86-91.
[责任编辑 黄祖宾]
[责任校对 黄招扬]
Comparison and Analysis of China and Soviet Union Physical Geography Curriculum Setting ——A Preliminary Study on the earliest Physical Geography Curriculum Setting of Peking University as the center
LIU Chao
(1.InstitutefortheHistoryofNaturalSciences,ChineseAcademyofScience,Beijing100190,China;2.UniversityofChineseAcademyofScience,Beijing100049,China)
Peking University created the Department of Geology and Geography in 1952. The department was focusing on the development of higher geography education, which created a favorable condition for the development of weak geography in China. This paper makes a preliminary study on the curriculum of physical geography, which was first set up in the department, and compares it with the physical geography curriculum setting of Moscow State University in the same period. This article also can provide reference for physical geography curriculum setting of China's modern higher education.
Peking University;Soviet Union;physical geography;curriculum setting
2016-05-17.
刘超(1989-),女,湖南衡阳人,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史研究所在读博士生,攻读方向为地理学史.
N09
A
1673-8462(2016)04-0034-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