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智毅
(中铁十二局集团中心医院普外科,山西 太原 030053)
LC治疗胆囊颈部结石嵌顿并急性化脓性胆囊炎的临床价值分析
刘智毅
(中铁十二局集团中心医院普外科,山西 太原 030053)
【摘要】目的 对应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方式对患有囊颈部结石嵌顿并急性化脓性胆囊炎疾病的患者实施手术治疗的临床效果进行研究。方法 选择在我院就诊的患有胆囊颈部结石嵌顿并急性化脓性胆囊炎疾病的患者94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平均每组47例。采用常规开腹胆囊切除术方式对对照组患者实施手术治疗;采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方式对治疗组患者实施手术治疗。结果 治疗组患者胆囊手术操作时间、术后住院接受治疗时间、术后排气功能恢复正常时间、术后可以下床活动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胆囊切除手术操作期间出血量明显低于对照组;胆囊颈部结石嵌顿并急性化脓性胆囊炎疾病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胆囊手术期间不良反应人数明显少于对照组。结论 应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方式对患有胆囊颈部结石嵌顿并急性化脓性胆囊炎疾病的患者实施手术治疗的临床效果非常明显。
【关键词】腹腔镜胆囊切除术;胆囊颈部结石嵌顿;急性化脓性胆囊炎
急性化脓性胆囊炎属于胆囊多发急性疾病的一种,多数情况下是由于胆管内的结石而诱发,部分患者的病情会与胆囊颈部结石嵌顿合并,且发病较急,临床症状表现程度较重,给广大患者带来了严重的痛苦[1]。一度被列为是手术禁忌证,会使手术风险明显增加,但是随着腹腔镜技术不断发展和应用,腹腔镜胆囊切除技术已经逐渐趋向成熟,等到临床的广泛认可,成为一种常用的手术治疗方法[2]。本次对患有胆囊颈部结石嵌顿并急性化脓性胆囊炎疾病的患者实施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治疗的效果进行研究。报道如下。
1.1 一般资料:选择2012年5月至2014年5月在我院就诊的患有胆囊颈部结石嵌顿并急性化脓性胆囊炎疾病的患者94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平均每组47例。对照组患者胆囊结石病史1~9年,平均病史(3.1±0.5)年;男性患者15例,女性患者32例;胆囊炎发病时间1~28 h,平均发病时间(8.6±1.3)h;患者年龄23~89岁,平均年龄(53.6±1.4)岁;治疗组患者胆囊结石病史1~8年,平均病史(3.3± 0.4)年;男性患者17例,女性患者30例;胆囊炎发病时间1~29 h,平均发病时间(8.5±1.2)h;患者年龄22~87岁,平均年龄(53.8± 1.3)岁。两组上述四项自然指标组间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可以进行比较分析。
1.2 方法:采用常规开腹胆囊切除术方式对对照组患者实施手术治疗,具体步骤为:患者在麻醉后,在右肋缘下方位置作一个手术切口,切口大小控制在12 cm左右,至胆囊位置实施逐层分离处理,使胆囊区域能够充分暴露,对胆囊实施减压处理之后,对胆囊进行游离并彻底切除,检查无误之后可以留置引流管,最后进行常规手术缝合处理,术后应该做好各项治疗和护理工作[3]。采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方式对治疗组患者实施手术治疗,具体步骤为:患者在全麻后,采用四孔法操作,将治疗所需的腹腔镜逐渐插入,对腹腔内的实际压力水平进行适当的调整,直至达到三角区,如果由于颈部结石嵌顿,导致胆管发生粘连,应该选择此位置没有血管分布的区域实施减压处理。然后对胆囊管以及动脉的具体走向进行仔细观察,对胆囊管实施彻底的游离处理,对三角区进行解剖,将胆囊逐渐切除。在操作过程中务必注意,不要对肝外胆管造成损伤,采用镜下标本钳(标本袋)将胆囊取出。术后应该做好各项治疗和护理工作[4]。
1.3 治疗效果评价方法。无效:疼痛、呕吐等结石和胆囊炎症状没有减轻,患者机体功能仍有明显异常;有效:疼痛、呕吐等结石和胆囊炎症状明显减轻,患者机体功能有所好转;临床治愈:疼痛、呕吐等结石和胆囊炎症状彻底或基本消失,患者机体功能恢复正常[5]。有效率=(治愈例数+有效例数)/总例数×100%。
1.4 观察指标:选择胆囊手术操作时间、术后住院接受治疗时间、术后排气功能恢复正常时间、术后可以下床活动时间、胆囊切除手术操作期间出血量、胆囊颈部结石嵌顿并急性化脓性胆囊炎疾病治疗效果、胆囊手术期间不良反应人数等作为观察指标。
1.5 数据处理方法:采用SPSS18.0统计学软件实施数据处理,当P <0.05,认为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计量资料采用均数加减标准差(±s)的形式表示,并实施t检验,计数资料则实施χ2检验。
2.1 胆囊颈部结石嵌顿并急性化脓性胆囊炎疾病治疗效果:对照组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胆囊颈部结石嵌顿并急性化脓性胆囊炎疾病控制总有效率达到74.5%(治愈11例,有效24例);治疗组患者中2例因胆囊三角粘连严重中转为开腹手术,中转率为4.3%,胆囊颈部结石嵌顿并急性化脓性胆囊炎疾病控制总有效率达到91.5%(治愈21例,有效22例)。该项观察指标组间数据比较差异显著(P<0.05)。
2.2 胆囊手术操作时间和胆囊切除手术操作期间出血量:治疗组胆囊手术操作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胆囊切除手术期间出血量明显低于对照组,两项指标数据组间比较差异显著(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胆囊手术操作时间和胆囊切除手术操作期间出血量情况比较
2.3 术后住院接受治疗时间、术后排气功能恢复正常时间、术后可以下床活动时间:治疗组患者术后住院接受治疗时间、术后排气功能恢复正常时间、术后可以下床活动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组间数据比较差异显著(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术后住院治疗时间、排气功能恢复时间、术后下床活动时间比较
2.4 胆囊手术期间不良反应人数:对照组患者在常规开腹胆囊切除术期间有9例出现不良反应,比例达到19.1%;治疗组患者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期间有1例出现不良反应,比例达到2.1%。该项观察指标数据组间比较差异显著(P<0.05)。
胆囊结石疾病病情进一步发展,一旦造成胆囊颈部嵌顿,胆汁排空过程会严重受阻,胆囊内压水平会在短时间内异常升高,引发胆囊急性炎症;造成胆囊颈管与Calot三角及位于肝外的胆管间出现炎症、充血、水肿和粘连等现象;甚至还会导致邻近的胃、十二指肠、结肠等器官发生严重的粘连或包裹现象。此时选择采用腹腔镜切除胆囊术方式进行治疗,无疑会比常规开腹胆囊切除术的实际操作难度大。因此以往临床上胆囊颈部结石嵌顿合并急性胆囊炎疾病患者,在病情得到明确诊断之后,多数情况下直接实施开腹手术治疗。随着患者人数的不断增多、临床手术操作技术经验的提高和积累,在我国近年来已经大大放宽了该项疾病手术治疗的适应证,采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对胆囊颈部结石嵌顿合并急性胆囊炎疾病患者实施治疗的可行性和安全性已经在临床上得到了广泛的认可,可以使该项技术的微创、恢复速度快、疗效确切等优势得到充分发挥。
但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实施的的过程中应该对操作方法给予足够的重视,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①胆囊、Calot三角应该达到充分显露程度:胆囊颈部结石疾病除了导致胆囊及胆囊颈管炎之外,引起周围大网膜、胃肠出现粘连包裹的可能性较大,而病情反复发作,且每次发作病情会持续存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对胆囊炎症及粘连程度会造成直接的影响。为了在手术操作过程中能够使胆囊充分显露,主要采取以下措施:a.避免胃肠腔处于充盈胀气状态,术前实施灌肠、禁饮减压处理。b.对患者的体位进行适当的调整,以保证右上腹有足够的操作空间。c.用电凝钩或带电凝分离钳自胆囊底部位置开始逐步向胆囊颈部对粘连实施分离处理,有时还可以采用吸引器边吸边对胆囊与周围的粘连实施钝性分离处理;d.如胆囊颈部位置相对较深或胃肠及网膜隆起对手术操作视野造成遮挡,可以采取四孔法,多一把器械可以帮助暴露。②胆囊三角的解剖:胆囊及三角区域充分显露出来之后,对胆囊颈管和三角区实施解剖是手术操作成败的一个关键步骤。③胆囊颈、管部结石处理:胆囊颈管结石嵌顿,会使胆囊颈管处于扩张增粗状态,而胆囊炎症明显增厚,同样会使胆囊管壁异常增粗。需进行妥善处理,结石位置距胆总管相对较近的时候,用弯钳试向胆囊方向进行轻轻挤压,使嵌顿结石能够进入胆囊。如果挤压后结石仍然不能进入到胆囊内,可对胆囊颈管结石靠胆囊管侧实施纵行切开处理,再对结石进行挤压后将其取出,避免对胆总管、肝管造成损伤[6]。
参考文献
[1] 杜立学,张煜.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治疗胆囊颈部结石嵌顿并急性化脓性胆囊夷528倒临床分析[J].肝胆外科杂志,2012,17(12): 119-120.
[2] 刘培万,保红平,姚永良.等腹腔镜胆囊忉l奢木治疗急性鲒石性胆囊更临床体会[J].中国现代昔通外许进展,2010,13(11):151-152.
[3] 杨子健,肖翔,李玉山,等.腹腔镜胆囊切除治疗胆囊颈管结石嵌顿性胆囊炎52例分析[J].肝胆胰外科杂志,2012,20(15):359-360.
[4] 董嘉天,何涛,程志俭.胆囊颈管结石嵌顿腹腔镜手术38例分析[J].中华肝胆外科杂志,2010,14(19):663-664.
[5] 张吉祥,陈训如,罗丁,等.单中心腹腔镜胆囊切除术13000例的中转开腹原因及主要并发症[J].中华肝胆外科杂志,2012,12(13):117-118.
[6] 蔡秀军,陈继达,周振旭,等.腹腔镜胆囊术胆管损伤的危险因素分析[J].中华普通外科杂志,2011,20(16):347-348.
中图分类号:R657.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8194(2016)02-0109-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