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征精神的内涵及其时代意义

2016-07-12 07:38
中国市场 2016年46期
关键词:长征红军革命

易 晨

(湖南师范大学,湖南 长沙 410081)

长征精神的内涵及其时代意义

易 晨

(湖南师范大学,湖南 长沙 410081)

1934—1936年中国工农红军为了摆脱国民党军队的“围剿”,被迫从长江南北各革命根据地大规模地转移到陕甘宁革命根据地。长征二万五千里是红军一步一个脚印走过来的,正如斯诺在《西行漫记》中所写的那样:路上一共360天,有235天用在白天行军上,18天用在夜间行军上。总长五千英里的路上只休息了44天,平均每走114英里休息一次。[1]

长征精神;长征精神的内涵;时代意义

[DOI]10.13939/j.cnki.zgsc.2016.46.212

工农红军史无前例的长征不仅锻造了一个伟大的中国共产党、一支伟大的人民军队、一个伟大的革命领袖,而且还孕育了不朽的长征精神。今年是纪念长征胜利八十周年,翻阅这八十年的历史,长征精神一直受到全党和全社会理论界的广泛关注,长征精神具有永恒的价值和历史意义,已经成为中华民族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如今我们缅怀那些为了中国革命事业而牺牲的革命先烈时,更加能感受到长征精神的伟大,以及在继承长征精神的基础上,结合新的历史条件赋予它新的内涵,为实现中国梦的伟大征程提供不竭的精神动力。

1 长征精神概述

伟大的长征留给了人们伟大的长征精神,它是一部红军战士用鲜血和生命谱写的一部英雄史诗,具有强烈的历史穿透力和时代感染力。

1.1 长征精神就是中国共产党人坚持独立自主、实事求是正确路线的革命传统,这是长征精神的核心灵魂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中国工农红军长征之所以能够取得胜利,与广大红军将领敢于质疑错误的路线、勇于追求真理是密不可分的,以毛泽东为代表的党中央,在遵义会议后遵循实事求是的原则,坚持从实践出发,在极其危机的关头,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使中国共产党从幼年走向了成熟。

由于王明“左”倾教条主义在红军根据地全面推行,导致红军第五次“反围剿”失败,不得不在1934年10月16日撤离根据地,被迫开始长征。但是在撤退的过程中,“左”倾错误的领导者又表现出退却中的逃跑主义,致使红军行动非常缓慢,一直摆脱不了敌人。1935年遵义会议的召开,确立了毛泽东在党中央和红军中的核心地位,解决了党内所面临的最为迫切的组织问题和军事问题,使中国革命道路转到了马列主义与中国革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正确轨道上来。在长征的过程中,中国共产党暂时失去了与共产国际的联系,这就使得中国共产党开始独立自主地探讨军事调整和组织调整。在遵义会议后,以毛泽东为代表的党中央,遵循实事求是的原则,坚持从实际出发,改变了原来错误的军事路线,四渡赤水、巧渡金沙江、飞夺泸定桥、翻越夹金山、跨过草地,胜利完成了长征。

1.2 长征精神就是中国工农红军坚定信仰、忠于理想的革命情怀,这是长征精神的内在本质

遵义会议以后,因为坚持实事求是、独立自主的解决中国革命问题,真正地搞清楚了在中国这样一个特殊的环境下如何进行革命,所以中国共产党充满了活力,这个活力主要表现在全党以及全军战士坚定的革命情怀上。

在长征的过程中,红军战士们冒着枪林弹雨的伏击,极其恶劣的自然环境,无法预知的种种天险,一步一个脚印地走完了二万五千里。红军将领和战士从未退缩,他们甘愿吃苦、宁愿战死,也没有被敌人的嚣张气焰所吓倒,而是以钢铁般的毅力、超人的勇气、不怕死不怕苦的英雄气概,让茫茫草原和皑皑雪山变为足下之臣。“十二个月光阴中间,天上每日几十架飞机侦察轰炸,地上几十万大军围追堵截,路上遇着了说不尽的艰难险阻,我们却开动了每人的两只脚,长驱二万余里,纵横十一个省。”[2]红军战士在“一切为了苏维埃”“革命理想大于天”的革命信念鼓舞下,翻过了18座山脉,其中5座终年积雪,雪山行程共2700里,走过人迹罕至的草地600里,渡过24条河流,摆脱了数十万国民党军队的追击,胜利会师甘肃会宁,完成了史无前例的惊人壮举,开创了中国革命的新局面。红军长征的胜利就是靠广大指战员对革命事业的无比忠诚和坚定的信念,无论遇到什么困难都能保持强大的战斗力。

1.3 长征精神就是红军战士不怕牺牲、一往无前的革命气概,这是长征精神的基本特征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3]长征中最困难的时候,红军中讲的最多的一句话就是“只要跟党走就一定能取得胜利”,红军战士始终坚信“为革命而死,死而无憾”。这种大无畏的革命气概,来自于他们坚定的革命观。

蒋介石曾扬言:红军过不了金沙江,过了金沙江过不了彝族区,过了彝族区过不了大渡河。但是,红军官兵冒着枪林弹雨,一夜疾行一百二十公里路,在这漫漫的征途中,红军将领和战士与天斗、与地斗,与人斗,他们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具有革命乐观主义精神,饿了只能吃树根草皮充饥,渴了就抓一把雪含在口中,他们爬雪山、过草地,粮食和药品都极度缺乏,每前进一步都要克服常人难以想象的困难。湘江之战,从11月25日到12月3日共经历了9天的血战,红军广大指战员表现了顶天立地的英雄气概和大无畏的牺牲精神。在湘江战役之后,红军由出发时的8万多人锐减到3万人,红五军团第三十四师为了掩护全军能够顺利渡过湘江,战斗到全军覆没,他们用自己的生命为战友换取了生的希望。万里长征,艰苦卓绝,在长征途中无数红军战士牺牲了年轻的生命,他们是国家和民族生死存亡的紧急关头无私奉献的典范,他们谱写出了人类历史的奇迹,开创了中国革命的新局面。

1.4 长征精神就是顾全大局、严守纪律的革命信念,这是长征精神的光辉典范

团结就是力量,中国工农红军只有团结起来才能增强凝聚力和战斗力,才能把坚定的革命热情和信念发挥到极致,才能在强大的敌人面前无所畏惧。

1935年6月12日,红一和红四方面军胜利会师,党中央在分析了当前国内的政治形势之后,主张继续北上,在川陕甘创建根据地,以便领导全国的抗日运动。但是张国焘自持掌握的兵力有8万多人,个人野心极度膨胀,他口头上表示同意北上的方针,但却分裂部队南下,另立中央。从两河口会议到芦花会议、沙窝会议、毛儿盖会议,党中央同张国焘的右倾分裂主义进行了坚决的斗争。同时,毛泽东和周恩来率领红一方面军和红三方面军先行北上,但是红四方面军有的干部不明真相,武装拦截,红四方面军总指挥徐向前坚决予以制止,维护了全党的团结和红军的统一。在毛泽东、张闻天等新的领导集体成员的团结和说服教育下,以及朱德、刘伯承、徐向前等,面对张国焘的分裂主义,严格遵守党的纪律,自觉维护以毛泽东为代表的党中央权威,同心同德的抵制之下,张国焘最终同意北上。1936年10月,一、二、四三大主力会师,长征宣告胜利结束。广大红军指战员努力地挽救犯错误的同志,在生死攸关的关头,他们互相支援、互相配合、互相鼓励、团结战斗、共渡难关坚定地维护了红军队伍的统一。

1.5 长征精神就是始终维护团结、心系群众的革命宗旨,这是长征精神的集中体现

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只有紧紧地依靠人民群众,中国的革命才会不断地取得胜利,红军队伍的革命信念才能够找到坚实的依托。

中央红军到达陕北之后,正值中华民族危机存亡之秋,中国共产党始终高举抗日的神圣旗帜,正确地处理了国内阶级斗争和抗日民族斗争的关系,制订了一系列的抗日救亡方针,提出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让广大人民群众认识到了中国共产党的抗日主张,跟随着党的步伐踊跃参加革命,在爱国主义精神的号召下,身先士卒、不畏牺牲。这一切都说明了中国共产党和中国工农红军始终以民族大业为己任,走群众路线,始终保持与人民群众的血肉相连的关系。红军将士自觉地遵守“三大纪律,八项注意”,官兵一致,同甘共苦,赢得了人民群众的支持和尊重,以自己的实际行动得到了群众的认可。红军所到之处都与人民群众保持着密切的联系,坚决地贯彻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组织武装群众,帮助人民群众建立革命政权,播下了革命的种子。所以,红军的长征精神不仅使部队得到了人员的补充以及物质支持,更为重要的是得到了精神上的鼓励和慰藉。

2 长征精神的意义

“讲到长征,请问有什么意义呢?我们说,长征是历史上的第一次,长征是宣言书,长征是宣传队,长征是播种机。自盘古开天地,三皇五帝到于今,历史上曾经有过我们这样的长征吗?……没有,从来没有的。”时间已走过了八十余载,红军长征的脚步已经慢慢离我们远去,但是历史不能忘却,长征精神留下的宝贵财富更不能被舍弃。

第一,从长征精神战胜了“左”倾教条主义错误,遵循实事求是,使中国的革命道路转到马列主义与中国革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正确轨道上来,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必须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从中国国情出发,遵循实事求是的原则。

长征是实事求是的典范。红军长征最初是在“左”倾教条主义指导下被迫进行的战略转移,只是经过黎平会议,最终在遵义会议后才实现了主动性的战略转移。之所以能够完成这种转变,正是我们党不断地拨乱反正的思想路线和实事求是的战略决策。如今,我们面临着把一个落后的社会主义中国变为现代化强国的新征程。中国的共产党人必须坚持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不动摇。在新的征程中,统一思想,坚定信念,确保中国发展永不停休。“长征的历史表明,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是马克思主义的精髓,是我们唯一正确的思想路线。长征的胜利,是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与中国革命具体实践相结合的胜利,是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胜利。”[4]当前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我们没有现成的模型可以借鉴,只有从中国的国情出发,实事求是、勇敢地面对国内外挑战,才能走在时代的前列。

第二,从长征精神战胜了张国焘右倾分裂主义,维护了党的团结、红军的统一,看继承与弘扬长征精神,凝聚全民族的创造力,团结一致,为中华民族精神的提升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

一种精神的产生与特定的历史环境息息相关,而且精神一旦产生,就会成为历史发展和时代变革的强大动力。长征精神自产生开始就深深地打上了中华民族坚韧刚毅的烙印,深深地体现着中华民族的智慧和精神风貌。当民族危难的时候,英勇的战士面对炮火没有退缩,面对困难没有低头,他们心中装着对祖国深深的爱,万众一心,众志成城,前仆后继。在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今天,我们正在经历着一场深刻的转变,市场经济的自发性和盲目性,导致政治上的受阻、不畅通。因此,弘扬长征精神必须充分认识国内出现的贫富差距、维稳负担、社会各阶层的相对剥夺感,始终保持战争年代的一种冲劲和热情,克服图安逸、重享受的思想,创造性地运用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原理,独立自主地解决中国革命的重大问题,把马克思主义真理的力量深深地熔铸在全民族的创造力中,让一切有利于社会发展进步的创造力竞相迸发、一切有利于创造社会财富的源泉涌流。

第三,从长征精神激励着千百万群众投身于伟大的革命事业,依靠人民群众克服难关,看今天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必须坚持群众路线,自觉扎根群众,为民务实清廉,与人们群众同呼吸、共命运的现实要求。

“群众路线是我们党的生命线和根本工作路线。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对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巩固党的执政基础和执政地位,对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5]中国共产党领导全体中国人民在新的历史时期中所遇到的困难并不亚于红军当时所面对的困难,自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中国的改革就得到了广大人民群众的支持,如果没有人民群众,中国的改革就会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当前我们弘扬长征精神,就是要学习当年红军队伍始终把国家、民族和人民的利益放在第一位,始终与人民群众同甘共苦、生死相依。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历史进程中,自觉地遵守纪律,不改初衷地为人民服务,以实际行动取信于民,真正地做到权为民所用,利为民所谋。不摆官架子,体察民情,心系百姓,实实在在地为人民群众谋福利。

第四,从红军凭借坚定的革命信念战胜艰难险阻,斩关夺隘,看全面从严治党,必须重视作风建设,发挥理想信念的重要作用。

作风实不实,是治党严不严的基本标准。中国共产党已经完成了“从领导全国人民夺取全国政权而奋斗的党,成为领导人民掌握国家政权并长期执政的党;已经从受到外部封锁和实行计划经济条件下领导国家建设的党,成为对外开放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领导国家建设的党”。[6]精神懈怠的危险,能力不足的危险,脱离群众的危险,消极腐败的危险,更加尖锐地摆在全党面前,落实党要管党、从严治党的任务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为繁重、更为紧迫。弘扬长征精神保持和发扬在红军长征过程中形成的艰苦奋斗、团结统一、依靠群众的优良传统和作风,始终保持共产党人的高尚品格,充分认识到共产党员的身份,自觉地进行改造。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但是跟发达国家相比我们还存在着很大的差距,这就需要像当年红军那样以苦为乐,以苦为荣,始终坚定自己的理想信念不动摇,不受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极端个人主义的影响,传承长征精神,团结中国的力量,重塑精神家园。

3 结 论

周恩来同志曾指出:“我们一刻也不能丢掉长征精神。”长征已经成为历史,但长征精神是我们永久的财富。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只有铭记历史,才能深刻地了解过去,才能全面把握现在,正确创造未来。八十年来,红军长征播下的种子已经开花结果,并且将在党和人民群众的不懈努力和探索中结出更加丰硕的果实。八十年前,世界通过长征了解了中国,了解了中国共产党;八十年后的今天,世界的眼光聚焦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进行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伟大实践中,历史造就了长征精神,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需要长征精神。时代在变,环境也在变,但长征精神的激励作用并没有改变,它将会随着时代的发展,不断地丰富其内涵,成为全人类精神宝库中一颗璀璨的明珠。

[1]埃德加·斯诺.西行漫记[M].上海:三联书店,1979:179.

[2]毛泽东.论反对日本帝国主义的策略[M]//毛泽东选集(第一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52:143.

[3]毛泽东.七律·长征[M]//毛泽东诗词全集,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1992.

[4]刘华清,张震.长征精神永放光辉[J].求是,1996 (20).

[5]习近平谈治国理政[M].北京:北京外文出版社,2014:365.

[6]中国共产党第十六次全国代表大会文件汇编[M].北京:北京人民出版社,2002.

易晨,湖南师范大学2015级研究生。研究方向:中外政治制度。

猜你喜欢
长征红军革命
少寨红军桥
十送红军
油改水革命谁主沉浮
再唱十送红军
革命人永远是年轻
长征五号首飞成功
“翱翔之星”搭长征七号顺利入轨
粉红革命
长征六号为何能快速发射?
读《革命年代》遐思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