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场经济条件下体育强国的原动力探究

2016-07-12 07:38:04齐有伟李新华
中国市场 2016年46期
关键词:基督教教堂市场经济

齐有伟,李新华

(1.海南大学,海南 海口 571100;2.海南经贸职业技术学院,海南 海口 571127)

市场经济条件下体育强国的原动力探究

齐有伟1,李新华2

(1.海南大学,海南 海口 571100;2.海南经贸职业技术学院,海南 海口 571127)

我国市场经济条件下中国体坛丑闻不断出现,发人深思,或许因市场经济本身所具有的阿喀琉斯之踵,才衍生了市场经济条件下体育的“丑恶”。西方尚且有基督教文化在一定程度上遏制这一“丑恶”的蔓延,而中国却缺乏一种与市场经济条件下中国体育发展相适应的体育文化,从而造成体坛“诚信”的缺失。中国体育的发展需要融入一种怎样的文化,以此从根本上改变人们的体育价值观和伦理道德。建立有教堂的体育文化,是中国体育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发展的必然选择。

市场经济;体育文化;体育强国;原动力;教堂体育

[DOI]10.13939/j.cnki.zgsc.2016.46.210

1 体育文化是体育发展的内在动力

1.1 体育文化的宗教色彩

1.1.1 体育文化的内涵

体育文化,大而言之,指体育运动本身所蕴含的、围绕体育运动所形成的一切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的总和;小而言之,又可指体育运动某一方面的文明因素。体育的历史与人类历史一样悠久,在人类文明的历史长河中,体育文化是一个逐渐发展的过程,是人类整个文化的重要组成内容。

1.1.2 体育文化的宗教因素

关于体育的起源有多种说法,如劳动起源论、军事起源论、游戏起源论、教育起源论和宗教起源论。概括地说,前四种起源说都具有“物质”色彩,而宗教起源论则相对具有更多的“精神”色彩。从狭义文化来讲,文化是指意识形态所创造的精神财富,包括宗教、信仰、风俗习惯、道德情操、学术思想等。所以,以狭义文化为出发点,体育文化具有更多的宗教因素。原始社会后期,由于生产力水平低下,又受到四季和环境的困扰,原始人为求自然恩施,祭祀天地而形成了原始宗教活动,并以体育形式进行求助祭拜。

1.2 体育文化是体育的血脉和灵魂

1.2.1 体育是物质和精神的统一体

体育的研究对象是人,而人又是肉体和灵魂的统一。所以,在体育的发展过程中就交织着对人的肉体(物质)与灵魂(精神)的错综复杂的关系,只是在不同的历史时期,表现为不同的特点。只有具备了物质与精神相统一的人,体育才能健康、快速地发展,这是现代体育发展的基础和前提。如果把体育比喻为一个有机体,那么,它的发展就离不开物质(形而下)与精神(形而上)的统一,前者即各种体育活动、器材、场地、人才等有形资产;而后者则主要指顽强、拼搏、更快、更高、更强等体育精神的培养。

1.2.2 体育文化是体育发展的支撑力量

体育是人们有意识追求身心健康的一种活动,在这种活动中反映出来的思想观念、意志品质、时代精神等就是体育文化的核心。虽然现在面临经济危机,但我们的精神绝对不能出现危机。尤其是现在,体育事业的发展不仅需要经济支撑,也需要文化支撑。体育文化是体育的血脉和灵魂,对体育发展起着提供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的作用,是体育力的重要源泉。首先体育文化建设是我国体育事业全面发展的需要;其次是实践科学发展观的要求,是体育事业统筹兼顾协调发展的要求,是建设一支文武兼备体育队伍的需要;最后是社会对体育文化的需要,体育运动本身就是一种文化,是深受广大人民群众喜爱的一项社会文化活动,最大可能地满足人民群众的体育文化精神需求是体育“惠民为民”的独特功能。

2 基督教文化是西方市场经济的基石

2.1 市场经济的“阿喀琉斯之踵”

市场经济是以维护产权,促进平等和保护自由的市场制度为基础,以自由选择、自愿交换、自愿合作为前提,以分散决策、自发形成、自由竞争为特点,以市场机制导向社会资源配置的经济形态。从其产生和发展来看,市场经济的最大的优点就是叫人不偷懒。但却不能避免撒谎、害人,这就使得市场经济自身存在弊端,可能导致一个很坏的情形:诱使人们勤奋地撒谎、勤奋地害人,不择手段地牟取财富。

2.2 基督教文化具有内在自律性

本文的基督教是指宗教改革后的基督新教,基督教文化更多地指宗教改革以后在资本主义发展过程中所形成的价值伦理和道德体系。宗教改革后,人们的眼光逐渐从“天国”转移到“世俗”。新教伦理鼓励人们获得财富,但获得财富只是手段,目的却是荣耀上帝,这就使得世俗神圣化。在这一市场伦理和财富伦理的作用下,创新动力变得最大化,而且致富的目的和手段变得一致,市场交易者在内心具有高度的自律,最大限度地降低了市场运行成本,使公平交易的“市场秩序”成为可能,从而形成公平与创新齐动的市场秩序内核。使西方市场经济具有了良好的“精神”。

2.3 基督教文化促进西方市场经济的发展

所谓文化,其核心是一整套支配人们思维和行为的信仰与理念。从思想到行为,从行为到结果,融汇古希腊文化的基督教文化成为西方文化的基石,即西方市场经济的磐石。基督新教所确立的财富伦理和市场伦理成为西方市场经济的基石:撒谎、害人被自动禁止,不平等交易的罪恶循环因此中断。可以说,西方市场经济在一定程度上是基督教文化的结果。从“社会资本”理论的角度来说,基督教文化提供了一种社会资本,为西方市场经济提供运行的制度结构,保证其能平滑、良性地运行。所以,今天西方文明的辉煌成就在一定意义上不过是基督教文化的美丽果实而已。

3 市场经济条件下中国体育的发展的顽疾

3.1 阻碍中国体育发展的“门”

毋庸讳言,随着改革开放和市场经济的发展,中国体坛丑闻不断,更改年龄、服兴奋剂、“假球”“黑哨”等现象屡见不鲜。前不久,中国体操裁判邵斌就涉嫌在广州亚运会比赛中为保中国选手夺金牌而擅自改分。回顾以往,在中国体坛发生的假球、假赛等虚假现象早已不胜枚举,更不用说已深陷“假球”“黑哨”泥淖的中国足球。中国女排故意输球避开强手的“让球门”,中国乒乓球队盛行的故意输球以及中国花样滑冰的“年龄门”。这些丑闻一再地发生,不觉让人感到竞技场上的拼搏似乎都是假象,而当这种假象被揭穿的时候,背后隐藏的利益链更是我们所应该关注的。

3.2 顽疾的根源——诚信的缺失

中国体坛不断的丑闻发人深思,可能是因为市场经济本身所具有的阿喀琉斯之踵,才衍生了市场经济条件下体育的“丑恶”。西方尚且有基督教文化以在一定程度上遏制这一“丑恶”的蔓延,而中国却缺乏一种与市场经济条件下中国体育发展相适应的体育文化,从而造成体坛“诚信”的缺失。中国体育的发展需要融入一种怎样的文化,以此来从根本上改变人们的体育价值观和伦理道德。透过现象看本质,从体育可持续发展角度来说,我们需要考虑如何完善我国体育文化体系,如何引入基督教文化的“精华”,即建立有教堂的体育文化。

4 有教堂的体育文化是中国当代体育发展的原动力

4.1 有教堂的体育文化

在全球化的今天,任何一个国家和民族文化的发展都不可避免地存在对外来民族文化的吸收和融合。虽然我国体育文化具有自己的风格及文化上的独立性,但并不排斥吸收外国文化中的有益成分。有教堂的体育文化就是指在我国传统体育文化中吸收西方基督教文化因素,将其合理性的元素融入我国体育文化之中,并不等同于基督教文化。

4.2 有教堂的体育文化促进中国体育的发展

4.2.1 有教堂的体育文化有利于引导目标与手段的融合

马克斯·韦伯在《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一书说道:清教徒虽然称得上是世界上最热衷于积累财富的人,但其追求财富并非为一己之私利,而为的是“荣耀上帝”(for the Glory of God),并使得自己死后可以进入天堂。这样的财富伦理使得清教徒在追求财富时的目标与手段不再是分裂的,而是一致的。一个清教徒绝不可能设想用撒谎和害人的方式去获得财富,因为那样做非但不能“荣耀上帝”,恰恰是背叛上帝,必然遭到上帝的惩罚。因此,获取财富的手段与目的的一致性恰能弥补市场经济之不足。从这个角度上讲,市场经济天生需要与某种市场伦理相配合才能发挥最大威力,就像好马天生需要好鞍一样。在市场经济下发展的体育也同样需要某种体育伦理,而这种伦理的内核就是有教堂的体育文化,只有建立有教堂的体育文化,才可能根本上解决市场经济条件下我国体育发展过程中出现的顽疾,这促进体育的良性发展。

4.2.2 有教堂的体育文化有利于建立共同遵守的制度

美国宪法的基石其实就是第一批英国清教徒乘“五月花号”驶往新大陆途中达成的“五月花号协议”(The Mayflower Compact),其内容包括组织公民团体以及拟定公正的法律、法令、规章和条例等,而契约的第一句话便是“以上帝的名义,阿们(IN The Name of God,Amen.)”。拥有共同信仰的人们相比于只是信自己的人更容易建立彼此间共同信任,从而缔约。体坛顽疾的出现可以说是人们不遵守既定制度的表现,进一步说就是缺少一种内在的文化制约。就我国而言,这种文化就是有教堂的体育文化。有教堂的体育文化可以充实我国体育文化体系的“软件”,从而真正确立共同的价值观,建立共同遵守的制度。

4.2.3 有教堂的体育文化是体育全球化的必然选择

面对全球化的浪潮,面对西方强势文化的冲击,我国文化面临着选择的困惑。文化认同成为我国文化发展亟待解决的问题。同样,我国体育文化也不可避免地要面对这一文化认同问题。“在以现代奥林匹克运动为主要内容的体育全球化的冲击下,中国体育文化必须在世界体育文化发展中找到自己的生长点和世界体育文化发展趋势相适应的最佳结合点,以便在未来世界体育文化发展中确立我国体育文化的地位。”我认为,这一最佳的结合点就是有教堂的体育文化。只有有教堂的体育文化,才能与市场经济条件下的体育和谐发展。这既是我国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也是我国体育发展的必然选择。不仅有利于我国体育的发展,同时也顺应体育全球化的潮流。

[1]冯宝忠.中国迈向体育强国途径的研究[D].苏州:苏州大学,2012.

[2]李艳华.宗教改革与西方早期体育[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13(7).

[3]王智慧.图腾崇拜与宗教信仰: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传承的精神力量[J].体育与科学,2012(6).

[4]齐有伟.中世纪——现代体育超越性的滥觞[J].体育世界:学术版,2010(7).

[5]熊晓正.21世纪中国体育发展的哲学思考[J].体育文史,2000(6).

[6]赵晓.有教堂的市场经济和无教堂的市场经济[J].经济管理文摘,2007(19).

本文系海南省教育厅基金项目:海南体育经济发展瓶颈及对策研究(项目编号:Hnky2015-71)。

齐有伟(1984—),男,汉族,河北昌黎人,硕士研究生,海南大学讲师。研究方向:民族体质与学校体育;通讯作者:李新华(1982—),男,汉族,安徽阜阳人,硕士研究生,海南经贸职业技术学院讲师。研究方向:休闲体育。

猜你喜欢
基督教教堂市场经济
市场经济下工程项目的招投标管理
布尔诺Beatified Restituta教堂
现代装饰(2021年1期)2021-03-29 07:08:02
市场经济
《教堂之夜》
中国宝玉石(2020年4期)2020-09-23 07:51:36
基督教中国化的神学思考与实践
明确路向,践行基督教中国化——以福建基督教为例
天然大理石教堂
关于对市场经济的认识
商情(2012年48期)2017-11-08 11:46:59
种类型的“基督教哲学”
现代哲学(2015年5期)2015-12-04 05:50:53
政府救市是市场经济的倒退吗?
IT时代周刊(2015年8期)2015-11-11 05:50: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