刍议清初西北地区私茶发展概况及影响

2016-07-12 08:37梁启俊凯里学院人文学院556011
大众文艺 2016年6期
关键词:游牧民族茶马西北地区

梁启俊 (凯里学院人文学院 556011)

刍议清初西北地区私茶发展概况及影响

梁启俊 (凯里学院人文学院 556011)

本文通过史料分析和探讨清初西北地区的私茶发展概况、通过私茶发展概况进一步研究分析清初西北地区私茶发展的影响,即一方面是促进官营茶马贸易走向终结的原因之一,另一方面也促进了民族关系的发展。

清初,西北地区,私茶,影响

清初在西北地区关于茶叶贸易制度延续明朝制度,“明时茶法有三:曰官茶,储边易马;曰商茶,给引征课;曰贡茶,则上用也。清因之,司茶之官,初沿明制。”1由于清初西北地区政治、军事等方面的影响,清朝廷在西北地区关于茶叶贸易主要采取官茶贸易,即官营茶马贸易,附之商茶贸易。关于走私贩茶贸易,即私茶贸易,则通过不断颁布法令等措施进行禁止。但事实是清初西北地区私茶贸易愈禁止愈盛行,拙文将根据相关史料对清初西北地区私茶发展概况进行研究,并对西北地区私茶发展在此时期的主要影响进行分析。

一、清初西北地区私茶发展概况

清朝前期在西北地区涉足私茶贸易的参与者主要包括各族贫民百姓,蒙藏僧侣、藩王官豪等。如据巴哈纳题报私茶私马变价银两事本中提到陕西普通百姓私茶的情况:西安抚民官拿获温存茶九斤十二两,变银四钱九分,贮县库。张守礼茶八斤十二两,变银四钱三分七厘五毫,贮长安县库。拜守荣茶四斤半,变银二钱二分五厘,贮临潼县库。王一秋茶四十斤半,变银二两二分五厘,贮高陵县库。张友才茶一十一斤,变银五钱五分,贮三原县库。刘加福茶二十斤并竹笼,变银一两三分,贮长安县库。吴国平茶五百二斤,变银一百二十七两三钱,买种马发监孳牧讫。与此同时,长安县、咸宁县、泾阳县、武功县、兴平县、汉中府、澧泉县、凤翔县也有很多百姓私自从事民间茶贸易,均有记载。2足以窥见清初西北地区因为战争不断,大部分西北贫民为了生存不得不参与到私茶贸易中。因此,巴哈在巡视陕西茶马监察御史苏京题前事内称“私茶私马虽有明禁,而愚民不无犯者”。3

虽然清初大部分西北地区贫民百姓参与私茶贸易中,但限于人力、物力、财力、国家法律的限制,他们在私茶贸易数量中所占比例只是少数。此外,这一时期西北地区的蒙藏僧人也借进京的机会参与私茶贸易。有清一朝优礼藏传佛教,藏传佛教僧侣享有优厚的待遇,因此藏族僧侣借助进京朝贡的机会,参与私茶贸易,“兼番僧驰驿往来,夹带私茶出关,吏不能诘”。4

清初西北地区私茶贸易数额上占主要部分的是藩王官吏参与的私茶贸易,藩王官吏凭借和利用各自的身份、地位之便参与私茶贸易。如顺治八年正月二十六日巴哈纳题“定南王差大人郭九锡、张云凤、卢万钟并抚阳抚院差官何源押茶一千四百驮,初五日送前路讫,上贴本王封条,不敢盘查,从潼关入秦,赴西宁市马。”5定南王孔有德依仗自己位高权重,无视地方官员盘查,理所当然进行私茶贸易。西北地方官员也借机参与私茶贸易,如顺治八年七月陕西在官风翔府人王守才伙同他人兴贩私茶四担。6由于清政府对私茶自始至终采取严格打击,特别是官员参与私茶贸易是严格禁止,因此有的官员不会像陕西官员名目仗胆进行私茶贸易,而是利用职权为私茶贸易提供便利条件从中获取利益,“巡抚于养志私受茶税数万两,见有荥经县私票,并各茶商可证。”7

清朝廷针对西北地区的私茶贸易多次颁布法令禁止,但屡禁不止,反而日益兴盛。最终清初西北地区私茶贸易的发展一方面是促进官营茶马贸易走向终结的原因之一,另一方面也促进了民族关系的发展。

二、清初西北私茶发展促进官营茶马贸易走向终结

清初由于西北局势不稳,为了对西北各民族实施羁縻政策及西北战事对军马的需求,清朝廷在西北地区推行合法的茶贸易形式是以官营茶马贸易为主,但朝廷在管理官营茶马贸易方面呈现严格、呆板等特点。如为了加强茶马司茶叶的管理,顺治四年(1647)、五年(1648)多次规定茶叶只用于易马,不许挪作他用。8实际情况是西北游牧民族除了需要中原地区的茶叶,还需要其他的农业、手工业产品, 同样中原地区的农耕民族也需求西北的土特产,而茶马相易只是满足了朝廷的需求,无法满足各族人民的实际需求,而私茶贸易关于贸易产品的种类、价格是自由的,这样就为私茶贸易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的空间。

另外,由于私茶贸易的影响,清初西北各茶马司积累了大量陈腐不堪食用的茶叶,如顺治六年十二月止,新旧黑黄截篦块斤共茶八千三百三篦零七斤,内除拣堪用中马动过六百七十五篦半外,其余朽腐,不堪招中。9官营茶马司的茶叶质量无法保障,更进一步促使西北各游牧民族走向私茶贸易。私茶弥补了官营茶马贸易的缺点,顺应当时市场发展,符合了当时西北各族人民的实际需求。茶叶流通渠道的放宽和私茶的盛行破坏了官营茶马贸易体制的根基,其后果是良马流入商贩之手,茶马司无马可易。10因此,清初西北私茶发展是官茶走向终结原因之一。

三、清初西北私茶的兴盛促进了民族关系的发展

生活在西北的游牧民族,由于日常饮食以肉、乳为主,鲜有蔬菜。肉、乳食物不利于人体的消化,而碱性食物茶叶恰好能够降低肉类的酸性,促进人体的消化,因此,生活在西北的游牧民族“宁可三日无油盐,不可一日无茶”。茶叶成为西北游牧民族不可缺少的日常生活必备品。而西北地区从气温、空气湿度、土壤成分、水分条件都无法满足茶树的生长,历史上茶叶总体上是盛产在中原地区,这样,中原王朝长期控制茶叶的外流,把茶叶作为“羁縻”、控驭少数民族的一项国策,不仅控制茶叶的价格(以明代的“贵茶贱马”政策为著),而且控制茶叶向周边地区销售的流量(通过发放茶引、茶由来控制),再加上长途贩运,至使茶叶价格不匪。11纵观历史,中原王朝对西北地区的茶贸易政策,总体上是以官营茶马贸易为主,在一定的历史时期会允许给引征课商茶贸易,但与官茶贸易相比,商茶贸易从数量、延续的时间远不及官茶贸易,这样,西北边疆民族与中原民族的关系发展主要还是控制在朝廷的政治、军事需求范围之内,朝廷的需求为民族关系的发展带来了阴晴表。

由于在明朝中叶已经产生了资本主义萌芽,因此与之前的封建王朝相比,清初农业、手工业、商业等产品的种类和数量都得到了空前的发展。而随着社会的发展,生活在西北的游牧民族对于中原民族生产的茶叶、粮食、布匹、铁制工具、瓷器等农产品和手工产品大量需求。与此同时中原民族对于西北游牧民族的牛、羊、马及皮毛、犀角、药材等土特产品大量需求。这样在环绕西北地区就形成了游牧民族与农耕民族经济文化联系圈,而清初西北地区私茶贸易的发展为游牧民族与农耕民族关系的发展提供了挈机。

清初对西北贸易,以官营茶马贸易为主,商茶贸易较少的情况下,严重阻碍了各族人民贸易需求,清初西北私茶贸易延续明末势态继续发展,尽管清朝廷频频颁布法令严加禁止,但私自贩茶贸易愈演愈烈。清初私茶贸易参与者上至藩王官豪,下至贫民百姓,不分贵贱,不分民族,全部参与。在私茶贸易过程中,不同民族合伙进行私茶贸易,如顺治七年四月在官秦州回民袁中禄即袁守才、哈应举,富平县人杨成吾即杨希才,与西安府长安县张亮贩卖私茶前后共茶四十七担,重四千八百六十七斤八两。12从清初西北私茶贸易参与者到私茶贸易过程都能看到西北民族人民的身影,这足以证明清初西北各族人民通过私茶贸易对封建统治的民族压迫、民族歧视进行强有力的反抗,是突破封建统治者将民族经济交流转为政治手段控制民族经济交流的结果,对促进民族关系的发展起到重要的作用。

注释:

1.赵尔巽.清史稿卷 124[M].中华书局出版社,1976:3651.

2.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编.清代档案史料丛编(第十辑)[C].中华书局出版社,1984:7.

3.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编.清代档案史料丛编(第十辑)[C].中华书局出版社,1984:7.

4.赵尔巽.清史稿卷 99[M].中华书局出版,1976: 3654.

5.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编.清代档案史料丛编(第十辑)[C].中华书局出版社,1984:14-15.

6.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编.清代档案史料丛编(第十辑)[C].中华书局出版社,1984:16.

7.中国人民大学清史研究所.清史研究集[C].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82:27 .

8.王晓燕.论清代官营茶马贸易的延续及其废止[J].中国边疆史地研究,2007(4).

9.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编.清代档案史料丛编(第十辑)[C].中华书局出版社,1984:21.

10.王晓燕.论清代官营茶马贸易的延续及其废止[J].中国边疆史地研究,2007(4).

11.王晓燕.历史上官营茶马贸易对汉藏关系的影响[J].青海民族研究,2010 (1).

12.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编.清代档案史料丛编(第十辑)[C].中华书局出版社,1984:16.

梁启俊 博士,凯里学院人文学院讲师,研究方向:民族文化、民族史。

该论文为2014年贵州省教育厅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清朝西北官营茶马贸易的衰亡及西北私茶发展研究》(项目编号:14ZC153)成果;2015年贵州省2015年度社科规划课题《清朝治理川西藏区经济政策研究》(项目编号:15GZYB22)成果。

猜你喜欢
游牧民族茶马西北地区
西北地区支护桩施工技术应用概述
空间环境因素对西北地区电离层空间特征影响
旧貌温柔似故乡 茶马古道第一镇 鲁史
茶马古道的前世今生
寒露
穿越秘境而来的茶马古道
新疆农耕与游牧民族的饮食礼仪探析
西北地区商业模式设计与实施探索
茶马古道
中国内蒙古巴丹吉林沙漠曼德拉山岩画考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