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阅读能力的方法

2016-07-12 06:44:57曾红晓四川省内江市资中县重龙镇西街小学641200
大众文艺 2016年19期
关键词:课外阅读语文能力

曾红晓 (四川省内江市资中县重龙镇西街小学 641200)

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阅读能力的方法

曾红晓 (四川省内江市资中县重龙镇西街小学 641200)

培养学生的阅读、写作能力是小学语文教学的根本目标是。阅读能力的好坏对其一生的学习生活都极为重要,学生应该具备这项重要素质。良好的阅读能力不但可以让学生积累丰富的语文知识,还能从中受到高尚情操与趣味的熏陶;培养审美能力、提高文化素养、增长见识。为此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是语文教师必须重视的任务。

阅读能力培养;方式;提高

新课改对于小学语文阅读能力的培养提出了更高要求,要激发学生阅读兴趣,培养学生自主阅读能力,要注重学生个性差异,采用多样化教学对学生进行听、说、读写的综合训练,以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那么在实际教学工作中应怎样培养小学生的阅读能力呢?下面谈谈我的几点浅见。

一、调动学生阅读兴趣

爱因斯坦说过:兴趣和爱好是获取知识的动力。因此,教师要努力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以兴趣这把钥匙打开学生的心扉,把学生引进知识的宝库。让学生愉快的阅读,感受阅读的乐趣。只有当学生把阅读当作一种乐趣、才能养成阅读的习惯,进而获得各种知识。为此在教学中教师抓住学生心理特点,让学生有“兴”阅读。特别是低年级小学生形象思维正处于飞速发展的时期,好奇心强,又喜欢听故事,教师充分利用这一特点,激发阅读兴趣。我在教学中常以:“同学们,今天老师给大家讲个故事好不好?”引入教学,一听讲故事,学生兴趣一下调动起来,个个精神抖擞,喜悦之情溢于言表,专心致志,迫不及待想听故事,于是我声情并茂,娓娓渲讲,被渲染了的故事情节不知不觉把学生带入了情感世界。当孩子们听的津津有味,情感交跌,期待结局之际,老师戛然收声,设置悬念;故事情节交错复杂,后面的更精彩,欲知后事,请读原文。这样学生的阅读兴趣一下被激发,就会主动去阅读相关的读物了。

二、塑造阅读氛围

营造良好的阅读氛围是培养学生阅读兴趣的关键,教师作为学生群体的指引者,要为学生塑造积极良好的学习氛围。首先在教室的墙壁上悬挂一些名人读书成长的挂图、诗词、名言等。如:“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书犹药也,善读之可以医愚”“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等,学生经常看到或诵读到积极上进的标语,通过视觉等感官刺激,从而对阅读产生极大兴趣。让孩子孕育在浓浓的书香中。其次,平时师生交流中教师应关注学生阅读效果,对其阅读成效进行肯定。具体表现为,教师对积极拓展课外阅读的学生,应注意赞誉方式的表达,通过在班级或集体环境中有意识地以点名表扬,赠予“小老师”、“美文通”等昵称的方式有技巧地对学生进行肯定。在这些榜样的带动下,使班级整体阅读氛围越发浓郁。再次,定期在班级进行“小读书会”等趣味活动,发动学生根据自身兴趣进行书籍互换等活动;设定图书小组,负责从学校图书馆借阅一定量的图书;在教室布置上,教师可在适当位置设置为图书角,将课外书籍、读物等有规划地布置于学生阅读方便的位置,方便学生取用。

三、增强学生的自学意识,调动学生阅读的主动性

教师仅通过课堂教学时间使学生掌握阅读技巧是有限的,须通过教授阅读方法,延伸学生在课外阅读的主动性、积极性。教师在教学中,不仅要通过课内文章讲解的方式提高学生阅读能力,还需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1.激发学生好奇心,用心设置提问

小学生的心智发展特点决定了其学习过程中兴趣导向的特点,因此,恰当的课堂提问方式有利于激发学生好奇心,提高阅读兴趣,从而树立学生自信心。教师应根据学生水平提不同问题,对于阅读水平较好的学生,可适当加大问题难度,对于阅读困难的学生,应以鼓励为主,循序渐进启发学生思考,以活跃轻松的课堂提问方式,激发学生学习动力。此外,老师还可以讲述名人读书成才的故事对比进行教育激发学生对读书人的崇拜,进而渴望读书,与书交朋友,养成课外主动阅读的习惯。

2.课堂上全方位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综合锻炼学生阅读能力。教师通过课堂上丰富多彩的教学形式,包括角色扮演,分角色朗读等方式,让学生在情景教学的宽松氛围中,形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充分发挥学生想象力。通过课堂的兴趣引导与习惯培养,使学生独立思考,将课堂所学的阅读技巧延伸至课后,在快乐中阅读。

四、采用多钟方式培养阅读能力

兴趣虽是最好的老师,但仅仅有阅读兴趣和积极性,对学生阅读能力提高来说是不够的,还需配合巧妙灵活、科学合理的阅读方法引导。

1.略读精读结合法。当今社会处于知识量大,信息变化快的时期,根据需要,有选择性地阅读相关篇章或相关部分。因此,应培养学生精略读相结合的能力。指导学生先读前言、目录。读报先看标题、栏目。在浏览中形成粗略印象,借此选择读书,寻找资料。当然,为了让学生提高阅读的能力,老师在教学中要训练学生精读法。精度法是引导学生集中精力对重点文章进行深度阅读,逐字逐句,深入熟读的阅读方法。对于文章中精华的的词语、句子,指导学生从语言风格、文章结构、情感表达等多方面进行深入分析,使学生调动口、眼、心等感官,全身心投入。

2.摘抄评价法。摘抄评价首先是阅读习惯的延伸,教师应引导学生有意识地发现文章中出彩的语句,善于用笔勾画出来;其次,对于优美的词语、句子,应指导学生进行摘抄,学生在摘抄过程中积累好词好句;摘录方式是将优秀词、句加深印象,同时教师需进一步引导学生对文章中难点进行标记,带着思考阅读。

3.善用读书笔记。在授课过程中,教师应鼓励学生在阅读课外书籍后,写成读后感或阅读日记。教会学生通过日记的形式,表达自己对文章的内容的见解,专门设置课程引导学生将课外阅读的读书笔记在课上进行交流。全面提高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

五.开展丰富的阅读活动

在阅读的过程中,如果放任自流,肯定不会收到实效的。学校可以通过开展“读同一本书”“讲故事”“读书汇报交流会”“展评优秀读书笔记”“手抄报”“知识竞赛”“诗朗诵”“查资料比赛”等形式多样的课外活动,通过课外活动的开展有效检查学生课外阅读情况,巩固阅读效果,激发学生兴趣,进一步调动阅读积极性,让课外阅读步步深入。

总之,小学教师在语文教学过程中,应注重学生兴趣的培养,加强学生对阅读的喜爱。通过如角色扮演、多媒体教学等丰富多彩的教学形式,全方位调动学生的学习激情。拓展学生的思维空间,建立学生自我学习的能力,将课上被动阅读转化为课后主动积极阅读。激发学生的阅读潜能,增强学生的阅读能力,提升小学生阅读能力培养的教学效果。

[1]郑丽萍.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阅读能力[J].现代交际,2011(8).

[2]牛传发.谈语文教学中阅读能力的培养[J].延边教育学院学报,2006(3).

曾红晓,小学高级教师,四川省内江市资中县重龙镇西街小学教师,研究方向:小学语文。

猜你喜欢
课外阅读语文能力
消防安全四个能力
《快乐语文》2022年全新改版!
快乐语文(2021年35期)2022-01-18 06:05:52
课外阅读——写作的源头活水
做好课外阅读指导之我见
甘肃教育(2020年12期)2020-04-13 06:25:28
大兴学习之风 提升履职能力
人大建设(2018年6期)2018-08-16 07:23:10
你的换位思考能力如何
抄能力
实践语文课外阅读的几点思考
中学语文(2015年18期)2015-03-01 03:51:09
让阅读像呼吸一样自然——课外阅读探究心得
语文知识(2015年11期)2015-02-28 22:01:57
语文知识连连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