顾家豪 (南京师范大学美术学院 210000)
浅谈美术教育中教学方法的改革
顾家豪 (南京师范大学美术学院 210000)
随着国家大力提倡素质教育,审美教育也成为评价学生的重要指标之一。美术教育是审美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未来的教育改革过程中,美术教育将会发挥越来越重要的积极作用。但是限于传统美术教育在各个教育阶段的地位,美术教育基本上形同虚设,完全不能发挥作用。所以,美术教育各个方面进行改革已经是势在必行的事情。本文选取了美术教育中教学方法改革这一角度来看美术教育的改革。
美术教育;教学方法;创新改革
美术教育在全球大多数国家的教育体系中都占据着重要的位置,究其根本,是因为中小学生甚至大学生生活的绝大多数时间都局限在学校之内,很难任意地接触外界并欣赏物质世界之美。而美术教育恰恰能够弥补这一缺陷,使学生在成长时期能够提升自身的审美观念并引导学生正确认识和抒发情感。但是我国长久以来的应试教育使得美术教育在除了启蒙教育阶段之外几乎不受重视,很多孩子的审美天分都被扼杀。基于此,在素质教育的大背景下,美术教育的分量将会越来越重,美术教育的改革也成为当前教育者关心和重视的重要问题。而进行教育改革,教学方法是最直接也最有效的方式。
美术其实是一门内涵非常丰富的学科,概括起来就是字面上的含义——关于美的艺术。广义上的美术指的是一切可视性的艺术,包括雕塑、绘画、设计和建筑四大门类。当然,有的专家和学者也将书法、摄影等分支学科纳入到大的门类分类中。
美术教育顾名思义指的就是教育者教授学生美术基本知识和技巧,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创作出具有鲜明个人风格的美术作品的过程。传统的美术教育模式相对单一,一般来说分为理论课程和实践课程,理论课程是由教师引导教授学生美术的背景知识和基本常识与技能,实践课程则是由学生自主地进行绘画、设计等等过程。这种模式一直沿用至今。
首先,美术教师自身素质存在问题。当然,教师素质并不属于教学方法的范畴,但是却是影响教学方法的重要影响因素。在我国,相当一部分的美术教师都毕业于美术学院,而大多数的美术学院门槛都很低,对于进校分数的要求并不高,所以有不少的美术学院学生自身综合素质都是存在问题的。这样毕业的毕业生成为美术教师也制约着其改进和创新教学方法。
其次,当前美术教学方法过于功利。由于美术教育在当前教育体制中评价标准仍然是分数,而严格意义上来说美术学科是不能用分数衡量的,只要是原创的,凝结了学生的思考和想象的美术作品都是优秀的。所以这就影响了教师的教学方法,教师教出来的学生创作出的美术作品千篇一律,很难有创新。
最后,美术教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并不紧密。美术学科虽然天马行空,但是美术家的灵感却都是源于生活的。如果美术教学只是依据教材和教学经验而不能够从生活中寻找灵感的话,美术教育根本不可能真正实现提升学生审美情感的直接目的。
笔者认为,美术教育教学方法改革应当大刀阔斧地进行,从根本上进行改变。这是因为美术学科在我国当前教育体制中地位相对较低,对于传统的升学评价来说美术教育占据的比重并不高,所以可以作为素质教育创新改革的试金石。笔者认为,具体的美术教育教学方法改革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其一,可以打破教室和课堂的桎梏。其实课堂上的美术教学也只能学习到美术理论,而枯燥无味的人名、作品名和背景知识并不受到学生的欢迎。与其如此,还不如将美术教育放置到生活中去,在当前条件不允许的情况下可以在校园中进行,让学生在空旷的环境中全面放松,感受整个世界,将自己的感悟和想象再通过画笔或者刻刀或者相机记录下来,并且可以在这样的环境中向学生教授美术基础知识,不仅吸引学生的兴趣,还能够有效提升学生对于美的认知。
其二,应当借助于不断发展的计算机技术。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美术课堂的教育也已经进行了幻灯片展示图片到计算机动态地展示美术作品的发展。未来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美术教育中应当积极采用新技术进行教学,例如当前已经逐渐走向大众化的VR眼镜,完全可以作为美术教育过程中的标准配件。
其三,应当将美术教育与其他的教育相结合。美术教育不是孤立的,很多美术家同时也是文学家或者科学家,所以应当将美术教育与文学、音乐、历史、地理等等学科结合起来教育,不仅能够大大提升美术教育的效率,也能够让学生将自身所学的其他学科的知识融会贯通,真正地实现素质教育的基本目标。同时,还应当注重学生的个性发展,针对不同的学生设置不同的教学方法,真正实现因人施教的终极教学目标。
时代是在不断发展和向前进步的,随着时代的发展和我国教育体制改革的不断推进,不仅美术教育本身的重要性会愈发凸显出来,美术教育也在不断创新发展中迎来新的发展契机。并且当前的时代是计算机和网络的时代,是创新的时代,美术教育也将与当前社会的特点相融合,迸发出更加闪亮的光彩。未来的美术教学很可能引领其他所有的学科发展,成为最早一门完全脱离课堂、教师和教师口授的传统模式的学科,成为素质教育改革的先锋。除了积极探索和改进之外,我们还应当将美术教育创新改革放到更加宏观的角度去思考,使美术教育真正成为终身教育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学科。
[1]魏敏.浅谈美术教育中教学方法的改革[J].赤峰学院学报:汉文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6).
[2](美)布朗德•威尔森.视觉文化教学的三大场域:尊重学生的兴趣与影像[J].国际艺术教育学刊,2003(1).
[3]徐耘春.视觉艺术教育的新动向:数字数代背景下的中学新媒体艺术课程与教学研究[D].上海:华东政法大学,2015.
顾家豪,南京师范大学美术学院2014级本科生,徐悲鸿美术教育师范专业,研究方向:美术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