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绣技艺的动漫演示研究

2016-07-12 08:14王跃妮黄敏霞韩山师范学院旅游管理与烹饪学院521041
大众文艺 2016年23期
关键词:画稿动漫技艺

王跃妮 黄敏霞 (韩山师范学院 旅游管理与烹饪学院 521041)

陈泽荣 (韩山师范学院 美术与设计学院 521041)

潮绣技艺的动漫演示研究

王跃妮 黄敏霞 (韩山师范学院 旅游管理与烹饪学院 521041)

陈泽荣 (韩山师范学院 美术与设计学院 521041)

潮绣属于中国四大名绣之中粤绣分支下的一种,发源于现今的潮汕地区,作为国家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在亟需传承的传统文化中占据一定重要地位。作为一门纯手工制作的工艺,潮绣由于其精美繁杂和手工精细制作的特色闻名海内外。但是,在这个快速发展的时代,其纯手工制作的特点使得潮绣越来越少被人们所知。因此,为了展示潮绣技艺并促进技艺的传承,就要变革传播方式。动画演绎方式是大众喜闻乐见尤其是青少年易于接受的一种传播方式。本课题尝试运用动漫对潮绣进行简要演绎,内容包括潮绣的艺术特色,潮绣的技艺要点和潮绣传承的濒危状况。

潮绣;动漫;传承

项目编号:pdjh2016a0316

一、绪论

(一)研究背景

传说潮绣创始于少数民族,但是更多的研究学者更愿意倾向于潮绣创始于唐朝之前的这一说法。潮绣是作为庙宇殿堂的装饰品发展而来的 ,在唐代成为四大名绣。在祭祀氛围浓厚的潮汕地区,刺绣在历代的开元寺的幡联和桌围上等均有突出的体现,唐代时期的潮州妇女精于刺绣,已是潮州风俗民情的一种表现。而潮绣不仅仅是作为潮汕人民的一种文化,更是被推广到全球各地,从乾隆年间开始,潮绣被出口到东南亚地区,至咸丰年间,潮绣品年出口额在1000万以上,是潮州城乡居民长时间内家庭副业收入的主要来源之一。1915年潮绣作品参展了巴拿马国际博览会。1982年,潮绣厂出品的“九龙屏风”荣获全国工艺美术品的百花奖金杯奖。2006年,由国家红艺美术史孙庆先先生潮绣的代表作落地屏风《五福临门》获得金凤凰创新产品设计金奖。2006年5月20日,潮绣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而在另一个领域,关于动漫技术与传统文化结合的发展大致如下:中国的动漫在20世纪初已经出现了对民间文学的表达,而在19世纪50年代,中国动漫业处于高峰期,《骄傲的将军》在人物设定上展现出了中国的京剧文化,《猪八戒吃西瓜》则是我国的第一部剪纸动画片,展现了网络中国传统的剪纸艺术和皮影艺术;《孔雀公主》则是显示出精湛的中国木偶技艺。然而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动画开始了市场化转向,关于纯粹的中国文化素材的动漫越来越少,外来文化产业的入侵非常明显。潮汕传统文化与现代动漫的结合探索上,蓝海动漫公司2014年出品的潮剧卡通《柴房会》获得好评,显示了潮汕本土文化与动漫结合良好开端。

(二)研究的意义与目的

在2011年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法》中规定“对体现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具有历史、文学、艺术、科学价值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采取传承,传播等措施予以保护”,潮绣作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对其的传承与保护有着举重若轻的意义。潮绣的技艺,代表着潮汕人民的一种精神,是潮汕传统文化的精华,潮绣技艺应该得到越来越多人的了解,在这个快速的社会中,面临着如何保存下此类传统的文化技艺的问题。

以当代文化为背景,动漫是一种艺术创作,观看动漫则是一种休闲娱乐方式,这个过程属于一种文化传播,动漫是这个过程的承载媒介,由于其生动活泼易于理解的特点,对于青少年群体而言有一种天然的吸引力。因此,动漫展示对于潮绣技艺的传播有着不同一般的影响。

本研究的任务是在了解潮绣技艺的基础下,通过系统地学习动漫的制作过程,制作一个关于潮绣技艺的短视频。本研究需要系统地了解潮绣作品中的每一步细节和最具特色的针法和步骤,清楚潮绣在动漫过程中所能展现的形象或方式,寻找合适的背景音乐,处理好片尾。其目的是将潮绣技艺通过动漫展示使潮绣技艺在青少年中得到更多的了解和传播,以及增强青少年的探索欲望,希望能够有助于潮绣技艺的传播和传承。

(三)研究的内容与方法

研究内容包括潮绣与动漫的研究现状;潮绣技艺和动漫制作。根据研究性质,研究方法主要包括:

1.资料收集法:通过网络资源中的中国知网,读秀网以及图书馆等,检索相关的书目、书籍、论文、报刊等,获取文献资料;

2.实地调查法:通过实地考察,进行对牌坊街的“潮人绣庄”丁玉红老师,潮州市湘桥区潮绣研究所所长李淑英老师的采访、参观、交流、拍照、拍摄等方式获取资料;

3.个案研究法:通过对潮绣作品进行专门的研究,探讨其针法和绣法,深入地了解潮绣的技艺;

4.实践研究法:为了更好的了解潮绣,课题研究成员尝试自己学习潮绣,体验潮绣作品制作的过程;学习动漫的制作,尝试制作潮绣动漫作品。

二、研究现状

2006年孙庆先先生,康惠芳女士突破原有的技法,创出“立体双面秀”独特工艺,代表作《五福临门》获得2006年“金凤凰”创新产品技术金奖而被南方日报所报道,而在2008年,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中唯一的潮绣传承人——林智成先生在他85岁高龄时期决定写出一部关于潮绣针法的全集,此伟大之举被潮州日报所报道,同年的谢惠如女士的《潮绣简说》简略的讲述了潮绣的历史和获得认可。直到2011年我国实施了《中华人民共和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法》,规定了非物质文化遗产之后才开始有更多的人来研究潮绣,在获取资料过程中,发现主要的研究成果展现在期刊和书籍中。在书籍方面,杨坚平先生2014年出版的《潮绣抽纱》根据时间的发展,有条有理的讲述了潮绣的发展历程,着重突出在不同时期潮绣不同的特色,图文并茂的陈述了潮绣独特的艺术特色;相比于书籍方面的单一资料,在期刊上发表的文章和报纸上的报道会略多一些,李宏复先生在《潮绣的传承与商品化》中,通过田野调查,在研究了潮绣的历史发展过程和潮绣的布料,图案,颜色搭配和技法后,着重提出了潮绣的传承模式;不同的研究方向,曾迪来先生则研究了刺绣的工艺过程,归纳了刺绣需要“绣稿设计”“选线配色”“绣前准备”“描画稿”“绣制”;郑蔚珊则在潮绣艺术探析中指出潮绣讲究的“密密”“满满”“通通”是潮绣绣法,工艺技术的规律和经验口诀。蔡丹丹从时尚的角度,她觉得潮绣的所用的材料——纺织品决定了潮绣时尚产品化的可能性;不拘泥于一个角度去研究潮绣,胡杰通过潮绣与广绣之间的特点比较,同样指出潮绣的创作原则是密密,满满,通通;此后,人们开始从潮绣的艺术价值,艺术风格,发展现状以及与其他名绣的对比对潮绣进行了研究,谭晶认为潮绣的风格是“以构图匀称,图案严谨,色彩浓郁鲜艳,绣艺独特,立体感强,富有装饰性著称”,提出用数字化来传承潮绣;郑羽指出影响潮州绒绣体现出了细腻,绚丽的艺术之美,同时也指出潮州绒绣的发展需要有创新精神;在潮绣的传承方面,王丽花觉得“必须从依靠传统技术转向传统技术与现代技术相结合,努力提高潮绣产品的科技含量和附加值”;在与广绣的比较研究中,白文星觉得潮绣的艺术特征在于其的题材广泛,图案神似,色彩强烈,装饰性强,工艺精湛,针法多样;而王斌则从发展现状上进行了思考,指出广绣属于实用绣,需要转变思路,坚持出口贸易和开拓国内市场。相比较之下,潮绣其主要供应于潮汕地区的内需和题材的单一,需要与时俱进,推陈出新。在与蜀绣的比较中,吴文轩发现由于两者的地理环境和人文艺术的不同,蜀绣得以“以严谨细致,平齐光亮,紧密柔和,车拧到家,浑厚圆润的传统针法和艺术效果著称,潮绣以金碧辉煌、粗犷雄浑,垫凸浮雕效果的钉金绣为特色,具有构图匀称,瑰丽浓艳的强烈装饰性而标新立异于其他绣种”。

关于动漫的研究,在当代的概念中,动漫是指动画和漫画的合称,是一个涵盖了动画、漫画、电子游戏以及动漫衍生品在内的内涵丰富的词汇。最初期动漫作品的创意都是来源于民间的传统文化,探讨民俗文化与动漫之间的关联演技一直都是动漫研究的热点,如《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动漫化传承与传播研究》《以动画为传播媒介的祁太秧歌艺术形式》《基于巴渝地区民间艺术资源的动画创作研究》等都是从动漫的角度去研究民俗文化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之间的联系,在作品方面上,从加入戏曲文化的《大闹天空》,到2010年在上海世博会上,中国馆展示的主题影片《和谐中国》和动画版的《清明上河图》,令游客叹为观止,都显示出了动漫研究是一个热点,在《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动漫化传承与传播研究》中,指出动漫是一个开放的文化系统,动漫的开放性,包容性和民间性为丰富多样的非遗的动漫转化提供了多元的方式,从而肯定动漫能够作为非遗传承与传播的有效途径。

而关于绣品的动漫方面上的研究,却还是十分的缺少,不少学者在探究绣品的传承过程中,提出将绣品由一开始的“原生态”转变为“市场态”,将绣品的运用转变为实用性,还有的学者觉得可以通过研发文化创意产品和不同的传承方式来提高绣品的认识度,只有少许的学者从数字化和媒体这一角度去探究关于绣品的发展,项建华以常州乱针绣为例,运用数字化手段用于其保护,再现和培训,运用人机协作,提高乱针绣的可制作性,万升文在他的传统刺绣工艺的发展研究中也简单提出要重视媒介的材料,谈生意创作的新途径。而在通过之前的分析中,综合得出,在绣品的传承和发展过程中,运用动漫的演绎形式是属于先锋类型,具有一定的创新性。而探究了众多的动漫在其他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运用之后,不难发现,运用动漫的演绎方式在进行绣品的研究和传播过程中具有一定的可行性和重要性。基于此,选定了潮绣技艺的动漫演示为探究主题,尝试做出一个短视频来向人们传播具有强烈文化色彩的潮绣技艺,并希望能够由此带动刺绣的传播。

三、潮绣技艺特点与方法

明代民谣“东门晒渔网,西门摆花规,南门削竹筷,北门梭脚腿”描述了潮州人民无论男女老少,城镇居民,乡村农民都擅长于潮绣这一手艺,在清代,潮绣的发展更是到达顶峰,不少潮绣作品获得各界的赞赏,色彩的鲜艳浓厚,对比感强,构图饱满,绘图技术高超,针法丰富繁多成为人们对潮绣的最大的感受。其钉金浮垫绣的浮雕式的艺术效果也成为其的最重要的特点。

(一)潮绣技艺的程序

潮汕地区濒临大海,当地人们对大自然的不确定性十分敬畏,所以祭祀的氛围特别浓厚,潮绣一开始也是用于寺庙的装饰品而发展起来,以致绣品色彩十分的艳丽,艺术感强烈。制作潮绣绣品主要包含四个步骤:画稿、针稿、刷粉、上线。

画稿:画稿是绣品制作的第一步,也是极其讲究画工的一步,它奠定了整部绣品的主题,要求画稿的人员要有一定的画功和创新能力,在20世纪70年代之前画稿人员被称为画师,一般是长期扎根于民间工艺的普通百姓,而到了近代,由于潮绣技艺传承的逐渐削弱,画稿的过程不再拘泥于潮州民间美术,也甚少有扎根于民间工艺的画师了,更多的画稿人员,主要是描摹传承下来的年长的潮绣绣工自己的作品,采访对象丁老师说她的画稿一般是由在广州读书擅长于绘画的儿子所制作,由于青年人思想的先进性,其画稿的题材更是十分广泛。这说明随着时代的跟进,画稿的形式开始出现多样化,用于庙宇时代的潮绣题材多具有浓郁的地方特色,且比较庄严和严谨,现在的潮绣题材多了一份俏丽和可爱,甚至出现了动画人物的画稿。

画稿是在一张纸上完成的,根据画稿人的兴趣和画稿的风格采用不一样的笔,采访对象李淑英老师用较粗的中性笔进行描画的是小型的作品,而丁玉红老师画稿比较大幅,一般采用的是较细的笔尖进行描画创作。在画稿过程中色彩的搭配也是十分的重要,需要考虑刺绣工艺的特点以及针法的表现力还有绣线颜色的合理搭配,因此,画稿的内容广泛,但是颜色搭配需要合理选择。

针稿:画稿结束之后,便开始利用针孔器在画稿上进行针稿。针稿的目的主要是在纸上描出轮廓,便于后期纸铺在布上,刷粉时,粉透过纸能在布上留下,画稿的轮廓。针孔器的振动频率十分的高,需要十分熟练的绣工才能更好的控制。使得针孔在相应的位置落下。

刷粉:刷粉是指在有针孔的画稿上铺上一张布,洒下石灰粉在画稿的背面,用刷子来回均匀的粉刷。这一步骤使得画稿上的内容全部转移到布料上,在布料上留下图样。然后便可以开始沿着布料上的图样,进行绣品的绣制过程,即上线。

上线:顾名思义,便是在绣稿上进行绣制。在绣制之前,需要配置好与绣稿颜色尽量相对应的绣线,颜色的深浅有时还可以运用线的粗细来进行淡化或者加深。根据绣工个人的经验,在图样对应的位置采用对应的针法和绣法,如锁枝等。刺绣的时候需要左右手相互配合,上穿进下穿出,按照一定的规律顺序地进行。对于线的运用也是十分的讲究,不同的位置需要不一样的线进行绣制。

在研究过程中,丁玉红老师展示的作品制作中主要使用了绒线和金银线,绒线有不同的类别和颜色,金银线一般是双线出现,需要借助一块矩形的小木板先将绣的金银线缠好,在转动的过程中条理进行来避免跑线,或者线条的不均匀。

例如绣出一条“龙”的作品,龙身处即是独特的钉金垫绣,钉金垫绣一般分为五法,分别是“铺”“垫”“钉”“贴”“缀”。

铺,是垫的基础,未垫高之前,将需要薄垫或垫底以粗纱平铺一层,实际也是垫的一部分,但有平铺之后,不再垫高。

垫,使用纸钉、棉絮为物象垫底,填充进布里,使得后期成品呈浮雕状,突出物象。

钉,是铺线或垫钉。就是在垫棉上钉上金银线。

贴,也称拼贴(有的钉绣品无此工序),是将物象分析成局部钉绣。然后,把已绣妥的局部进行拼贴成整体或整幅。

缀,是在整幅绣品组合拼贴成之际。进行调整修饰。点缀配物,如同中国画调整画面的点睛作用。以上这五种绣艺的技术处理,要经过细心学习和指导,才能使绣品有浮雕似的艺术效果。

(二)潮绣针法的分类与应用

潮绣针法分为六类,包括平、垫、雕、抽、拉和其他针法。

平绣类的方法主要是绣线通过手针均与排列,将图案填满或者将线条轮廓勾划出来。主要用于小面积的形象,比如说在花卉图案中的花瓣的卷曲部位,较小的枝干等。平绣类的主要针法包括直针、横针和斜针。由于其的操作简单,难度较低,耗时较少,此绣法的适应范围很广。

垫绣类是潮绣所特有并有代表性的工种。主要表现富有浮雕般的立体感,栩栩如生。休止之前先按照图案位置垫上棉纱,进而进行绣花。表现范围主要有鸟兽、花叶、人物等。主要针法包括葡萄、五瓣梅、和尚梅等。

雕绣类的绣法是先按照图案的花型位置,用绞边将边缘的轮廓线条扣好,然后用小剪刀把要镂空的位置剪去。一般多用于垫绣的配合,包括于浮花雕底、纹边、雕绣钮空等。主要的针法包括变性钮空。

抽绣类。从布料中按照本来预定的图案,分别挑掉经纬纤维,人后用线按照一定的规律挽成图案配以绣法。属于辅助类,一般作为某些服饰和点缀的花纹和花样进行绣制。主要的针法包括粗细通目和一般同母、挽窗、星点窗等。

拉绣类,是指在预定的位置中取一点为基点,通过手针用线向四周环向拉挽,用拉力使之留下的针孔痕迹构成图案。类似于抽绣,却又无抽掉经纬纤维。主要的针法包括钮空、硬挽等。

特殊类的绣法主要还有补花、镶嵌、擂花、打籽等。

四、潮绣动漫演示的制作思路

本课题的研究主要的方向是潮绣技艺的动漫演示,先查阅和收集潮绣技艺所有的相关内容和资料,包括历史发展技艺等等内容;再将当中的资料进行整理和筛选,得到制作后期动画所需要的潮绣技艺的主要内容潮绣。采访民间潮绣能手,通过摄像机等工具记录下各种实物和实践步骤,整理出所准备在视频中表现的潮绣技艺和制作流程与步骤。最后进行图片剪辑和画稿,借助工具制成动画视频。其中,绘图板和pro技术是进行后期动漫制作时使用的主要工具。

(一)动漫的主要内容

首先,介绍本视频的主要内容和内涵。

本视频是以预告片的形式展出。在动漫视频的开头,由潮汕日常饮茶的凳椅以及不可或缺的潮汕代表文化——工夫茶慢慢拉开这场正值夏日的文化盛宴的序幕。接着,藉由潮州著名景点——湘子桥作为铺垫背景,桥下韩江水流以夸张手法翻涌而成水龙,看似简单的场景呈现,实则是在为后面精彩的潮绣作品——龙的出场做铺垫。再次出现功夫茶场景,把人们从远方的遐想中拉回现实,龙出现了。这幅龙就是潮绣的作品之一,是本视频中展现潮绣技艺的载体。从这里开始,潮绣的技艺展现正式开场。视频去除繁杂的主体人物的形象,选择使用双手作为人物的主体形象,也是潮绣技艺的主要执行体。熟练的执笔,日复一日的针稿,上下翻飞的灵巧等等在双手的带动下将潮绣的每一个步骤如虚如实地、如画般呈现在观众眼前。

在潮绣主要技艺的展示环节,每一个步骤均以两个字按顺序配合着动作浮现在画面中来带动剧情和将内容传达给观众。另外,视频中的每一句台词都没有直接提及潮绣或者潮绣技艺等字眼,但是每一句都是在讲潮绣,而且每一句台词都出自有名的电影,例如,《大圣归来》的“我要这铁棒有何用?”铁棒喻指绣花针。《师傅》中有一句台词是:“我学功夫,从15岁开始,每天挥刀500下,这个数管住了我。从今天起,我以你为约束。”本视频中化用为“十七岁起,每日挥针上万次,毛笔更是家常便饭”。将《师傅》中的某一个故事细节总结为一句“你们师傅不教真,徒弟怎能得到真传”,加入本视频之中。既是聚焦人们的视线,也是尝试将人们带入文化更深层的方向。引用成名电影的台词,提起观众的兴趣,带着观众去对更多包括潮绣在内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尤其是技术性的技艺的传承做出视觉享受以外的更深一层的思考。在某种程度上,本视频也有号召人们不要拘泥于一些个人利益或者个人情感等问题上以致阻止了手艺的传承的意思。一种广为天下人知的事物才能永久传承,潮绣能被越来越多的人知道并传承下去,也是研究的目的。也是基于此,动画视频在制作时尽量且不多余地加入现代元素,将潮绣与现代的事物进行结合,使潮绣逐渐与时俱进,能得以创新或者使看到这个视频的人能获得更为创新的想法。

(二)动漫演示的细节介绍

正常的潮绣作品从出图样到完成的流程一般可以归纳为以下五个步骤:画图、针稿、刷粉、刺绣、出成品。

在动画视频中,从龙的出现开始,就精确地点出了这些步骤,并形象地演示了每一步,最后,将最高潮的部分落在刺绣这一环节。在刺绣这一环节中选择了潮绣与其他绣种不同的较为特色的钉金绣,其最特色之处就是其中的垫高技艺,分为五步:铺、垫、钉、贴、缀。

在本视频中则以古色古香的书笺和毛笔书写的楷书来标明这五个步骤,但却没有采用实际的图画表现这些技艺,正好与前面画稿至刺绣的过程的实际表现形成虚实照应,也与台词中“你们师傅不教真,徒弟怎能得到真传”相呼应,虚虚实实,正是如此。另外,之所以不采用实际展示这五个步骤,一方面也是因为设计之初,决定以预告片的形式定型,所以,在展示的内容中体现轻重和虚实来吸引观众;另一方面,由于一些技术上的限定,三分钟的视频表现完所有的步骤,在这个过程,将步骤绘画出来再转换加入视频的过程所需的帧数是远远不够。

(三)动漫演示的背景音乐

在背景音乐方面上,既需要配合潮绣这一个传统而独特的潮州文化,又由于整部动漫视频采用的是预告片的模式,需要给人一种紧张的感觉,于是,在听了大量的歌曲之后,选定了潮州大锣鼓的纯音乐和《敢死队》电影预告片的纯音乐。

前面部分采用了闫学敏的潮州大锣鼓的纯音乐,很巧妙地借锣鼓声掩盖风扇的声音,并与功夫茶的呈现形成一种文化底蕴的相互碰撞和融合。后面部分采用的是《敢死队》预告片的背景纯音乐。画风陡变,音乐为画而做,画仿佛为音乐而生。两段音乐巧妙地拼接在一起,之所以说巧妙,是因为拼接之处正好是潮绣出场的时刻。另外,采用这两种音乐也是别有深意的。大锣鼓任何一个潮汕人都是有所耳闻的,哪怕是小孩,由于习俗文化的传承不曾间断,每当大型节日时节,大锣鼓必然出现,借这咚咚的鼓声,拉开潮绣技艺的舞台的序幕,实在是再适合不过了。另外一首音乐,带着些许肃杀之意,其实也大有营造危机感的意思,照应潮绣技艺目前的传承带着些许不容乐观的现景。这首音乐与画面、字幕、配音相结合形成一种强烈的号召,驱动人们来学习和了解潮绣。画面中不少细节还动用了承载着各种传统文化的实物载体,诸如印、笔架等,另外,作为潮绣技艺的步骤展示的背景,湘子桥是贯穿了整个视频。最后以一张龙底为纹,书法“潮绣”二字显现在上面的图片,将一种传统文化叠加另一种传统文化带来的渲染力悄然地留在人们的记忆中。在此,也是需要深思如何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同时,应该用行动来实现,应当再多地去了解和挖掘非物质文化遗产当中瑰丽的部分,使之再度熠熠生辉。

(四)动漫演示的片尾处理

潮绣技艺在动画展示中分为了五个板块:传统手艺、画稿、针稿、上线、功利与传承。前四个与潮绣完全挂钩,最后一个,也就是片尾,讲到了功利与传承,画面加入社会一些比较现实的颓废行径来表明人们心系利益而少钻研一些更有意义的事情,借电影《大圣归来》中“我要这铁棒有何用?”来抒发一丝感慨和起到警醒的作用,在此铁棒代指的正是潮绣所使用的针,少些利益多些执着的付出,正如潮绣的传承正需要更多人去为它付出。“今天,教你最后一手”,从传承的角度来看,本应该接下来就有不一样的引申,却在此戛然而止,引发人们的思考和想象的空间,教的那一手究竟是什么,这也是潮绣吸引人们的一个独特之处。

五 结语

通过对潮绣技艺的研究和动漫技术的探讨,进行了大量的探索和尝试之后,确定了动漫技术对于传统文化技艺传播的可行性。走访潮绣国家非物质文化传承人和绣工,了解和体验潮绣的风貌和内涵,提炼动漫表达的元素。运用动漫技术的表达形式来演绎潮绣的技艺,为潮绣传统工艺提供了一个新的传播表达形式。希望通过这种更为青少年喜爱的视觉方式传播潮绣的精华。使得更多的人了解潮绣,了解潮汕文化,同时也给热爱传播潮汕文化的人们提供借鉴,抛砖引玉。

[1]吴绪山.潮绣千针万线织出金碧辉煌[N].深圳特区报,2011.

[2]蔡丹丹.潮绣时尚产品化初探[J].大众文艺,2012(15):289.

[3]胡杰.潮绣与广绣特点之比较[J].芒种,2012(21):213~214.

[4]余映涛,谢健生,吕莹.千年潮绣工艺取得革命性突破[N].南方日报,2006.

[5]曾迪来.认识潮绣传统艺术[J].文化遗产,2010(1):106~107.

[6]王丽花.如何赋予潮绣新的艺术生命力[J].陶瓷科学与艺术,2014(06):13.

[7]吴文轩.四川蜀绣与广东潮绣的文化差异[J].韩山师范学院学报,2013(4):124~128.

[8]林伦伦,詹必富.《潮汕区域文化研究》[C].广州:花城出版社,2013.

[9]李宏复.潮绣的传承与商品化[J].文化遗产,2010(3):78~84.

[10]谢惠如.潮绣简说[N].潮州日报,2008.

[11]郑蔚珊.潮绣艺术资源探析[J].大众文艺,2012(13):192~193.

[12]谭晶.潮绣之艺术价值及保护传承研究[J].艺术与设计(理论),2013(6):149~150.

[13]赖超文,段辉红.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以广东潮绣为例[J].美术教育研究,2014(4):33.

[14]刘晓娟.抢救濒临失传的潮绣针法[N].潮州日报,2008.

[15]柯宇丹.潮汕抽纱与潮绣辨析及传承[N].丝绸,2015.

[16]陈少峰.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动漫化传承与传播研究[D].山东大学:历史文化学院,2014.

[17]刘姗.基于巴渝地区民间艺术资源的动画创作研究[D].重庆大学:艺术学院,2013.

[18]王璐鹿.以动画为传播媒介的祁太秧歌艺术形式[D].山西大学:美术学院,2013.

[19]王欣.当代苏绣艺术[D].苏州大学:服装专业,2013.

[20]孙斐.非物质文化遗产—秦绣—的传承创新与产业化研究[J].美术大观,2016(7):204~205.

[21]李玉英.庆阳绣品视觉形象设计的现代性研究[D].中国美术学院:平面设计专业,2010.

[22]万升平.试论传统刺绣工艺的发展[J].美与时代,2009(8):97~100.

[23]赖凡英.塑造湘绣品牌形象的设计思考[D].湖南工业大学:设计艺术学,2007.

[24]梁茉丽.新疆蒙古族刺绣艺术研究[D].新疆师范大学:美术学,2016.

[25]杨天.扬州刺绣传承现状的问题及反思[D].扬州大学:美术学,2014.

[26]张珪.动画对四川皮影戏的保护传承策略探讨[J].四川戏剧, 2013(10):66~68.

[27]井维泉.剪纸艺术在全媒体时代背景下动画创作中的传承与创新[J].教育教学论坛, 2013(50):50~52.

[28]邓晰,王晓慧.黎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动画实现与开发[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 2015(6):257~262.

[29]项建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数字化传承与发展-以常州乱针绣为例[J].浙江艺术职业学院学报, 2013(3):26~30.

[30]谢延楠.皮影艺术与动画结合的现状及发展探究[D].2013.

[31]郭慧莲.浅议贵州苗族刺绣工艺的现状和保护措施[J].贵州民族研究,2006(4):114~117.

王跃妮,广东省潮州市韩山师范学院2014级地理科学专业学生,喜好研究潮汕历史文化,希望通过自己的一己之力去使得更多的人了解潮汕文化,使得潮汕文化能够更好地发扬。

黄敏霞,广东省潮州市韩山师范学院2014级地理科学专业学生,有着独特的文化见解,喜欢研究关于潮汕文化的传承方式,希望能够越来越多的人去了解潮汕文化、

陈泽荣,广东省潮州市韩师范学院2014级美术学专业的学生,擅长于动漫的制作,崇拜潮汕文化,希望用更多更让青少年喜闻乐见的方式去传承潮汕文化。

2016年度广东大学生科技创新培育专项资金

猜你喜欢
画稿动漫技艺
金属抬凿和錾刻技艺绽放苏州
琉璃灯工技艺的魅力与传承
《大型祭风仪式,木牌画稿》
郑庆章 把“弄虎”技艺传回大陆
冬天的画稿
淳度:泉州卤煮的“匠”技艺
先学会擦橡皮
先学会擦橡皮
动漫二次元
锋绘动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