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锐玲 (甘肃政法学院 730070)
《丛林中》“自私”的多重性构成
高锐玲(甘肃政法学院730070)
摘要:对《丛林中》的研究,很多人仅根据《丛林中》出现的强奸的场面来讨论作品的主题,没有将《丛林中》置于芥川龙之介的一系列作品中进行考察,这在精神层面上是没有深度的,而且仅以作品中的一部分内容进行考察也是不全面的。本文将《丛林中》置于芥川的系列作品中进行考察,研究“自私”的多重性构成。
关键词:罗生门;丛林中;偷盗
《丛林中》是芥川龙之介从《今昔物语集》中取材进行改编的小说之一,与《丛林中》同系列的作品还有《罗生门》《鼻》《芋粥》《偷盗》《地狱变》等小说。其中,《罗生门》《偷盗》《丛林中》这三篇文章,在登场人物、内容等方面联系非常的深远。《罗生门》的主人公下人,在《偷盗》中是以郊野的平六的身份登场的,《偷盗》也被认为是《罗生门》的续篇。另外,《偷盗》中出现的多襄丸,在《丛林中》作为主要人物出现的,这样的安排就像是连续小说一样,主人公的身份不断进行变化,故事情节也不断地向前展开。
《罗生门》《偷盗》《丛林中》等作品,故事的内容虽然发生变化,但是,都表现了芥川龙之介一贯追求的主要思想,那就是在极端的情况下人们的生存方式的问题,换句话说,就是在在极端情况下,最显著的表达人类自私的问题。
芥川文学的主题非常明显的表现在他的处女作《罗生门》中,文章描写了互相关联的罪恶,将蛇晒干当做鱼干卖的女人、女人死后,拔尸体上的头发做假发卖的老妇人、抢夺老妇人的衣物离开的下人。其中,作品的焦点集中在下人身上,文中集中反映了下人的心理变化,因为失业而生活窘迫,困惑是饿死还是当强盗,最后选择为了生存不得不剥夺老太婆的衣物离开。揭露了为了生存每个人不得不选择自私,芥川认为不做坏事或不牺牲他人自己就没法活下去是人类的宿命。芥川作品的主题就是在极端的情况下,以人类的生存为问题,探究人类的“自私”。
许多人都认为自私是负面的内容,批判自私的罪恶,但是芥川并没有仅从一个方面看待人类的自私,他将自私分为积极地一面和消极的一面,从两个方面探讨人类的自私,他认为自私有强的一面也有弱的一面,弱的一面是指个人的孤立,强的一面是指个人的自由。芥川的自私的消极一面表现在为了生存而不得不牺牲他人,例如《罗生门》中表现的世界,积极的一面表现在自私发现了生存的希望,例如在《偷盗》中描写的世界。
《偷盗》中描写了蛮横无理的盗贼团的社会,描写了混乱的性关系、抗争、野盗、对敌通风报信等内容,是与通俗的伦理相违背反道德的社会,但是,那里没有《罗生门》那样的黑暗,肯定反道德的社会,通过描写顽强生活的男人和女人,歌颂“生的发现”,肯定了蹂躏道德,自由的生活方式。
之所以认为蛮横无理的世界是自由的生活方式,是因为同在无赖的世界中有男人生存的美学一样是虚妄的,芥川在盗贼团中追求人类原生的自由的生存方式其最后结局是大家不得不成为“畜生”。
在《偷盗》中可以看到“生的发现”和大家都是“畜生”的世界,作为这一世界的体现者就是多襄丸,多襄丸特别顽强、健壮,他只有从事“杀人、强盗、强奸”等损害他人的事情才能生存下去。
多襄丸在审判自己的裁判者面前突然变得有正义感,批判他们“你们不使用大刀,只用权力杀人、金钱杀人、用欺骗人的谎言杀人”,你们的这种审判我的方式,就好像把正义当做罪恶进行审判的方式一样,但是,你们在牺牲他人进行生存的这一点上和我是一样的,而且,地位高的权力者损害他人的程度更甚。《丛林中》再现了《罗生门》以来芥川基本的写作主题,就是不损害他人就无法生存的自私的问题。
日本有许多学者对真砂的自私进行批判,例如日本的中村光夫认为:“在一女不事二夫的贞操观念的影响下,为了去除自己生活的不愉快,夺取他人的性命,是隐藏本能的自私”,久保田芳太郎认为:“不管怎样,用小刀刺死丈夫的加害者的行为是来自女人的自私”。虽然说是“女人的自私”,但是,自私不是女人特有的特征,不能只批判真砂的自私,芥川认为人类的本质当中都有自私,真砂只是作为其中的一个形象进行描写而已。
如果以真砂的自私为问题的话,那么多襄丸的自私也与之有互相关联的特征,《罗生门》中表现的下人和老妇人的自私的关联构造,在《丛林中》通过多襄丸和真砂的关联表现出来。多襄丸的自私首先表现为真砂是以强奸的形式被对象化,女人对多襄丸来说是被害者,但是对丈夫武弘来说又是加害者,这就像是牺牲转化一样,像武弘那样软弱的人最后被葬送,弱者仅因为是弱者没有其他理由而被牺牲。
在《偷盗》和《罗生门》中我们看到了自私的正面形象是“生的发现”与负面形象“牺牲他者”。在《丛林中》多襄丸和真砂再现了自私的特征,但是,这并没有触及自私的精神的核心。
自私的意识是近代个人主义的核心,芥川在古典中取材,但是表现近代的个人精神主题,其主要意思是在精神上被与其他内容分离、孤立地进行思考的孤独的灵魂,芥川认为“个人的孤立”是自私的软弱,武弘的形象正是表现孤独的灵魂。芥川认为治疗孤独的良药是爱,特别是亲人之间的爱,在《偷盗》中,“畜生”的世界与亲人之间的感情相对,最后在整日争斗的盗贼团中,注入了“兄弟之爱”而圆满结束。但是,在《丛林中》没有那样的结局,人类自然的爱情、夫妻之间的爱情,也因为自私而被破坏了,代替爱情作为精神栖息的场所,在眼前只有“死亡”,武弘孤独的灵魂在静寂的包围中悄然死去。
综上所述,总结作品的主题有以下几个方面:
1.必须以《罗生门》——《偷盗》——《丛林中》等一系列作品为考察对象,这些小说的写作基础是自私的问题。
2.《丛林中》的自私,不单是真砂的问题,必须在多襄丸—真砂—武弘之间的自私的抗争和牺牲转化的构造中进行考察。
3.自私绝不是单一的事物,至少有单个方面的意义,积极方面“生的发现”主要以多襄丸为代表,消极方面“他者牺牲转化”,以真砂为代表,精神方面“孤独的徘徊的灵魂”,以武弘为表现对象。以上内容,描写了《丛林中》的多重性构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