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文昌陕西省商洛市商州区陈塬初级中学
合作探究型教学探讨
张文昌
陕西省商洛市商州区陈塬初级中学
英语新课程基本理论之一是倡导任务型的教学模式,让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感知、体验、实践、参与合作等方式,实现任务的目标,感受成功。在学习过程中进行情感和策略调整,以形成积极的学习态度,促进语言实际运用能力的提高。这就要求英语教学要让课堂活起来、动起来,使各层次的学生通过互动、交流、合作、真正成为学习活动的主体。在些要求下应运而生的是互动式教学模式。
互动式教学是指在教学过程中的三个主要是素教师、学生、教材构成的互动关系。通过教师与学生的互动、学生与学生的互动,将教材内容梳理、汇拢、交流、加深对教材的理解,提高阅读能力。在现代的英语教学过程中教师必须改变传统的“以讲为主”或“一讲到底”的课堂模式,代之“以学生为主休”“合作探究”的“互动”的课堂教学模式。为了搞好这一教学模式和提高互动式课堂的教学改革,我在教学中进行曲了一些探究和思考,我认为教师必须做到以下几点。
教学过程中的学生情感有两个方面:一是教学进展中自然产生的情感体验,如欣赏、快乐、苦闷、烦闷等到。教师可以凭借自己的观察,感悟来了解学生情感世界。如对学生表情(特别是眼神)的观察,可推断学生对知识的学习兴趣,掌握程度以及心理的想法等。教师不仅要获取学生的情感信息,而且要向学生传达自己情感信息。如在介绍环节时,老师一边读句子,一边通过情景动作或表情提示,使学生在明白语言意义的过程夹带地进行生词、语法、句型等的点拨和讲解。教师一方面是把课文里的情感因素传达给学生,另一方面又要把自己关爱学生的情感传达给学生。教师的一句肯定的语言、一个表扬的动作、一个真诚的微笔、一丝赞许的目光,对学生来说都是莫大的鼓舞。因些在教学中要随时读懂学生心情,多用褒扬性、肯定性、礼貌性、尊重性的目光、语言、动作、表情、体态、使学生不断产生一种温暖感、亲切感、帮助他们增强信息心,从而在轻松愉快的的心理状态下进行课堂活动。常言道,一句鼓励胜过十句批评,使用权课堂真正成为“放飞心灵”的互动天地。
交流是学习的目的,情境是交流活动的基础。创造良好的情境既是英语学习的基础,又是英语学习的途径。英语学习只有在交流活动中才能真正掌握。教师要积极地引导学生通过教学过程,通过教材的语言材料体验语言的运用,尽可能地利用实物、图片简笔画及电教手段待创设语言运用的情景、场面、经常性地就所学语言材料如何适应实际交际启发其思考,感觉在尽可能由浅入深地用英语组织教学,进行英语语感培养,不断地培养学生用英语思维的习惯,要鼓励学生在课内外相互间用英语对话,同时积极组织和指导学生开展英语课外活动。如在教八年级Book 4 Unit2 a Plant Lesson 10“Plant parts”一课时,针对下面几个问题1.Why do plants need sunlight?2.Why do plants need water?3.Why do plants need glass?学生两人一组就植物的种类、习性等方面创设教学情境,展开探讨,鼓励学生充分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编一个对话,自由讨论、自主发挥,使学生有身临其境之感,最大限度地鼓励学生运用已有语言,积极参与语方实践能力,同时也能提高保护植物、爱护环境的人文素养,从而达到提高运用英语的能力。
记得有许多学生这样描写老师的眼睛:“火眼金睛,变幻莫测,是怒、是喜、是温柔、是严厉、是赞许、是批评……人世间千万种感情透过这一双眼睛表现得淋漓尽致“。由此可见,教师是一个表情、一个眼神在学生在心目中的影响有多大。如在教学中能适时、巧妙地运用神态,将会产生不可忽视的效果。例如:在教”Wonder⁃ful”一词时,对回答正确的学生投以赞许的目光,并翘起了两个大拇指,学生自然心领神会了。又加在教“really”一词时,先学生用“I can……”句型造句,然后教师投以怀疑的目光,并说“Really”?经几次演示,在部分学生都猜不出它是真的吗?课堂上,用此方法通过刺激学生的眼、耳、口、脑、手等感官,使学生从观察教师的言谈举止和神态,感受到了听说的大量训练。
总而言之,这种“互动”教学活动能改变以往“一言堂”的教学现象,促进了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合作,促进了多向交流。在课堂上,学生不但能自己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还能尝试解决问题。通过这种“互动式教学“在课堂搭建起”师生互动平台“,才能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使他们真正学会“学习”英语,“运用”英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