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辽市科左中旗蒙古族中小学外语教学发展沿革

2016-07-12 15:17齐丹丹白红梅内蒙古民族大学
科学中国人 2016年15期
关键词:通辽蒙古族外语教学

齐丹丹,白红梅内蒙古民族大学

通辽市科左中旗蒙古族中小学外语教学发展沿革

齐丹丹1,白红梅2
内蒙古民族大学

摘要:据记载,我国最早的学校有宫廷学校、寺庙学校和书吏学校。距今371年前,在通辽境内就已经出现了书吏学校性质的印房教育机构和寺庙性质的喇嘛僧学塾、蒙古王宫廷内设立的私塾等。据科尔沁左翼中旗教育制记载,在公元1636年即清崇德元年,清廷在这里正式设治,称科尔沁左翼中旗(以下简称科左中旗)。大约于清朝末期,在与汉族居住区接壤处,科左中旗的蒙汉私塾开始出现,并逐步发展到旗内乡间。

关键词:通辽;蒙古族;中小学;外语教学

一探索期:20世纪初—20世纪50年代

科左中旗第一所小学,创建于1906年。名曰“科尔沁左翼三旗蒙汉小学堂”,实行1904年颁布的《奏定学堂章程》,其中规定中学堂共5年课程有修身、读经讲经、中国文学、外国语(外国语包括东语、英语或德语、法语、俄语)等内容。

科左中旗私塾在清末期开始出现,断断续续一直延续到一九三九年,被日伪勒令取缔为止,起到了一定开发民智的积极作用。”

1932年日本帝国主义占领全旗,相继建立起“官学”,取消私塾。“当时各级各类学校的主课为日语,从入学开始蒙古族学生就得学日语,讲日语。”此学制一直沿用到1945年“八一五”光复,“八一五”光复学校停办,1947年恢复开学。

科左中旗中学阶段的民族教育始于1935年,课程设有:满语(汉语)、蒙语文、数学、农业、化学、日语等。1952年,建立了巴彦塔拉初中,此校为蒙汉合校,是科左中旗成立后第一所中学。“1954年,教育部颁布《关于从1954年秋季起中学外国语课设置的通知》,规定初中一律停设外国语课,高中从一年级起教授俄语,每周四学时。”我国外语语种片面化的发展方式到了1956年时得以纠正,学习外语的起始年龄也逐渐降低,英语恢复到了基础教育之中,1957年,初中开始开设英语课。

二、徘徊期:20世纪50年代—20世纪80年代

建国后,1952—1962年,科左中旗各中学执行教育部制定的《中学暂行规程》。课程设有:语文、数学、外国语等。“1963年,全旗中学蒙生班执行内蒙古《全日制蒙古族及其他少数民族中、小学暂行工作补充条例》,规定全日制蒙古族初中、高中设置外国语等课程。要求“重点学校开好外语课,而且学校要用最大努力来保证教学质量。”在1963—1964学年全日制中学“蒙语授课班”教学计划中,初中未设置外语课,高中仅有高一设置每周四节外语课。

1955年,《关于执行蒙族中小学、四年制初级师范学校各年级授课时数与蒙汉文教学要求的指示》中规定高中暂不开设俄语,原来学习俄语的班级停学俄语。”为了保证完成蒙汉双语的教学任务明确提出蒙授学校不开设外语课。外语暂时消失在蒙古族基础教育课程的教学规划之中。

“文革”后,全国教育体系逐步恢复,全国外语教学快速发展,高考、中外语分数计入到总成绩中。1978年,内蒙古自治区再次颁布“民族教育三十条”。指出“重点中学要积极开好外国语,重点小学有些学生可选学外语”。同年提出,民族学校要加强蒙语文等基础学科的教学,一般暂不设外语课;确实已经具备条件的重点学校,可从(城市)小学三年、中学一年级开始外语教学,其他年级学生可选日语、俄语、英语作为外语。

在1980年内蒙古自治区教育局颁布的《全日制蒙古族中小学教学计划试行草案》中,“要求具备条件的盟市以上民族重点中学执行开设外语的教学计划;不具备条件的重点中学下一年度开设外语;其他普通学校可根据实际情况不开设外语。”1980年全日制三年设外语的蒙古族中学“蒙语授课班”课程有外语等课程。1986年,科左中旗蒙古族中学成立。至此,全旗的民族教育体系已基本形成。

三、发展期:20世纪90年代以来

1986年的《内蒙古自治区民族教育工作条例》中规定了“小学阶段开设汉语文和民族语文的学生,从高中阶段开设外语;三语并开的学生高考时三语成绩均计入总分。”

1990年,科左中旗实施义务教育。1994年8月,全旗蒙语授课初中按‘五·三’学制指定的课程安排蒙授初一每周四学时外语课,初二、三各三节外语课。旗蒙古族实验学校初中部1994年初一加设英语课。1996年经自治区教育厅审批,在市、旗教育主管部门的大力支持下,在高中阶段通辽蒙中、科左中旗保康蒙中等学校举办了自治区理科英语“三语”教学实验班。该实验班以蒙语授课,参加高考英语100%计入总分,蒙语文、汉语文各计入50%。报考志愿双向制,给民族教育带来了生机和活力。

1999年,关于《内蒙古自治区人民政府关于在全区民族中学开设外语课有关问题的通知》中规定,必须把民族语、汉语、外语教学改革作为先行改革。一系列民族基础教育外语课程政策相继出台,义务教育阶段外语教学全面展开,推动了蒙古族基础教育外语教学的发展。”

到2001年科左中旗全旗民族初中一年级普遍开设了英语课。2003年开始从小学三年级开设英语课。“双语”、“三语”作为中心的教育改革中的总体要求是要“促进蒙语文,强化汉语文,提高外语教学模式”。

2003年8月,执行内蒙古蒙语授课中小学新课程标准,外语课学时要求为小学三至六年级每周三课时,六年级至九年级每周四课时。2005年,科左中旗蒙古族中学开始了“三语”教学文科实验班。同时,各校积极开展“双语”、“三语”课题研究和教研活动,2009年至今,通辽市着力新课程改革,使得“三语”教学进入了创新发展的新阶段。

科左中旗外语教育的发展状况体现着国家外语教育发展的脉络,又带有自身的民族特点。当前,在新课程改革与高考改革的新形势下,科左中旗的各民族中小学正在努力借此契机,将科左中旗蒙古族学校的英语教学提升到一个新的高度。

参考文献:

[1]科尔沁左翼中旗教育志编写办公室.科尔沁左翼中旗教育志[G]1978.4

[2]胡春梅.伪满时期内蒙古蒙古族学校教育[J].民族教育研究,1994.1

[3]李娅玲.中国外语政策发展研究[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2

作者简介:齐丹丹(1984-),女,内蒙古通辽人,英语教师,职称:中学二级,学历:研究生,研究方向:民族教育与多元文化。

猜你喜欢
通辽蒙古族外语教学
通辽西站北京端咽喉区通过能力分析
蒙古族风格合唱艺术的中西融合与创新
蒙古族“男儿三艺”传承研究
刍议通辽法治宣传教育工作
The Book Review of Methods of Critical Discourse Analysis
新时代视阈下城镇化发展道路刍议
Washback Studies Used in Practice Teaching
The Connection Between “Wolf Child” Story and “Poverty of Stimulus” Argument
中国共产党内蒙古自治区第十届纪律检查委员会委员当选名单
中国共产党内蒙古自治区第十届委员会委员当选名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