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 静[上海工程技术大学基础教学学院,上海 201620]
从儒家礼仪视角看影片《王牌特工:特工学院》的绅士文化传递
⊙刘静[上海工程技术大学基础教学学院,上海201620]
摘要:电影《王牌特工》是一部将特工题材与传统绅士文化完美结合的影视作品,影片不仅演绎了特工的成长之路,更展现了英国传统的绅士礼仪文化及其培养过程。从中国儒家文化的角度出发分析这部影片,能够更好地剖析绅士文化的内涵,并为两种有着悠久历史的文化在“礼”上找到共通之处。
关键词:礼仪儒家文化绅士文化
电影作品以传递与承载文化的内涵与底蕴为依托,以光、影、语言的结合为形式,在向观众展示光影美学的同时,以其大众文化性,使观众得以接受文明内涵的教化及文化的启迪。以西方电影为例,好莱坞电影通常以对个人英雄主义和自由精神的追求为主线,大部分影片推崇人性的张扬和自我个性及价值的实现,追求个人成功,提倡高效率、快节奏的生活方式。与之相比,英国电影则显得稳重,皇家气质与贵族气息较浓,同时鉴于英国有着较悠久的文化历史的积淀,其电影则更具有文化底蕴的烘托与支撑,透露着浓重的文化气息。以电影《王牌特工:特工学院》(Kingsman: the Secret Service)(以下简称《王牌特工》)为例,影片通过描述一个街头混混艾格西(Eggsy)在偶然机会下加入了一个神秘组织金士曼(Kingsman),在一连串既危险又有挑战性的考验后,与其他成员一起阻止了科学怪才妄图引发全球人类危机的过程,演绎了一个普通的青年如何成长为一名有着一身技能的特工绅士,展示了英国固有的传统绅士文化,并以一句儒家的经典话语“不知礼,则无以立”(Manners maketh man)作为主线贯穿全剧。从中国儒家的礼仪文化出发探析英国电影《王牌特工》的绅士文化,使得东西方两种相隔数万里的传统文化在“礼”这个字上找到共通点。
不管是中国的传统儒家文化,还是英国的绅士贵族文化,都以一个“礼”作为其文化体系的核心内容与中心思想。“礼”是有着悠久文化历史的民族随着社会发展所积淀下来的大众共同认可的行为标准和规范,礼仪、礼义及礼制代表了一个民族的文明程度,并作为文化意象的形式在文学或文艺作品中展现与传递,如电影《王牌特工》则展示了英国皇家贵族气息甚浓的绅士文化,影片中很多桥段所蕴含及传递的礼仪文化与中国的儒家礼仪有着异曲同工之妙。
1.人而无礼,枉若为人
知礼和行礼是一个社会和民族精神文明的重要表现形式。重礼仪、讲礼仪是优良美德,自然会受到人们的认可与尊重。相反,倘若不知礼,甚或违礼,则会被认为是可耻的,受到人们的排斥与谴责。对于违背道德、违背礼仪的行为,自古以来都是受到世人唾弃和鞭挞的。如《诗经·相鼠》里通篇都是谴责违礼之人,其言明明,其意昭昭,强烈愤慨之情毫无保留,寓意一个人若不知礼、守礼、行礼,则枉为人,甚至无若去死。
英国的绅士文化在这一点上与儒家的倡导异名而同出,并在《王牌特工》里展露无遗。例如在影片开头,由科林·费尔斯(Colin Firth)饰演的特工哈利(Harry)与艾格西(Eggsy)在咖啡馆里谈话,一群街头无赖进门径直地走向艾格西进行挑衅,面对哈利的好言劝阻,一群人非但不听,反而出言不逊,并扬言要收拾哈利。作为影片绅士贵族气质的代表人物,哈利优雅地起身,沉稳地关窗关门,并儒雅地说了一句经典台词“Manners maketh man”。随即,一场有着暴力美学之称的打斗开始了,一个英国绅士特工用其优雅的打斗身姿、打斗中纹丝不乱的发型、笔挺的西装和相得益彰的腕表与雨伞展示了绅士与特工这一原本冲突的形象在电影中巧妙而优美的结合,告诫那些街头无赖,缺乏礼仪、缺乏教养、缺乏绅士风度是一件很让人反感的事情,更加传递了英国绅士文化中对于不讲道理、不守礼仪、行为举止不端之人的强烈蔑视与谴责。台词中的Manners意指礼仪、礼节,maketh则是古英语,最早出现在《圣经》中,与现代英语中的makes相同,电影中用了maketh而非makes,一方面是因为此乃英国知名寄宿学校Winchester College的校训,另一方面则透露出英国对于礼仪文化的传承古已有之,展现出其绅士文化的悠久历史性。电影中的这句台词被翻译成“不知礼,无以立也”实乃翻译中“信、达、雅”与归化译法之典范。此译句源于《论语·季氏篇第十六》中的“不知命,无以为君子也。不知礼,无以立也。”用《论语》中的经典词句来解读《王牌特工》中的绅士文化,不仅展现出了译者深厚的文化及语言功底,而且将两种礼仪文化巧妙地连接在了一起,表明了两种文化的共通之处。
2.学礼之道,养正于蒙
礼仪作为一个民族的文化传承,一方面靠大众对礼仪规范和礼义礼制的自觉遵守,另一方面靠社会的广泛宣传与教化。就传统儒家文化而言,在古代,其礼仪文化的传承是靠礼育实现的。中国古代的儒家礼育的重要特点就是“养正于蒙”,提倡对于民众礼仪方面的教化要从少年、青年抓起,正所谓“少年若天性,习惯成自然”。如中国古代的儒家文化一样,绅士文化的传承不仅靠整个英国社会的认可与推崇,也靠耳濡目染与言传身教。而在礼仪教育中,二者皆倡导“尊其义也”,即抓住礼仪的核心及精髓。通观整部《王牌特工》电影,不难发现,影片不仅仅演绎了一个街头混混如何被训练成一个优质特工,更展现了一个不知礼循礼的青年被教化成一名英国绅士,并且最后与绅士文化的精神实质融为一体的过程。
首先,艾格西的特工成长之路,每一步都透着绅士精神的展现与培养。进入Kingsman之后,艾格西在每一个环节的考验中都展示出其极具绅士品格的潜质。在密闭而被灌满水的房间里,当其他成员都想办法自保时,他敢于直面挑战,寻找出路,最后用拳头击碎玻璃拯救了大家,展现了勇往直前的骑士精神;在模拟的忠诚度测试环境中,即便被绑在铁轨上,在列车迎面而来的瞬间,他依然能够誓死捍卫誓言,展现出其忠诚的品格;在高空跳伞训练中,他临危不乱、出谋划策,并尽一切努力保护女性队员,显现出其礼让女性的绅士风度;在最后枪杀小狗的测试环节中,艾格西由于不忍心杀害自己一手培养的爱犬,而丧失了成为新一任特工的机会,但即便特工培养失败了,却成功地展示出其有情重义的绅士品格。
其次,影片虽然着重于艾格西的特工培训及挫败反派行动的描述,但对于绅士文化教育的直面演绎也毫不逊色。老特工哈利在形象装扮方面的身体力行就足以使艾格西耳濡目染。扮演哈利的英国老牌演员科林·费尔斯本身就是一位风度翩翩的绅士,在剧中他更是将自己打扮得一丝不苟:笔挺的西装,干净的皮鞋,恰如其分的行为举止。哈利有一个须臾不离手的雨伞,雨伞在英国历史文化中有着重要的象征意义,一是因为英国是一个天气多变的国家,很多人出门需要带伞,二是因为英国传承的绅士形象中,一个很重要的符号就是雨伞。一把长柄雨伞已经成为英国绅士的必备之物,不仅防雨,而且可以彰显身份。在电影《王牌特工》中,雨伞不仅仅是哈利作为其绅士形象展现的一个重要物品,同时也是符合其特工身份的防弹工具,这又一次将特工与绅士两个概念通过雨伞做了一个完美的结合。哈利不仅将自己的内在和外在皆与绅士精神融为一体,同时也潜移默化的教化着艾格西。他告诉艾格西,成为一名绅士是一个逐步学习的过程;他带艾格西去Kingsman裁缝店定制私人西装,向艾格西展示作为一名绅士应该具备的衣着与仪态。在去Kingsman的路上,他告诉艾格西:“作为一名绅士,与他的发音没关系,而是要由内而外的散发出绅士风度。”这句话道出了绅士成长之路的核心,抓住了绅士文化的精髓,也让艾格西铭记于心。在之后艾格西肩负起阻止反派行动时,这一教化起了重要作用:当艾格西面对着林林总总的武器品种时,毫不犹豫地选择了雨伞。电影的这一细节安排,不仅仅是想通过艾格西之手向其导师哈利特工致敬,而且意欲表明艾格西的绅士精神已经深入骨髓,从内而外彻彻底底地成长为一名真正的绅士。这是这部电影中的点睛之笔。
“礼”字是儒家文化和绅士礼仪的本原和精神实质,或者说,两种文化在“礼”字上找到了共通之处。英国电影《王牌特工》不仅是一部特工影片,更展现了其传统绅士礼仪及绅士精神如何培养的过程。从中国儒家文化所倡导的原则出发探讨《王牌特工》的绅士文化精髓以及从儒家礼仪教育的观点出发分析影片所展现的绅士品格培养,能够更好地剖析这部电影在绅士礼仪文化方面所传递的深刻内涵,并为中西文化交际提供一个新的视角。
参考文献:
[1]王斐弘.儒宗正源[M].厦门:厦门大学出版社,2011.
[2]田学军.英国维多利亚时期的绅士文化研究[J].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5).
[3]蔡颖.浅议英国的绅士文化[J].湖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7(2).
[4]赖换初.儒家礼育思想及其现代价值[J].求索,2004(2).
作者:刘静,硕士,上海工程技术大学基础教学学院讲师,研究方向:跨文化交际与翻译。
编辑:康慧E-mail:kanghuixx@sina.com
征文大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