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 丹[昆明理工大学津桥学院,昆明 650106]
浅析嵌入“向”字短语“把”字句的三种句式的动词
⊙刘丹[昆明理工大学津桥学院,昆明650106]
摘要:对嵌入“向”字短语的“把”字句三种句式的动词进行比较分析,即根据不同的分类标准对“向”字短语位于介词“把”前,“向”字短语位于介词“把”的后面、动词之前,“向”字短语位于动词之后这三种句式的动词进行分析比较,以求对嵌入“向”字短语的“把”字句的动词有一个系统、全面的了解。
关键词:“向”字短语“把”字短语动词
对嵌入“向”字短语的把字句三种句式的动词进行比较分析,这种句式有三小类。我们把“向”字短语位于介词“把”前称为A式;把“向”字短语位于介词“把”的后面、动词之前称为B式;把“向”字短语位于动词之后称为C式。本文将根据不同的动词分类标准对三式动词的描述。
1.A式动词
从搜集到的语料中我们发现A式用例并不多,但是实际上能进入A式的动词却是比较多的,从搜集到的语料中笔者归纳出进入A式的表方向的动词有“寻、掏、拿、锯、压”;表对象的动词有“交代、念、做了汇报、挤、噘、闭、做了介绍”。既可以表示方向又可以表示对象的动词有“拱、举、伸、摆、指、挥、扫”等。
从例句中我们发现,由“向1方向”构成的介词短语所修饰的动词都具有“位移”特征,如“寻、掏、拿、锯、压、跺、借”等,例如:
(1)我们以全部兵力向东把敌人压至黄河边。(杜鹏程《保卫延安》)
(2)下午快完的时候,我向老方把谈判材料全部借过来。(不光《闯西南》)
是否是位移句,关键是看句子中的动词是否使物体产生了位移,即是否使一个物体从A点移到了B点。例(1)动词“压”使“敌人”从某一位置移动到黄河边。例(2)动词“借”使“谈判材料”从“老方”那里转移到“我”手里。
由“向2对象”构成的介词短语所修饰的动词都无“位移”特征,如“交代、念、做了汇报、做了介绍”等。例如:
(3)这些士兵们正在怀疑之际,刁世贵向他们把齐英做了介绍。(刘流《烈火金刚》)
但是还有一些动词在句子中既有方向性又有对象性。如“拱、伸、摆、指、挥、扫、挤、噘、闭”等。例如:
(4)杨子荣向孙达得把嘴一噘,又比了个指挥手势,两人便向后殿搜去。(曲波《林海雪原》)
(5)少剑波向栾超家把手一挥,栾超家带着杨子荣和他的小队,跑上台阶,进了庙院。(曲波《林海雪原》)
例(4)的动词“噘”既可以说“把嘴噘向孙达得”,也可以说“对孙达得把嘴一噘”。
为什么会出现“向”同时表示两种意义的情况呢?这与动词的意义和“向”后的宾语有关。
例(4)中的动词“噘”有“翘起”的意思,是个具体行为动作动词,而“向”后的宾语是个人称代词,一般都作对象宾语,所以“向”在此句子中和此动词搭配既有方向性,同时又有对象性。例(5)同理。
2.B式动词
B式是“嵌入‘向’字短语的‘把’字句”中最常见的一种形式。此式例子最多,动词数量巨大,种类繁多。从搜集到的语料中,我们把进入B式的动词也分为三类。
“向”表方向的动词有:斟、卷、赶、挺、理、靠拢、晃、倒、撒、划、丢、望、梳、藏、拿、搬运、缩、垂、砍、撑、闪让、活动、撤退、拉开、比划、砸、挥等。
“向”表对象的动词有:致谢、传达、吐露、表白、交待、提、说、申诉、说明、反映、告密、透露、发泄、摆、倾诉、促、宣传等。
“向”既表方向又表对象的动词有:洒、坐、伸、扬、靠近、扔、掷、抛、指、送等。
①“向1方向”类具有“位移”特征的动词有:斟、卷、赶、挺、理、靠拢、晃、倒、撒、划、等。如:
(6)陈家洛把骆冰和周绮向后一拉,两人才没被铁板砸着。(金庸《书剑恩仇录》)
②“向1方向”类具有“非位移”特征的动词有:张望、斜、抚弄、望、抖、掠、比划、挎等。如:
(7)她把头向周围的黑暗中张望一下。(叶紫《星》)
例(7)的动词“张望”是一个动作性很强的动词,具有“转动”义,但未使头部发生水平或垂直位置的改变。
③由“向2对象”构成的介词短语所修饰的动词都不具有“位移”特征。如:“致谢、传达、吐露、表白、交待”等。
④此式中也有“向”既表方向又表对象的动词,有些动词既可以和由“向1方向”构成的介词短语相搭配,又可以和由“向2对象”构成的介词短语一起用,如“伸、扬、指、掷、抛”。如:
(8)a杏莉不自觉地把手向前一伸……(冯德英《苦菜花》)
b一个肥头大耳的圆胖子戴着黑框的玳瑁眼镜,把大拇指向余敬唐一伸,(杨沫《青春之歌》)
例(8)的“伸”在a中表示向前的方向伸,而在b中表示对余敬唐伸。
为什么出现这种现象呢?这是介词“向”的过渡时期,是由动词的意义和“向”后的宾语决定的。如“伸”的意义是“(肢体或物体的一部分)展开”,展开肯定是向某个方向展开,所以此动词具有方向性;“伸”的后面还可以带趋向动词,所以其是个位移动词,而“前”是一个方位名词,表示动作所止的方向。而“余敬唐”是一个人名,所以肢体的一部分既可以伸向一个方向又可以伸向某个具体对象。正因为这些动词的含义既可以和表示方向的介词短语连用又可以和表示对象的介词短语连用,又加上“向”后宾语的不同使得“向”在和这些动词和名词搭配时具有双重性。
3.C式动词
从搜集到的语料中,进入C式的动词有:挪、转、移、迈、歪、指、归、射、避、压、伸、偏、对、引、带、瞄、抛、翻、修等。
一般认为,在这种格式里,“向”表示行为动作的方向(吕叔湘1980,侯学超1998,张斌2001)。下面我们来进行具体阐述,看看进入此式的动词的具体情况。此式的“向”只具有方向性而没有对象性。
C式动词大多具有“位移”特征,如:“挪、转、移、迈、伸、抛、拉、弹、推、扭”等。如:
(9)阿菊把指头上的水珠弹向杨军的脸上,……(吴强《红日》)
例(9)的动词“弹”,我们可以说“弹出去”,它使“指头上的水珠”移动到“杨军的脸上”。
“非位移”动词有“歪、指、归、避、偏、对、引、带、瞄、别、拧、散、修”等。如:
(10)她把嘴努向走在最后面的几个日本兵……(杨沫《青春之歌》)
(11)会议的“首脑”人物却将目光望向会务组的一名小伙子……(小说月报第七届百花奖获奖作品集《学者之死》梁晓声)
上面句子中的“努”“望”都是表示一种方向,但没有位置的移动。
1.A式动词
从例句中我们发现,A式由“向1方向”构成的介词短语所修饰的动词都是动态动词,大多是施事发出的具体动作,如:“寻、掏、拿、锯、压、跺、借、要回、举、刷”;而“向2对象”构成的介词短语所修饰的动词既可以是动态动词也可以是静态动词,如“挤、噘、闭”都是具体行为动作动词,但“交代、念、做了汇报、做了介绍”却表示抽象行为,和“说”义相关,都是静态动词。
2.B式动词
从例句中我们发现,B式由“向1方向”构成的介词短语所修饰的动词都是动态动词,一般动词有“理、靠拢、洒、晃、撒”等,大多是施事发出的具体动作。
而“向2对象”构成的介词短语所修饰的动词大多是抽象动词,如“致谢、交待、说过、提出、说、申诉、说明、反映、和盘托出、告诉”等“说”义相关的非动作性或动作性不强的动词,这和A式是一致的。
当“向”既有方向性又有对象性时,其动词是动态动词,如“敲、摆、摇、投”等。如:
(12)杨子荣把头向刘勋苍一摇,止住他的粗率。(曲波《林海雪原》)
3.C式动词
从例句中我们发现,C式动词都是动态动词,无静态动词。
1.A式动词
方向性动词,根据概念意义可以分成:
①“拿”类动词,这类动词一般是手的具体动作,后面通常有宾语,可以通过动作使其它物体的位置发生改变,或者是身体、头部、四肢的动作。如:掏、拿、锯、举、压。
②“找”类动词。如:寻。
③“索取”类动词:借、要回。
④“开除”义动词:刷。
对象性动词,根据概念意义可以分成:
①描写人体器官活动的使动词,这类动词本身无位移性,但具有面对某个方向的意义。如:挤(眼睛)、噘(嘴)、闭(眼睛)。
②“说”类动词,这类动词都没有面对意义、方向意义,但是具有交际意义。如:交代、念、做了汇报、做了介绍。
既表方向又表对象的动词,可以分成:
①“拿”类动词,这类动词一般是手的具体动作,后面通常有宾语,可以通过动作使其它物体的位置发生改变,或者是身体、头部、四肢的动作。如:拱、伸、摆、指、挥。
②“看”类动词:扫(眼睛)。
2.B式动词
方向性动词,根据概念意义可以分成:
①“走”类动词,这类动词一般与脚的动作有关。如:碾、拢、退、踢、跷、移、撤退等。
②“拿”类动词,这类动词一般与手的动作有关。如:斟、倒、理、晃、划、赶、叉、丢、梳、放、掼、劈、荡等。
③“看”类动词,这类动词一般与眼睛的动作有关。如:张望、望等。
④“点头”类动词,这类动词一般与头部动作有关。如:偏、歪、闪让、扭等。
⑤“转动”义动词。如:缠、抚弄、转、翻、抡、挎、滚等。
对象类动词,根据概念意义,我们可以把其分为:
①“言谈”类动词。如:致谢、传达、吐露、表白、交待、说、申诉、说明、反映等。
②“拿”类动词。如:敲、照、摆、促、摇、投等。
③脸部器官发出的动作。如:努、愣(眼睛)等。
④表示抽象意义的动词:倾泻、分配等。
3.C式动词
我们根据动词的概念意义将方向性动词和对象性动词再进行一次分类。
①表示人身体的位置移动或物体方向的改变,如“移、追、拖、撞、拥、改”等。如:
②表示身体部位或物体发出的带方向性的行为动作但不表示身体或物体整体的位置移动的动词,如“伸、偏、对、瞄、弹、推、扭、探”等。
③“移动”义动词,如:(13)他把小美引向窗户……(铁凝《小说月报》第七届百花奖获奖作品集《阿拉伯树胶》)
④“转动”义动词,如:
(14)耿林把头仰向天空。(皮皮《比如女人》)
⑤“使……面对”义,如“朝、对”等。例如:
(15)a她努力装做没有疲倦的样子,两手捧着剑波的小脸蛋,把脸对向弟弟……(曲波《林海雪原》)
这里“朝、对”只能用在C式中,不可以用在A、B两式中。我们不可以说:
(15)b她努力装做没有疲倦的样子,两手捧着剑波的小脸蛋,向弟弟把脸对。
(15)c她努力装做没有疲倦的样子,两手捧着剑波的小脸蛋,把脸向弟弟对。
⑥“传播”义动词,如:
(16)他把话传向后面,就又紧走起来。(冯志《敌后武工队》)
参考文献:
[1]邢福义.汉语语法三百问[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4.
[2]傅雨贤,周小兵.现代汉语介词研究[M].广州:中山大学出版社,1997.
[3]孟琮.动词研究[M].北京:商务出版社,1999.
[4]吕叔湘.现代汉语八百词[M].北京:商务出版社,1980.
[5]刘月华.实用现代汉语语法[M].北京:商务出版社,2006.
[6]邢福义,刘培玉,曾常年,朱斌.汉语句法机制验察[M].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4.
[7]方绪军.“V向……”和“V往……”[J].语言教学与研究,2004.
作者:刘丹,昆明理工大学津桥学院外语系教师,研究方向:对外汉语教学。
编辑:魏思思E-mail:mzxswss@126.com
声明
《名作欣赏》(下旬)2015年12月刊发的《古典主义戏剧情节“反叛”——以〈熙德〉为例》一文,文末作者简介应为“张曼泽,山西大学文学院2013级戏剧影视文学专业在读本科生”,由此带来的不便向作者及读者致歉。
《名作欣赏》(下旬)编辑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