严羽《沧浪诗话》的风格学路径

2016-07-12 07:08:44谢安松中南民族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武汉430074
名作欣赏 2016年3期
关键词:严羽诗体沧浪

⊙谢安松[中南民族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武汉 430074]



严羽《沧浪诗话》的风格学路径

⊙谢安松[中南民族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武汉430074]

摘要:在严羽《沧浪诗话》以前,专门讨论诗歌风格的理论著作很少。严羽《沧浪诗话》之后,诗歌风格论则渐趋成熟。严羽全面地从时代、作者及体裁、内容、形式等方面全面论述诗歌风格,形成了完整的诗歌理论体系和独创的理论批评观点,在诗歌风格批评史上有着重要地位。

关键词:严羽风格《沧浪诗话》

乾隆重修《邵武府志》卷十六说:“严羽,字丹丘,一字仪卿,邵武人。家于邑之莒溪,其地曰严坊,沧浪之水出焉,因自号沧浪逋客。”严羽对后世的影响主要还是他的《沧浪诗话》。《沧浪诗话》作为一部系统阐述诗歌风格的文学理论著作,其诗歌主张、诗歌风格分类、诗歌品评等很多为后世所认可和引用。

中国古代文学批评对于“风格”这个概念的内涵和外延的界定并不严格,不同的时代、不同批评家往往用不同的概念来表达,最主要的有体、气、气象、风骨、品等。与古典文学风格一样,诗歌风格也类似,只是一个是共性,一个是个性;一个是普遍性,一个是特殊性。与古典文学风格一样,诗歌风格也包含了内容与形式的统一,应是一个广义的概念,而不是特指某种具体的风格。在接下来的论述中,诗歌风格概念以此为标准。严羽《沧浪诗话》的诗歌风格从整体风貌而言分九类,即高、古、深、远、长、雄浑、飘逸、凄婉、悲壮。具体而言又有按时代、作者、体裁、内容、形式、特殊技巧等标准分为若干类,各个标准以某一个为主,相互包含共同构成了严羽系统的诗歌风格理论。下面笔者将具体来谈论严羽的诗歌风格理论。

二、严羽诗歌风格总体论

《诗辩》是《沧浪诗话》的纲领性章节,在《诗辩》中严羽提出了他的诗歌主张。《诗辨》论述了学诗的方法、门径、诗的风格和诗的本质特征等。下面主要论述严羽的诗歌风格论。

《沧浪诗话·诗辩》第三则说:

“诗之品有九:曰高,曰古,曰深,曰远,曰长,曰雄浑,曰飘逸,曰悲壮,曰凄婉。其用工有三:曰起结,曰句法,曰字眼。其大概有二:曰优游不迫,曰沉着痛快。诗之极致有一,曰入神。诗而入神,至矣,尽矣,蔑以加矣!惟李杜得之。他人得之盖寡也。”

上面文字主要论述了诗歌风格和诗歌风格的最高境界——入神。至于诗歌风格严羽用“品”字指代,并列举了九种优秀的诗歌风格:高、古、深、远、长、雄浑、飘逸、悲壮、凄婉。此处严羽所论诗歌风格是从总体风貌而言,不涉及具体的诗歌分类标准。

严羽以品论诗可能受到前人的影响。在古典文学风格概念中,以品论诗,肇自钟嵘。到唐代,司空图《二十四诗品》将诗歌分为二十四种不同的风格。以品论诗是文学风格批评的传统,严羽的九品诗论很明显受到了前人,尤其是相隔时代较近的司空图的影响。这可以从严羽所提及的高与古、雄浑、飘逸等风格术语与司空图《二十四诗品》中的高古、雄浑、飘逸等相同之处看出其直接的影响。

严羽将诗歌风格分为九大类型,紧接着又说“其大概有二,曰优游不迫,曰沉着痛快”,于此严羽提出了诗的风格的两大类型,其后则又提出诗歌的最高境界是入神。他说的优游不迫意指淡泊从容一类,相当于优美;他说的沉着痛快意指沉郁雄壮一类,相当于壮美。

至于什么是“优游不迫”和“沉着痛快”,清代陶明濬在《诗说杂记》做了解释。在陶明看来,如陶渊明、韦应物一类从容闲适、举动自如的诗歌风格属于优游不迫,如杜少陵一类沉郁顿挫的诗歌风格属于沉着痛快。

三、严羽诗歌风格具体分类

严羽诗歌分类按不同的标准有很多种类,在《诗辩》中“诗之品有九:曰高,曰古,曰深,曰远,曰长,曰雄浑,曰飘逸,曰悲壮,曰凄婉”。这是从总体风貌而言所分的诗歌风格。在《诗体》里严羽则按具体的标准将诗歌分为若干类,其最主要的标准是以时分和以人分,这既包含了内容也包含了形式。张东健《<沧浪诗话>研究》指出,严羽的《沧浪诗话》明确而系统地提出了体有时代之体和作家之体。当然其它标准还有诗歌体裁、字数、句数、音乐、平仄、韵律、修辞等。

(一)以体裁而论

《沧浪诗话·诗体》第一则说:“《风》《雅》《颂》既亡,一变而为《离骚》,再变而为西汉五言,三变而为歌行杂体,四变而为沈、宋律诗。五言起于李陵、苏武(或云枚乘),七言起于汉武《柏梁》,四言起于汉楚王傅韦孟,六言起於汉司农谷永,三言起于晋夏侯湛,九言起于高贵乡公。”

此处是从源流发展变化论诗,从《诗经》到《离骚》,再到歌行杂体以及沈宋律诗,以及五言、七言、四言、六言、三言、九言的起源,大致包括了所有诗体。许印芳《诗法萃编》说道:“诗体繁杂,大概已具于此;其余体格,博览群书自知之。”沧浪诗话此处论诗,意在弄清诗歌的发展源流变化,至于具体风格研究尚须具体言之。

(二)以时代而论

在《沧浪诗话·诗体》第二则写道:“以时而论,则有建安体、黄初体、正始体、太康体、元嘉体、永明体、齐梁体、南北朝体、唐初体、盛唐体、大历体、元和体、晚唐体、本朝体、元祐体、江西宗派体。”

中国古典文学很早注意到文学风格与时代的关系。《礼记·乐记》里说:“凡音者,生人心者也。情动于中,故形于声,声成文,谓之音。是故治世之音安以乐,其政和;乱世之音哀以思,其民困。声音之道,与政通矣。”此处论及的音乐与治乱的关系,后来便被借用到文学领域,表达文风与治乱的关系。最早对文学与时代的关系作出系统论述的是刘勰的《文心雕龙》。《文心雕龙·时序》里说道:“文变染乎世情,兴废系乎时序,原始以要终,虽百世可知也。”指出了文学与时代的紧密联系。

到了严羽《沧浪诗话》则又接着具体论述了诗歌风格与时代发展变化的关系。严羽论诗采用了这种常见既定的标准,将诗歌按照时代标准分为建安体、黄初体、正始体、太康体等诸体,对后世的影响颇深。当然严羽所谓的以时而分并不是单纯地从时间来分类诗歌,其所分每一个时段的诗歌风格从总体上是有共同之处的。比如建安体主要代表的是汉末建安时期以“三曹”“七子”为首的注重风骨、反映现实的诗歌风格;永明体主要代表的南朝齐永明年间的以沈约、谢眺为首的注重形式格律的诗歌风格;其它的都类似这种情况,在此就不一一列举了。严羽以时而论诗,所分诗体后人大致是认可的,尤其是唐代诗体的划分,后来到了明代的高棅,经过其完善,初、盛、中、晚唐的唐诗分法一直被后人所认可和沿用。

(三)以人而论

在《沧浪诗话·诗体》第三则写道:“以人而论,则有苏李体、曹刘体、陶体、谢体、徐庾体,沈宋体、陈拾遗体、王杨卢骆体、张曲江体……王荆公体、邵康节体、陈简斋体、杨诚斋体。”

以人而论,即按照作家的创作个性分类诗歌。在前面论述古典文学风格概念的时候已经提到了作家创作个性与作品风格的关系。曹丕的《典论·论文》里将作家个性与作品风格对应,强调了作家个性对作品风格的决定作用。严羽《沧浪诗话》以人而论也正受此影响,所以沧浪《诗话》将诗歌以人而分为苏李体、曹刘体、陶体、谢体等三十七体,虽然可能有所失漏,但亦不失为全面。其中多是单个著名的诗家,二人或者四人一体是源于其风格相近。每个作家都有其特有的风格,尤其是大家,所以以人论诗是十分正确的,这有利于我们对作家风格的把握和学习。严羽以人论诗想必也有这个初衷,他在《诗法》第十八则说:“辨家数如辨苍白,方可言诗。”严羽以人论诗,意在让我们辨清各家风格,然后再进行学习,如不能辨清风格,是不可言诗的,足见其“辨”的重要性。

(四)以形式为主而论

《沧浪诗话·诗体》第五则说:“有杂言,有三五七言,有半五六言,有一字至七字,有三句之歌,有两句之歌,有一句之歌。”这是按照字句数而划分的。

又如:“有口号,有歌行,有乐府,有楚词,有琴操,有谣,曰吟,曰词,曰引,曰咏,曰曲,曰篇,曰唱,曰弄,曰长调,曰短调,有四声,有八病。”这是按照音乐标准划分的。

“有全篇双声叠韵者,有全篇字皆平声者,有全篇字皆仄声者,有律诗上下句双用韵者,有辘轳韵者,有进退韵者,有古诗一韵两用者,有古诗一韵三用者,有古诗三韵六七用者,有古诗重用二十许韵者,有古诗旁取六七许韵者,有古诗全不押韵者,有律诗至百五十韵者,有律诗止三韵者。”这是从韵律标准划分的诗歌风格。

“有律诗彻首尾对者(少陵多此体,不可概举),有律诗彻首尾不对者。”“有十字对,有十字句,有十四字对,有十四字句,有扇对,有借对,有就句对。”这是按照对仗标准分类诗歌的。

严羽在形式技巧上所分类别颇多,十分详备,这对我们了解学习诗歌的形式技巧是很有帮助的。诗歌的形式技巧是多种多样的,所以是无法完全例举的。我们在了解诗歌形式技巧的时候,要就其重要的进行学习,这样有助于今后的诗歌欣赏与创作,也不枉沧浪先生的一番苦心。

(五)以特殊技巧而论

《沧浪诗话·诗体》第六则说:“论杂体,则有风人、藁砧、五杂俎、两头织织、盘中、回文、反覆、离合。虽不关诗之重轻,其体制亦古,至于建除、字谜、人名、卦名、数名、药名、州名之诗,只成戏谑,不足法也。”

严羽所谓杂体是按照特殊技巧所归类的诗体的总称。对于杂体,严羽认为其“不关诗之重轻”,甚至“只成戏谑,不足法也”。从这里可以看出严羽不重玩文字技巧的诗,严羽所看重的是抒发出内心的真情实感的诗。但不管其诗之好坏与否,它是客观存在的,所以沧浪列出杂体以供我们了解。这对于我们了解多种多样的诗歌风格是好处的。

四、结语

严羽的《沧浪诗话》的诗歌风格理论对后世影响深远,不管是诗歌主张、诗歌风格的分类、诗歌批评等都在一定程度上指引了后人。然而,我们关注更多的可能还是他的诗歌主张,诸如以禅喻诗、妙悟说、兴趣说、别趣说等。当然严羽的贡献不仅仅止于此,严羽在诗歌风格理论和实践上也有重要影响。所以我们不仅要学习严羽的诗歌主张,还应学习严羽的诗歌风格理论。严羽《沧浪诗话》开启了系统的风格诗论,在文学批评史上占据重要的地位。笔者希望通过对严羽诗歌风格理论的研究使得他的风格理论能够得到越来越多人的重视。

参考文献:

[1]陈定玉.严羽集[M].郑州:中州古籍出版社,1997.

[2]吴承学.中国古典文学风格学[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1.

[3]严羽.沧浪诗话校释[M].郭绍虞校释.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05.

[4]陈洪,卢盛江.中国古代文学理论读本[M].天津:南开大学出版社,2004.

[5]刘勰.文心雕龙[M]黄叔琳注.杭州:浙江古籍出版社,2012.

作者:谢安松,中南民族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在读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元明清文学。

编辑:曹晓花E-mail:erbantou2008@163.com

猜你喜欢
严羽诗体沧浪
A laser-produced plasma source based on thin-film Gd targets for next-generation extreme ultraviolet lithography
《兰心诗钞》“均州沧浪”意象的“元典”元素分析
沧浪
苏州杂志(2019年5期)2019-01-10 15:44:32
关于当前诗体创新的若干断想
中华诗词(2018年4期)2018-08-17 08:04:54
刘半农翻译中的陌生化翻译策略
大经贸(2017年7期)2017-08-21 01:16:10
均州:沧浪之上,沧浪之下
中国三峡(2016年5期)2017-01-15 13:58:41
鲐巴鱼奇事
只见沧浪不闻君
火花(2016年7期)2016-02-27 07:45:23
论严羽的诗歌创作特色——试析严羽所自为诗反映的思想风貌
人间(2015年20期)2016-01-04 12:47:06
试谈诗体分类被忽视的新体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