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韩向军[辽宁师范大学文学院,辽宁大连116029]
“赵氏孤儿”与藏山忠义文化
⊙ 韩向军[辽宁师范大学文学院,辽宁大连116029]
藏山是“赵氏孤儿”的发源地,其中所蕴含的忠义思想对藏山地区人民的思想观念与行为方式产生了深刻的影响,从而形成了源远流长的忠义文化。探究赵氏孤儿与藏山的渊源以及其蕴含的忠义文化,可有效地促进藏山文化的传播。
赵氏孤儿 盂县藏山 忠义文化 传播
藏山是国家级AAAA风景区,是山西省第三批文物保护单位,其重要价值在于春秋时期程婴藏匿赵氏孤儿于此地,上演了一段感人的忠义故事。据《史记·赵世家第十三》记载:公元前597年,晋国权奸屠岸贾进谗言,诬称赵朔之父赵盾弑君,不请而擅与诸将攻赵氏于下宫,杀赵朔、赵同、赵括、赵婴齐,皆灭其族。公孙杵臼以死救孤,程婴更是牺牲自己的孩子保全了赵氏孤儿并将之抚养长大。程婴等人的忠义行为赋予了藏山独特的忠义文化内涵,因而具有十分重要的历史价值与文化价值。藏山也有了“藏孤救孤,感天动地;忠臣义士,万古流芳”的忠义山水之冠冕的称号。
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忠义文化更是传统文化之精髓。经过几千年来无数文人学者的宣扬,特别是儒家对忠义文化的推崇,忠义文化已被大多数人民所认同与接受。藏山人民更是自觉地将“忠义”作为其道德标准和行为准则。“赵氏孤儿”的故事深刻地体现了忠义文化,程婴等人的忠义行为感动了历代无数的人,使得忠义文化更加深入人心。
(一)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忠义”
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是伦理道德,这种伦理道德内容包罗万象,是涉及个人、家庭、国家乃至宇宙的道德规范体式,从内在的情感观念到外在的行为方式都表现了特定的文化精神。“舍生取义”在中国伦理精神中居于核心地位,具有独特的文化内涵。这种独特的文化内涵是中华民族长久以来所形成的“忠义”文化。儒家创立并提倡的道德体系充分体现了中华民族道德思想的基本精神,而“仁义”在儒家的道德哲学中占有重要地位,孔子在《论语·阳货》中云:“君子义以为上。”可见孔子对“义”的推崇。孟子继承了孔子的仁义思想,在《孟子·公孙丑上》中云:“恻隐之心,仁之端也;羞恶之心,义之端也。”其认为人的恻隐之心、羞恶之心便是仁义道德的萌芽,能将之发扬光大的人,便是具有仁义道德的人。儒家对“义”非常推崇,主张非义不取;在义面前,一切功名利禄都显得微不足道。即使是面对死亡的考验时,亦当毫不犹豫地舍生取义。“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是孟子在《孟子·告子上》中向世人发出的君子应当“舍生取义”的最强呼声。而赵氏孤儿强调了儒家“舍生取义”的思想,使这种中国式的伦理主导精神得以具体呈现。通过公孙杵臼与程婴争先赴死救孤的行为诠释了“舍生取义”的内涵,具有动人心魄的力量。这种忠义的价值取向作为中华民族优良的伦理精神,是中华民族千百年来一以贯之的崇高道德品质。作为一个历史悠久的民族,需要这样的忠义文化来支撑其发展。
(二)忠义在赵氏孤儿中的体现
程婴与公孙杵臼为报赵家知遇之恩而不畏死亡,将生死置之度外,勇敢地与凶狠残暴的敌人作斗争。面对奸臣当道的形势,他们没有退缩,甚至没有丝毫的犹豫,只为恪守忠义的道德要求。程婴与公孙杵臼为了保全赵氏孤儿,不惧死亡,争先赴死。《史记·赵世家第十三》记载:“公孙杵臼曰:‘立孤与死,孰难?’程婴曰:‘死易,立孤难耳。’公孙杵臼曰:‘赵氏先君遇子厚,子强为其难者,吾为其易者,请先死。’”程婴假装出卖公孙杵臼,牺牲了自己的孩子,保全了赵氏孤儿。他背负了卖友求荣、不忠不义的骂名,还独自忍受着失去孩子的痛苦。为了国家,为了报答赵朔的知遇之恩,也为了对公孙杵臼的承诺,他强忍着所有的痛苦。在这里“忠”与“义”是一体的。及赵武冠,为成人,程婴乃辞诸大夫,谓赵武曰:“昔下宫之难,皆能死。我非不能死,我思立赵氏之后。今赵武既立,为成人,复故位,我将下报赵宣孟与公孙杵臼。”程婴以自杀的方式来报答赵朔与公孙杵臼,故人已逝,不愿独享富贵,在这里忠义得到最大化的彰显。“赵氏孤儿”的忠义文化凸显了对忠臣的褒扬和对奸臣的鞭挞,弘扬了忠义的儒家道德。程婴与公孙杵臼
成为忠义的楷模,成为后世景仰的忠臣义士。在藏山,“赵氏孤儿”亦成为“忠义”的代名词。
(一)“赵氏孤儿”对藏山民俗的影响
“赵氏孤儿”对藏山的影响首先体现在民俗上。为纪念“赵氏孤儿”故事中的义士,每年农历四月十三日至四月十七日,盂县藏山都会迎来一个特殊的民俗节日——藏山庙会。这个已有两千多年历史的庙会,主要是为了纪念“赵氏孤儿”中的程婴及公孙杵臼等义士。赵武在被程婴抚养长大后为家族平冤昭雪,成为晋国的执政大夫,传说其死后成为灵感大王,护佑黎民百姓。百姓对其感恩戴德,自发组织在山上建庙,并在每年农历四月十五日进山祭拜,经过各个朝代的延续发展,形成了长达五日的庙会。藏山庙会本是老百姓们祭拜程婴、公孙杵臼等义士的活动,感念他们的忠义行为保全了赵氏孤儿,给藏山注入了忠义的文化内涵。后藏山庙会扩展为人民选购自己喜欢的物品、交友娱乐、朝山拜神的本土节日,成为独具地方特色的民俗文化。近年来,藏山风景区加大开发力度,更加注重对忠义文化的宣传,于是这个节日便又有了新的内容,它成为游客了解传统庙会、了解忠义文化与乡土文化的一个旅游项目。
(二)赵氏孤儿对藏山人民思想与行为的影响
赵氏孤儿对藏山的影响还体现在藏山人民思想观念和行为方式上。“赵氏孤儿”所体现的忠义文化教育了人民,使忠义思想植根于人民心中。所以,历代的藏山人民都以忠义为其道德要求,忘恩负义的行为是绝对不被允许的,因为这不仅背离了个人的道德要求,更与忠义的藏山文化氛围相背离。他们以程婴和公孙杵臼等义士为道德楷模,把他们视为民族英雄,立祠侍奉。忠义已经成为藏山人民自觉的道德要求,他们的行为受之约束。文化的力量是巨大的,尤其是这样震撼人心的“赵氏孤儿”所传达的忠义文化更有巨大的感召力和凝聚力。人民以忠义为道德标准,谴责所有不忠不义的行为。藏山人民和睦相处,愿意帮助有困难之人,而对于帮助过他们的人,他们也竭力去回报,这便是“报恩”思想,是“赵氏孤儿”忠义文化的体现。“赵氏孤儿”这一故事深刻反映了一个主题:正义必将战胜邪恶,忠义诚信高于一切。随着时间的推移,忠义文化也在不断发展,人民继承和发扬了“赵氏孤儿”所体现的知恩图报、不畏强暴、不屈不挠的忠义精神。这种忠义精神鼓励和教育了人民,培养了人民崇尚正义、知恩图报的美德。战乱时代,赵氏孤儿的忠义文化对人民的影响显得更加明显和强烈。当日本帝国主义对中国进行侵略之时,作为长久以来受到忠义文化熏陶的藏山人民,在民族危难时刻,毅然决然地放下农具,拿起枪杆冲向了抗日战争的前线。在抗日战争时期,“赵氏孤儿”所传达的忠义文化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当今社会的发展依然需要合乎时代的忠义精神,其对人民的影响和作用依然是广泛而深刻的。
(三)“赵氏孤儿”对藏山风景区的影响
“赵氏孤儿”对藏山的影响也体现在藏山景区上。盂县在进入新时期后,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大力发展旅游业。藏山风景区的开发与建设便是对这一政策的贯彻。由于以“赵氏孤儿”故事为其文化内涵,藏山风景区吸引了国内外无数游客前来游玩,感受这里浓郁的忠义文化氛围。藏山风景区非常注重体现和宣传其忠义文化,通过具有历史文化内涵的建筑和导游详细讲解“赵氏孤儿”故事向游客传播忠义文化。置身景区之中,通过游览仿佛亲眼见证了程婴等人的义举,心灵在震撼的同时会不自觉地受到这股忠义文化的感染,明白“赵氏孤儿”除恶扬善、忠直正义的忠义内涵。正因为藏山独特的人文价值,引起了人们前来旅游的兴趣,越来越多的游客蜂拥而来,提升了藏山风景区的旅游活力,促进了经济的发展。在世界民族间文化对话日趋繁荣的今天,藏山文化中所包含的忠直、正义的传统美德,成为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最有代表性的内容,必然会引起国内外的广泛关注和认同,藏山景区也必将走出中国,走向全世界。
“赵氏孤儿”所体现的忠义文化对盂县藏山产生了非常重要的影响,藏山成为“赵氏孤儿”忠义文化的代名词。“赵氏孤儿”在对当地民俗文化的形成和发展以及人民忠义思想观念的形成有着直接影响;同时,亦对藏山景区的发展产生了重要的影响。藏山风景区的开发在促进当地经济迅速发展的同时也广泛地传播了“赵氏孤儿”忠义文化,对全国乃至世界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1](西汉)司马迁.史记[M].北京:中华书局,1959.
[2]张燕婴.论语译注[M].北京:中华书局,2007.
[3]万丽华,蓝旭.孟子译注[M].北京:中华书局,2007.
[4]王志峰.《赵氏孤儿》故事源流及后世对其主要人物的祭祀[J].中华戏曲,2005(2).
[5]傅春丹.《赵氏孤儿》与中国道德传统和思想文化[J].广州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6(2).
作者:韩向军,辽宁师范大学文学院在读研究生,主要从事中国古代文学的研究。
编辑:张晴E-mail:zqmz0601@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