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近几年全球危机呈现多发趋势,众多国家与国际组织在面对突如其来的全球危机时,都不能在短时间内做出有效的解决。而国际非政府组织的出现,逐渐弥补众多国家与国际组织在全球危机爆发过程中的无力状态。文章主要探讨全球危机治理中国际非政府组织的地位与作用,通过分析全球危机态势、国际非政府组织参与全球危机治理的优势等,指出国际非政府组织在全球危机治理中的重要作用。
【关键词】全球危机治理;国际非政府组织;全球性治理
全球危机治理中国际非政府组织扮演着辅助的角色,它能够帮助国家政府与国际组织分担全球危机的严重后果。国际非政府组织具有专业性强、协调与活动能力强、服务专业等多种优点,它能够根据危机的严重等级采取不同的应对措施。国际非政府组织主要工作范围是关注那些没有得到及时救助的群体,帮助国家解决棘手的救助问题。由于其展现的专业、专注与人道主义精神,国际非政府组织受到联合国与各个国家的高度肯定,成为全球危机援助的主要力量。
一、全球危机的全球性治理
随着全球经济、政治、环境的一体化,区域性的危机会在短时间内蔓延成为全球性危机。全球性危机大多是由某一全球主导地区产生,通过蝴蝶效应逐渐向全球各个地区蔓延。在全球性危机蔓延的过程中,还会由于其他复杂形势的叠加而产生新的危机。美国次贷危机是全球金融危机产生的主要原因,金融危机的经济泡沫导致全球经济的迅速下滑,金融市场顿时陷入停滞局面。随着温室效应的全球蔓延,生态环境也随着迅速恶化;全球变暖的气候形势,使得动植物生存遭受严峻的挑战,各个地区的灾难频发也导致人类的死亡与经济财产的损失。如今人类面临的所有问题,都是关乎人类与世界生物共同生存的问题,而问题的解决必然需要全球政治与经济力量的协商,也需要各种国际非政府组织的帮助。
全球危机具有涉及范围广、牵涉人数多、破坏程度大、持续时间长等多方面的特点,而全球危机的解决也不是一蹴而就的工程,需要多方面的长久努力。其中影响范围最大的全球危机就是金融危机,2008年金融危机的迅速到来使美国经济市场损失惨重,比如:雷曼兄弟集团在没有申请国家救助的情况下迅速破产,美国三大汽车公司也随着陷入破产边缘。金融海啸迅速扩张至全球,欧洲国家的金融行业也受到严重影响,希腊、冰岛等国家甚至面临“破产”的危机;同样受到严重影响的还有黄金、石油、上市公司股票等多种金融贸易,政府也无力采取措施应对快速到来的金融危机。所以全球危机会带来全球性的影响,因此也需要联合全球多方面力量进行妥善的协商解决。
如今的全球危机已成为常态,而实施全球治理模式也成为各国应对危机的共同选择。全球危机治理需要在各个地区主要政治与经济力量的领导下,进行多方面的协商讨论以得出最佳解决方案。国家政府拥有最多的社会资源与资金,也是最具有影响力与权威性的组织,所以政府是应对全球危机的主要力量。各国政府在国际会议中制定出众多的国际规则、责任分配制度等,对各国在全球危机中所承担的责任进行明确的规定。而那些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发达国家、经济发展较快的发展中国家,需要承担更多全球金融危机治理的责任。与此同时,国际组织也在全球化危机中扮演着重要角色,联合国等国际组织在全球危机的发展过程中,会实施众多人道主义援助,帮助其他经济发展缓慢的国家渡过危机。联合国的附属机构世界银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世界卫生组织等都在全球危机的治理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世界卫生组织在全球突发灾难、疾病发生的过程中,通过成立全球突发灾难与疾病中心,进行全球卫生资源、医疗药品等的调度,分派多个人道主义救援团队对世界各地的灾民进行救治。所以我们可以这样说:国家是全球危机治理的主要力量,国际组织是全球危机治理的协调力量,国际非政府组织是全球危机治理的基础力量。国际非政府组织能够了解最底层民众的需要,根据底层民众的需要向有关政府汇报,最终政府将所需要的物资与人力资源迅速的运输到最需要的地方。国际非政府组织在国际全球危机中扮演着桥梁的作用,它沟通底层民众与政府间的信息交流,是全球危机治理的基础力量。
二、国际非政府组织参与全球危机治理的优势
在全球危机快速蔓延的过程中,国家与国际组织将采取各种措施来消除全球危机的影响;而在国家与国际组织不能够及时进行协调解决的情况下,国际非政府组织将会针对爆发危机的不同等级,采取妥善的应对策略进行治理。国际非政府组织是在政府应对危机力不从心的情况下,对全球危机进行治理的主要力量。国际非政府组织的组成成员都接受过专业的技能训练,他们始终秉持公益性、志愿性的方针进行各个地区的全球人道主义援助工作,所以国际非政府组织具有专业性、民间性、公益性、志愿性、客观公正性等多方面的特点,相比于国家与国际组织而言具有多种优越性。
(一)国际非政府组织有着精简的执行机制
国际非政府组织相比于国家与国际组织而言,也具有人员少、结构精等多方面的优点。国际非政府组织是各个小型服务组织的结合体,他们整个集体的人数少,各种办事结构相对精简;通过较少办事人员间的协调与配合,完成日常的多种工作。这种简约小巧的办事机构,能够克服政府中所存在的冗官冗员问题,也能够使用最少的人处理尽可能多的工作,工作效率大大提高。而政府機构由于自身的体量过大、办事人员过多,所以不可避免地会存在冗官冗员问题;对于重大事件的反映方面,也需要一层层的汇报审批才能施行,这种庞大的机构模式使得办事效率大大降低,也不能及时应对突如其来的危机事件,无法满足群众的需求。政府在全球危机中扮演的角色是任务分配角色,它只是分配不同的任务给不同的下属部门,下属部门按照任务要求进行资源分配、人力调度等工作。但政府对于下属机构的管理工作不可能面面俱到,因此在政府机构产生疏漏的地方,可以由国际非政府组织承担相应的工作职责。国际非政府组织的参与能够延伸全球危机治理的深度与广度,能够照顾到大多数守在居民的生活。由于国际非政府组织民间性与救援灵活性等方面的特征,使得国际非政府组织能更了解最底层民众的基本需要,所以才能在灾难发生的短暂时间内开展有效的救援活动。在2004年印度洋海啸、2008年汶川地震发生的时候,首先展开人道主义救援活动的群体是非政府组织机构;在各种疾病疫情肆虐期间,最先展开救援活动、控制疾病疫情的还是非政府组织机构。
(二)国际非政府组织提供免费的优质服务
非政府组织存在的另一个优点是:他们能够提供免费的优质服务。非政府组织机构都是由众多的志愿者群体组成,他们的运转资金也是由公益企业赞助,因此他们的运转成本大大低于政府机构。而且非政府组织的志愿者大多具有高度的责任感与使命感,他们能够根据机构的要求顺利完成任务,也能够在援助过程中提供最优质的服务,还能够广泛了解灾民的需要,为他们提供最需要的服务。政府在全球危机的援助与治理中,只能照顾到大多数人的需要,而不能全面地满足所有受灾群体是需要,非政府组织的出现很好弥补这一点。非政府组织在分析政府提供的服务后,能够及时找出疏漏之处,在政府照顾不到的地方进行援助,完成自身的使命。
(三)国际非政府组织有着高尚的援助理念
由于非政府组织不能通过强制征税获取自身的发展资金,也不能通过商业运作获得发展资金,所以非政府组织与政府间的经济实力存在较大差距。但非政府组织的免费性、专业性、公益性、志愿性等特点,使得它受到所有的志愿者与受灾群体的欢迎。目前非政府组织的所有人员都是社会志愿服务人员,非政府组织的所有资金都来自社会各界的无偿捐助。而非政府组织的服务宗旨是:平等对待遭受战火、自然灾害等危害的灾民,平等救助所有受到灾害伤害的民众。他们不以自身利益为导向,不以服务目标为导向,而是要对全世界受灾严重的地区施以人道主义援助。
三、国际非政府组织参与危机治理的过程
全球危机的治理需要按照指定计划循序渐进地进行,国际非政府组织在面临全球危机的时候,主要采取以下措施:在危机发生前需要预估危机风险,进行有效的防范工作;在面临危机的时候要临危不乱,根据现实情况迅速制定应对方案,展开危机救援工作;在危机结束后,要参与地区的重建工作,给予受灾群众力所能及的支持。
(一)制定危机评估预警机制
国际非政府组织对全球危机的发生有着更敏锐的洞察力,它能够根据目前的世界形势准确预测危机发生的时间、地点,并且也能够采取相应措施减少危机带来的危害。在全球危机的治理过程中,国际非政府组织以自身的专业性、发现问题的及时性、采取行动的迅速性、处理问题的创新性得到世界政府与人民的认可、赞同、拥护,成为当之无愧的解决危机最专业的团队。伦敦俱乐部是国际非政府组织的代表,其在应对全球危机方面做出巨大贡献。他们主要关注的课题是环保,通过一系列环保知识、环保纪录片、环保讲座的传达,使国家重视高污染、高排放的重工业企业的污染情况。
(二)参与危机救援决策方案
国际非政府组织是非政府的组织机构,他们不享有国家体制内的权利,也不享有联合国的合法权益,他们不能直接参与政府与国家的若干决策。他们的非政府性质使其有更大的灵活性与自由性,他们能够根据自身研究的课题内容,主动地介入到全球问题的解决中,也能够利用各个国家的政策法律推动自身公益活动的进展。这样自由与广泛的民间性号召活动,能够影响广大民众对公共课题的关注,最终影响国家政治的决策。由于全球危机爆发具有突发性、广泛性等特征,也能在很短时间内造成巨大伤亡与经济损失,所以在全球危机爆发后的治理工作就成为其中的重中之重。国际非政府组织能够在危机爆发的短时间内,制定出完善的危机治理方案,所以他们的工作受到政府与国际组织的广泛认可与支持。其中闻名世界的《禁止地雷公约》的签订,是国际非政府组织的主要成就之一。由于国际非政府组织长时间的宣传与引导,禁雷活动成为世界各国关注的重点。国际非政府组织通过与各国政府长时间的交涉、谈判、协商,最终与各国政府达成广泛的禁雷协定。
(三)实施迅速而有效的危机救助
国际非政府组织在世界危机中的最重要作用为:他们能够在短时间内实施迅速而有效的危机救助。由于其具有专业性、灵活性、公益性、志愿性等方面的特征,所以他们在灾难发生的第一时间,能够迅速集结一切的公益力量,展开人道主义救援活动。国际非政府组织也能够利用其民间的身份,向社会各界发出援助信号,获得社会各界的物质支持以保证救助的及时有效。在全球疫病、战乱与自然灾害频繁的国家,能看到大量国际非政府组织救援团队的身影。他们不仅提供水、棉被、面包等物质方面的资助,也提供专业的医疗、看护与帮扶工作。国际非政府组织在国际危机救援中所展现的专业性、无私性与及时性,值得政府与国际组织效仿,赢得所有政府与灾民的尊重。
四、国际非政府组织在危机治理中的独特作用
国际非政府组织在全球危机治理中处于政府机构与民间团体结合的地位,也在全球危机治理中起着弥补国家、国际组织及区域集团疏漏与不足的作用。很多国家由于经济实力存在较大的差异,所以在全球危机来临的时候,不能顾全方方面面问题的解决。小的国家由于自身财力有限不能解决大的危机问题,而大的国家由于需要照顾的人数众多,所以不能解决小的危机问题。国家在处理全球危机问题的时候,也会因为种种的利益联结而将公众利益偏向一小部分的利益群体,从而导致整体利益的失衡。所以国家与政府机构在解决全球危机问题的过程中,难以摆脱集体非理性的个人心理,也就不能使问题得到有效解决。而国际非政府组织不存在利己主义倾向,以追求公众利益为主要标准公益,使得很多危机问题能够迅速得以解决。
五、结束语
全球危机治理中的国际非政府组织扮演着重要的调节角色,在世界各个组织中占据重要的地位与作用。国际非政府组织、国家政府、国际组织三者具有相辅相成、互相弥补的关系,只有三者在全球危机治理中广泛协商解决问题,才能保证所有受灾群众受到应有的援助。
参考文献
[1]毕莹.从国际法视角看国际非政府组织在华法律地位[J].社团管理研究,2012,(6).
[2]刘海江.国际非政府组织国际法规制的可行性[J].天津行政学院学报,2012,(5).
[3]向加吾.非营利组织问责:逻辑意蕴、困境解析与途径探究[J].湖北社会科学,2012,(9).
[4]周亦奇.网络社区和公众营销:在华国际非政府组织获得话语权的新途径[J].东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2).
[5]何志鹏.国际法治何以必要——基于实践与理论的阐释[J].当代法学,2014,(2).
作者简介:陈定勇(1994-),男,重庆人,本科在读學生,研究方向:公共事业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