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战略性新兴产业是当前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增长点。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有利于优化经济结构,促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带动经济增长。通过SWOT分析法对蚌埠市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优势(Strength)、劣势(Weakness)、机遇(Opportunity)、威胁(Threat)进行综合比较,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加强人才开发与培养、完善立法体系、培育经营管理优势等对策建议,以期能对蚌埠市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有所裨益。
关键词:战略性新兴产业;SWOT分析;对策建议;蚌埠市
一、引言及文献回顾
十八大以来,国民经济发展下行压力空前增大,经济发展由高速增长向中高速增长转变,伴随着经济新常态的出现,严俊的经济形势对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提出了新的发展要求,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完善经济增长模式成为了各级政府日益关注的问题。战略性新兴产业作为新一轮经济转型浪潮中的有机力量,其良好的综合效益、巨大的发展潜力等引发了许多专家学者的关注,得到了一系列的研究成果。
由于战略性新兴产业在我国提出较晚,因此国内学者对战略性新兴产业的研究尚处于起步阶段,但是明确承认了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重要性,要求借鉴发达国家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成功经验(李金华,2011)。就中国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过程而言,其主导力量来源于政府,而以政府为核心的发展思路是否满足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客观情况受到了部分学者的怀疑(贺俊等,2012)。就影响因素而言,企业规模、产业集聚、外商直接投资和国有经济比重对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具有不同作用(吕岩威等,2013),同时金融支持也是影响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重要因素(顾海峰,2011)。推动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迅速发展的原因还在于:近年来我国继续深化改革开放,大力提高对外开放程度,增强战略性新兴产业的盈利能力,加大政府引导,为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注入了活力(项本武,2015)。
虽然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较快,但是仍存在某些产业高度集中、产业之间发展不平衡的局面,要想妥善解决此类问题,就要因地制宜,重点培育节能环保产业、新能源产业、新材料产业等基础薄弱、发展空间大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周晶,2012)。为实现战略性新兴产业取得突破性发展,可以实施“阶梯式”的推进策略,以优化市场调节和政府调节的相互作用为切入点(王开科,2013),通过完善产业生态系统建设,实现根本性创新突破是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关键(李晓华等,2013)。
二、蚌埠市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SWOT分析
1.优势(Strength)
(1)传统产业基础雄厚。蚌埠市是一个以加工制造业为主,拥有机械、化工、电子、医药、建材、冶金、纺织、烟草等34个行业、200多个门类的综合性老工业城市,主要工业产品70余种,其中国家级新产品15项,省级名牌产品21项,经过认定的高新技术产品38个,近年来,随着产业结构升级和城镇化的推进,蚌埠市经济发展较快,全年生产总值(GDP)1108.44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10.1%,第二产业增加值572.25亿元,其中工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为45.9%,比上年提高0.6个百分点。蚌埠市作为传统的工业城市,工业体系完备,钢铁、建筑、材料等产业已有一定的规模,为新兴产业的发展提供了丰富的资源。
(2)科技实力雄厚。蚌埠市科技资源丰富,是皖北的科技中心城市,科研院校众多。蚌埠市拥有中央驻科研单位5个,国家级、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41个,其中国家级3个、省级38个,国家级、省级重点实验室17个,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1个,院士工作站4个,博士后工作站10个,同时拥有安徽财经大学等10所高等院校和34所职业学校。十二五以来,蚌埠市充分利用科技资源,加快科技资源转化,创造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为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提供了必要的科技支撑。
(3)政府政策的大力支持。鉴于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重要地位,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对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十分重视,国家通过加强专项立法来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如《科学技术进步法》、《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法》、《农业法》等的颁布和修订,发布各项决议和方案,加强宏观规划,抓好顶层设计。蚌埠市政府根据国家大政方针和地区发展状况,先后出台《战略性新兴产业实施意见》、《电子信息产业若干政策》等一系列支持文件,着力统筹财政支持,整合优势资源,从金融、财税、用地、资源等各方面支持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更好地发挥政府的引导作用,实现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快速发展。
2.劣势(Weakness)
(1)劳动力素质较低,缺乏高端人才。战略性新兴产业作为近年来迅速发展的行业,其发展基础和历史较短,迫切需要通过人才和科技支持来满足其发展需求,蚌埠市作为安徽省人口大市,劳动力资源丰富,但人才缺乏,人才流失严重,特别缺乏从事高端生产制造的金融、服务、计算机、科学研究等行业的人才,难以满足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要求。同时,劳动力机构不合理,从事第三产业生产的人员远低于第一、第二产业,劳动力结构亟待改善。
(2)法律体系仍不健全,缺乏有效的法律支持。虽然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相继加强立法工作以支持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但是在新能源、新材料、生物技术、互联网等高端行业领域,目前在立法上基本处于空白状态,产业政策法律化程度较低,局部领域需要设立专门的管理机构,提升执法机构职能。现代产业的竞争主要体现在自主创新上,依靠科技创新提升产业核心竞争力的发展理念越来越重要,这对于知识密集型、技术密集型和人才密集型的战略性新兴产业而言尤为重要,一旦管理不善、保护不力会给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带来巨大的损失,更会破坏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势头。因此,完善知识产权和人才保护等方面法律体系有利于促进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
(3)企业内部发展受阻,投资不足。战略性新兴产业作为投资回报率较高、发展潜力较大的行业,受到了政府和社会的广泛关注,但是与传统产业相比,战略性新兴产业投资周期长、投资力度大,投资风险较高,对企业资金、技术、规模、设备等要求较高,对于依赖中小资本生存与发展的民营企业难以全面进入战略性新兴产业,掌握核心技术和雄厚资本的大型企业控制着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拉大了企业间的差距,严重制约了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同时,依靠传统产业发展的国有企业自主创新能力不足,经营管理水平不能适应战略性新兴产业,因此也不愿意投资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缺乏投资,发展后劲不足。
3.机遇(Opportunity)
近年来,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推进和国际分工的深化,国际产业转移进程加快,我国的国际化发展进入一个崭新的阶段,以第三产业为主导的新一轮产业转移向我国市场蔓延,发达国家向我国转移产业从制造业转向高端行业,特别是以研发设计、信息服务、金融等为基础的高端行业向我国转移的趋势明显,产业转移区域也从沿海地区向中西部地区延伸。中国积极承接产业转移也加快了自身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国际产业转移进程加快,为战略性产业发展提供难得的机遇。同时,蚌埠市大力推动工业化城镇化进程,改善交通基础设施,优化发展环境,积极拓展省内外和海外市场,从而增强战略性新兴产业的综合实力。
4.威胁(Threat)
随着战略性新兴产业的迅速发展,国内外一些实力雄厚的企业将会先进的管理经验、雄厚的资本等率先掌握战略性新兴产业的主动权,进而拥有较多的市场份额,而最具有活力和发展潜力的中小民营企业市场竞争中处于被动地位。蚌埠市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起步晚、基础薄弱、成长速度缓慢,其综合实力无法与国内外大型企业竞争。同时,在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上安徽省及周边省市都将其作为未来的一个发展重点,并从政策、金融、财政等方面给予全面扶持,发展态势良好,蚌埠市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面对巨大的竞争,如何缓解蚌埠市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竞争压力,为其发展营造良好的竞争环境,成为蚌埠市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亟待解决的问题。
三、结论及政策建议
根据以上分析,可以得出以下几点结论:其一是市场竞争环境是一把双刃剑,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在获得机遇的同时也面临着威胁和挑战,特别是中小民营企业在开放自由的市场环境更容易受到冲击,因此,企业需要积极采取措施应对市场风险,把握其带来的正面影响。其二是由于战略性新兴产业自身特点和条件的约束,其发展过程中将面临人才竞争、科学技术、资金等各方面的限制,外部环境更是严峻复杂,如何提升战略性新兴产业的综合实力,冲抵和削弱这些挑战所带来的不利影响是蚌埠市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必须充分考虑的。
为了促进蚌埠市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应该做好以下几点:第一,加强人才培养,提高劳动力素质。蚌埠市要加快人才开发,大力引进高素质、专业化人才,包括制定人才培养计划、与国内外先进企业开展交流合作、培养专业人才优势等,为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人才保障。第二,完善立法体系,加强专项立法。对于部分行业领域立法空白局面,政府部门应该出台专项政策,提升产业政策法律化程度,保护企业的知识产业和科技专利,提高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第三,中小民营企业要改善管理结构,积极培育经营优势,通过人才优势和区域优势,逐步扩大业务规模,拓展国内外市场,全面增强自身竞争力,实现差异化发展。
参考文献:
[1]李金华.中国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若干思辨[J].财经问题研究,2011,05:3-10.
[2]贺俊,吕铁.战略性新兴产业:从政策概念到理论问题[J].财贸经济,2012,05:106-113.
[3]吕岩威,孙慧.中国战略性新兴产业技术效率及其影响因素研究--基于18个大类行业面板数据的分析[J].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2013,11:137-146.
[4]顾海峰.战略性新兴产业演进的金融支持体系及政策研究--基于市场性金融的支持视角[J].经济问题探索,2011,11:74-78.
[5]项本武,齐峰.中国战略性新兴产业技术效率及其影响因素[J].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2015,02:3-11+158.
[6]周晶.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现状及地区分布[J].统计研究,2012,09:24-30.
[7]王开科.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阶梯式”发展路径选择--基于马克思资源配置理论视角的分析[J].经济学家,2013,06:21-29.
[8]李晓华,刘峰.产业生态系统与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J].中国工业经济,2013,03:20-32.
[9]窦祥铭,汤新云.基于SWOT分析的蚌埠市服务业发展研究[J].蚌埠学院学报,2014,06:68-73.
作者简介:周一成(1996- ),男,安徽安庆人,安徽财经大学经济学院在读本科生,从事区域经济学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