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确对待幼儿的告状行为

2016-07-11 09:13沈怡
考试周刊 2016年51期
关键词:幼儿分析

沈怡

摘 要: 幼儿时期,由于幼儿认识发展水平较低,缺乏生活经验,对周围事物的依赖性较强,独立性较差,还未形成足够的是非价值观,因此幼儿不能很好地处理自己及身边的事情,一旦遇到矛盾或挫折,就会向他们心中有权威的人物—老师﹑家长寻求帮助,这时往往就会产生告状行为。由此可见,关注并正确处理幼儿告状行为是一件举足轻重的事情。

关键词: 幼儿 告状行为 分析

幼儿告状行为指:“幼儿在幼儿园日常生活中为自己受到来自同伴某一方面的侵犯,或者发现同伴的某种行为与幼儿园集体规则、教师的某项规则相符合时向教师发起的一种互动行为,这种行为的突出目的是阻止同伴的行为。”

一、幼儿告状行为的原因分析

(一)幼儿自身原因引发的告状行为

1.缺乏是非标准,获取帮助。

在幼儿园,老师是幼儿心中的天平,无论幼儿园中谁的行为,都要和老师所做的要求做个比较,才能判断行为对错,当幼儿遇到不符合老师要求的行为或者不能判断该行为是对或错的时候,就会习惯于向老师告状,希望得到老师的帮助。如有的幼儿看到自己的同伴被欺负时,会产生想帮助受欺负同伴的心理,于是就会向老师告状:“老师,某某打人了。”

2.嫉妒他人,争强好胜。

幼儿也有一定的自尊心和进取心,喜欢争强好胜。对幼儿这种心理如果缺乏正确引导,就会失去应有的积极意义,对幼儿以后身心发展产生不良影响。有些幼儿会出于嫉妒而产生告状行为,例如某天,一名幼儿带了块巧克力进入教室,另一名幼儿看到那名幼儿在教室里吃巧克力,自己却没有,这时出于嫉妒该幼儿就会向老师告状说:“老师,某某在吃东西。”但这种带有告发性质的告状是不常见的,同伴之间的嫉妒、矛盾只是暂时现象。

3.遭受欺负,寻求庇护。

在幼儿园,由于幼儿生理和心理发展的差异,难免有些幼儿处于强势,有些幼儿处于弱势,当处于弱势的幼儿被其他幼儿欺负,自己却没有能力或不敢反抗的时候,这时他们就倾向于向老师告状,以寻求老师的帮助。例如:“老师,某某打我。”

(二)教师原因引发的告状行为

在园中,老师习惯关注那些平时乖巧温顺听话的小孩,对于那些平时衣着干干净净、打扮得漂漂亮亮的幼儿也会不自觉地多一些关注,这样其他幼儿就会觉得自己得到的关注比某某伙伴少,这时候这类幼儿往往会通过告状行为寻求老师更多的关注。

对于已经出现的告状行为教师过分重视,例如某某上厕所不洗手,旁边的幼儿就向老师告状,这种情况下老师往往会当众严厉批评该幼儿,表扬洗手的幼儿。这时候受到表扬的幼儿就会洋洋得意,正是这种优越感让幼儿觉得告状是一种正确的行为,强化这种错误行为,其他幼儿见到该幼儿做出这样的行为受到表扬也会模仿其行为,从而导致告状行为频频发生,出现恶性循环。

(三)家长原因引发的告状行为

现代家庭大多是独生子女,幼儿在家中都是“小太阳”,家长都害怕自己的孩子受罪,只要能为孩子做的,都尽量代替孩子做了,结果养成部分幼儿依赖性强、以自我为中心、任性等不良行为习惯,更缺乏必要的与小伙伴相处的能力,缺乏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等,成为诱发幼儿告状行为的因素之一。如“老师,某某又抢玩具了”,遇到这样的问题,幼儿不知道除了报告老师之外还有什么解决方法。

二、正确对待幼儿的告状行为

(一)教师应正确对待幼儿的告状行为。

1.教师要以身作则,身教重于言教。

幼儿的行为是有赖于成人的,老师要以身作则,身教重于言教,时刻注意自己的言行,教师通过自身行为为全体幼儿树立行为模范,在与家长、同事的相处过程中以礼待人、懂礼谦让。让幼儿学会对人亲近友爱,教会幼儿建立友好同伴关系的方法,让幼儿学会与同伴和睦相处。

2.分清原因,区别对待。

若幼儿报告某某打人的时候,我们要严厉批评肇事者,教育幼儿团结友爱、互相帮助,不能以强凌弱。对于告状幼儿,教师要给予一定的奖励,同时我们要教育该幼儿再遇到类似情况不光可以向老师报告,还要自己学会怎样独立正确制止类似行为。

若幼儿向老师报告自己遵照老师的话做了等事情,首先教师要给予幼儿一定肯定,鼓励其继续保持,但也要教育幼儿,防止某些幼儿为寻求表扬而出现误报、谎报、乱告状等不良行为,避免幼儿产生不良心理。

(二)家长摆正观念,正视幼儿告状行为。

1.要重视幼儿告状行为。

家长要重视幼儿告状行为,对幼儿做出正确的引导。遇到孩子告状时,首先了解基本情况,弄清孩子告状原因,其次了解孩子的心理,分别对待。对于那些表现自己的告状行为,家长应明确自己的态度,肯定幼儿的正确行为,强化其积极行为;对于那些报复别人的告状行为,家长要严厉批评,让孩子懂得友好相处,建立友好同伴关系的重要性。

2.要摆正自己的观念。

家长要教会孩子不能太自我,否则,凡事以自我为中心,幼儿会认为只要不利于自己的事情就是坏的,就应该告状。幼儿期的孩子爱告状现象的确不少,但他们的告状没有恶意,目的只是想看看大人对那些不守规则的人和事如何处理。大人最好不要随便表态,要搞清楚孩子告状目的和原因,区别对待。

3.积极配合,及时沟通。

家长要和老师积极配合,加强与教师的交流与合作。家长和教师的教育理念常常会出现不一致甚至存在很大差异,这种情况下的教育会使孩子茫然不知所措,长此以往,会导致孩子是非模糊,甚至产生两面行为。所以,家长要经常和教师沟通协调,统一教育思想,形成家园合力,共同为孩子健康人格发展做贡献。

总之,幼儿的告状看来事小,但意义重大。教师与家长的观念态度要一致:看起来在意,事实上忽略。只要我们对其行为引导恰当,就会帮助我们增强教育效果,因此我们要依据孩子的活动特点和心理发展需要,选择适当的教育内容和方法,使教育成效显著,有的放矢。

参考文献:

[1]刘丽.对幼儿无意义告状采取什么态度[J].学前教育,1998.05.

[2]陈帼眉,姜勇.幼儿教育心理学[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集团,2009:141-142.

猜你喜欢
幼儿分析
从“要遵守”到“我来管”——大班幼儿的自我管理初探
幼儿美术作品选登
隐蔽失效适航要求符合性验证分析
如何让幼儿爱上阅读
如何培养幼儿的自信心
电力系统不平衡分析
让幼儿的每一天充满阳光——论幼儿自信心的建立和培养
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发展趋势分析
中西医结合治疗抑郁症100例分析
在线教育与MOOC的比较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