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建华
摘 要: 构建及尝试实施高效化课堂模式,已然成为中学各个学科获取更好教学成果面临的重要命题。要想在中学课堂教学中构建以个性化提问为主要方式的高效课堂模式,教师应积极且有效备课,基于学情差异,将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及发展学生思维作为模式运行出发点及落脚点,充分激发学生参与学习的热情及兴趣,促使学生学习主动性增强,进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充分体现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关键词: 个性化提问 初中 历史课堂
一、初中历史课堂提问方式及所存问题
(一)提问方式死板。
历史是对以往事件的真实反映,不可存有半点马虎及扭曲,但在实际历史教学当中,若对历史的严肃性过于强调,则导致学生生出无聊之感。历史课程当中,往往存在诸多需要学生掌握和记忆的知识,因此,课堂提问作用更加凸显,然而教学当中,若提问过多且死板,则难以实现学生成绩提升的现实目标,适得其反,还可能造成学生学习信心丧失,出现厌烦历史学习的状况。对于师生关系而言,则会造成师生关系僵化,易产生隔阂及矛盾。
(二)过多的反复提问。
由于历史课堂需要硬性记忆的东西过多,一些教师则以反复提问方式加以强调。有些学生则可能因此种反复提问,达到加深此问题的记忆效果,而另一些学生则可能由此出现反感或排斥状况。针对历史课堂中一些基础性问题,教师可提高提问的针对性,采用反复提问方式,不仅有时难以达到增强学生积极性和教学效果的目的,还会导致学生耐心大大降低,浪费课堂时间,造成课堂讲课效率降低,影响高校课堂模式构建。
(三)过分追求标准答案。
历史无论在人物还是地点及时间方面均不可扭曲,但在对历史问题的看法及评价历史人物等方面,可发挥主观能动性。所以提问学生的过程中,对于那些具有开放性的问题,若对标准答案过分追求,则会造成学生丧失思考能力,导致课堂效率降低,丧失独立思考的机会,造成历史学习过于死板,基于长远角度而言,对学生的持久发展造成不利影响。
二、个性化提问实现途径
(一)积极且有效备课乃是个性化提问实现的前提。
历史需要诸多知识的持续积累及对世界内镜综合分析的清晰思路,至此才能在授课思路方面更为明确,将历史课本当中的知识,通过一定方式转变成学生脑海当中具有生动特质的活画面,采用各种思维方式,对多种历史背景框架下的促进学生有效学习的教学情境给予创设,至此方可帮助及引导学生更好地融入历史学习之中,善于抓准教学重点,有的放矢。教师开展的教学引导工作往往直接关系学生的学习兴趣,优质的课程教学思路及情境导入,对学生获取持续学习动力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只有在此种学习心态的引导及影响下,教师方可更好地开展更为深入的个性化提问。如对台湾问题进行讲解时,教师就邓小平的一国两制等相关历史事件,以及一国两制在香港、澳门回归当中的成功运用等内容开展备课,充分考虑各种环境因素,为生动有趣的课堂环境构建奠定基础。只有这样,教师实施课堂提问时,才能在思考及解答问题时满怀热情,体验问题解决后的成就,从中达到提升教学效率的目的。
(二)提问不俗套、有特色。
传统教学方式已在教学中应用多年,提问方式偏显陈旧。通常情况下,教师提问的内容往往是上节课讲的知识点及掌握情况,长此以往,学生就会对历史课程产生厌倦心理。最终结果便是课堂氛围沉寂,若教师能转变提问方式,在问题设置上融入特色成分,则学生定会对这些新颖题型充满好奇,达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目的。如讲解历史课程虎门销烟时,教师可设置如下问题:你眼中的虎门销烟是怎样一个情境?讲解火烧圆明园时,可提问学生:“你们想象一下,英法联军烧掉圆明园的目的是什么?”课前提出此种具有个性化的问题,不仅对学生积极热情地开展课文阅读具有促进作用,而且对课堂深入研究活动也是如此。
(三)教师设置个性化问题时,要依据学生学习水平的差异实施分层次规划。
学生在历史知识积累程度及知识掌握水平方面存在不同,教师要对各个学习水平的学生给予充分了解,设计更适合学生上课需要的提问方式。
三、结语
初中历史课堂当中实施个性化提问,不仅对学生听课效率提升具有促进作用,还可培养学生的历史性思维方式,改变学生对传统历史课堂的旧印象。教师辅助学生更好地开展探索及思维,深化历史学科的认知度及理解力,采用个性化提问对此方面的实现意义重大。
参考文献:
[1]孟春容,李福.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初中历史课堂“有效提问”的策略[J].科学咨询:科技·管理,2015(10):98-99.
[2]汪剑明.让课堂提问来得更生动些——谈初中历史与社会课堂教学中的问题设计策略[J].教学月刊:中学版,2009(2):31-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