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麻活血汤联合西药治疗风痰瘀阻型后循环缺血性眩晕40例*

2016-07-11 02:03郭振鑫
中医研究 2016年3期
关键词:阻型天麻西药

杨 清,高 鹏,郭振鑫

(1.郑州人民医院,河南 郑州 450008; 2.河南中医学院,河南 郑州 450046)



·临床研究·

天麻活血汤联合西药治疗风痰瘀阻型后循环缺血性眩晕40例*

杨清1,高鹏2,郭振鑫2

(1.郑州人民医院,河南 郑州 450008; 2.河南中医学院,河南 郑州 450046)

摘要目的:观察天麻活血汤联合西药治疗风痰瘀阻型后循环缺血性眩晕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0例风痰瘀阻型后循环缺血性眩晕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给予抗血小板聚集、营养神经、活血化瘀等基础治疗和尼麦角林片对症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用药基础上加服天麻活血汤(天麻、胆南星、半夏、钩藤、羚羊角、川芎、当归、芍药、丹参),水煎,1 d 1剂,分早晚2次温服。两组均以14 d为1个疗程,共治疗1个疗程。结果:治疗组治愈17例,显效13例,有效9例,无效1例,有效率为97.5%;对照组治愈10例,显效9例,有效15例,无效6例,有效率为85.0%。两组对比,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天麻活血汤联合西药治疗风痰瘀阻型后循环缺血性眩晕疗效显著,安全性高。

关键词风痰瘀阻型后循环缺血性眩晕/中西医结合疗法;天麻活血汤/治疗应用;尼麦角林片/治疗应用;临床观察

后循环缺血(posterior circulation ischemia,PCI)是中老年人中常见病、多发病,临床分型包括后循环的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和脑梗死,PCI约占所有缺血性中风的20%[1],临床主要表现为眩晕,视物成双,短暂性全面遗忘,行走不稳,跌倒发作,头痛和头面部麻木不适等症状。从病因学上来讲是脑动脉粥样硬化,深穿支小血管的病变和栓子的脱落阻塞血管等。中医学认为:眩晕包括头晕和目眩,眩是指眼花或眼前发黑,晕是指感觉自身或外部环境旋转。两者常同时出现,所以统称为眩晕。本病呈反复性发作,缠绵难愈,严重影响人们的正常工作和生活,严重者会出现晕厥、脱证,危及生命。2013年5月—2014年5月,笔者采用天麻活血汤联合西药治疗风痰瘀阻型后循环缺血性眩晕40例,总结报道如下。

1临床资料

选择本院风痰瘀阻型后循环缺血性眩晕患者80例,所选患者均符合中国后循环缺血的专家共识对后循环的定义和诊断标准[1]。经过头颅MRI或CT等临床检查,排除其他部位的脑梗死和其他性质的脑部病变。采用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40例,男24例,女16例;年龄48~74岁;发病过程3~17 d;后循环TIA 25例,脑干梗死6例,小脑梗死4例,后循环其他供血区的梗死5例;既往病史中高血压27例,2型糖尿病17例,高脂血症15例。对照组40例,男21例,女19例;年龄在45~75岁;发病过程2~18 d;后循环TIA 23例,脑干梗死8例,小脑梗死6例,后循环其他供血区的梗死3例;既往病史中高血压29例,2型糖尿病18例,高脂血症14例。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对比,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2中医诊断标准

参考《中医病症诊断疗效标准》[2]及风痰瘀阻型脑血管病诊断标准,自拟风痰瘀阻证诊断标准。①头晕伴有自身旋转,或外界景物旋转,或头晕伴有肢体症状,舌体颤动或伴一侧歪斜,或有眼震、脉弦。②咳吐痰,或伴有恶心、呕吐,或口中黏腻不爽、表情淡漠、反应迟钝,或默默少语,或嗜睡,或头昏沉不适,或形体偏胖,或舌体偏胖、苔白腻或脉滑,或脉濡。③舌质紫暗或有瘀斑瘀点,或舌体下可见脉络瘀滞或脉涩,或伴有针刺样头痛,痛处固定不移,或唇甲青紫或紫暗,或面色晦暗,脉沉弦迟或涩或结代。

3试验病例标准

3.1纳入病例标准

所选患者均符合以下标准[1]:①年龄40~80岁;②以眩晕为主症,有或没有恶心、呕吐等临床表现;③除了主症外至少合并有视物成双、眼震、偏盲、视觉异常、假性球麻痹、Horner综合征、共济失调、跌倒发作等临床症状;④头颅MRI或CT显示椎基底动脉供血区影像学正常或梗死。

3.2排除病例标准

①年龄>75岁;②耳石症,梅尼埃病,前庭神经元炎,药物性眩晕,后循环其他性质的眩晕如出血、占位等;③伴有心、肝、肾等严重脏器病变者和凝血功能异常等血液病患者;④中医辨证不符合风痰瘀阻证中医症候学标准的。

4治疗方法

对照组给予抗血小板聚集、营养神经、活血化瘀等基础治疗和尼麦角林片对症治疗,尼麦角林片(由辉瑞制药有限公司生产,批号 2014060257,10 mg/片),2片/次,3次/d,口服。治疗组在对照组用药基础上加服自拟天麻活血汤。药物组成:天麻30 g,胆南星15 g,半夏15 g,钩藤30 g,羚羊角9 g,川芎15 g,当归15 g,芍药15 g,丹参15 g。水煎,1 d 1剂,分早晚2次温服。

两组均以14 d为1个疗程,共治疗1个疗程。治疗前后由专门人员观察和记录患者各项生命体征的变化、明显的不适症状、相应的实验室检查。

5疗效判定标准

自拟。治愈:临床症状完全缓解或消失。显效:眩晕为主症的临床症状明显缓解或减轻,完全不伴有视物旋转,不影响正常工作和生活。有效:头晕有所减轻,但仍伴有不严重的视物旋转。无效:治疗前后无明显效果,甚至眩晕症状加重。

6结果

6.1两组疗效对比

见表1。两组对比,经Ridit分析,u=2.53,P<0.05,差别有统计学意义。

表1 两组疗效对比

6.2两组不良反应对比

经过14 d的治疗,对照组和治疗组均无明显不良反应出现。

7讨论

眩晕是临床常见病、多发病,在中老年患者中尤其多见,是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的主要表现形式,占椎基底动脉症状的45.5%~81%[3]。颅脑内的大动脉狭窄或闭塞很容易出现血栓形成、脑灌注不足等,导致椎基底动脉系统的供应障碍,出现眼震、视物成双、眩晕、共济失调的临床症状[4]。中医学对眩晕早有认识,《黄帝内经》提出虚实都可引起眩晕,《灵枢·卫气》提出“上虚则眩”,《灵枢·口问》也提出“上气不足,脑为之不满,耳为之苦鸣,头为之苦倾,目为之眩。”《黄帝内经》中有关眩晕的理论为以后的辨证奠定了基础。阎半书[5]提出眩晕分缓急,急性者非痰莫属,情志或用脑过度容易诱发;缓解期为脾肾虚损,血虚血瘀为主。杨权[6]认为:眩晕是由于肝肾精血不足,筋脉失养,经络阻滞,髓海失养所致。以上各家观点也不同程度验证眩晕致病的多因素,为实验与临床研究进一步提供理论依据。

该病多由于肝肾不足,肝阳偏亢,生风化热所致。肝阳偏亢,风阳上扰,故头痛、眩晕;肝阳有余,化热扰心,故心神不安、失眠多梦等。证属本虚标实,而以标实为主,治以平肝熄风为主,佐以清热安神、补益肝肾之法。方中天麻、钩藤平肝熄风,为君药;羚羊角性寒质重,功能平肝潜阳,并能除热明目,与君药合用,加强平肝熄风之力;川穹、芍药补益肝肾以治本;胆南星清肝降火,以折其亢阳;半夏合当归活血利水,有利于平降肝阳;丹参神宁心安神,均为佐药。

笔者通过长期的临床观察,发现风痰瘀阻型眩晕为最常见眩晕临床类型之一,采用祛风化痰活血的方法,并联合常规西药对治疗后循环缺血性眩晕,效果确切,与单纯使用西药优势更加明显。

8参考文献

[1]中国后循环缺血专家共识组.中国后循环缺血的专家共识[J].中华内科杂志,2006,45(9):786-787.

[2]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M].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1994:172.

[3]白丽,吴惠,刘珺,等.丹红注射液联合尼麦角林胶囊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的疗效观察[J].中国医药,2013,8(8):1085-1086.

[4]陆小青,黄宁静.眩得宁联合阿斯匹林治疗后循环缺血的疗效观察[J].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2013,11(10):1176-1177.

[5]阎半书,刘仲喜.茯苓泽泻汤加味治疗椎-基底动脉缺血性眩晕55例[J].河南中医,1998,13(1):22.

[6]杨权.定眩汤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60例[J].陕西中医,1998,9(7):299.

(编辑马虹)

文章编号:1001-6910(2016)03-0018-03

中图分类号:R255.3

文献标志码:B

doi:10.3969/j.issn.1001-6910.2016.03.10

* 基金项目:河南省科技攻关重点项目(122102310177);郑州市科技局科技攻关项目(131PPTGG417-1)

收稿日期:2015-12-22;修回日期:2016-01-20

猜你喜欢
阻型天麻西药
隔姜灸联合瑞舒伐他汀治疗脾虚湿阻型肥胖并发高脂血症的临床观察
西药和中成药的配伍使用致不良反应分析
三伏贴贴敷治疗寒湿痹阻型膝骨关节炎的临床观察
天麻无根无叶也能活
寒湿痹阻及湿热痹阻型类风湿性关节炎的腕关节MRI表现的相关性研究
天麻蜂蜜膏,头痛失眠都能用
HPLC-RID法同时测定天麻丸中3种成分
RP-HPLC法同时测定7个产地天麻中5种成分
补肾养血通络方联合西药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45例
参附芪养心汤联合西药治疗慢性心力衰竭50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