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影珊
(陕西中医药大学,陕西 咸阳 712000)
·针灸经络·
浅谈金伯华教授运用排针围刺法经验
徐影珊
(陕西中医药大学,陕西 咸阳 712000)
摘要金伯华教授曾任北京崇文中医院科主任、主任医师、教授,兼任中国针灸学会北京分会常务理事,针法灸法委员会主任委员,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以独特的“金氏手法”广受赞誉。金教授所创的排针围刺法是针对腹部,围绕肚脐绕圈而进行针刺的一种独特方法,源自古代的扬刺法。该法治疗腹部的脂肪堆积与脾胃虚寒导致的腹部不适效果明显。
关键词排针围刺法; 扬刺法; 针灸;经验
金伯华教授曾任北京崇文中医院科主任、主任医师、教授,兼任中国针灸学会北京分会常务理事,针法灸法委员会主任委员,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以独特的“金氏手法”广受赞誉。排针围刺法是金教授临床经验所得,疗效显著,因在针刺腹部的过程中将排刺和围刺相结合而得名,常用于消脂减肥和脾胃虚寒引起的腹痛腹泻等症。排针围刺法继承了古代经典刺法,同时又结合了现代临床刺法,在治疗特定病种方面有显著的疗效。笔者有幸跟师学习,现针对此独特的针刺方法进行介绍,以飨同道。
1排针围刺法临床效应
对于单纯性肥胖,腹部脂肪聚积过多者,临床上运用排针围刺法意在通过不断刺激皮下脂肪层来燃烧多余的赘肉以达到平腹减脂的目的。同时,此刺法具有温通经脉、行气活血、散寒除湿、和胃止痛的作用,可用于胃痛隐隐、绵绵不休、失于温养的患者。
2排针围刺法的临床使用
2.1适应症
排针围刺法的通经消脂或温经通络的作用具有见效快、作用点集中和针对性强的特点。临床主要是适应于全身脂肪分布不均,腹部突出明显以及脾胃虚寒引起的腹部不适等。在减脂平腹的治疗中,适用于单纯性肥胖患者中脂肪分布集中在腹部者,另因其针刺手法重、刺激力度强,故多运用于体质健壮的人。
2.2操作方法
排针围刺法结合了排针法和围刺法,包括直刺和斜刺。首先,以肚脐为圆心,旁开1.5寸进行直刺,一般选取气海穴为首穴。后以旁开气海穴1.5寸为间距以此类推进行针刺,绕肚脐1周(见图1)。第2圈和第3圈,分别在围绕肚脐的第1圈外周,依次进行针刺。第2圈在第1圈外3寸,选取点为第1圈的空档处, 斜刺55°角, 同时指向肚脐,依次围绕肚脐围刺相隔3寸;第3圈是在第2圈的外3寸处,同样选取第2圈的空档处进行55°斜刺,同时每针相互相隔3寸,最终形成由3组针围绕肚脐而成的针刺群组(见图2)。经络疏通则会在腹部出现3圈红色的反应区。
注:箭头为针刺,圆圈为腹部,菱形为肚脐
注:箭头为针刺,圆圈为腹部,菱形为肚脐
2.2.1排针围刺法运用于单纯性肥胖(腹部为主)的操作方法
观察腹部脂肪堆积程度,进行针刺,针刺数量、圈数要因人而异,根据肥胖范围和程度而定。第1组(第1圈),针刺选用1.5寸毫针,直刺;2、3组(第2、3圈)采用3寸毫针,55°斜刺。针刺方法同上,针刺一定要深入地部,透过脂肪层[1],施以提擦、捻转、振颤、雀啄等手法相结合,使腹部有脂肪燃烧的效果。起针后针刺效果仍会持续,故注意在起针30 min 以内,严禁进食、饮酒和吸烟等,以免影响针刺效果[2]。2.2.2排针围刺法用于脾胃虚寒的操作方法
主要穴位针刺方法与消脂刺法一致,可施以烧山火、提插捻转补法等;查腹部温度偏低者可加艾绒施以温针灸;若兼大便溏薄,手足不温,泛吐清水可置神阙穴上以隔姜灸,以更好地和胃降逆、温中散寒止痛。3病案举例
例1患者,男,26岁,2014年4月22日初诊。主诉:腹部脂肪肥厚,食欲强,食量大1年余。现症见:患者不均匀性肥胖,腹部突出浑圆,脂肪堆积较多。胸闷脘胀,身体困重,舌质红,苔黄腻, 脉弦数。西医诊断:单纯性肥胖。中医诊断:肥胖,证属胃热湿阻。治宜清热利湿。给予排针围刺法针刺治疗,操作方法:腹部针尖朝向肚脐, 第1组用针6枚, 第2组用针7枚,第3组用针5枚,配合中脘穴来增加饱腹感,降低食欲,控制食量。2 d 针1次,针刺1周后,腰围减小3 cm。随后腹部渐渐平坦,饥饿感降低,体质量明显减轻。
例2患者,女,32 岁,2013年9月18日初诊。主诉:胃痛暴作得温则减,大便溏泄1 d。现症见:腹部冰凉,肠鸣音亢进,口淡不渴,舌白苔滑,脉弦紧。西医诊断:急性胃肠炎。中医诊断:泄泻,证属寒湿内盛。治宜祛湿散寒。给予排针围刺法在腹部围刺2圈, 针尖朝向肚脐,第1圈行烧山火手法,第2圈行提插捻转补法,配双侧梁丘、足三里穴,隔姜灸肚脐,隔日1 次。留针10 min后,患者即诉疼痛缓解, 针后再无腹泻,3次之后渐痊愈。
4小结
排针围刺法是金老多年的临床经验汇总,排针法与围刺法虽是现代针刺所创之刺法,但也是在古代前人的基础上继承创新而来的。在《灵枢·官针》篇中就有:“凡刺有十二节,以应十二经……五曰扬刺,扬刺者,正内一,傍内四,而浮之,以治寒气之博大者也。”可知扬刺是治疗经络气血瘀滞不通的一种有效针刺手法。围刺是类似于扬刺的一种现代临床针刺手法,主要适用于病变范围较集中的病症,似包围敌寇般集中消灭的针刺方法。排针围刺法所含的排刺和围刺,治疗范围广、刺激量强,能较快地取得治疗效果,但应用此法必须注意对症的前提条件和行针时手法运用[3]。金教授强调必须每一针都要深入地部,对针刺力度也要有很好的把握。
5参考文献
[1]金伯华.金氏针灸临床精粹[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10.
[2]彭冬青,高旭.金伯华应用《金针赋》针刺手法经验总结[J].北京中医药,2013,32(3):214-216.
[3]王涛.韩景献教授针灸排刺三法[J].中国针灸,2012,32(7):635-638.
(编辑田晨辉)
文章编号:1001-6910(2016)03-0068-03
中图分类号:R245.3
文献标志码:B
doi:10.3969/j.issn.1001-6910.2016.03.34
收稿日期:2015-9-21;修回日期:2015-11-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