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丽君
【摘 要】青少年承载着祖国的嘱托,是祖国明天的希望。素质教育的呼声为青少年的健康成长与发展指明了方向。但是,在素质教育实施的过程中由于某些因素的影响,也存在着很多问题,“孤独感”的升起和泛滥便是其一。为了青少年的健康成长,带领他们走出孤独的误区势在必行。
【关键词】素质教育;孤独感;社会
一、素质教育下青少年存在孤独感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越来越意识到了教育的重要性,看到了青少年教育的重要性,对青少年的培养提出了更加科学合理的要求。其中最明显的特点之一就是对素质教育的呼声越来越高,并且素质教育的开展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了青少年身心的健康发展,为他们的充分发展提供了广阔的空间。但是,在素质教育实施的过程中由于某些因素的影响,也存在着很多的问题,在青少年中“孤独感”的升起与日益泛滥就个明显的问题。为了促进青少年的健康发展,其问题必须解决。
二、青少年存在孤独感的原因分析
青少年处于11、12岁——18、19岁的阶段,衣食无忧,主要问题是学习,但是据调查研究显示,现在的青少年很多都会有很强的“孤独感”。
在这个时段他们的心智已经是逐步的趋于成熟,渐渐地形成了一种有这一时期特点的自我意识,表现出自我认识的主动性、全面性和概括性,自我体验的敏感性和矛盾性,自我控制的自觉性和相对薄弱性。正是因为青少年自我意识的这些特点,很多身边的因素就可能引发青少年内心的一种“孤独感”。下面我就自己的理解来说一下我的想法。
随着社会的发展,独生子女越来越多,这也是提高人口素质,促进社会健康发展的需要,但是相应的也产生了一些消极影响。虽然现在的很多青少年在家中都是都是集众人之爱于一身,但是青少年毕竟是喜欢和同龄人进行交流。这样就很容易使得他们去隐藏自己的一些感情,久而久之就形成自己内心深处的一种压抑感。现如今条件好了,父母可提供给孩子较多物质上的需求,但因忙于工作而导致他们可以陪伴孩子的时间越来越少,与孩子交流的时间也越来越少,而忽略了他们内心的需求。因此在很大程度上会让孩子产生一种孤独感。
还有一个重要的因素,就是学校寄宿制度的實施,在很大程度上会引起孩子的“孤独感”。在学校环境中,与教师和同学的关系对他们身心的健康有重要的影响。但就老师和学生的关系,据调查研究发现,能够形成真正的友谊关系并不是很多,有的甚至是存在着严重的问题。就同学关系来看,受家庭的影响,现在很多孩子在家就像小皇帝、小公主一样,习惯了被当做中心,这样就使得他们在校园生活中与同学之间的很多不同意见或者矛盾很难调和,被孤立的这部分孩子就可能在学校没有知心的朋友又不能即时得到老师的帮助,因是寄宿,也不可能即时和家长沟通。久而久之,就会使得学生内心形成一种深深的孤独感。
再就是,随着科技的发展学生受外界影响的途径也越来越多,很可能会受到社会上盛行的各种风气的影响,现在的青少年早熟现象很普遍可能和这一方面有很大关系。网络上不但包括了可以促进孩子健康成长的东西,同时也存在着一些孩子不应该涉足的领域,这些他们不应该涉足的领域如果他们过早的介入就有可能对他们产生消极的影响。
三、青少年孤独感问题的解决建议
青少年处在一个很重要的过渡阶段,他们的生理、心理、自我意识和社会意识等方面都会发生很大的变化。青少年心理上存在孤独感这个问题亟待解决,不然很可能就会影响他们的人格、品格的发展。
首先在家中,家长爱孩子是必然的,但是不可以是宠爱、溺爱,不可以让他们养成以自我为中心的习惯。不然在他们进入学校这个环境就可能造成他们自身的孤立的性格而缺乏团结合作的意识。作为家长不仅给他们提供物质上的需求,而更重要的是在百忙之中抽出时间和他们进行心灵的对话,去真正的了解孩子,对他们内心的困惑提供及时的帮助,要和他们成为真正的好朋友。
在学校,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对学生的发展具有重要的导向作用。首先就学校方面来说,寄宿类学校应该尽最大的努力完善学校里的各种制度,改善学校里的环境,给学生提供一个舒适的学习空间,让学生有家的感觉。再次,就老师方面来说,老师应该教会孩子要友好相处、团结互助。老师要及时给学生提供他们所需要的任何帮助,包括学习上、生活上、和心理上等方面。面对学生存在着越来越严重的心理问题,教师应及时解决,因此学校应该从师资方面入手去解决学生的各种问题。
再一个重要的方面就是科技对学生的影响越来越大,同样我们也可以充分利用科技有利的一面促进学生的健康发展。要尽力去净化网络空间,严格的管理网络空间所承载的内容,剔除对孩子健康成长不利的或会对他们的情绪造成不良影响的东西,严格的控制孩子可以接近对他们成长不利的内容的途径。多引导他们进入一些有利于他们成长的网站,培养他们对有利于他们健康成长的东西的兴趣。如果科学技术能够得到充分的利用,对青少年的健康成长会有促进作用。
我们还可以从很多方面来帮助青少年来解决他们所面临的心理问题,其实各个方面的因素并不是彼此孤立的,而是相互联系的。在教育的过程中应该把各个因素综合起来考虑,把对青少年的帮助发挥到极致。例如“把家校合作纳入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系统”就是一个很好的方案,通过各个主观的因素,再充分运用科技等客观的因素,对青少年的帮助就会起到预期的效果,从而帮助他们走出孤独感的误区。
参考文献:
[1]张涵.寄宿制中小学生心理健康与孤独感研究[J].沈阳:中国医科大学,2010.
[2]鲁杰,陈强庆.中学生孤独感的表现及心理健康教育对其作用[J].陕西:医学信息,2013(18).
[3]李晓文.《学生自我发展心理学探究》[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