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实施研究性学习的策略

2016-07-10 00:37董霏
成长·读写月刊 2016年5期
关键词:研究性学习语文课课题

董霏

【摘 要】为了提高研究性学习的课堂效率,笔者提出了时间上有课内性,空间上有課堂性,方法上有训练性的研究性学习策略。在课文中找研究课题,学生既达到了解读课文操练语言的要求,又从中培养了自主、合作的研究能力。

【关键词】语文课;研究性学习;课题;策略

为了提高研究性学习的课堂效率,笔者提出了时间上有课内性,空间上有课堂性,方法上有训练性的研究性学习策略。一般来说,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创设一种类似科学研究的情境或途径,使学生在学科学习中(或结合其他学科)选择并确定学习的内容,自己动手收集、分析、判断大量的信息材料,进行积极的探索、发现和体验。在探索求知的学习过程中,将外在知识转化为内在经验,从而提高学生的思考能力、判断能力、分析能力和动手能力。

一、通读课文

这是实施的首要环节,它影响着以后研究学习时能不能选择主题和选一个什么样的主题。通读课文时可依据体裁采取不同的通读法。如,古诗和现代儿童诗可以采用吟诵的形式,文质兼美的文章可采用配乐朗诵的形式,故事情节丰富的可采用表演的形式等。总之,首先要把文本留在学生的“心”上。

二、专题调研

在通读全文时,学生会对一些字词读音、解释搞不清楚,对有些句子的意思弄不懂,甚至会对文中有些地方提出疑问。这就要求采用专题研讨的方式,让学生通过翻阅、询问把自己心中的疑问研究清楚。这也有利于培养学生自学阅读的能力,是一种有利于终身学习、发展学习的方式。

三、确立课题

这是实施研究性学习的重要阶段,影响到研究性学习成果的水平、价值、境界。就确立课题的角度来说,不同的文体有不同的研究方向,甚至同一文本也有许多问题值得研究。但每一个问题的研究价值却并不是一样的。这取决于学生选取的视角,取决于学生个体对文本的理解程度。如写事的课文,我们可以扣住人物形象、环境、语言、主题作研究,通过发掘作品的典型性来理解作品,从而磨炼文学鉴赏能力。

四、研究学习

这一环节是该模式的实质性阶段,它要求学生以个人研究或合作研究的方式就自己的课题进行研究性学习。首先,要求学生制定出一个学习方案,即制定出学习策略、学习内容及方法途径。这时老师的指导作用显得尤为重要。老师要指导学生去有效地搜集相关信息,为学生的研究提供一些工具书或提示查找范围。老师要和学生商量,最终的学习成果是以文学评论、考察报告、调研报告的形式出现,以便学生对研究的目标、内容、方式、进程等有一个充分的理解。接着,每个学生进行个体的自主学习活动,或观察、调查,或阅读、查询,或归纳、整理,尽可能掌握第一手资料,获得感性认识。如《五月端阳》一文。研究屈原的简历的同学,就会去查阅他的相关诗词选集或古诗人研究集;研究端午节习俗的同学,就会去查阅百科全书——民情风俗篇;有的同学甚至用网页来制作端午节习俗的风貌。这一环节既有独立思考,又有共同研讨,具有发展个性、健全人格的作用。

五、成果展示

这一环节是学生实现自身的研究价值,将自己的研究成果共享的过程。它具有强化学生探究欲望、激励学生再研究的作用。在展示中,反对的,赞成的都会拿出自己的依据,进行分析、归纳、整理,以相互启发,相互补充。因此,学生的资源开始共享,各种语文能力得到培养。展示的方式有小组会晤、班级交流等,目的是提供一次思想大碰撞、资源大交换的机会,从而共同提高。

六、总结评价

在学习活动中,我们设计了多元化的学习活动评价表(如图)这是进一步对本次研究成果的肯定,把学生个体的成果上升为理性认识,把学生零星的所得整理成具有逻辑性的成果。

七、课后延伸

这有两个作用:一是课内没能完成任务的同学继续研究学习;二是提高要求进一步激发学生再学习、再研究的欲望,使语文学习更为深入。

“教材无非是例子”是一句老话,其实,研究课题也无非是一个“例子”,一种载体。在课文中找研究课题,也就是营造研究的问题情境,本来就是顺理成章的事。学生既达到了解读课文操练语言的要求,又从中培养了自主、合作的研究能力,一举多得。

猜你喜欢
研究性学习语文课课题
可怕的语文课
语文课里挣分忙
党的建设的永恒课题
第一次写课题
怎样才能上好一节语文课
“十三五”医改的新课题
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灵活开展研究性学习
高校体育教育专业术科类课程研究性教学的探讨
开展研究性学习深化中职计算机教学改革探究
高中化学教学中研究性学习的应用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