池塘虾蟹养殖常见水质问题及解决方法

2016-07-10 20:34张羽穆
成长·读写月刊 2016年5期
关键词:池塘养殖解决措施

张羽穆

【摘 要】在虾蟹池塘养殖中水质的优劣直接关系到养殖效益的好坏,养虾蟹关键在养水。本文首先对池塘养殖水质从水质指标、水色标准、水色辨别等方面作了总体概述,同时作者以实践经验就虾蟹养殖生产中常见的PH值异常、氨氮偏高、亚硝酸盐过高、溶解氧过高、硫化氢过高、蓝藻、高温季节应激等几个问题从它们发生的原因、来源、危害以及解决方法等几个方面进行了详细总结论述,希望可以指导我们在实际养殖中有效解决水质问题培育出优质的池塘水质,降低养殖风险,同时也希望能为虾蟹池塘养殖提供更多的启示,以便在实际养殖中能更好的重视水质,更为注重水质的培育,保护水体,同时能运用更为科学的方法解决水质问题,争取在实现良好的经济效益基础上,努力实现健康无公害的养殖,走可持续发展的池塘生态养殖模式。

【关键词】池塘养殖;虾蟹;水质问题;解决措施

一、池塘养殖水质概述

(一)池塘养殖水质指标

透明度:前期20-30cm,中期30-40cm,后期40-60cm;

PH(酸碱度):8.2-8.6;

DO(溶解氧):大于4mg/L

氨氮:小于0.1 mg/L;

H2S(硫化氢):小于0.03 mg/L;

亚硝酸盐:小于0.05

重金属:汞0.0005mg/L,铜0.01mg/L,铝0.05mg/L,钾0.005mg/L

(二)池塘优良水色的标准

1.优良水色的特点

优良水色具有“肥、活、嫩、爽”的特点:

肥就是浮游植物多,易消化种类多。

活就是水色不死滞,随光照和时间不同而常有变化,是浮游植物处繁殖盛期的表现。

嫩就是水色鲜嫩不老,易消化浮游植物多,细胞未衰老。

爽就是水质清爽,水面无浮膜,浑浊度小,透明度一般大于20~25cm,水中含氧量较高。

2.池塘水色鉴别

(1)瘦水与不好的水

水质清淡,透明度大,60~70cm以上,多 生有丝状藻或水生维管束植物。

①暗绿色:水面常有暗绿色或黄绿色浮膜,团藻类、裸藻类较多。

②灰蓝色:透明度低,浑浊度大,水中颤藻类等蓝藻较多。

③蓝绿色:透明度低,浑浊度大,天热时水面有灰黄绿色的浮膜,水中微囊藻、囊球藻等蓝绿藻较多。

(2)较肥的水:一般呈草绿带黄色,浑浊度较大。

(3)肥水:黄褐色或油绿色。浑浊度小,透明度25~40cm。硅藻、金藻或隐藻较多。

①褐色水(包括黄褐、红褐、褐带绿等):多为硅藻,有时隐藻大量繁殖也呈褐色,同时有较多的绿球藻、栅藻等,特别是褐带绿的水。

②绿色水(包括油绿、黄绿、绿带褐等):优势种多为绿藻(如绿球藻、栅藻等)和隐藻,有时有较多的硅藻。

二、常见池塘水质问题及解决措施

(一)PH值过高或过低的问题

1.危害

对虾蟹的影响:PH过高或过低对虾蟹都有直接损害,甚至致死。

对水质的影响:pH值低于6时,水中90%以上的硫化物以硫化氢的形式存在,增大硫化物的毒性。pH高于8,大量的氨离子会转化成有毒的氨气。总之,过高或过低的pH值均会使水中微生物活动受到抑制,有机物不易分解,会增大水中有毒物质的毒性。

2.解决措施

(1)水体pH值过低时的解决措施

①清塘:对于pH值過低,水体呈酸性的池塘,在清塘时最好不用漂白粉而用生石灰,以提高水体的pH值。

②定期泼洒生石灰水:对于水体呈酸性的鱼池,为提高水体pH值要定期泼洒生石灰,每次每亩水面用量10~20公斤。

③水质检测:对于pH值过低的水体要定期用pH试纸或pH值测试仪进行水质检测。如发现pH值过低,要及时采取措施。

(2)水体pH值过高时的改良措施

①清塘:对于水质pH值较高的池塘,清塘时不要使用生石灰,而应用漂白粉,以降低水体的pH值。用量为每亩水面3米水深用漂白粉10~13.5公斤;或施用醋酸等措施降低pH值。

②加注新水:对于pH值过高的水体,要经常加注新水,以降低水体的pH值。

③水质检测:要经常对水体pH值进行检测,发现pH值异常升高时要及时采取措施。

(二)氨氮引起的水质问题

1.氨氮来源及危害

氨氮主要来源于水生生物的排泄物、肥料、被微生物分解的饲料、粪便及动植物尸体。

水体中的氨氮偏高会使虾蟹中毒,急性中毒时可发生肌肉痉挛、眼球出现回转反射障碍,甚至出现异常旋转游泳等症状,严重时窒息死亡。

2.解决措施

(1)增氧。①用增氧机:根据不同天气状况在不同时间开增氧机1~2小时,以便池水上下交流,将上层溶氧充足的水输入底层,并可散逸分子氨和有毒气体到大气中。

②抽出底层水20~30厘米,并注入新水。

③使用增氧剂。

(2)使用氧化剂。用次氯酸钠全池泼洒,使池水浓度达到0.3毫克/升~0.5毫克/升;或用5%二氧化氯全池泼洒,使池水浓度达到5毫克/升~10/升。

(3)泼洒沸石或活性炭.一般每亩使用沸石15~20公斤或活性炭2~3公斤,可吸附部分分子氨。

(4)用微生态制剂,全池泼洒,使池水浓度为1ppm,每隔7-10天左右泼洒一次,效果更佳且持续长久。

(5)较大面积池塘(50亩以上)可种植水生植物,如水葫芦,水花生等,以吸附氨氮等有毒物质。种植面积可占全池面积的。

总 结

水质问题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它包含的内容很广泛,涉及面广,本文仅就其中的几个常见问题进行了论述,在虾蟹养殖中要注重水质实时监测,一旦发现问题及时解决,对PH值异常、氨氮过高、溶氧不足、水质混浊等常见问题加注新水是最直接也是最有效的措施。虾蟹水质问题重在预防,以防为主,在养殖前期要做好清塘消毒工作,后期加强检测,只要运用科学的手段管理,虾蟹养殖的水质问题就可以有效解决,从而培育出优良水质,搞好虾蟹池塘养殖,取得良好效益。

参考文献:

[1]汪美蓉、凌跃进.池塘虾蟹养殖常见水质问题及调理方法.渔业致富指南.2010.

[2]黄瑞、张欣.虾蟹增养殖技术.化学工业出版社.2013.

猜你喜欢
池塘养殖解决措施
东北寒冷地区斑点鳟鲑池塘成鱼养殖试验
安岳县池塘养殖底排污技术探讨
初中英语课堂教学效率提升的方式方法研究
浅谈城市道路设计中的问题及解决措施
谈谈如何杜绝矿井测量事故
台湾大泥鳅池塘养殖技术要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