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本文分析了高职《电子技术》课程教学存在的问题:教材偏重理论;教学方法缺乏创新性;教學考核重视理论、轻实践。基于此,笔者根据新课标的指导思想,认为《电子技术》课程的教学若想提高教学质量,可融入“一体化”教学理念,具体可如下操作:编排理论性和实践性相互结合的教材,以电子实训室作为主要教学地点,实施“一体化”的教学方法,推行一体化的教学考核机制。
【关键词】新课标;高职;《电子技术》;“一体化”
一、高职《电子技术》课程教学存在的问题
(一)教材偏重理论
教材理论性较强,各章知识结构的安排主要是为理论教学服务,容易使学生形成重理论、轻实践的观念。
(二)教学方法缺乏创新性
以往的教学是先在教室上理论课,然后再单独安排时间到实验室做实验,并且实验主要是以验证性实验为主,根本不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有些学生做完实验还不知道自己到底做了什么,解决了什么问题,失去了实践的兴趣。
(三)教学考核重视理论、轻实践
以往的考核方式主要是理论考试,学生经常在考前"临时抱佛脚”就能考试顺利过关,有些考试成绩优异的同学,实践动手能力却不行。高职学校应培养具有基本专业理论知识和熟练操作技能的,适应生产、服务第一线的应用型、技能型人才。
可见,以往的教学模式往往以教师和课本为中心,忽略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而且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分别进行,使理论和实践严重脱节,不但给学生的学习造成很大困难,也造成了重复教学和资源浪费,影响了教学质量的提高和技能型人才的培养。
二、《电子技术》课程的“一体化”教学
“一体化”教学完全符合新课标的发展需求,《电子技术》课程若想有效提升教学质量,可大力推行“一体化”教学方式,具体可如下操作:
(一)编排理论性和实践性相互结合的教材
教材是老师教学和学生学习的根本依据,因此对于教材的选用和编排是很重要的。过去的教材过多注重理论,新编的教材就要在理论之间穿插一些实际的例子加深学生的理解,如讲到任务三晶闸管的工作原理时,一方面我们可以提供实物和图片,另一方面给学生展示使用晶闸管的一些成品电路如电风扇的调速器加深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和印象。另外,对于教材的选用也要与时俱进,不能选定一本教材之后就不再改变了,电子技术的发展是很快的,教学要和最新技术相结合,不能让学生毕业后发现所学早已经过时,出现学校教学和企业生产脱节的现象。
(二)以电子实训室作为主要教学地点
在电子实训室教学的时候,可以将课本上提到的抽象的名词以实物指给学生看,学生会对所学产生兴趣,对于所学有自观的感受,也能增加动手操作能力。比如在对“电流控制型开关稳压电源的调整与测试”这个任务进行讲解的时候,就可以将任务中相关设备摆出来,让学生自主探索设备的使用方法,进而督促学生仔细研读教材,学生从“要我学”逐步向“我要学”转变。
(三)实施“一体化”的教学方法
一体化的教学方法有很多,许多高职院校也都在尝试,但哪种方法最能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让学生直接参与到教学的过程中,而不是被动地灌输知识,这就要有选择性地采用合适的教学方法。
第一,理论课的讲授应用多媒体教学。多媒体可以简单、生动、清晰地展现理论知识的重点和实用部分,并以图片、动画、事例等通俗易懂的方式给学生以直观的印象遇到实际问题时,应立刻进行实践,通过技能训练进一步加深理论知识的运用。通过一定量的技能训练后,对每一个训练指标都可以进行现场的技能考核,以保证技能目标的实现。
第二,可以采用讨论式教学法。讨论式教学法就是在上课之前,老师要把讨论课的教学内容、教学目标告知学生,然后学生通过预习和查阅资料做准备上课时,围绕本次课的教学内容及要达到的教学目标进行讨论。然后,教师根据讨论的结果进行总结、概括。这样就能使学生不仅明确教学目标,而且了解实现目标的途径和方法,可以充分发挥学生的潜能,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和创新精神。
第三,可运用启发式教学法。启发式教学法就是在教学过程中要多设计一些“悬念”,多提问,巧提问,注意启发学生,这样才能活跃学生的思维,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增强师生之间的互动交流。另外,在学习新知识之前,要注意“教学导入”,通过复习已学过的知识再导入新课,起到承前启后的作用。要注意理论联系实际,这样可以把抽象的理论知识实践化,使学生容易理解掌握。
(四)实施一体化的教学考核机制
一体化的教学考核采用理论考试加动手操作能力考试。在动手操作能力的考试中,应包含单项操作能力的考核和综合能力的考核,同时课程设计项目的制作、调试占有相当大的比例,平时的作业、出勤、问答也占有一定的比例,这样学生综合能力的评定都和期末的考核成绩有关,平时上课不认真,期末考试就很难过关,这样就督促学生认真对待每一次课。这样的考核方式,理论知识的考核占百分之三十左右,动手操作能力的考核占百分之七十左右,强调了学生动手操作能力的重要性。
三、结束语
在高职《电子技术》课程中实施“一体化”教学,能让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沟通交流能力和团结合作能力等职业综合素质得到提高,可大幅提升教学质量。学生只需要学习与完成任务相关的知识点,可避免大量枯燥乏味知识的学习,从而达到理论指导实践、实践巩固理论的目的。新颖的学习方式,优化了学生的学习。从此学生的学习不再是相对独立的,而是互帮互助的,有利于学生良好品格的形成。
作者简介:单艳群(1973-),男(汉族),湖南衡阳。本科学历,湖南省优秀教师,一级实习指导教师,维修电工技师。从事电子应用,机电,电气专业的专业课程教学工作。
参考文献:
[1]陆建林.高职院校《电子技术》课程的教学改革[J].电子制作.2014(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