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瑾 卢红
[摘要] 目的 研究不同胰岛素给药方法用于糖尿病患者治疗中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该院2012年2月—2015年2月收治的100例糖尿病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两组,即观察组与对照组,对照组患者采用胰岛素分次皮下注射的方式进行治疗,观察组患者采用胰岛素泵连续皮下注射的方式进行治疗,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 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血糖达标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空腹血糖值显著低于对照组,每天胰岛素的使用量显著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胰岛素泵连续皮下注射用于糖尿病患者治疗中的临床效果显著,在临床上值得广泛推广。
[关键词] 胰岛素;给药方法;糖尿病;临床效果
[中图分类号] R58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2-4062(2016)03(b)-0091-02
糖尿病是由于环境因素与遗传因素共同作用引起的一组以血糖含量增高为特征的异常综合征,是一种十分常见的慢性疾病[1]。其诊断一般而言不难,在空腹血糖(FPG)≥7 mmol/L或者餐后2 h血糖≥11 mmol/L的情况下可以进行确诊[2]。糖尿病可以分为1型糖尿病与2型糖尿病2种类型。糖尿病患者在发病期间,由于血液中葡萄糖含量增多,会对其它脏器造成损害,并由此引发一系列的并发症,严重危害到患者的生命健康,因此,对糖尿病患者进行科学有效的治疗是十分必要的。2型糖尿病原名叫成人发病型糖尿病,多在35~40岁之后发病,占糖尿病患者90%以上[3]。胰岛素是治疗糖尿病的常用药物,但是不同的胰岛素给药方法也会带来不同的治疗效果,为了研究不同给药方法带来的治疗效果,该研究以该院2012年2月—2015年2月收治的100例糖尿病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分为两组,分别采用不同的给药方法对其进行治疗,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该研究对象为2012年2月—2015年2月收治的100例糖尿病患者,所有患者均符合1999年世界卫生组织制定的糖尿病诊断标准。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观察组50例,其中男28例,女22例,年龄为35~56岁,平均年龄为(45.8±3.2)岁,病程为3~7个月,平均病程为(5.8±1.2)个月;对照组患者50例,其中男27例,女23例,年龄为36~57岁,平均年龄为(47.5±3.4)岁,病程为3~8个月,平均病程为(5.9±1.3)个月。两组患者年龄、性别、病程等基本资料相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患者准入标准:符合2型糖尿病的诊断标准;没有严重的心血管并发症;服用两种或者两组以上的口服降糖药没有效果。患者排除标准:严重心脑病变者、严重肝肾功能损害者、妊娠期妇女、哺乳期妇女。所有患者均在知情同意的情况下签署知情同意书,再进行研究。
1.2 治疗方法
给予观察组与对照组两组患者常规运动治疗以及饮食控制,所有患者均不存在胰岛素抵抗性,并且均停止服用其它降糖药物,胰岛素的用量均为0.5~1.0 U/(kg·d),对照组患者采用胰岛素分次皮下注射的方式进行治疗,具体的治疗方法为:分别在三餐开始前20~30 min给予患者皮下注射甘舒霖R,睡前给予患者皮下注射甘舒霖N,采用血糖检测仪对患者的血糖进行测量,以患者每天指尖的血糖情况为依据对胰岛素的使用量进行调整。观察组患者采用胰岛素泵连续皮下注射的方式进行治疗,具体的治疗方法为:选用福尼亚胰岛素泵与甘舒霖R胰岛素,采用连续导管将泵与针头连接起来,将针头埋置在皮下24 h,输入基础的胰岛素量。将患者整天的胰岛素量分成两个部分,即基础胰岛素量以及餐前追加胰岛素量,每个部分各占50%,通过程序对胰岛素的输注与释放进行有效控制。餐前追加胰岛素量分别为:晚餐1/4;中餐1/4;早餐1/2,采用血糖检测仪对患者的血糖进行测量,以患者每天的血糖值为依据,对胰岛素的使用量进行适当调整。
1.3 观察指标
采用血糖检测仪对患者的空腹血糖值进行监测,对两组患者血糖达标时间、每天胰岛素的平均使用量以及低血糖的发生情况进行对比分析,低血糖为:血糖≤3.9 mmol/L,三餐后2 h血糖<8.0 mmol/L,空腹血糖<6.2 mmol/L。
1.4 统计方法
对研究数据进行相关统计和分析,选择SPSS 19.0统计学软件,用百分比对计数资料进行表示,检验通过χ2完成。用(x±s)对计量资料进行表示,检验通过t来完成。以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对两组患者治疗后的血糖达标时间、每天胰岛素的平均使用量以及低血糖的发生情况进行对比分析可知(详见表1),观察组患者的血糖达标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空腹血糖值显著低于对照组,每天胰岛素的使用量显著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糖尿病属于一种终生性疾病,是由多种因素引发的综合性病变,它的病程越长,患者的病情也越严重,临床表现主要为消瘦、多食、多尿、多饮、肥胖、全身疲乏无力[4]。糖尿病的存在对患者的身体健康构成了极大威胁。由于糖尿病患者的免疫功能减弱,并且容易因为肺结核、肺炎以及感冒等引起各种感染,并且难以治愈,近年来,我国糖尿病的病发率呈现出逐年上升的趋势,糖尿病及其并发症对化患者的生活造成了严重的影响[5]。糖尿病中,2型糖尿病所占比例为95%以上,其中有75%左右的患者死于糖尿病并发的心血管疾病。2型糖尿病患者的患病原因不仅和遗传因素有关,而且和患者的生活方式具有较强的相关性,因此,对患者的血糖进行良好的控制能够有效预防并减少糖尿病并发症的发生。如果单纯采用口服降糖药物的方式对其进行治疗,便无法达到有效控制患者血糖水平的效果,因此给予患者药物治疗的同时应该对其进行胰岛素强化治疗,帮助病患者降低血糖[6]。但是在使用胰岛素对患者进行治疗时,也会存在一定的风险,可能导致患者发生低血糖现象,我国卫生部提出要更早与更合理的使用胰岛素等药物对患者进行治疗,合理有效的诊断与治疗措施能够预防患者糖尿病及其并发症的发生,其次,还能够在很大程度上降低患者的医疗成本,提高其生活质量。患者采用胰岛素泵的方法进行治疗能够有效有效控制糖尿病给患者的血糖,其控制时间相对于口服降糖药的患者来说时间更短,也减轻了患者的痛苦,它模拟了生理胰岛素的分泌曲线,使高血糖状态在短时间内能够得到有效控制,帮助恢复受损的胰岛功能[7]。除此之外,血糖达标所用的时间也较短,胰岛素的使用量少,低血糖的发生率低,在很大程度上降低了高胰岛血症的风险。相对于传统的阶梯式的治疗方法,在糖尿病早期给予患者强化使用胰岛素治疗能够使新诊断出来的糖尿病患者的β细胞功能能够得到更好的维持,提高整个治疗效果。
该研究通过对该院100例糖尿病患者进行研究得知,观察组患者的血糖达标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空腹血糖值显著低于对照组,每天胰岛素的使用量显著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所述,胰岛素泵连续皮下注射用于糖尿病患者治疗中的临床效果显著,血糖达标所用的时间也较短,胰岛素的使用量少,低血糖的发生率低,在临床上具有良好的推广价值。
[参考文献]
[1] 欧小虹,夏雪培,闫慧娴.三种胰岛素给药方法治疗糖尿病酮症的疗效评价[J].天津医药,2013,11(6):393-395.
[2] 尹冬梅,梁新华,田慧,等.胰岛素不同给药方式治疗1型糖尿病临床疗效观察[J].现代生物医学进展,2014,15(23):4484-4487.
[3] 刘贵阳,辜勇,廖学东,等.不同胰岛素给药方式救治糖尿病酮症酸中毒临床研究[J].现代生物医学进展,2015,14(26):5075-5078.
[4] 邓珊珊,张超,唐丽娜,等.胰岛素不同给药途径控制2型糖尿病小鼠血糖的药效动力学研究[J].中国临床药理学与治疗学,2015,12(5):524-527.
[5] 张超,胡亚楠,唐丽娜,等.胰岛素不同给药途径对糖尿病小鼠葡萄糖代谢的影响[J].中国临床药理学与治疗学,2015, 11(8):927-930.
[6] 赵洁,姜翠翠,董国青,等.糖尿病肝切除患者胰岛素不同给药途径的疗效观察[J].中国医药导报,2015,19(1):137-138.
[7] 张允平,沈默宇,杨科春,等.胰岛素泵和多次胰岛素皮下注射治疗对糖尿病酮症酸中毒和高渗昏迷的疗效比较[J].中国糖尿病杂志,2015,18(11):662-664.
(收稿日期:2015-12-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