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五年级下册语文《腊八粥》教材解读

2016-07-10 07:38陈玉芬
儿童大世界·教学研究 2016年7期
关键词:腊八粥沈从文本课

陈玉芬

课文简介:沈从文的《腊八粥》是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第三板块——民俗板块中的第一课。腊八节的腊八粥是中国传统佳节的传统食品。本板块正是凸显“民俗”这一主题。教材的编写注重继承与弘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有助于增强学生的民族自尊心和爱国主义情感。教材关注人类,关注自然,理解和尊重多样文化,有助于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选文具有典范性,文质兼美,富有文化内涵,难易适度,适合学生学习。

文章选自沈从文先生早年的小说《腊八粥》的前部分。小说是一种叙事性的文学体裁,通过人物的塑造和情节、环境的描述来概括地表现社会生活的矛盾。本文围绕“八儿”等着吃妈妈熬煮的腊八粥的心态、心情,展现了一幅淳朴、和睦、温馨的图景。这是一篇叙事性作品,学生通过学习这篇课文,要能了解事件梗概,简单描述自己印象最深的场景、人物、细节,说出自己的喜欢、向往等感受。同时受到优秀作品的感染和激励。这也是小学第三学段阅读目标所要求的。

本课教学目标:

1. 认识和书写生字、新词。

2. 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 学习文中人物的对话描写。

4. 通过人物动作、语言和心理活动的描写,体会“八儿”一家的其乐融融。

本课教学重点:文中人物动作、语言和心理活动的描写。

本课教学难点:体会“八儿”一家的其乐融融。

本课教学准备:

建议学生查找资料,了解“腊八粥”的相关民俗。有条件的可以找来沈从文《腊八粥》的全文,仔细阅读,对小说全文的大概内容先有一个整体的把握。

教师准备的材料:作者沈从文,原名沈岳焕,湖南凤凰县人。1945年在北京大学教书。1949年以后,长期从事文物工作。民俗,即民间风俗,指一个国家或民族中广大民众所创造、享用和传承的生活文化。腊八本是佛教节日。相传农历十二月 初八日为佛教创始人释迦牟尼的成道日,这一天取香谷及果实等熬粥供佛,名腊八粥。后演变为一种民间习俗,当日吃腊八粥,有庆祝丰收之意。

本课教学过程:

在认字与写字教学中,指出认字“匙”字是多音字,本课当小勺讲,另一个读音是轻声shi,组词为“钥匙”。写字中“枣”第三笔是“横折”不要加“钩”;“拣”字右边不是“东”字。

指导朗读时指出,人物的对话描写较多,贯穿全文。指导学生通过揣摩人物心理,联系提示语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课堂上要充分组织师生间、学生间的互动。在分角色朗读中互评,取长补短。从而突出语言描写这一重点。要求学生注意积累这种表达方式。

阅读教学课文第一段。让学生在朗读过程中学习作者语言的妙处。有关腊八粥熬煮的描写在思考与交流中引导学生在熟读的基础上背诵积累。

课文其他段落是阅读教学的重点,可以抓住“作者围绕腊八粥讲了一件什么事”这一话题展开。学生很容易能概括出“妈妈做腊八粥的经过”或“八儿等吃妈妈做腊八粥的经过”等等。进而聚焦到主人公“八儿”身上,因为他的心理活动变化构成了本课的线索,可以此为突破口。引导学生从文中“八儿”“一个人出出进进灶房,”“碗盏都以预备得整齐摆到灶边好久了,”等动作描写,和“妈,妈,要到什么时候才``````”“要到夜里!”等语言描写,总结出主人公已“迫不及待”。从“妈,妈,等一下我要吃三碗!”等语言描写,看出主人公正在“苦苦等待”。文中“栗子会已稀烂到认不清楚了吧,”等心理描写,正是主人公的“美妙猜想”。当妈把“八儿”抱起来看锅里情形时,“八儿”“哦``````”地一声惊异得喊了起来。同时还想起染缸里的脏水。这是主人公“亲见时的惊讶”。文章随处可见“八儿”的嘴谗。最后,妈拣了一枚特别大的吓人的赤枣给了八儿,结束全文。一幅淳朴、和睦、温馨的图景展现在了学生面前,从而体会到了“八儿”一家的其乐融融,本课的教学难点也迎韧而解。

本课教学评价:

教师在指导学生书写、朗读、阅读分析及思考与交流时要及时评价鼓励,从而培养学生书写、朗读、概括、表达能力,形成良好的心理素质。

猜你喜欢
腊八粥沈从文本课
一起喝腊八粥
Let’s play football.(部级优课)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液体的压强》教学设计
从“听唱读写”四个方面对学生进行节奏训练
腊八节
沈从文接“火”传温暖
过年啦
腊八粥等
漫话“共同富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