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亚文 刘保东 刘妍 关旸
[摘要]研究生的教育与培养是高校工作的重点任务之一,培养研究生的实践和创新能力是生态学研究生培养的主要目标。依托于科研项目从教学方法、考核方式等方面入手有针对性地开展生态学研究生教学改革与实践,以科研带动教学,构建行之有效的研究生教学模式,满足现代社会对生态创新型人才的需求。
[关键词]科研项目;研究生;创新能力
[中图分类号]G642[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8-2549(2016)09-0022-02
生态学是一门新兴学科,它着重研究生物与环境之间的各种关系,特别是生态系统在人类活动干预下的各种运行机制及变化规律,是一门发展中的学科,有很大的潜在研究价值,并有宽阔的研究空间。生态学科曾属于生物学下的二级学科,随着保护环境、保护野生动植物和生物多样性的呼声越来越高,生态学科因其更注重研究动物、植物、生态系统的环境协调性,逐渐发展成为生物学与环境工程等相关领域相结合的学科,并于2011年晋升为一级学科。
生态学研究生的培养目标是:研究生就读期间能够掌握生态学专业领域的基本科学理论和实验技能,熟悉本学科研究方向和相关领域的最新进展和发展趋势,同时成为具备一定实践和创新能力的生态学高层次人才。
现阶段,全国研究生招生数量不断扩大,研究生已经成为高等院校从事科研活动的重要力量,也是未来我国生态学相关领域工作人员和科研人才的后备力量。培养实践能力强、有独立创新意识、能够主动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对科研工作兴趣浓厚的研究生是当前研究生教育的主要目标。但接受传统教育的我国高校硕士研究生普遍存在着学习目标不明确、处理问题能力不强、创新意识薄弱和实践动手能力不够等问题。因此,如何构建行之有效的研究生教学模式已成为当代大学研究生教学改革的当务之急。
美国曾在20世纪90年代提出“研究生教育与科研训练一体化”项目,目的是为了促进跨学科研究生培养,推动研究生教育的变革,在多学科背景下开展合作研究,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学生能够更好地应对日益复杂化的环境和社会问题。借鉴此项目的理念,结合我校生态学研究生教育的实际情况,我们尝试对我校生态学研究生教学采取了教学和科研相结合的培养方式,提高学生的实践及创新能力。
我校生态学科以植物生态学为优势特色。植物生态学早期以研究植物的形态、分类和自然生态为主;随着个体生态和种群生态研究的开展,生理学、生物化学概念和方法的引入,特别是人类经济活动和环境保护的需要,生态环境生产力发展和改造的要求,植物生态学已发展为一门综合性学科。植物生态学方向要求研究生用科学的观念认识植物与环境的关系;对植物的形态、分类、地理分布、生态习性等方面都有深入的认识和了解;掌握植物鉴别、植物多样性资源调查和水生植物的监测及利用等方面操作及测定方法,具有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后续实际工作中的应用及科学研究打下坚实的基础。
一丰富理论教学,以研究性教学方法的运用为主
研究生教学过程中涉及的学科多、知识量大,要求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及运用能力较高,同时还要求学生能够及时更新所学研究方向的发展信息,对学生的学生能力要求较高。在开展植物生态学教学活动的过程中,我们充分丰富课堂理论教学内容,讲授基础知识的同时,教师还根据自己所研究的内容向学生介绍当前学科发展动态、主要研究方向,有针对性地向学生介绍国内比较领先的研究团队并推荐一些代表性的研究论文,引导学生有目的有方向性地了解学科发展动态,避免学生盲目收集信息,浪费时间和资源。
研究性教学的目的是引领学生在主动探索、主动思考、主动实践的过程中吸收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生态学的各方向课程多采用“讨论式”教学模式,在课程教学安排的总体框架下,根据授课专题的相关内容,强调学生的主体作用,引导学生积极参与、主动思考,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以此提高学生的科研素养和创新实践能力。如在植物生态学方向课程发育植物学部分,我们以植物形态发育为专题,介绍植物根、茎、叶的主要形态发育的主要特征,在专题讲解完后,布置作业,要求学生结合自己论文研究内容就目前国内外有关植物形态发育的最新研究进展进行讨论。一般情况下,课堂上教师先给出讨论题目,让学生在课下查找相关的文献资料,在之后课上讨论过程中,教师起引导和主持的作用,每次有2~3名同学做主旨报告,鼓励学生就某个问题提出自己的观点,教师根据学生的讨论进行总结,并结合现有课题相关研究的主要思路和实验方法。通过这种课堂讨论形式,有效地提高了研究生学习的主动性,通过对相关文献的搜集、研究整理也可使他们较好地熟悉相关领域研究的动态,较快地了解科研过程和掌握科研技能,借鉴已有的研究方法和经验。通过这种教学方式也锻炼了学生的思考和表达能力,为今后的科研工作的开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加强以研究生为主体的实践教学,提高其创新能力
科研是提高教育质量和层次的关键。依托于指导教师承担的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以及省部级各类课题,将课程与科研课题相结合,可拉近课堂与生产实际的距离,有效激发学生的兴趣,提高教学的效果,这在国内各高校也有广泛开展。
课程从教师承担的科研项目入手,着重讲述每个项目的立项背景和意义、主要研究内容和方法。通过将科研项目融入到课程教学中,一方面可使学生了解我校相关领域研究的重点,关注当前生态学研究的热点问题,激发其参与相关科研的兴趣;另一方面可使学生掌握科研项目申请书的体系结构,提高科研论文和项目的写作能力,培养基本的科研素养。鼓励学生根据教师的科研项目进行模拟,结合自己的研究内容,自主设计选题,设计研究方案,撰写申请书,交指导教师和任课教师审核。在这个过程中,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自己所研究内容的发展动态、研究方法,由于是学生自己设计研究方案,对时间的安排和把握也更好,一定程度上避免了研究过程中学生一年级散漫,二年级进入正题,三年级时间紧迫的问题。充分给予了学生自己把握研究工作的机会,提高学生的自主能动性。
通过这些教学活动的开展,研究生的科研意识及科研兴趣得到了大幅提高,部分学生能够自主申请创新项目,例如植物生态学的导师组对“黑龙江省湿地藻类植物多样性的研究”就曾获得多项科研基金的资助,研究过程有多名研究生参与,以此为基础,有三名研究生获得了省研究生创新基金的资助。
三采取多样化的考核方式
课程质量评价体系的建立是促进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的重要问题,采取多样化的考核方式是保证课程质量的重要内容。结合本课程的特点,在课程考核部分拟采用理论教学考核及考试成绩、文献综述以及创新小论文答辩的方式对学生进行综合考核。
除此之外,在课程开始时向学生提出的设计研究课题,包括研究主要内容、预期目标、实施方案、计划进度等都将列入考核指标,促使学生积极完成,提高学生对研究课题的重视程度,锻炼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目前教育部正在制定本科专业内的教学质量国家标准,创新精神和能力培养要求将纳入相关国家标准,而创新精神及实践能力的培养也是我国研究生教育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植物生态学是一门不断发展的学科,新知识、新理论层出不穷,这就需要我们对教学内容不断进行调整与更新,如何在这种新形势下,构建切实可行的研究生课程体系,提出相应的理论观点,同时提高找到教师的专业知识和科研创新能力,也是广大高校教师面临的主要教改问题,我们应充分利用现有的项目资源,培养研究生积极探索的科研能力,拓宽学生的知识面,提高学生的科研素质和创新能力,为今后从事相关领域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王锦.大学研究性教学模式的构建[J].沈阳教育学院学报,2010(10):21-23.
[2]葛文君.关于高校科研促教学的几点思考[J].哈尔滨学院学报,2009(9):1-3.
[3]李福华.高等学校研究性教学初探[J].当代教育论坛,2004(6):66.
[4]王建惠.探究高校研究性教学模式存在问题的影响因素及对策[J].中国地质教育,2009(3):56-58.
[5]张建设,朱爱意.基于科研项目的研究生海洋生态学课程教改[J].科教文汇,2011(9):31-32.
[6]章家恩,叶延琼.提升研究生原创力的学术生态建设探讨[J].高等农业教育,2014(5):74-78.
[7]胡甲刚.美国跨学科研究生培养管窥———以华盛顿大学《城市生态学》IGERT博士项目为个案[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09(10):71-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