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晨
绘本,透过图画与文字这两种媒介的交织、互动来讲述故事,与儿童有天然的亲近感。60分钟的主题阅读重在分享,学生在文字世界中发现情节延展的灵动,在图画的线条、光影、色彩的多重视觉享受中突破对主题的理解。
《极地特快》讲述一个男孩在平安夜怀着好奇之心踏上极地特快前往北极的故事,主人公幸运地得到了圣诞老人送出的第一份圣诞礼物一一银铃,但银铃却被他不慎弄丢了,最终在圣诞老人的帮助下银铃失而复得。
这是一列载着孩童抵达北极的火车,也是一列载着童心,发现童真的火车。神奇的旅程与跌宕起伏的情节中,主人公对圣诞老人的“相信”弥漫开来,让我们嗅到了一股相信世界上所有美好事物的馨香。
课堂实录
1.初见列车:观察-质疑-猜想
师:仔细观察绘本的封面,你发现了什么?
生1:我发现天空中下着雪,有一辆火车冒着白烟。
生2:我发现整个画面比较暗,只有火车的车灯很亮。
生3:我发现这列火车没在火车站,都开到了房子旁边,挺奇怪的。
师:有的同学很细心地聚焦了封面的细节,有些同学还从美术的角度关注到了画面颜色的明暗,对这个绘本的封面,大家有什么问题想交流吗?
生1:这列火车是从极地开来,还是要开往极地?
生2:车上有人吗?
生3:这列火车为什么开到这里了?
师:一个个问号在我们眼前摇来晃去,想不想翻开绘本去探秘?
2.踏上列车:体验-想象·整合
师读:许多年前的一个平安夜,我静静地躺在床上。我不让被子发出一丝声响,连呼吸也又慢又轻。我正在等待一个声音:圣诞老人雪橇上的铃声。
一个小伙伴对我说过一
生:你永远不会听到那个声音。
师:小伙伴为什么这么说?
生:因为他不相信世界上有圣诞老人!
师:你们相信吗?
(部分学生举手,表示相信)
师:你的小伙伴非常肯定地说——
生:根本没有圣诞老人。
师:而你知道一
生:他说得不对。
(汽笛声响起)
生:那天深夜,我真的听到了声音,不过不是铃声。屋外传来了蒸汽机的哧哧声和金属摩擦的吱嘎声。我从窗口向外望去,看到一列火车正稳稳地停在我家门口。
师:再仔细看看,还发现了什么?
生:火车被一大团蒸汽包裹着。雪花轻轻地飘落在它的四周。有一节车厢的门开着,列车长站在车门口。他从马甲里掏出一块大怀表,然后抬头看看我的窗子。我穿上拖鞋,披上睡袍。我蹑手蹑脚地走下楼,出了家门。
师:我要招募一位列车长,跟我一起继续讲!
生读:“快上车喽!”“嘿,你要上车吗?”
师读:“去哪儿啊!”
生读:还用问?当然是北极啦!这就是“极地特快”。
师:同学们,假如极地特快就这样开到你家门前,你会上车吗?
生1:不会,多危险啊,万一被人拐走了怎么办?!
生2:会,我想上车去看看,看看极地特快有什么不一样,看看它是不是真能到北极!
师:列车长,这里真的是北极吗}
生:是的,这里就是北极。
师:同学们,你心目中的北极什么样?
生:北极应該是被冰雪覆盖的、杳无人烟的地方,可这里却看起来很温馨。
师:走,让我们一起走进北极!
师读:北极,是一座大城市。它孤零零地矗立在地球的顶端,城里到处都是制造圣诞玩具的工厂。“他们都在市中心集合呢!”列车长告诉我们,“圣诞老人要在那儿送出第一份圣诞礼物。”
“第一份礼物会送给谁呢?”我们一齐问道。
列车长答道:“他会从你们当中选一个。”
师:谁想得到这第—份圣诞礼物}
(生举手)
师:这么多同学啊,让我们快看看,到底谁这么幸运!
生读:圣诞老人走到我们面前,指着我说:“让这个孩子过来。”说完他跳上了雪橇。列车长把我举了上去。我坐在圣诞老人的腿上。他问:“告诉我,你想要什么圣诞礼物?”
师:如果是你,你想要什么礼物呢?
生1:最漂亮的树叶。
生2:书。
生3:一个属于我的星球。
生4:环球旅行。
生5:我想要我爸爸平时在家,不总去上海出差。
师:同学们,如果是你的家长,他们会要什么礼物呢?
生1:钱吧?
生2:房子,就是地铁边小区里的房子。
生3:能永远播韩剧的电视。
生4:希望我学习成绩好!
师:为什么你们想要的礼物和大人想要的礼物差别这么大呢?
生:因为孩子的心跟大人不一样,大人总是关注做什么实惠,孩子是做自己觉得有趣的事儿。
(板书“童心”“童趣”)
师:那么,故事中的小男孩究竟选择了什么礼物呢?
师读:我知道,我想要什么,就能得到什么。可是我最想要的圣诞礼物不在圣诞老人的大袋子里。我最最想要的,是圣诞老人雪橇上的银铃。我说出我的愿望后,圣诞老人笑了。他拥抱了我一下,让小矮人从一只驯鹿的挽具上剪下一个银铃。小矮人把银铃抛给圣诞老人。圣诞老人站起来,把银铃高高举过头顶,大声说:“第一份圣诞节礼物!”
师:这真是天底下最幸福的时刻了,同学们,当我们把极地特快到达北极后的这几张图画一起呈现出来的时候,你有什么发现吗?(出示组图1)
生1:凡是极地特快的旁边,都有明亮的光。
(板书:光)
师:哦,原来极地特快开过的地方,都是明亮的所在。还有吗?
生2:画面里红色和橙色的地方比较多。
师:好,我们都记住你提到的这两种颜色了!同学们,极地特快来北极的路上,还记得我们看到了什么吗? (出示组图2)
生:我明白了,极地特快外面都是蓝色、白色这样的冷色调!
师:了不起,你竟然发现了作者奥尔斯伯格在创作中运用的冷暖色调,你真有美术天赋!
师:我们的主人公幸运地得到了他最最想要的银铃,该是多么兴奋啊!
(出示图3)
师:然而……
生:他好像很不开心。
师:别的小伙伴的脸都是亮堂堂的,可小男孩?
生:他低着头,脸都在阴影里,好像很沮丧的样子。 (板书:影)
师:你太善于捕捉细节了!日本作家村上春树就曾说过,《极地特快》的作者奥尔斯伯格是一位“光与影的魔术师”,这些都被你们发现了,太了不起了!
那么,小男孩为什么这么失望呢?谁来猜一猜?
生1:可能是他不想离开北极。
生2:可能是他把银铃弄丢了。
师:哈哈,没想到……
生读:圣诞节的早上,我和妹妹莎拉开始拆礼物。我们以为所有的礼物都拆完了,但莎拉突然发现圣诞树后面还有一个小盒子。盒子上写着我的名字。里面装的是那个银铃!还有一张纸条,上面写着:“我在雪橇的座位上发现了这个银铃。别忘了把口袋上的洞补好。”署名是“圣诞老人”。
(播放电影《极地特快》中银铃失而复得的画面)
师:读到这儿,你心中有没有什么疑问?
生:为什么我和妹妹能听得见悦耳的银铃声,爸爸妈妈却听不到呢?
师:嗯,这个问题值得研究,同学们,就请你们以小组为单位,在组内讨论一下这个问题。
(生分组讨论)
师:哪位同学愿意跟大家分享你的思考?
生1:是因为大人不懂孩子的心,他们也根本不相信有圣诞老人!
(板书:相信)
生2:因为成人心里已经没有孩子的童真了,所以他们听不到银铃的声音。
(板书:童真)
生3:我同意她的观点,小男孩儿的爸爸妈妈根本没有童心,根本就不可能听见银铃的声音。
(板书“遇”)
师:恰恰是你们说到的这份对圣诞老人的相信,这份执着相信的童心,才遇到了内心的童真。
(板书“育”)
生读:过去,我的小伙伴们大都能听到银铃声,但是,随着岁月的流逝,这铃声渐渐沉寂。某一年的圣诞节,就连莎拉也发现,她再也听不到这甜美的银铃声了。而我,虽然已经长大了,但银铃依旧会在我的耳边响起,它会为所有真正相信它的人而响。
师:如果没有了这份童心,随着年龄的增长,你也会失掉这最珍贵的童心,失去感知世界美好的一把钥匙。
在这本书的后记中,作者还谈到了小时候的两个故事。一次,奥尔斯伯格在超市和妈妈不小心走散了,当他通过自己的努力找到妈妈时,他特别开心,因为他觉得自己长大了!还有一次,他学会了骑自行车,独自一人去了很远的地方,他也特别有成就感。然而,有一次,他发觉自己不再相信世界上有圣诞老人,而这次“成长”却让他好像失去了什么东西。你能理解他的心情吗?
生:能,一定是他觉得自己不像从前那样有童心了,觉得好多事情都没意思了。
师:是啊,选择相信,相信的不仅仅是圣诞老人,更是身边人们每一个善意的微笑、每一处细小的关心与呵护,我们要相信的,更是这世界种种的美好所在。
在另一个版本的《极地特快》的封底,还写着这样一句话:我知道这不是真的,但是我相信。
(响起《极地特快》电影主题曲)
师:同学们,假如有一天,极地特快真的开到了你家门口,你会上车吗?
生众:会!
3.铭记列车:拓展-延学
師:同学们,在我们清华附小,每上一节读书课,老师还会给同学们推荐延伸学习的内容。
《极地特快》这部绘本受到全世界许多小朋友、大朋友的喜爱,它还被改编成了同名的电影,在电影中你会看到更多绘本上没写到、没画到的情节,这列极地特快也会开进你的心里,让“相信”的美好包围着你。有时间去看看这部电影吧!
还有呢,《极地特快》的作者奥尔斯伯格还创作了许多优秀的绘本,这里老师再给大家推荐一本《勇敢者的游戏》的绘本,希望你挑战一下自己,看看从这本书中能不能发现“光与影”的奇迹呢?
反思
一部精致的绘本,如何通过教师的导引,在孩子纯真的心灵中产生化学反应?好的阅读课教学,要基于前人阅读经验,结合现代阅读方法,依据孩子现状及当下生活,走进文本内核,深入体验文字表现的儿童状态,顺应儿童的感性理解,通过对“主题”的多层次挖掘,实现有趣、有意义的课堂。
还原儿童心中的主题
面对社会上种种“不信任”“不作为”的负面信息,儿童认知世界的“场”正日益复杂。四年级学生的个人意识已经萌芽,自主的需求已然出现,表达个人见解的愿望迫切,在阅读教学中如何充分重视发展规律?教师、家长、儿童自己遭遇这样的独特儿童,如何面对?《极地特快》这部绘本并非单纯、肤浅地诱导读者相信圣诞老人,而是讲给儿童、讲给成人一个朴素的道理:拥有童心,相信身边的美好,一个人才会得到更多的幸福。小男孩搭乘极地特快是去探寻未知世界,更是去寻找每一个读者的童心。主题教学下的这节绘本阅读课正是立足于拓展学生思维,丰富学生想象,构成学生新的语言密码与思维密码,从而生成富有哲学意义的人生理解和价值观。
在发现之旅中创生意义
“教路还文路”。是否整合、怎样整合取决于绘本的内容、创作特点和立意。在奥尔斯伯格的绘本作品中,最鲜明的特点便是善用“光影”,学生能在理解情节与人物的过程中发现作者的创作特点是一件水到渠成的事。通过猜想、捕捉细节、组图对比等策略,学生自然地进行比较,发现极地特快代表着光明所在,认识到“相信”是一切美好的起点。同时,教师创设情境,让学生进一步走近北极,感受主人公的心情,使跌宕起伏的故事情节如同发生在学生眼前。“初见列车——踏上列车——铭记列车”的线索让师生在平和、平等的交流中对“童心”“相信”的主题进行立体思辨。当学生抓住冷暖色调、光影变幻的绘本创作特点,其实也攻破了理解绘本主题的难点。在主题教学下的绘本阅读课中,教师作为“师生对话”“生生对话”“书籍与学生对话”的组织者,需要如此运筹帷幄,调节全体学生的情感,步步深入又分寸准确地体验并演绎绘本丰富的深层信息。当学生置身于情感的磁场,“主题”美好的情愫便悄然流淌。师生在与绘本的自然互动中,语言与思维共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