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刊特约评论员
人力资源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第一资源。有报告显示,中国人力资源竞争力进入“爆发式增长期”,2000年中国在世界排名第31位,2012年大幅上升至第14位,成为最有可能跻身人力资源强国的发展中国家。教育是开发人力资源的主要途径。迈向人力资源强国,提高教育质量是关键。
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明确要求“提高教育质量”,这是对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教育改革发展提出的明确目标、具体任务,是教育各项工作的主题和统领。
质量是教育的生命线。不同历史阶段,质量的内涵不同,目标任务也不同。今天,在全球教育竞争日趋激烈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时代背景下,教育要发挥好关键支撑作用,需要努力实现更加全面、更有效益、更加公平、更富活力、更有贡献力、更有竞争力的质量。
更加全面的质量,就是要遵循教育规律,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这是教育质量的根本。要把理想信念教育放在首位,从小培养“革命理想高于天”的崇高追求,筑牢广大青少年思想文化根基,培养一代代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要尊重学习者主体地位,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更有效益的质量,就是要强调有效供给。根据人才总需求,动态优化调整人才的类型结构、层次结构、区域布局结构,有保有压、有扶有控。根据人民群众多样化教育需求,建立更加灵活、更加開放、更多选择的教育体系。
更加公平的质量,就是要强调普惠均衡。我们要提高的质量是整体的、全纳的质量,绝不仅仅是少数学生、少数学校、少数地区。要坚持保基本、均等化、可持续,集中力量优先解决最落后、最困难地区的教育发展问题,兜住质量的底线。
更富活力的质量,就是要尊重基层首创精神和学校教师主体地位。提高质量,教师是关键、学校是主体。过去扩大规模,争取更多的资源和投入,主要靠政府行政推动;现在提高质量,要放手释放学校内在活力,让学校在自我发展中生长出特色、生长出质量。“质量时代”,各级教育部门要学会“有所为有所不为”,少一些直接指挥,集中力量办好学校办不了的事,多一些实实在在的服务。
更有贡献力的质量,就是要增强服务国家、服务社会、服务人民的能力。充分发挥教育的基础性、先导性、全局性地位和作用,厚植创新驱动根基,助推发展动力转化。传承创新优秀传统文化,塑造新一代国民。提高全体劳动者创造和参与分配社会财富的能力,打破经济社会地位的代际传递,实现纵向流动。
更有竞争力的质量,就是要在交流合作竞争中扩大中国教育国际影响力。“尺有所短、寸有所长。”要继承和弘扬我国的优秀传统,理性客观地看待和保持我国教育的优势,办出中国风格、中国特色。同时,开放兼容才能强大。在全球化时代提高质量,要强化全球视野,学习借鉴国际先进理念和做法,统筹利用好国际国内两个资源。
提高质量,对全国教育系统的观念、视野、思路、方法都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各级教育部门要牢固树立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加快推进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改革,以现代化的治理和优质的服务为提高教育质量提供有力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