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晓飞
摘 要:每个时代的创造物和艺术品都是其社会物质文化水平和精神风貌的反映,汉代是瓦当艺术登峰造极的时代,这是建立在统一的封建大帝国物质和精神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秦砖汉瓦就是古代建筑构件上的艺术典范。当今世界文化交汇,瓦当不仅给考古学提供了重要的实物资料,同时也给人美的艺术享受。
关键词:文字瓦当;审美特征;艺术处理;设计规范:平面设计
中图分类号:K87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6)15-0179-01一、汉代文字瓦当的起源
瓦当是建筑物件中置于屋顶筒瓦末端的圆形陶制品,瓦当最初以其实用价值而出现在人们的生活中,处于建筑房顶覆盖屋檐最下端瓦片的下垂部分。从瓦当的历史起源来看,瓦当最早出现时是没有图案的,随着古人建筑欣赏审美水平的不断提高,瓦当当面呈现出各种纹样,如动物、植物、文字等形象的饰样。瓦当作为一个建筑部件,具有 三个方面的作用:一是保护作用,防止屋檐椽头被风雨浸袭;二是装饰作用,瓦当上的装饰图案对建筑物起到装饰效果,增加了建筑的美感;三是象征作用,瓦当上的吉祥图案和吉祥祝福是古人心中对美好事物的追求和憧憬。
二、汉代文字瓦当的审美特征
(一)多变的笔画姿势
我们知道,作为实用文字的笔画,横平竖直更易让人通晓;作为书法的笔画,珠圆玉润亦给人以清雅的美感。汉代文字瓦当与砖文的笔画姿势则呈多样化,有屈曲流动的,亦有连绵断续的;有鸟虫形的, 亦有附加几何形的, 无不尽显装饰色彩。如文字内容为“长乐未央”的瓦当, 其笔画姿势就有不同的形态,长短、方圆、曲直等各完美搭配。总之,汉代文字瓦当与砖文的装饰点画是多样变化的,但其中又有共性发展的趋势。
(二)丰富的结构形态
装饰的笔画姿势, 必然要寓于相应的结构形态之中, 才能达到美的高度。汉代篆隶的结构形态多以方形为基础, 当它附于瓦当、砖等不同形质的载体上时, 又会“因地制宜”,更显出令人遐想的装饰意味。如文字内容为两个“冢”字的瓦当, 一方形, 一圆形, 其结构态势皆能与瓦当图形相得益彰, 这足以说明其装饰艺术的水平之高。又如砖文的结构, 它们或挪让避就, 或屈曲延伸,这样带来的结构形态变化, 都极尽装饰之事。
三、汉代文字瓦当对现代平面设计的影响
(一)汲取汉代文字瓦当中的布局形式
文字是我们用来表达意思和交流的视觉语言符号,同时也起到了交流思想和传递情感的作用。在标志设计中,文字装饰有着传承汉代文字瓦当艺术的字体布局的作用。举例如下: 如“复旦”大学校徽,篆书的“复”字部首作为中心线,“复”字占据比较大的位置,“旦”字则迁就的挤在一旁。复旦校徽设计就是借鉴了瓦当艺术中挪动字体艺术处理方法,标志整体和谐统一,将笔画姿势、结构形态整体结合,注重其整体意识,从而使标志浑然一体,在视觉上有种独特的美感。
(二)学习汉代文字瓦当中的文字艺术处理
文字瓦当的文辞多为一些祈福的吉祥话语,文字文辞藻丽,书法隽美,其艺术观赏性能与雕琢精致的印章不相上下。瓦当文字多为篆书,隶书比较少见,因为篆书线条的可塑性很强,更适合于瓦当特殊的圆形空间。在这特定的范围内,曲直适宜,纵横合度充分发挥了篆文书法的装饰艺术效果,达到了与印章异曲同工的艺术效果。汉代文字瓦当,优美的线条,动人的笔触,深刻的内涵,都留给我们太多感动,它那震撼人心的艺术美值得我们思索、探讨。
(三)了解汉代文字瓦当中的设计规范
所谓汉承秦制,早在秦朝的设计管理被汉继承,当时主要通过外部强制规范力为社会认同,进而对汉代艺术设计体系、运作模式产生影响。“汉承秦制”对汉代瓦当的影响主要是工匠管理、运作模式、标准化建设等方面的规范作用。秦朝瓦当设计制作中已经开始注意到瓦当的规格、尺寸标准统一问题。时至今日我们可以有变化的将这种构图延续下去,不论是对纹饰的重构,还是构图或是旋转方向等。
四、汉代文字瓦当对现代设计的现实意义
汉唐长安瓦当题材十分丰富,人文与自然并存,神话与现实并存,抽象与写实并存,其题材丰富、形神皆备的特点不仅体现了古人杰出的艺术技巧,同时也折射出丰富的审美文化内涵。研究汉唐不同时期图案的沿革、变迁和艺术表现形式的变化特点,这对长安文化和当今西安城市规划设计,尤其在建筑审美方面将产生深远的影响。
五、结语
文字瓦当艺术承载着深厚的文化思想,将它的独特构成形式融入现代的商标设计中可以说是注入了源源不断的动力。标志中会涉及到文字设计,设计师首要任务是通过对字体通过结构的调整、大小比例,重心扭转,综合的概括。文字瓦当的设计构思巧妙,可以作为文字标志中对于字体的编排美化的参考资料。因此,学习汉代文字瓦当的魅力之处,将对我国现在的设计产生深远的影响,其借鉴和学习也将有利于文化的传承。
参考文献:
[1]华非.中国古代瓦当[M].北京:人民美术出版社,1983.
[2]芦花. 汉代文字瓦当的审美文化观念[J].视觉经验,2012(01).
[3]金洁梅,毛志睿.浅析汉代瓦当装饰艺术特色[J].艺术论坛,2013(09).
[4]张绍红.永恒的美—— 汉代文字瓦当研究[D].西安:陕西师范大学,2008.
[5]武梅.汉代瓦当文化研究[J].秦汉研究,201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