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乙霖
摘 要:以人教版小学美术六年级《让剪影动起来》教学为例,阐述 “无序”的翻转课堂与“有序”的常规课堂在教学过程中的差异,引发思考。
关键词:小学美术;翻转课堂;常规课堂;比较
中图分类号:G63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6)24-0221-01
“美术课程强调通过发挥美术教学特有的魅力,以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兴趣,并使这种兴趣转化为持久的情感态度”[1],这强调现代美术课堂是开放的,只要能够充分调动学生兴趣,可以尝试各种教学方式。例如将在线教育和面对面授课完美结合的“混合”课堂典范——翻转课堂。
2015年11月初,在X附小有幸听了徐老师的“同课异构”——公开课《让剪影动起来》在六年级的两个平行班分别以微视频为主的翻转课堂方式和常规课堂方式进行教学尝试。
一、传统课堂的教学过程——“有序”
1.教学准备:教师:课件PPt、制作好的猪八戒皮影、音像资料.学生:搜集的皮影图片、制作。
2.导入阶段:多媒体播放影片《俏夕阳》。
3.授课阶段:(1)师生交流资料并讲述皮影的由来;(2)讲述民间皮影的制作步骤;(3)多媒体播放皮影的图片,欣赏并观察部分皮影的人物造型并引导学生说出其特点:造型概括简练、雕刻细致、花纹夸张装饰性强,色彩鲜艳,极少调和;(4)老师提出思考问题:皮影制作是由哪几部分组成?皮影为什么会动?(5)大胆设计:在了解皮影的制作方法后,学生们根据自己搜集的素材来设计他们所感兴趣的皮影;(6)制作要求:根据自己喜欢的人或物外形,设计一个与众不同的会动的剪影;(7)学生制作,老师指导;(8)展评作业:老师评价学生作品,并且学生间互评。
以上就是小学美术常规课堂上课流程,教学目标明确,教学程序清晰。通过观察、体验、构思、描绘、设计和制作等逐级升高的美术教学活动,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合作、探究学习,帮助学生有效地掌握基本美术知识与技能,发展视知觉能力、美术欣赏和表现能力以及对美术的综合运用能力。
二、翻转课堂的教学过程——“无序”
与常规美术课堂的“有序”相比,美术翻转课堂是质疑问难的场所,是通过对话探求真理的地方。学生的知识内化往往是通过小组之间的交流和教师的个性化指导而实现的,学生间的讨论、师生间的讨论成为了课堂的主旋律。因此,常规课堂中的那种“有序”必然被打破,取而代之的是“无序”。
1.设计思路。本节课重要是如何把教学目标转化为达成目标,让学生清晰看到通过什么样的途径达到什么样的认知程度。其次是把教学重难点转化为各种问题,使自主学习变得可以操作。然后是帮助学生完成“任务单”并提供其它配套学习资源,并在课堂教学过程中组织学生开展讨论汇报、课堂检测、进阶作业、协作探究、展示质疑、多元评价等环节,并在必要时给予问题引导,使学生自己发现存在的问题,从而解决问题,获得真理性认识,体验学习成就感。
2.前期准备。为了更好的实施翻转课堂,徐老师将本节课的知识点以故事形式制成微视频传到QQ群中,供学生课前预习。视频中以皮影戏《孙悟空》为背景,一步步引出皮影人物孙悟空的制作过程,从而激起学生对皮影制作的好奇心和想要亲自动手制作皮影的欲望。同时设置课前“任务清单”让学生思考:皮影的起源;皮影会动的秘密;设计剪影还有什么方法。
3.课中实施。学生根据昨晚预习和微视频的问题进行解答问题:(1)皮影的起源问题;(2)皮影会动的秘密问题;(3)设计剪影还有什么方法?第三环节:解决疑惑。师:昨天晚上相信有的同学们看完视频,已经迫不及待的尝试制作了,那你们在制作的过程中,有没有感到困难的地方生(1)所要制作的剪影图形要尽量大一些,因为太小的话容易把剪影的纸弄破;(2)我不会用线打一个结。师:(示范)将线打结。第四环节:课堂制作剪影。每四人一小组,设计剪影形象并由组长编排故事。制作会动的剪影。第五环节:展示评价。在评价环节避免以感情为评价标准,徐老师引导学生从创意、造型、剪影的灵活度以及剪影故事的编排等方面进行评价,选出三个由不同小组制作的剪影,每一份最佳作品为本组成员获赞。第六环节:知识拓展。播放代表性的优秀剪影作品。
(一)看似“无序”,实则是教师组织的结果
首先教师对学生所遇到的操作性问题或疑难点进行讲解,演示操作过程。接着,向学生抛出具体的实践活动任务,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虽然,课堂上看上去非常的嘈杂,但是教师并未闲着,而是巡视并观察各小组的进度,并在适宜的时候进行指导或辅导,引导学生的探究方向。
(二)看似“无序”,实则是对教师能力的挑战
翻转课堂活动组织对教师的教学能力有了更高的要求。教师要在课堂中敏感地意识到多数学生的困惑,及时形成解决方案并给予指导。任课教师既要有扎实的本学科知识、广博的跨学科知识储备,又要有敏锐的思维能力。同时具备较强的课堂讨论组织技巧和引导能力,从而有效地引领课堂讨论活动。充分带动起课堂的气氛,这对一些教师来说,是一个不小的挑战。其有利于学生对学习责任感增强、课堂中师生互动、合作学习增多、有利于发展学生思维的自主性、灵活性和创造性。
参考文献:
[1] 2011年义务美术课程标准[M].济南:山东美术出版社,2015.
[2] 尹少淳.美术及其教育[M].长沙:湖南美术出版社,19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