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利用综合音乐感教学法提高高师学生的音乐感受力

2016-07-09 11:07李智畅言
文艺生活·下旬刊 2016年8期
关键词:音乐表现力

李智 畅言

摘 要:对于我们高职音乐专业的教师而言,要教授好学生音乐课,不但要了解学生学习音乐所必需的心理能力以及如何去发展这种心理能力,还要提高学生对音乐的感受能力,以及如何通过这种能力来表现音乐,从而更好地为表现音乐而服务。

关键词:综合音乐感;音乐感受力;音乐创造力;音乐表现力

中图分类号:G633.9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6)24-0204-01

综合音乐感教学法是产生于美国本土的一种教学法。最初是作为音乐专业学习的一门课程,后来推广到非专业的音乐教育领域。由于“音乐体验本身的直接根源在于人类的本性之中”,所以我们根据天生的因素,利用综合音乐感教法有目的有步骤地来培养学生的音乐感受能力和音乐创造能力是必要的可行的。

一、重视音乐的感知能力

感知能力又称音乐听觉能力,音乐的感知能力是通过聆听来实现的。有了真实情感与音乐的联系,就可以进入聆听音乐的阶段了。但最初聆听的音乐作品,必须是具有鲜明情感体验的音乐作品,这样对初听者而言,才能对音乐情绪具有敏锐的观察能力和理解能力。在教学中我们利用综合音乐感训练学生感知能力,最通常的方式是视唱或听唱的方式来再现音乐的音响过程的形式。在这一阶段我们要结合乐理中的知识进行教学。比如把音乐作品中的主旋律进行视唱、听唱,在视唱与听唱过程中熟悉音乐的旋律、从乐曲的调式、音程、和弦了解音乐作品的旋律特点,从旋律中的稳定音不稳定音在到不稳定音的解决等,体验松弛、紧张、松弛的过程,体验音乐情绪的变化,去感知音乐体验音乐作品特色。除此之外,还要了解乐器的分类及其表现特点,就弦乐而言表现的特点也不尽相同。例如:“二泉映月”这首乐曲中,我们感受到的不可能是欢乐和激情的情绪,乐曲中低沉的音调会使我们感受到凄凉和哀怨,反映出瞎子阿炳的悲惨人生。但具体的感情的感受人与人是不尽相同的,他们会体验到不同的感受,每个人在聆听中把外在于自己的客体,变为主题体感受的一部分,这就是音乐感知能力的体验过程。

二、加强音乐记忆能力

音乐的记忆能力是指大脑听觉思维的音乐表象储存能力。音乐记忆是每一位音乐学习者、从事音乐专业的表演者以及音乐教育者所必须具备的能力。因为,离开音乐记忆,人复杂的音乐心理活动就不复存在,音乐知识经验得不到积累,音乐学习也无法进行,人在音乐中的个性品质和聪明才智也就不能发展。音乐是时间的艺术,也是诉诸于人听觉的的艺术。音乐的音响材料是在时间中展现的并随时间运动而转瞬即逝的。音乐记忆能力是音乐活动中最基础的能力之一,记忆力通过记住音乐的主题、旋律、和声、调试、节奏、节拍、曲式等音乐前后对比和发展而获得整体的感知。如果没有掌握这些基本的音乐知识,就无法记忆音乐作品的某些特征。所以我们音乐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利用综合音乐感中的强化记忆能力,把这些有关的音乐知识传授给学生。

三、提高音乐感受力

这里说的音乐感受能力就是指我们对音乐的体验能力,也就是表现音乐时的情绪体验过程。对于这种体验的能力我们就称其为音乐感,也就是音乐的感受能力。音乐的体验,就其本质来说,乃是情绪体验,只有通过情绪才能理解音乐的内容,因此对音乐发生情绪反应的能力应当是音乐感的核心”。这种感受音乐的能力是有可塑性的,它是通过聆听来完成的。马克思曾经说过“对于没有音乐感的耳朵来说,最美的音乐也毫无意义”。音乐是声音的艺术,我们只有在聆听的过程中才能感受到音乐所要表达的情绪和音乐内容。要想培养学生的音乐感受力,我们首先要聆听音乐,只有在自己的情绪与音乐联系在一起的时候,才能反映出这种音乐的创造能力。在教学中我们把综合音乐感教学法融进教学中,我选择情感鲜明、节奏明快、旋律优美的音乐作品,只有对这样的作品反复的聆听,才能在多次聆听后,有可能为我们的听觉所感受进而更好地表现音乐。心理学家告诉我们,一种对象作用于我们直觉的时间越长,它留给我们的意识的印象越深。一首乐曲,无论你怎样去注意听它,它注定都要结束,若要加深它的印象,掌握它的特征,就需要重新的接触它、感受它、理解它。但是音乐作品必须是完整的,因为人们在掌握一定的视唱能力或者是演唱能力之前是无法完整地表现音乐的整体形象的,但是,人们却在聆听音乐中能完整地感受音乐、理解音乐,人们也只有在熟悉的过程中才能体验出音乐情绪的感受能力,从而提高学生的感受力。

总之,任何一种能力都是在音乐感受能力上发展起来的,又促进音乐整体感受能力发展的。音乐的每一种能力,都有其作为知觉能力发展的一面,但事实上,这些知觉能力都离不开情绪的体验,在音乐各种能力中,各种音乐能力是相互依赖的,也是相辅相成的,任何一种能力也不能在完全缺乏其它能力的情况下存在,他们是密不可分得的,音乐就是建立在感受能力基础上的创造性表现音乐的能力。这种综合音乐感教学法对我国的音乐教育尤其是高师基础教学阶段和教育改革有着很大的启迪和借鉴作用。

参考文献:

[1]马淑慧.音乐艺术[J].上海音乐学院学报,1985(01).

[2]捷普洛夫.音乐能力心理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0.

猜你喜欢
音乐表现力
论钢琴教学中学生音乐表现力的培养
如何提高高师学生的音乐表现力
钢琴教学中“音乐表现力”的培养和训练研究
浅谈钢琴演奏技巧和音乐的表现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