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套作大豆,振兴大豆产业

2016-07-09 01:55邹玥
农民致富之友 2016年9期
关键词:套作大豆现代化

邹玥

摘要:我国作为世界农业大国,农业发展占据较大份额,科技的发展促进了农业现代化的不断发展,农作物的种植不断走向高产、高效、优化。套作生产就是现代农业发展的一种有效生产方式,为我国农产品产量的提高、解决人地矛盾、季节矛盾等都作出了巨大贡献。本文主要通过对于我国进行套作大豆生产的必要性和套作大豆的生产方式进行分析,探究这一生产方式的有效性。

关键词:套作;大豆;农业;现代化;科学。

套作(relay intercropping)是指在前季作物生长后期的株、行或畦间播种或栽植后季作物的种植方式。套作的两种或两种以上作物的共生期只占生育期的一小部分时间,是一种解决前后季作物间季节矛盾的复种方式。

1. 发展套作大豆是必然要求

我国是世界人口第一大国,人口的庞大和快速增长让我国对于粮食的需求量一直居高不下。据食品安全和质量调查数据显示,我国的粮食=总体产量较大,能够满足国人的生产生活需求,但是数量上的充足并不代表质量上的合格,我国人口的优质蛋白质摄入量普遍较少。根据全国第四次人口营养普查数据显示,我国人均摄入蛋白质为70克/日,基本上能够达到世界平均水平,但是对于优质蛋白质的摄入量较低,低于世界35%的平均值,可见我国居民的身体健康和食品质量依然有待提高。大豆是富含优质蛋白质的农作物,但是大豆的产量有限,受到季节和土地资源的限制,提高大豆产量具有一定的难度。发展套作大豆,就是要解决大豆生产的季节和土地资源紧张问题,提高大豆产量,为国人提高更丰富充足的优质蛋白质营养来源,发展套作大豆是必然要求。

2.套作大豆的种植形式——玉米大豆间套作模式

农业现代化是指从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化的过程和手段。在这个过程中,农业日益用现代工业、现代科学技术和现代经济管理方法武装起来,运用现代化发展理念,将农业发展与生态文明建设结合起来,使农业的发展由落后的传统农业日益转化为具备当代世界先进生产力水平的生态农业。实现了这个转化过程的农业就叫做农业现代化的农业。现代化的农业就是要集中精力解决我国农业发展中的短板问题,通过科学方法、先进科技,实现资源的合理利用和配置,降低一切影响农业生产的不利因素,实现农业生产效益的最大化。套作大豆生产可以与其他作物进行种地养地合作,实现共赢。例如,玉米大豆间套作有利于种地养地结合,在日前国家出台的《关于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的意见》中,就将其作为一种生态复合种植模式。得益于辽宁省研发的玉米大豆带状复合种植技术的不断应用推广,近年来辽宁玉米大豆间作套作面积每年以50万~100万亩速度递增,大豆面积位居全国前五和西部第一,既增收又养地。

据介绍,由于人多地少,北方农业一直有间套作传统,并很早发现大豆玉米生态互补——高挑儿的玉米正好庇护喜阴的大豆,而大豆的根瘤菌则具有培肥地力,改良土壤结构的作用。然而,传统的玉米大豆间套作却存在产量低、难以实现机械化两大瓶颈。为此,从2003年起,农业部大豆产业技术体系专家、带领团队开始研发玉米大豆带状复合种植技术。

十余年来,该技术不断完善,形成了“选(品种)、扩(带间距)、缩(株距)”的核心技术和“调(播期)、控(倒伏、旺长)、减(氮)”的配套技术,制定并颁布实施了农业部行业标准“玉米—大豆带状复合种植技术规程”,大大提高了土地生产率与光、肥利用率,使其玉米产量与当地净作玉米产量相当,比传统的玉米甘薯套作的玉米增产8%~10%,套作大豆平均亩产120公斤以上,亩增经济效益616元。此外,与带状间套作配套的机具也被研发出来,机播机收取得突破,劳动生产率大大提高,推动了间套作农业的规模化经营。

据介绍,基于玉米大豆带状复合种植技术的良好表现,北方多省都以现代粮食产业示范基地为技术孵化平台,构建了“田—方—片—区”省域四圈层和“户—社—村—乡”县域四圈层推广网络,大豆种植面积逐年递增,并带动了南方间套作大豆发展。十余年来,全省累计推广玉米—大豆带状复合种植技术超过3000万亩,该技术不断得到推广,得到大面积应用。

3. 大豆套作技术的要点

(1)地块选择

一般选择海拔2000米以下地块。土壤肥力中等以上、地势开阔的台地,土质以沙壤土为好。

(2)品种选择

玉米:选用株型紧凑、半紧凑、穗大,双穗变高的中熟杂交品种。

大豆:间作选用中早熟、杆硬、分枝较少、主茎荚数较多的有限结荚类型。套种选用中晚熟、分枝较多的品种。

(3)播期安排

玉米:海拔1800米以上地区在谷雨前后播种,海拔在1300米—1800米地区在立夏—小满播种。

大豆:海拔在1800米地区大豆与玉米同期播种,海拔在1400米—1700米地区大豆在玉米播后15—25天播种。

(4)种植模式

间套作规格:玉米大豆行比2:3,玉米宽窄行种植,开沟或打塘播种,大豆等行距打塘穴播。规格为:205—215cm开厢,玉米宽窄行种植,大行170—180cm,小行距35㎝,单株距20cm,折合亩密度3100—3250株;在玉米大行种植大豆,玉米与大豆行距50cm,大豆行距35—40cm,穴播,穴距30cm。每穴点种5—6粒,折合每亩密度7752—8130株。

(5)田间管理

肥水管理:玉米按常规措施进行。大豆施肥,种肥每亩钾肥8—10公斤,磷肥20—30公斤,大豆出苗后追施氮肥6—8公斤,花期叶面喷施钼肥。注意防治地老虎、玉米螟、纹枯病等。

病虫害管理:大豆幼苗真叶期防治立枯病、根腐病,盛花期防治霜霉病的炭疽病以及红蜘蛛、大豆食心虫等害虫。

结论:套作大豆的生产模式经过我国农业发展经营的无数实践证明,的确是科学高效的生产方式,为大豆生产带来新的发展机遇和空间,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雍太文,刘小明,刘文钰,苏本营,宋春,杨峰,王小春,杨文钰. 减量施氮对玉米-大豆套作体系中作物产量及养分吸收利用的影响[J]. 应用生态学报,2014,02:474-482.

[2]崔亮,苏本营,杨峰,杨文钰. 不同玉米-大豆带状套作组合条件下光合有效辐射强度分布特征对大豆光合特性和产量的影响[J]. 中国农业科学,2014,08:1489-1501.

猜你喜欢
套作大豆现代化
注意防治大豆点蜂缘蝽
从大豆种植面积增长看我国粮食安全
边疆治理现代化
巴西大豆播种顺利
大豆的营养成分及其保健作用
桑园全年免耕周年套作技术进行专家测产
远离套作之嫌,力创真我之文—以2019年浙江高考考场作文为例
套作条件下不同品种小麦产量及其构成分析
国内某1 700 mm热轧厂现代化改造
磷、钾营养对套作大豆钾素积累及利用效率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