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玉娟
【摘要】 抑郁是伴随癫痫出现的最常见精神症状,抑郁症的发生同时会加重患者癫痫病情,约有30%的癫痫患者受此影响。长期以来对其发病机制认识不足,将抑郁症认为仅是癫痫的伴随症状,近些年大量研究表明癫痫和抑郁症具有相同的神经生物学发病机制。对该病的早期诊断和治疗,有助于改善癫痫患者预后状况。然而该病的临床表现不典型,且多样化,导致漏诊率较高。本文笔者将从发病机制、诊断和治疗等多方面介绍近些年癫痫伴抑郁的研究进展,为该病早期诊断和治疗提高帮助。
【关键词】 癫痫; 抑郁症; 进展
中图分类号 R742.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805(2016)9-0163-02
doi:10.14033/j.cnki.cfmr.2016.9.091
癫痫是一种常见的、多发的神经系统疾病,患者常受到不定期癫痫发作痛苦的折磨,同时大量研究表明,抑郁、注意力缺陷和精神病等情绪障碍常会伴随癫痫出现[1-2]。其中,抑郁症是最常见的伴发症,癫痫控制较好的患者抑郁症发生率为10%~20%,控制不好的的患者发生率为20%~60%,且癫痫患者的自杀率是普通人的10倍[3-4]。抑郁症不仅仅会严重降低患者的生活质量,同时会引起癫痫发作频率的增加,从而降低癫痫预后状况[5]。故本文笔者将从发病机制、诊断和治疗等多方面介绍该病的研究进展。
1 癫痫和抑郁的发病机制
1.1 神经递质活性改变学说
临床研究表明,癫痫和抑郁具有相同的发病机制,且存在一种双向关系,即癫痫患者易出现抑郁症,抑郁患者出现癫痫症状的概率也较大[6]。目前认为,诱发抑郁的主要因素是5-羟色胺(5-HT)、多巴胺(DA)和去甲肾上腺素(NE)等神经递质的受体功能异常及其数量减少[7-8]。对于癫痫伴抑郁的发生机制尚无统一认可的解释,但部分癫痫动物模型表明,神经递质功能低下易引发致痫灶的点燃,同时会加重癫痫病情,增加癫痫发作的易感性[9-10]。PET技术的应用发现,抑郁患者、伴或者不伴有抑郁的癫痫患者海马区中的5HT1A受体均减少且结合力下降,且癫痫伴抑郁患者海马区中的5HT1A受体减少和结合力下降更明显。颞叶癫痫患者病灶侧和对侧的海马、岛叶、前扣带回、外侧颞叶新皮质、中缝核与病侧的杏仁核等部位5HT1A的结合力明显降低,且前扣带回部位的5HT1A与抑郁分级量表的评分有关[11-12]。
1.2 脑功能改变
大脑是人类情绪的控制中枢,研究表明,抑郁患者的异常部位涉及到颞叶、额叶,以及相关的丘脑、纹状体和皮质[13-14]。静息状态下抑郁症患者部分脑区出现功能异常,如左前扣带回、右后扣带回、右颞上回、额中回、右额下回、右脑岛、基底核等[15-16]。静息状态磁共振研究发现,双侧丘脑、岛叶、尾核及右侧前扣带回与颞叶癫痫患者的抑郁发生相关。此外,在额、颞叶癫痫发作时,SPECT的证据显示,相应脑叶部位血流灌注增加,额、颞叶功能异常与癫痫、抑郁的发生密切相关[17-18]。
1.3 心理与神经生物学
癫痫及缓解期患者均出现不同程度的心理异常,然而对这种异常与抑郁进行系统评估的并不多。Hermann等用乐观/悲观量表、CES-D和BDI对癫痫并发抑郁的归因方式与自觉无助感的理论相关性进行研究,发现它们之间的相关性较强,当对颞叶癫痫的偏利性、性别、发病年龄和年龄等模糊变量进行控制后,相关性则更加显著。Schmitz等[19]对无抑郁和伴抑郁的癫痫患者的社会心理和临床参数进行比较发现,癫痫伴抑郁患者平均年龄偏大,但社会职能并无显著差异。
2 癫痫伴抑郁的诊断现状
癫痫患者抑郁症状的诊断和及时有效的治疗,对于改善患者生活质量至关重要。在调查癫痫伴抑郁的诊断状况中,发现大多数医生对患者的精神障碍不够关注,且80%的神经内科医生对抑郁症的常规筛查不够了解。癫痫伴抑郁的诊断应该由专业资格的神经内科医生按照诊断标准进行。现有的诊断标准有《国际疾病分类》第10版和《精神障碍疾病的诊断和统计手册》第4版,这两个标准中均将其定义为一种持续的抑郁心境,其主要症状包括丧失乐趣、情绪低落和缺乏兴趣,抑郁患者的诊断具备不少于1条以上症状[20-21]。
3 癫痫伴发抑郁的相关因素
(1)致痫灶位置:对癫痫伴抑郁患者进行功能影像学检查结果表明左侧大脑半球的代谢和血流量低于右侧大脑半球。颞叶癫痫等患者反复的癫痫发作容易引起前额叶功能错乱,而前额叶边缘系统和皮质等位置葡萄糖代谢降低以及血液循环异常均会显著影响患者表达感情,最终会更容易罹患抑郁症。(2)癫痫手术:大部分患者在行癫痫患侧颞叶切除术后的一个半月内发生抑郁,且术前有过抑郁症状的患者,术后发病率更高。美国弗吉尼亚州大学研究认为对癫痫患者行右大脑半球术,抑郁发生率更高。(3)发作频率:抑郁发生率随着患者癫痫发作频率的加大逐渐升高。(4)性别和发病年龄:根据国内外统计发现,女性癫痫患者和晚发型癫痫患者抑郁发生率均较高[22-24]。(5)社会心理:比较早发和晚发癫痫伴抑郁的两组患者,后者社会心理学事件较早发者多。(6)精神病家族史:据调查,50%以上的癫痫伴抑郁患者有精神病家族史,且抑郁是最常见的。
4 治疗
早期诊断发现以及及时治疗癫痫伴发的抑郁症,可以降低癫痫发作频率,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4.1 抗癫痫治疗
治疗癫痫药物种类繁多,作用机理相当复杂,且部分药物之间存在相互作用,如去氧巴比妥、苯妥英钠、苯巴比妥和卡马西平等药物可以强效诱导肝药酶,从而对其他药物产生影响,如抗抑郁药的作用[25-26]。所以,对癫痫伴发抑郁的患者应当使用对肝药酶作用微弱的药物,如左乙拉西坦、氨己烯酸、托吡酯和加巴喷丁等。同时不同的药物对患者认知能力的损害也不相同,如:乙琥胺对患者行为、情感和智能均有不良影响;苯二氮类药物对患者注意力和短期记忆均会造成不良影响;苯巴比妥会引起患者出现注意力缺乏、记忆障碍和精神迟缓等现象;而丙戊酸钠对认知功能可能有改善作用。同时某些药物,如γ氨基丁酸能类,剂量使用过大会引起患者抑郁,如巴比妥、噻加宾、托吡酯和氨己烯酸类。因此在治疗癫痫时需注意药物间的相互作用、用量以及给患者造成的不良影响[27]。
4.2 抗抑郁治疗
抗抑郁药物使用不当会引起患者癫痫病情恶化,因此临床医生在使用抗抑郁药物时,应注意药物剂量,把对癫痫的影响降至最低。其中三环类药物对肝药酶的抑制作用较强,进而降低抗癫痫药的代谢速度,导致血药浓度升高,同时会降低癫痫发作阈值,应谨慎使用。
目前大多数学者将SSRI类抗抑郁药物作为治疗癫痫伴抑郁的首选药物,其具有耐受性好、安全性高等显著优势,同时西酞普兰是目前治疗癫痫伴抑郁的唯一一种不抑制肝药酶的SSRI类药物,且类SSRI药物与认知行为疗法联合治疗癫痫伴抑郁效果显著。
癫痫和抑郁有着相同的神经生物学发病机制,癫痫患者普遍存在生活质量差以及明显的抑郁心境,因此在治疗癫痫的同时,应加强对患者的抑郁症进行针对性治疗,进一步探求该病可能的发病机制及合理的治疗,并把抑郁的处理纳入整个治疗方案的核心内容中。
参考文献
[1]杨新,郭丽蓉.癫痫患者伴发抑郁的临床分析[J].医学信息,2012,25(12):67-68.
[2]柏彩云,黄承繁,黄信荣,等.认知疗法合并帕罗西汀治疗癫痫伴发抑郁对照研究[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2,6(5):1-2.
[3]陈蕾,周东.癫痫伴发抑郁的研究进展[J].国际神经病学神经外科学杂志,2006,32(2):146-148.
[4]陈伟荣.艾司西酞普兰与西酞普兰治疗癫痫抑郁症状的临床疗效对比[J].现代诊断与治疗,2015,26(16):3679-3680.
[5]梁艳玲,薛峥,康慧聪,等.56例成年癫痫患者抑郁、焦虑的临床评估及危险因素分析[J].神经损伤与功能重建,2014,9(1):31-35.
[6]龙发青,张明之,许虹.癫痫伴发抑郁和焦虑的研究进展[J].云南医药,2008,29(3):323-326.
[7]王玮,李云.癫痫伴抑郁的研究进展[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15,18(9):122-124.
[8]蒋国卿,王炯妹,范明月,等.中西医结合对癫痫伴有抑郁的发病机制及治疗的研究进展[J].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2011,9(10):1247-1249.
[9]余璐,郑金瓯.癫痫患者抑郁障碍的神经功能影像学改变[J].医学综述,2013,19(16):2976-2978.
[10]刘肇绩,王文杰,傅俊华,等.DYRK1A表达与难治性颞叶癫痫的相关性研究[J].中外医学研究,2015,13(23):1-3.
[11]韩乃晋.内侧颞叶癫痫脑缺省模式网络改变的功能MRI分析[J].中国医学创新,2012,9(17):75-76.
[12]刘青峰,任榕娜,杨鹏范.难治性颞叶癫痫患者的病理学研究[J].中国医学创新,2010,7(15):156-158.
[13]Price J L,Drevets W C.Neural circuits underlying the pathophysiology of mood disorders[J].Trends Cogn Sci,2012,16(1):61-71.
[14]卢颖瑜,秦兴华,黄秉文.成人症状性癫痫患者生活质量及自我效能评价分析[J].中国医学创新,2015,12(32):8-11.
[15] L W,D F H,I B H,et al.A systematic review of resting-state functional-MRI studies in major depression[J].Affect Disord,2012,142(1/3):6-12.
[16]王丽,姚志剑,滕皋军,等.抑郁症静息状态的功能核磁共振成像研究[J].中华精神科杂志,2008,41(1):25-28.
[17] Hecimovic H,Santos J M,Carter J,et al.Depression but not seizure factors or quality life predicts suicidality in epilepsy[J].Epilepsy Behav,2012,24(4):426-429.
[18]蓝崧,张伟国.颞叶癫痫合并抑郁焦虑的临床评估及联合用药分析[J].中国医学创新,2015,12(23):125-127.
[19] Schmitz E B,Robertson M M,Trimble M R.Depression and schizophrenia in epilepsy:social and biological risk factors[J].Epilepsy Res,1999,21(35):59-68.
[20]王婷.癫痫伴发抑郁的诊断及心理干预研究新进展[D].重庆:重庆医科大学,2012.
[21]王婷,蒙华庆,胡华.心理干预应用于癫痫伴发抑郁患者的研究新进展[J]. 重庆医学,2012,41(12):1221-1223.
[22]陈魁,潘英福.慢性颞叶癫痫后抑郁的基础研究进展[J].中华临床医师杂志(电子版),2011,5(16):4788-4790.
[23]黎前明.氟西汀治疗癫痫伴发抑郁的疗效和安全性[J].中外医学研究,2013,11(29):22-23.
[24]许振强.癫痫所致精神障碍的临床分析[J].中国医学创新,2013,10(30):111-112.
[25]孙建英,迟兆富.抗癫痈药物的相互作用及其机制[J].中华神经科杂志,2004,36(3):219-221.
[26]谢玲银.帕罗西汀治疗癫痫伴发抑郁的疗效和安全性[J].中国医学创新,2015,12(23):141-143.
[27] Schmitz B,Mula M.Depression in Epilepsy:Mechanisms and Therapeutic Approaches[J].Ther Adv Neurol Disord,2009,38(5):337-344.
(收稿日期:2015-11-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