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文 丰先红 罗孝贵 李健 杨晓 刘显福
摘 要 介绍翼首草的形态特征、分布、栽培技术、田间管理、病虫害防治和采收加工,以及市场前景,为翼首草栽培提供参考。
关键词 翼首草;栽培技术;市场;甘孜州
中图分类号:S567.239 文献标志码:B DOI:10.19415/j.cnki.1673-890x.2016.26.004
翼首草系川续断科翼首花属植物,全世界翼首花属植物约25种,主要分布于地中海、亚洲中部及非洲,我国仅有匙叶翼首花(Pterocephalushookeri(C.B.Clarke)Hock.)和裂叶翼首花(Pterocephalusbretschneideri(Bat.)Pritz.)两种,主要分布于云南、四川、西藏东部和青海南部,其中匙叶翼首草为藏医习用。藏语名为榜孜毒乌、榜子毒乌、榜孜夺吾等,在“南派藏医药”中,翼首草被喻为地上“七种仙草”之一,应用广泛[1,2]。藏医学认为,翼首草具有清热解表,解毒,退烧,清心凉血,去风湿,止痛的作用,用于治疗瘟毒,新旧热病、垢甲病、痹症、痢疾、关节炎等症[3-7]。随着藏药国药准字号“然降多吉”的投产,以及藏药市場的不断拓展,翼首草的需求量不断加大,翼首草人工栽培势在必行。
1 形态特征
翼首草为多年生无茎草本,高30~50 cm,全株被白色柔毛;根粗壮,木质化,近圆柱形,直伸,多条扭曲,表面棕褐色或黑褐色,里面白色,长8~15 cm,直径1.5~2.5 cm[8,9]。葉全部基生,成莲座丛状,叶片轮廓倒披针形,长5~18 cm,宽1~2.5 cm,先端钝或急尖,基部渐狭成翅状柄,全缘或一回羽状深裂,瘦果长3~5 mm,倒卵形,淡棕色,具8条纵棱,疏生贴伏毛,具棕褐色宿存萼刺20条,刺长约10 mm,被白色羽毛状毛。花期7-8月,果期9-10月。
2 翼首草在甘孜州的分布
翼首草生长在海拔3000m以上的向阳山坡、草地、林间和灌木丛地,喜日照充足、耐寒,怕炎热、干旱[10]。分布于西藏各地、青海、四川西部和北部、云南西北部等,甘孜州主要分布在贡嘎山以北、康定以西,康定新都桥、道孚八美和九龙等海拔3500~5000 m的地区。
3 栽培技术
3.1 选地与整地
翼首草为高山耐寒深根性植物,甘孜州翼首草人工种植应选择在海拔3000~3700 m高山区,宜选择深厚、疏松、肥沃、排水良好的夹沙土或冲积土壤进行栽培,地势高、干燥,土壤黏重、贫瘠的地块不宜栽种。整地前,施入腐熟的圈肥、土杂肥,2000~3000 kg/667 m2,然后深翻30 cm以上,使肥料与底土混合均匀,同时将土块打碎,整平、耙细,顺坡作宽1.2 m,高15 cm的厢,沟宽20 cm。土壤太干,应播前补墒,排水好的、坡度较大的地块可以平作。
3.2 繁殖方式
3.2.1 根茎繁殖
翼首草是多年生深根性植物,于秋季10-11月地上茎叶枯黄时野外采挖根茎移栽至大田,按株距行距30 cm×30 cm挖窝栽植物,窝深根据根茎长度而定,覆土3~4 cm,盖住新芽。也可采挖后沙藏至第二年春土壤解冻后移栽。方法是清除落叶后,室外先铺一层10 cm后细沙,沙子湿度以不聚成团为宜,其上摆放翼首草根茎,每株根茎相距3~4 cm,然后上面铺一层细沙,高于根茎3~4 cm,照此法,可摆放3层,最后盖沙10~15 cm后即可。每15 d查看上层沙子湿度,湿度不宜过大,掌握在30%~40%,湿度过大,翼首草根容易腐烂。
3.2.2 种子繁殖
采种:9-10月翼首草籽粒成熟时,选择健壮、无病害、种子饱满的植株采摘种子,种子宜边成熟边采收或分批采收,采收后及时晾晒,晒干后除去杂物,用麻袋或木箱包装并贮存于通风干燥处。
种子处理:播种前,用50℃热水浸种20 min,然后置于温暖、黑暗处催芽,待种子萌芽即可播种。
播种:翼首草一般采用种子直播。播种期在土壤解冻后,4月中旬-5月中下旬,条播或撒播。条播时,先在整好的地块按行距30 cm开沟,沟深4~5 cm,将种子用细土拌匀后均匀地撒在沟里,覆盖一层1~2 cm厚的细土,然后稍压实,以看不见浮籽为宜;撒播时,先将整好的地块表面扫一遍,除去垄面上的土块,使垄面保持平整,再将种子用细土拌匀后均匀地撒在垄面上,用细土薄盖。气温较低的地方,播后在上面覆盖草帘等保湿遮阴之物,既保湿保温又能防杂草。播种量为6~7.5 kg/667 m2。
3.3 田间管理
3.3.1 间苗、定苗
播种后一般经40~50 d即可出苗,出苗后,应将覆盖物撤除,以利于幼苗生长。苗出齐后,长至10 cm左右时,应及时间苗,密度过大、通气不良易发生腐烂,一般以30 cm×30 cm的株行距间苗,每窝留苗1~2株,间苗时要尽量不让留苗受伤,间苗按去弱留强原则。多余的健壮苗用于补栽或另找地块栽植。
3.3.2 中耕除草
翼首草生长缓慢,在苗高4~5 cm时,应进行1次人工松土除草。待苗长至10cm左右时,结合间苗进行第2次中耕除草。以后每年中耕除草进行2~3次。
3.3.3 肥水管理
翼首草生长期内除一次性施足底肥外,还要适时追肥,追肥时间一般在播种后第2年或第3年,结合第1次中耕锄草667 m2施农家肥2000 kg左右。在干旱季节要及时浇灌,以浇透为宜,雨季时发生水涝应及时排水。
3.4 病虫鼠害防治
翼首草在高寒地区病害较少,不需防治。虫害主要是蚜虫,花期时,蚜虫危害花茎,刺吸汁液,使叶片皱缩、卷曲、畸形,发生时喷洒50%辟蚜雾超微可湿性粉剂2000倍液。高原地鼠对翼首草的为害较大,常被其采食地下根茎,导致植株整株枯死,一旦发现田间有地鼠为害时,应采取烟熏、灌水等方法。
4 采收、加工和贮藏
4.1 采挖年限、时间和方法
根茎繁殖一般第2年就可以采收,但最好不采收,作种源。种子繁殖一般播后3 a采收,以四年生以上的植株采收较好,7-8月翼首草现蕾后,挖取带花蕾的全草及根茎。采挖时选晴天进行,边挖边拣,将地上、地下部全部拾净。
4.2 采后加工、贮藏
采挖后要及时运回进行粗加工,一般洗净泥土、摊晒晾干即可,贮藏于通风、干燥、阴凉处。
5 市场前景
现代药理研究表明,翼首草中的主要成分为齐墩果烷型五环三萜皂苷类化合物和环烯醚萜类化合物。此外,还含有生物碱、黄酮苷、多糖等多种化學成分。帝玛·丹增彭措所著的《晶珠本草》记载翼首草解毒,清新旧热,治瘟病时疫,治风湿性关节炎、肠绞痛[4]。《藏药志》中记载,翼首草清热解表,解毒,退烧,清心凉血,祛风湿,止痛,可治感冒发热,肠炎,风湿性关节炎、热症、痢疾、麻疹、荨麻疹及食物中毒[5]。翼首草是藏民常用的药物之一,是国家准字号“然降多吉”胶囊和著名藏药“洁白丸”的主要原料之一,也是藏医习用药。
随着藏药翼首草化学成分、药理作用研究的不断深入及其药用范围的不断拓广,对其需求量越来越大。目前,商品翼首草主要以野生为主,由于长期过度采挖,致使野生翼首草资源接近枯竭。市场供不应求,目前市场价格达到120元/kg。
参考文献
[1]中国科学院中国植物志编辑委员会.中国植物志[M].北京:科学出版社,1988.
[2]青海省药品检验所.中国藏药[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96.
[3]宇妥·元丹贡布,马世林.四部医典[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87.
[4]帝玛尔·丹增彭措,毛继祖.晶珠本草[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12.
[5]中国科学院西北高原生物研究所.藏药志[M].西宁:青海人民出版社,1991.
[6]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药典委员会.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药品标准:藏药第一册[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5.
[7]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华本草》编委会.中华本草藏药卷[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2.
[8]关昕璐,阎玉凝,任子和,等.翼首草的鑒别研究[J].中国中药杂志,2004,29(11):1027-1030.
[9]刘圆,张浩,尚远宏,等.藏药甘松及翼首草生药学鉴定[J].时珍国医国药,2006,17(10):1891-1893.
[10]宝峰,尚永芳,李风庆.藏药材翼首草人工栽培技术[J].甘肃农业科技,2004(1):46.
(责任编辑:赵中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