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国外马克思主义视野中的美国金融危机

2016-07-09 02:07柴鹏孟媛
现代交际 2016年12期
关键词:资本论

柴鹏++孟媛

[摘要]站在马克思《资本论》的视角下,国外马克思主义学者正是在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前提下,使其研究在横向上超越了危机本身,在纵向上开拓了研究视野。而由于未把握住马克思《资本论》的本质,其研究深入的程度陷于停滞,其研究所持的立场趋于偏离。

[关键词]国外马克思主义 美国金融危机 资本论

[中图分类号]A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16)12-0051-02

2008年的美国金融危机影响深远且广泛,研究国外马克思主义视野中的美国金融危机,对我国的相关学术研究工作以及经济发展政策的制定意义现实而重大。本文将在立足国外马克思主义学者观点的基础上,从马克思《资本论》的视角,就其对美国金融危机的研究进行概括总结。

一、成就:对马克思主义基本原则的坚持

国外马克思主义学者对美国金融危机研究的成功之处就在于其从横向与纵向两个方面超越了危机的本身,前者体现为研究领域的超越,后者则是时间节点的超越。

(一)横向:对美国金融危机的分析超越了其本身

国外马克思主义学者对美国金融危机的分析起初只是将其视为次贷危机和金融领域的信用危机,并将发生的原因归于华尔街与美国政府金融监管的失误。但随着研究的深入,学者们的分析逐渐超越了美国金融危机本身,深入到了隐藏在金融危机背后的资本主义制度、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以及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思想理念等各个方面。例如,美国马克思主义学者罗伯特·布伦纳就认为自20世纪70年代美国滞胀危机以来,整个资本主义世界始终都存在着实体经济持续性生产过剩的危机,由此导致了利润率普遍地持续性下降,在里根和撒切尔夫人新自由主义政策的刺激下,实体经济的资本开始大量转入金融领域,从而使得金融泡沫不断扩大,为危机的爆发埋下了隐患。正如布伦纳在与韩国左翼学者丁圣镇访谈时所指出的那样:“正如我所强调的,这是一场马克思式的危机,因为危机的根源在于利润率的长期下降并难以恢复,这是至今为止资本积累速度长期减缓的根本原因。”[1]

此外,美国马克思主义学者山姆·韦伯指出:“金融化是新自由主义资本积累和治理模式的产物,也是美国资本主义体制的弱点和矛盾发展的结果。”[2]而时任法共机关报《人道报》主编的皮埃尔·洛朗也提到:“金融危机之所以发生,部分资本家在股市上玩火、投机活动失控等都只是表象,透过其面纱所映射出的资本主义制度的漏洞更应引起人们的关注。”[3]最后,英国马克思主义学者伊斯特凡·梅扎罗斯早在金融危机爆发之前就说道:“资本主义对剩余价值的追逐促使资本主义向全球扩张,并将世界所有国家和地区都纳入到资本主义体系……全球资本的扩张必将与民族国家的保护主义之间产生不可调和的矛盾。”[4]由此预测到了美国金融危机从内部向全球扩展的趋势。可以看出,国外马克思主义学者主张“不能把这次危机仅仅看成是金融危机和经济危机,它是经济、社会、文化和生态等的全面危机”[5],其对美国金融危机的探索超越了初始时的表面现象,从横向上深入到了金融领域之外的各种社会关系和建设领域之中。

(二)纵向:拓展了美国金融危机的研究视野

如果说,国外马克思主义学者对美国金融危机的探析在横向上从金融经济领域拓展到了政治文化和社会历史等领域的话,那么在纵向上,学者们依旧超越了美国金融危机的本身,即以时间轴为基线,将研究的视野扩大到了过去的历史与未来的展望。学者们不仅仅分析当下阶段美国金融危机的现状特征、严重程度与波及范围等,更是从金融危机发生之前的资本主义发展历史中去寻找危机的根源所在以及在立足历史与当下的基础上进一步推测未来资本主义的变化趋势、发展前景及其建设重构。比如说,长期进行系统化研究的美国学者罗伯特·布伦纳对美国金融危机的预测正是基于20世纪70年代美国滞胀危机和新自由主义思潮在资本主义市场经济中大行其道以来,资本主义利润率不断下降、金融泡沫持续扩大以及实体经济生产过剩与金融虚拟经济刺激性扩张之间矛盾不断深化的这段世界经济历史而进行的。

在资本主义未来的发展变化和建设重构方面,伊斯特凡·梅扎罗斯认为:“当前全球资本制度已经达到成熟和饱和的矛盾顶峰……由于资本主义国家政府因不愿意采取根本性解决措施……采取局部性的解决方案已经不能改变资本主义走向毁灭的命运。”[6]美国马克思主义哲学家贝特尔·奥尔曼也指出:“资本主义造成了资本过剩、商品过剩和劳动力过剩,这些都内生于资本主义制度,因此,资本主义不仅迷失了发展方向,而且正在走向崩溃。”[7]而埃及马克思主义学者萨米尔·阿明针对美国金融危机背景下资本主义内部的矛盾现状,更是提出了要建立由美国南北工人阶级组成的开放性以及多样性联合的“新国际”体系以取代资本主义的剥削制度。由此可见,国外马克思主义学者不仅从当下的危机中寻找到了资本主义的内在现象,更是从纵向上透过当下,从过去的历史与未来的推测之中探索到了资本主义的许多本质性内容。

二、缺失:对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本质性遗漏

国外马克思主义学者对美国金融危机分析的缺失之处主要表现在对危机本身探索的深入程度以及对待资本主义的两种截然不同的态度两个方面。

(一)囿于表面:研究中马克思主义本质的挖掘有待进一步深化

综合来看,国外马克思主义学者对美国金融危机根源的研究主要集中在资本过度积累、实体经济生产过剩与资本主义利润率下降以及新自由主义这几个方面。其基本思路就是:自1929年经济大危机与20世纪70年代美国滞胀危机以来,资本累积过度、消费者消费能力不足,导致资本主义实体经济生产过剩、利润率普遍下降,而里根总统与撒切尔夫人的新自由主义政策则使得资本大量地流向金融领域,由此扩大了金融经济的泡沫,使得虚拟经济与实体经济日益脱节,伴随着资本主义将整个世界经济连结在一起的历史进程,这种泡沫一旦破裂,就将是虚拟领域和实体领域的世界性经济危机。正如英国马克思主义学者特里·伊格尔顿所言:“愈演愈烈的国际竞争不断压低利润率……使全球经济增长的速度大大放缓……在这样的背景下,里根和撒切尔得以横空出世……资金源源不断地从制造业涌向服务业、金融业和通讯产业。”[8]这些分析是国外马克思主义学者的成功之处,亦是其有待进一步深化的地方。

马克思曾说道:“资本是一种社会生产关系。它是一种历史的生产关系。”[9]在这种关系的背后,隐藏的是资本“无限发展生产力、全面发展生产与消费、扩大流通、传播文明与鼓励竞争的趋势”。[10]而这些趋势又决定了资本主义私有制之下的生产关系在再生产的过程中使劳动异化以及剥削更加文明和隐蔽的同时,还使得资本从独立分散走向集中累积,而“由于金融资本的财富效应,全球财富的绝大部分不仅流入金融领域,而且倒吸着许多产业资本投向金融领域”[11],由于金融资本“只是代表取得收益的权利,并不是代表资本”[12],因此,当其超越实体经济的增长时,泡沫危机就会降临。国外马克思主义学者的分析固然在坚持马列主义原则立场的前提下深入探讨了危机的根源,但是这种深入更多地还是停留在事物内部因素的层次上面,缺乏在马克思主义对资本主义本质研究的基础上对美国金融危机的本质性探索,尤其是较为缺乏资本主义生产和资本运动规律视角下的分析,导致其研究没有真正从本质上触及到美国金融危机的根源。

(二)立场偏离:对资本主义的幻想心理与激进偏执

如果说国外马克思主义学者对美国金融危机的探析在其发生的原因方面,尚未真正地在立足马克思《资本论》思想原则立场的前提下较多地触及到本质现象的话,那么在危机之后,当下资本主义的应对措施以及未来资本主义的建设重构方面,国外马克思主义学者的研究存在着不同程度上的对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偏离。如法国经济学家托马斯·皮凯蒂在《21世纪资本论》中所表现出来的思想观,虽然专著关注的重点是金融危机之后资本主义社会财富与收入的不平等问题,但其“维护资本主义制度,却要消除制度性弊病……没有研究资本主义生产过程,没有触碰资本主义制度,也没使用剥削、阶级和阶级矛盾等概念……显然,皮凯蒂没有追随马克思”[13]。另一方面,一些比较激进的左翼理论家,像美国学者大卫·科茨、斯洛文尼亚学者斯拉沃热·齐泽克等,就坚定反对私有制以推进社会主义改革,强烈主张开展无产阶级政治解放运动等。

国外马克思主义学者在美国金融危机当下与未来应对措施的探索上,无论是对资本主义心存幻想、试图通过改良等方式维护资本主义制度,还是采取更加偏执的方式、企图通过否定资本主义和实行革命运动以表明其阶级立场和实现其社会主义诉求的行为,都在不同程度上偏离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则和政治立场,更不符合马克思《资本论》的思想观点。马克思曾指出:“资本主义积累的本性,决不允许劳动剥削程度的任何降低……严重地危及资本关系的不断再生产。”但又提到:“资本的文明面之一是,它榨取剩余劳动的方式和条件……有利于更高级的新形态的各种要素的创造。”因此,从世界范围的角度去研究美国金融危机之后的解决方法,既不能抛弃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则立场,也不能在否定资本主义的基础上采取更加激进同时又脱离实际的社会主义改革措施。但是国外马克思主义学者们的研究并没有很好地把握住这一点。

三、总结:坚持原则立场,更要把握本质现象

总而言之,站在马克思《资本论》的视角下,国外马克思主义学者对美国金融危机分析的成功之处主要是源于其对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原则的坚持,而其缺失之处又主要是他们在研究中没有更好地把握住马克思主义的本质,尤其是马克思在《资本论》中对资本主义生产以及资本的本质性分析。整体上看,首先,国外马克思主义学者对美国金融危机的研究深入到了资本主义制度模式、资本主义生产与消费以及资本积累这一层次,并在此基础上深刻分析了虚拟经济即金融资本的内在特征和运作规律对人类社会的深刻影响,而这一成果的形成基本上遵循了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思维方法与原则立场。但其次,学者们没有抓住马克思《资本论》中对资本及其金融虚拟化的本质性论述,使得这一成果又基本停留在了内部因素的层次,没有进一步深入到本质现象的地步,由此造成了研究过程中的缺失。

最后,国外马克思主义学者研究美国金融危机横向上的成就主要集中在对危机根源的分析上,纵向上主要是对当下危机的应对措施和未来资本主义的建设重构上。而其尚未深入到本质现象的缺失之处主要体现为前者,其立场偏离的错误则主要表现为后者。国外马克思主义学者尤其是在他们研究美国金融危机过程中立场偏离的错误上,究其根源,一是他们长期工作生活在西方资本主义社会中,其思维方式、社会认知与评价标准等无不在潜意识里深刻受到资本主义的影响,是故在学术研究中会表现出对资本主义的幻想;另一方面,资本主义社会讲究思想言论自由、不受限制,但也往往导致许多思潮不切实际、狂热偏执,西方左翼学者长期受此熏陶,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与对资本主义的批判也往往呈现出激进的状态。因此,若要正确看待这场影响深远的美国金融危机,就必须在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前提下,牢牢把握住马克思《资本论》的本质精神。

【参考文献】

[1](美)罗伯特·布伦纳(著),蒋宏达,张露丹(译).布伦纳认为生产能力过剩才是世界金融危机的根本原因[J].国外理论动态,2009(05):6.

[2]Sam Webb.Finances and the current crisis:How did we get there and what is the way out?[EB].美国共产党网站http://www.Cpusa.org/article/articleview/988/1/44/,September 27,2008.

[3][5]冯颜利,张朋光.金融危机以来国外马克思主义研究的主要特征和现实意义[J].山东社会科学,2013(01):49.

[4][6]Istvan Meszaros:Beyond Capital Towards a Theory of Transition[M].New York:Monthly Review Press,1995,page:199-210,55-69.

[7]孙秋鹏.国外马克思主义学者关于资本主义矛盾与危机理论的新探讨[J].当代经济研究,2013(03):70.

[8](英)特里·伊格尔顿(著),李杨,任文科,郑义(译).马克思为什么是对的[M].北京:新星出版社,2011(07):9-10.

[9][14]马克思资本论第一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4(01):878+716.

[10][11]孙承叔.资本与历史唯物主义——《资本论》及其手稿当代解读[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13(05):62-68+92.

[12][15]马克思资本论第三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4(01):532+927-928.

[13]杨军.关于《21世纪资本论》若干评论的辨析[J].马克思主义研究,2015(09):74.

责任编辑:张丽

猜你喜欢
资本论
“历史性解读”视野下的马克思经济危机理论
我与《资本论》的故事
施复亮译本《资本论大纲》
社会认知视角的虚假意识
论《资本论》立论基础的逻辑缺陷
关于我国农村土地流转制度改革的研究
世界工人运动对马克思《资本论》创作的影响
《资本论》热卖的背后
《马克思〈资本论〉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