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力
[摘 要] 进入新时期后,我国高校招生规模不断扩大,同时,家庭经济困难学生也占了越来越大的比例,成为心理健康教育开展的重点对象。因为没有足够的经济水平,导致其心理健康状况不尽如人意,各种心理问题逐渐突出且日趋严重,如自卑、抑郁等,如果不及时疏导,对学生健康、积极、乐观发展将是很大的阻碍。
[关 键 词] 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心理健康
[中图分类号] G645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16)19-0014-02
目前,我国开始深化高等教育体制,不断拓展招生渠道,经济经济困难学生越来越多,不得不引起人们足够的重视。根据相关调查数据表明,近些年来,有四分之一左右的全国普通高校在校生为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而还有一些家庭经济特别困难,大概占到百分之六左右。因此,在心理健康教育开展过程中,就需要对这些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充分掌握,以便采取针对性的解决措施,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
一、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心理健康状况调查
上文已经提到,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在高校中占了越来越大的比例,其具有独特的心理特点与思想状况。特别是社会节奏的加快,增强了就业、升学等竞争的激烈性,面临着越来越大的压力,如果不能够自我心理调节,将会导致心理健康问题的出现。
(一)自卑心理
调查数据表明,有超过70%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会产生自卑心理。首先,家庭经济状况较差,导致学生觉得不如他人优秀;其次,进入大学后,改变了学习环境,文化消费方式日趋时尚,学习工具科技含量不断提升,导致这些学生跟不上时代发展,无法适应各种变化,进而有自卑心理产生;最后,对于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在人际交往中也存在很大的不利因素,人际关系得不到合理处理,其自尊心较强,很容易受到个别同学言行的影响,进而造成自卑心理的出现。在自我评价过程中,评分过低,害怕与人交流,封闭自我,过度悲观。
(二)抑郁心理
调查数据表明,有超过30%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会产生抑郁心理,主要是没有较好的经济状况,长时期保持低落的情绪,没有精神,比较悲伤和孤独;认为自己无法做好某一件事,学习不够自信,恐惧将要到来的事物,没有办法改变自身处境;没有较强的意志,学习不能够集中注意力,虽然树立的理想、抱负十分远大,但是却不愿意脚踏实地地努力;部分学生抑郁心理较为严重时,会出现身体机能下降、免疫力低下等。这些学生不会受到人们的关注,各项活动的开展、课内外秩序也不会受其影响,但是如果没有及时疏导,不断郁积不良情绪,将会加重其内心压力,出现更加严重的问题。
(三)焦虑心理
据研究发现,大部分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有着很强的自尊心理,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学习,获得优异的成绩,给予辛苦的父母以微小回报;部分学生觉得自己已经成年,家庭负担本身就比较重,不愿意加重负担,因此想尽快赚钱,但是却没有相应的技术,没有赚钱的门路,导致心理十分矛盾,不仅无法赚到需要的钱,还会对正常学业造成影响,矛盾心理遭到加重。这种焦虑心理状态下,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往往持有紧张、焦躁不安的情绪,甚至还会有生理问题出现。
(四)人际交往障碍
众所周知,人们的心理环境、社会环境会直接受到人际关系的影响,同时,也可以将个人心理健康程度体现出来。从心理学角度来讲,通过对人际关系的良好维护,可以让人保持愉快的心情,促使学习效率得到提升,对个人自我发展、自我完善也可以起到有效的促进作用。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在与人交往中有着多种不确定性因素,往往我们发现其强烈希望能够融入群体中,但是由于自身问题又难以融入,造成矛盾。虽然从心理方面希望获得周围环境的支持,但是对于他人的同情与怜悯却不愿意接受,心理压力较大。
二、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心理健康扶助机制的构建策略
心理问题等多重因素在家庭经济差的学生面前更容易展现出来,高校教育人员需要综合分析,采取针对性的解决措施,有效疏导其心理问题,将其心理阴影及时排除掉,能够乐观开朗地面对社会和生活,避免出现更加严重的心理问题。
(一)丰富和完善学生资助体系
现阶段,我国高校在学生资助体系中,往往采取的是奖、贷、补、减等做法,且直接影响到他们的心理健康。因此,物质资助是非常重要的,具体来讲,可以从这些方面来实施:
首先,要想使高校经济困难生得到根本的帮助必须从国家贷款助学方面进行制度的有效完善,主要方法就是助学贷款。政府部门需要统筹规划助学贷款制度的实施,增加向金融机构的筹资力度。结合家庭经济困难学生需求的不同,将多样化种类的助学贷款设立起来,促使贷款覆盖面得到不断扩大,对助学贷款的财政贴息进行适当加大,对个人信用体系等不断完善。
其次,对勤工俭学力度适当加大。高校要结合实际情况,切实成立学生勤工助学中心,科学管理,完善管理体系,贯彻岗位培训要求。对校内外的勤工助学岗位积极开拓,促使勤工助学路径得到拓展,对其中的技术型岗位适当增加,促使学生能够将自己的优势、文化知识、能力等充分发挥出来,用自己的力量获得报酬,锻炼意志,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
最后,与社会积极联系。对有偿实习大力开发,学校与企业、社会团体等积极联系,构建合作关系,有机结合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就业与实习,借助于勤工助学的开展,促使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正常学业不受影响,就业机会也可以显著增加。
(二)积极开展心理健康教育
在高校德育工作体系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组成部分是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其对于素质教育的实施以及大学生的全面发展,具有较大的促进意义。通过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开展,可以促使其心理问题得到有效消除。具体来讲,可以从这些方面来着手:
首先,运用高效的心理测试方法开展治疗。
其次,通过这样的望、闻、问、切的治疗手段对大学生的心理状况及时了解,争取做到一发现有问题果断解决,心理教师科学指导,学生社团、心理联络员、辅导员等积极参与进来,选择的量表需要具有较强可操作性和科学性,科学调查测试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心理状况,促使其能够对个人性格、气质方面的优、缺点及时掌握。结合测试结果,对心理健康档案进行构建,以便促使心理咨询教师能够对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心理变化情况及时了解,进而针对性开展心理辅导。
最后,有机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帮助学生掌握相应的心理健康知识,且将专业化的心理个案分析开展下去,对心理卫生知识、心理调节技术等一定掌握,能够对自我情绪科学调节与控制,勇敢地直面社会现实,找准发展方向。
综上所述,家庭经济有困难的学生没有较好的自我意识调节能力,很容易出现心理以及生理方面的问题,针对这种情况,社会、学校、家庭以及教师等需要广泛参与进来,对大学生的心理特点认真研究和分析,采取科学的方法,提升心理健康教育成效,帮助其疏导各种心理难题,增强适应能力与调节能力,促进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韩伟.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特点及成因分析[J].经营管理者,2015,6(10):123-125.
[2]杨鹤,藏楠.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及对策研究[J].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2016,7(11):77-79.
[3]吕征,苏娜娜.家庭经济困难新生心理健康状况调查与对策[J].现代职业教育,2016,9(19):77-79.
[4]张晗.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心理健康及心理健康教育探究[J].青年与社会,2014,5(11):133-134.
[5]王俊峰.高校家庭困难学生心理健康现状及救助探析[J].经营管理者,2015,9(11):66-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