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业军
【摘要】一国制造业的发展水平是国家强大的重要标志。在我国经济步入“新常态”背景下,认清制造业当前面临的形势、分析制造业存在的问题对推动制造业升级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从科技创新、人才培养、国际合作战略产业结构升级等方面提出思考与建议。
【关键词】制造业;产业结构;技术创新
一、前言
一国制造业的发展水平是国家强大的重要标志,是富国之基、强国之本。我国经济步入“新常态”,从高速增长转为中高速增长,认识新常态、适应新常态、引领新常态,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国经济发展的大逻辑。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认清制造业当前面临的形势,分析制造业存在的问题,推动制造业在调整中发展、在发展中创新,对于提升综合国力、保障国家安全、实现两个百年的奋斗目标具有重要意义。
二、新常态下我国制造业存在的问题
(一)部分传统制造业产能严重过剩
过去10多年,中国国内固定资产投资年均增长率一直保持在20%以上,其增速令全球各国望尘莫及。大规模投资驱动了国内经济的一路迅跑,同时也沉淀下来了可观的生产能力,大部分制造业存在产能过剩现象,导致企业库存高企,行业运行困难、效益低下。
(二)制造业竞争力所依赖的创新能力较弱
我国长期采取“以市场换技术”的战略,重引进、轻吸收,消化再创新,导致难以拥有自主知识产权,难以有领先国际的先进技术,更难以通过技术优势占领国际高端制造业市场,只能通过规模扩大来降低成本。
(三)产品附加价值不高
一直以来,中国企业大都采用贴牌生产方式,处于全球价值链的中低端,产品设计、关键零部件和工艺装备主要依赖进口。即使是在国际市场上占有一定份额的产品,中国生产厂商也更多地处于组装和制造环节,普遍未掌握核心技术,关键零部件和关键技术主要依赖进口。
(四)能源消耗大,污染严重
中国是世界第一制造大国,2013年,全国一次能源消耗近37.5亿吨标准煤,用占世界21.3%的能源消耗量,创造了占世界11.6%的GDP。
当前,中国化学需氧量、氮氧化物、二氧化硫、氨氮等以及二氧化碳排放均居世界首位,雾霾、水污染、土壤重金属超标已成为社会公害。在世界产业的分工链条中,属于中国的环节是制造业,这本身就是一个对自然资源需求量极大的产业,再加上利用效率低,导致在经济发展过程中自然资源的消耗过快。国际初级产品市场价格的不断上涨给中国以低成本取胜的制造业市场带来了越来越大的压力。
三、新常态下推进我国制造业发展的对策措施
(一)中国制造业应将追求“独创的品质”作为经营中的基本战略
企业在成熟而饱和的市场状态下追求数量,很容易陷入价格竞争的困境,一旦发起价格战,无异于自寻绝境,因此企业要将向市场提供“独创品质的产品”作为企业的基本战略。具有独创品质的产品,应能够超越以往产品或者服务所具有的品质,它不仅能得到人们情感的认同,更应让消费者切实感受“实用、方便和美观”,因此,制造业要从一味追逐“性能”的机制向追求“性能与美”并重和谐的机制转换。
(二)推动国内制造业价值链升级和产业结构升级
一方面,地区产业同构导致中国制造业面临严峻的内部发展瓶颈;另一方面,跨国公司的整体低端锁定和产业升级路径封锁造成国内制造业发展与升级存在很大的外部隐患。在此背景下,区域制造业升级需要着眼于同时完成产业价值链升级、产业结构升级以及区域产业经济协同发展三大历史重任,最终使得国内制造业在全球价值链上的分工、地位和获利能力得到显著提升。从制造业升级政策取向看,其一是构建以龙头制造企业为核心的产业链整合机制,从而扭转处于低端环节锁定下的区域群体创新惰性;其二是打造新型、长效的产学研合作机制,最大程度地利用各种创新资源及研发力量,使得中东部地区制造业升级拥有更有力的支撑平台;其三是制造企业应准确衡量和分析自身所具有的独特区位资源、资本和人才市场环境,实施针对性的制造业升级战略,以建立良好的外部升级环境。
(三)培养文理兼备的复合型人才
为了生产出“独创的品质”,企业关注的焦点是以人才的多样性来产生独创的“质”,这是诞生我们所追求的“异质”的源泉。社会和企业应培养MOT人才,所谓MOT是指把技术放在管理的讨论范畴内进行研究的学科,实践中则是以技术为中心制定和实施经营战略。MOT的重要性体现在以下四方面:一是把技术和经营结合起来,通过从量的竞争上升到质的比拼,以这样的产业升级来区别于竞争对手,唯有技术才是竞争的动力之源。二是及时将新技术转化为生产力,只要将研发和产品有机地结合起来,就能给技术注入生机与活力,从而延长产品的生命周期。三是积极储备技术与管理两方面兼备的人才。四是培养能够了解基础学科、技术研发、产品、市场各个要素,并能够进行整体思考的人才。
(四)打造自主品牌
经过几十年的发展,中国装备制造业已经取得了不小成绩,但主要产品仍然集中在中低端市场,部分的关键装备依赖进口,拥有的自主品牌少之又少。产业的进一步发展还须依赖于相关企业的发展壮大,以及自主品牌的创建。
(五)构建开放式创新网络
装备制造企业应积极构建开放式创新网络,以开放的胸怀,加强与全球范围内的客户、供应商、竞争对手、科研机构和人学等创新主体的全球化协同创新合作,充分整合各种创新资源并加以最优利用,从而促进装备制造企业快速提升创新能力。
(六)树立精益求精的企业文化,培养员工的匠人精神
在制造业中,要激发员工对工作的热情,对于技术的一丝不苟,对于所生产产品的深情。
四、结论与启示
制造业,特别是装备制造业,是建设创新型国家的重要工业。我国已经是制造大国,但远不是制造强国。中国能从制造大国进入到制造强国的行列需要有雄厚的产业规模、强大的创新能力和优化的产业结构,还要有持续的发展潜力。
参考文献
[1] 胡昭玲,宋佳.基于出口价格的中国国际分工地位研究[J].国际贸易问题,2012 (03).
[2] 李文鸿,朱正军,史本广.装备制造业须调整转型创新升级[J].宏观经济管理,2012(05):34~36.
[3] 董晓菲,荣宏庆.装备制造业产业升级的具体形式探析[J].中国市场,2012(26):47~48.
[4] Collis,D&C.Montgomery.Competing on Resouces:Strategy in the 1990 [J].Harvard Business Review,1995July.
[5] 陈羽,邝国良.“产业升级”的理论内核及研究思路述评[J].改革,2012(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