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兰萍
[摘 要] 结合职教体系层次结构,以区域为例提出增设、调整相关的专业预判;分析现代职教体系中的培养模式,明确七种培养模式;系统分析现代职教体系的多元成长路径,归纳了十一种发展路径。
[关 键 词] 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层次;模式;路径
[中图分类号] G715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16)19-0040-02
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是国家的重大战略决策,全国职教工作会议以来,一些长期制约发展的突出矛盾正在破题。但是,推进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依然面临着诸多问题和挑战,职业教育不能完全满足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建立具有开放性、终身性、有序性的现代职教体系还需要我们有更深刻的认识。
一、关于现代职教体系中层次结构的认识
《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规划》明确包括了初等职教、中职教育和高职教育三个层次。根据产业布局、发展趋势和学生发展诉求,国家将引导院校结合新技术、新业态积极增设新专业,调整与高污染、高能耗和中低端劳动密集型生产工艺、装备和产品等相关的专业(方向)。具体以苏南地区为例,未来若干年,其层次结构将可能发生的变化是:
1.初等职业教育。初等职业教育是在初中阶段开展的职业教育,也指各类职业院校(中职校和高职院校)、培训机构和用人单位内部所开展的实用技术技能培训,这一层次的教育是使学习者获得基本的工作和生活技能。
2.中等职业教育。中等职业教育发展水平得以巩固提高。根据行业企业发展需求和学生发展诉求,中职19个专业类中,不同大类将有不同变化,如苏南地区可能是增加轻纺食品类、文化艺术类、旅游服务类专业人才培养规模;减少司法服务类、财经商贸类、教育类等专业人才培养规模;稳定医药卫生类、农林牧渔类、加工制造类等专业人才培养规模。
3.高等职业教育。根据教育部2015年公布的新专业目录,专业大类维持原19个类别不变,衔接中职专业306个、接续本科专业344个,专业目录的调整有利于五个对接和现代职教体系建立和完善,促进高职教育创新发展。不同大类将有不同变化,如苏南地区可能是增加农林牧渔大类、生物与化工大类等专业人才培养规模;减少水利大类、财经商贸大类、旅游大类等专业人才培养规模;稳定交通运输大类、装备制造大类、文化艺术大类、轻工纺织大类等专业人才培养规模;同时,发展应用技术本科高校,培养本科层次职业人才。
二、相对合理的技术技能人才培养模式正在形成
根据现有行业企业技术技能标准与理论知识水平要求,结合现有中职和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现状,相对合理的人才培养模式正在形成。总体上有七种培养模式:
七种培养模式示意图
模式一:中职培养。该模式适用于技术技能复杂程度中等,理论知识要求较低的职业岗位。技术技能以动作技能为主,相应课程以技能模块课程为主,适用于各专业大类中为水上运输类、包装印刷类、市场营销类、旅游管理类、餐饮管理与服务类等。这一模式由来已久。
模式二:专科培养。该模式适用技术技能复杂程度中等,理论知识要求达到专科水平的职业岗位。技术技能以心智技能为主,相应课程以技术模块课程为主,适用专业如船舶与海洋工程装备类中的游艇维修,公安管理类中的森林消防、部队后勤管理专业,公共服务类中的社区康复专业,林业类中经济林培育与利用专业等。这一模式在我国也由来已久。
模式三:专科一贯制培养。该模式适用于技术技能复杂程度高的职业岗位,理论知识要求达到专科水平,适合专科一贯制培养。课程模块宜采用长学制培养,如中职起点3+2、5年制高职,课程应综合技术模块课程和技能模块课程,进行一体化设计。适用专业如艺术设计类中的美容美体艺术专业,医学技术类中的医学美容技术专业,畜牧业类中的宠物养护与驯导专业,建筑材料类中的建筑材料检测技术专业等。专科一贯制培养中的5年制高职,自1985年以后开始发展,1999年进入了蓬勃发展阶段,现已经积累了较为丰富的经验。中职起点3+2试办只有五六年时间,目前多由省级以上示范性中职校与高职院校合作开展建设。如上海市试点之初就规定“贯通培养的试点专业,必须是行业岗位技术含量较高,专业技能训练周期较长,熟练程度要求较高,社会需求量较大且需求较为稳定,适合中高职培养目标相互衔接贯通的专业;同时,必须是申报试点院校的核心专业或重点专业。招收对象为本市户籍的初中毕业生,学习年限一般为5年”(沪教委职〔2010〕45号)。
模式四:应用本科培养。该模式适用于技术技能复杂程度中等的职业岗位,理论知识要求达到本科水平的职业岗位,课程模块应当以技术学科课程为主。这一模式在我国仍属于新生事物,一批地方本科高校向应用技术型高校转型发展,这是高等教育领域的一次深刻变革。
模式五:应用本科贯通培养。该模式适用于技术技能复杂程度高的职业岗位,专业技术技能训练周期长,理论知识要求达到本科水平,适合本科一贯制培养,包括专科起点3+2、中职起点3+4、中职起点5+2等三种模式。课程模块宜综合技术学科课程和技能模块课程,进行一体化设计。适用专业如机械设计制造类中的工业设计专业,纺织服装类中的现代纺织技术专业,艺术设计类中的环境艺术设计专业等。这一模式从2014年开始试点,上海、江苏、浙江三省多在2014年或2015年开始试点,其中上海市规定“本科专业必须是以技术技能型人才培养为目标的专业,且与学校的发展定位相符合”(沪教委职〔2014〕29号)。
模式六:高职与普通本科联合培养。该模式与模式五都是针对技术技能复杂程度高的职业岗位,理论知识要求达到本科水平,但专业技术技能训练周期相对模式五时间短。此种模式最新,由省级及以上示范(骨干)高职院校与相关本科院校联合进行。如浙江省2015年初、江苏省2016年开始进行的此类试点即是此种类型。这一培养模式以高职院校为基础依托,挂靠本科院校,联合开展四年制高职人才培养,这是完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一种积极探索。对比两省此类试点,浙江省明文规定“产业升级需求迫切、行业岗位技术含量高、省内本科院校培养条件特别是实习实训条件相对薄弱、高职院校具有优势,适合长学制培养的应用技术类专业。同时,优先选择先进制造类专业”(浙教高教〔2015〕9号)。江苏省则未对本科院校专业基础有明确要求,而是侧重于专业领域和课程衔接。
模式七:社会培训。职业教育的社会培训,大都是理论要求比较低的职业岗位,对技术技能水平要求有所区分,一是技术技能水平要求比较低;二是技能要求尽管不高但技能复合程度高;三是技术技能水平高但有社会需求或学生有报考意愿。
三、现代职业教育体系中学生发展的学制路径
职业教育在相当长一个时期被称为“断头教育”,近二十年来,特别是2014年全国职教工作会议以来,国家系统构建从中职、专科、本科到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培养体系,打开职业院校学生的成长空间,主要包括11条学制路径:
1.通过中考进入中等职业教育,这种方式是有较长历史的。
2.通过中考进入5年制专科教育,这种方式也有将近20年的历史。
3.中高职贯通培养。这种方式因为培养周期长,并不适合所有的专业,对长线、就业比较稳定的专业适用。
4.中职或普通高中毕业生通过自主招生进入高职专科教育。
5.中职或普通高中毕业生通过注册入学进入高职专科教育。
6.中职或普通高中毕业生通过普通高考进入高等教育。
7.中职毕业生通过对口高考进入高职专科教育或应用技术本科教育。
8.中职—应用技术本科贯通培养(3+4)。
9.专科—应用技术本科衔接培养(专科起点3+2)。
10.五年制专科—应用技术本科衔接培养(5年制专科起点5+2)。
11.专科—专业学位研究生衔接培养(专科起点3+4),该路径是《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规划》贯通培养的新设路径。
四、结论
1.从培养模式上看,横向实现普职融通、纵向建立衔接的多元立交通道基本形成。其中存在的问题是:技术技能水平哪怕是心智技能依然不是决定专业层次的重要因素,理论知识要求依然是区分专业层次的最主要因素。
2.早期试办高职的过程中,还有四年一贯制(中职起点1+3)、六年一贯制(中职起点3+3)、四五套办制等探索,这些模式基本被淹没,但从基层办学实践看,上海市曾经进行的套办方式可能更有利于因材施教。
3.国家已经系统构建从中职、专科、本科到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培养体系,未来一个时期,大力推动各学段职业教育相关标准、课程和实习实训紧密对接,实现了技术技能人才衔接培养的任务依然严峻。
参考文献:
[1]张耘.基于区域产业升级的高职专业结构合理性审视[J]. 牡丹江大学学报,2016(7):160-162.
[2]李德富.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理想模型构建研究[J].高教探索,2016(1):109-114.
[3]崔景贵,尹伟.江苏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构建的历程、路径与策略[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5(6):21-27.
[4]张鹏顺.我国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内涵与建构路径[J].教育与职业,2015(3):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