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根”留住别说难

2016-07-09 18:38周素飞
时代汽车 2016年6期
关键词:通讯员航天工作

周素飞

全身心的沉淀,不分白天黑夜;全身心的投入,没有周末节日……获得不少喝彩,收获许多荣耀。但自己知道,并不像许多人赞美的那样“高大上”,那只是爱,一生的爱,一生值得等待的爱!

——应福根:《一生的等待》

“平生不负文辞好,刀笔未将逐岁老。万山甫看雁云飞,一展才华须趁早。忆昔夙夜安觉晓?心力勤功多

与少。丰获都爱晚来秋,拂去浮名江天渺。”这是《航天运载报》创刊 35周年“十佳通讯员”颁奖会上,中国航天三江集团党群部副部长童剑为应福根量身定制的颁奖词。

应福根,中国首届军工优秀新闻工作者,《中国工业报》优秀通讯员,湖北企业报年度好新闻图片金奖得主,《中国航天报》“新闻十佳”、“优秀通讯员”,连续7年荣获《航天运载报》“五佳通讯员”之首和“对外宣传报道先进个人”,两度荣获企业劳动模范的“草根”,在从事新闻工作 10年间,把国家级、省部级各大奖项揽入怀中,成为同行无法越过的高度。

坚守是一种艰难的寂寞,也是一种黑夜里的

渴盼……坚守自己的信念,坚守自己的理想,

坚守自己责任,坚守曾经肩负的神圣使命。

——应福根:《“寻根”风雨中》

1978年参加工作的应福根,干过车工、做过检验、扫过地、当过门卫,2006年开始从事新闻宣传。三十多年的企业情结,让他把企业的一草一木一花一果都熟记在心。

最困难的时候,他曾熬夜拼命写小说买钱。都说作品是写手的“孩子”,当他第一次将自己的“孩子”亲手卖给别人的时候,他落泪了。“没办法,开始的时候有点难受,后来也就麻木了。”

人在无路可走的时候,往往会想起一件事——与尘世说声再见。他不是铁人,他也有“挺”不下去的时候。他记得古龙有句名言:忍无可忍,无需再忍。于是他不想再忍。好在有帮贴心贴肺的兄弟姐妹,在他再需要帮忙的时候出现。

男儿有苦不轻言,历经了生活艰难困苦,拂心重头越。对于一个顶着“业余作家”光环的文人,在经历了不为人知的磨难后,仍然没有放弃写作,反而燃起更高的创作热情。

正因为没有别的本事,所以只好把那点事做好,就算是做不到 100%的完美,但也决不会用 99%努力去应付……一个人一辈子只需要干好一件事,那就是一个成功者。

——应福根:《只会做那点事》

从事新闻宣传工作以后,无论严寒酷暑,还是深夜凌晨,只要有新闻、有故事,他便会立即奔赴现场,用他的镜头他的笔,为读者呈现一个个惊奇、一份份精彩、一丝丝感动。

2008年 11月 13日凌晨,电话里传来“矿用车正准备做 11度爬坡试验时出现故障,正在解决,您来不?”

“你们等着!”应福根语气坚决,浑然不顾窗外的狂风暴雨。刚出楼梯口雨伞就被狂风刮走,自费 200元打的奔赴 60余公里外试验现场。看着试验队员在风雨中艰难地撑着一块油布,借着一盏灯光蜷缩在车底,浸泡在水里检修车辆,他的心在抽动。无法拍照,他只是默默地立在那里,陪伴试验队员一道奋战。凌晨五点回到公司,他直奔办公室,换下湿衣,披上工服,一篇通讯《那个狂风暴雨的凌晨》一气呵成,荣获当年《湖北航天报》好新闻一等奖。

2014年,一篇《三江英雄传颂在荆楚大地》,使“见义勇为好职工”段文秋事迹成为各家媒体争相报道的对象,把原本一个普通的工人推到了风头浪尖;一篇《“奇”女子 喷涂一线添异彩》,让喷漆女工陈奇戴着湖北省“五一劳动奖章”走进了《中国航天报》、《湖北汽车》等报刊杂志……

“我觉得劳动者是伟大的,他们默默付出,不图回报。如果能把他们的事迹很好地宣传出去,正能量就会被放大了许多倍,我的心也会跟着愉悦起来,让我产生更大的创作激情。”正是这种对企业对工作的热爱,以及对新闻宣传工作的奉献与执着,让他不断地将工作做到极致,做到别人看了都不由地叫一声“好”。

很多事情没有结果并不可怕,可怕的是没有过程。只要奋斗过,只要努力过,哪怕我们不能给别人留下什么,也不是件重要的事情……但既然选择了自己的选择,不如一如既往的坚持。

——应福根:《青春四小龙——由照片想到的》

由于工作的关系,他帮助过许多基层通讯员,不厌其烦地为他们改稿,并一直坚持。“无心插柳柳成荫”,从当年那篇《运动场外的接力赛》开始,他让一些文学爱好者、基层通讯员成长成为企业的骨干通讯员,也帮助过很多年轻人抒写他们的自信和精彩。

那篇《女儿明天动手术》,让原本只是一名写作爱好者发展成为企业的骨干通讯员。那篇原题为《与困难作战的空姐们》的稿件,描述的是车间四名女工在吊装作业线上克服困难的故事。当应福根第一眼看到这篇稿件时就觉得大有可造之处,于是专程找到作者,启发她改成一人一事的小文章,挖掘细节,突出人物特性。后经他再次添色,那篇《女儿明天动手术》便刊载在《航天运载报》上。如今,当年的丑小丫已有多篇作品荣获省部级好新闻等级奖。

53岁的男人,由于对工作说“再见”的声音离他越来越近,他不会吝啬一丝的体力,全身心的投入到工作中。或许每天累得掉在泥坑里都不想起来,但当太阳升起的时候,他又像太阳一样生机盎然,给人一个全新的感觉。

——应福根:《53岁的告别演讲——献给即将告别工作的男人们》

在临近 55岁内退的这两年时间里,他对工作更加卖力,表现出异常的热情。尽管每晚辗转反侧到凌晨一两点才能入睡,但每天早上六点半,你就能在厂门口的米粉店见到他喝着稀饭、吃着热干面,然后径直走入厂门。

为了一张精彩的图片,一段动人的文字,他甚至不惜“拼命”,很多就连年轻人都抹汗的事,他都能毫不犹豫去做。

2014年 5月 23日,为了将模块运输车滚动装船的运载画面展现得气势磅礴,他爬上一个 30多米高的平台,然后又跃过半米多宽的空间跳到对面平板上,等到返回时居然发慌的腿直哆嗦,不敢再跳。可喜的是图文一经发布,新华网等国内众多主流媒体纷纷转载,引来无数网友为民族工业振兴称赞。

“凡事都要脚踏实地去做,不驰于空想,不鹜于虚声,而惟以求真的态度作踏实功夫。以此功夫求学,则真理可明;以此态度做事,则功业可就……不懈凌云志,梦在九天圆!”正是有了这种脚踏实地、精益求精的精神,以及在新闻圈内的知名度和影响力,临近内退他受到了多家媒体和企业单位的盛情邀请加盟。

“尽管他们给的条件很好,但只要企业需要我留下,我会毫不犹豫,或许只有这里才能激发我的创作激情。”说这话的时候,应福根眼睛里分明有了些许的留恋。但由于企业机制使然,最终他还是不得不离企业而去……好在他并没有离开三江集团这块沃土,航天重型工程装备有限公司给了他二次腾飞的机会。

采访后记

2014年 10月的最后一天,从岗位上内退下来的应福根,还来不及休息片刻,立即被成立仅仅两年的航天重型工程装备有限公司邀请,成为了他们的“枪手”。他创作的长篇通讯、短篇消息、精彩图片,通过新华网、中国工业报、《时代汽车》等国内主流媒体的不断放大,使一个成立仅仅三年的企业以及研制开发的产品,逐渐走进了国人的视野,并逐渐向世界走去……

猜你喜欢
通讯员航天工作
理财杂志社2019年度优秀通讯员
逐梦航天日
“微宣传”体系中通讯员队伍的建设
不工作,爽飞了?
“我与航天有个约定”征文展
“我心中的航天梦”画作展
“我心中的航天梦”画作展
《上海企业 》编辑部召开通讯员工作会议
选工作
大埔县老促会召开老区通讯员座谈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