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丽娟
1.阅读教学要改变传统的教材观,把时间还给学生
相当一部分老师唯教材独尊,认为凡是教材中的篇章就要层层剖析,越细越好。有的老师教一篇课文,往往是从作者生平到写作背景,从字词到句子,从段落大意到主题思想,从修辞手法到写作特点,从书下注释到课后练习,一样也不肯放过,生怕学生考试时恰巧考到自己上课时漏掉的知识内容,从而降低了平均分数。教育家魏书生认为:只要语文总体知识把握住了,一册书必要的知识把握住了,就一篇课文来说,没有必要面面俱到地讲解。教材只是一个例子,可以突出重点,有所侧重,不能“眉毛胡子一把抓”。例如,有的诗句很动人,但是它的美更多不是靠言传而是靠意会的,如果条分缕析,过分肢解,就会破坏它原本的感染力、震撼力。客观地讲,语文课是有一定弹性空间的,同一篇课文既可以讲四五节课,又可以讲一两节课,如果是林黛玉进贾府这种经典名著,有品读价值的,那么利用一周课时探究也不为过。例如《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讲三节就嫌多了,语文教师应根据实际情况适当压缩过度讲解分析课文的时间,把时间还一部分给学生开展阅读。
2.教师要打破沉闷的传统教法,勇于解除传统教法的束缚
低劣的教学手段必然会被时代淘汰,内容的单调、气氛的枯燥、方法的古板都会成为语文课的硬伤。教师要彻底更新教育观念,明白“教是为了不教”的教学原则,要明白知识传授永远不如技能传授的道理,真正做到授之以渔;教师要研究教材和学生,创新教法,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引导学生破疑;教师要解除教材本身的束缚,大胆取舍,不求面面俱到,万无一失,但求一点突破,学有所获;要及时了解语文教学动态,针对学生的实际开展研究性教学,让教学更贴近学生、更贴近生活;语文老师要改变“一支粉笔,两本教材”打天下的局面;要熟练掌握现代教学手段,让现代信息技术有效地服务于教学。
3.高中记叙文的写作要让学生抒写真情实感
高中语文新课标在“表达与交流”的教学目标第三条中谈道:“书面表达要观点明确,内容充实,感情真实健康。”在关于必修课的实施教学中,强调了写作教学中,教师应该大力引导学生表达真情实感,避免假、大、空的文章,不用套话填充文章,避免矫情写作,打击无病呻吟的文章,鼓励写真话、抒真情的写作理念。鲁迅先生说:“只有真的声音,才能感到中国的人和世界的人;必须有了真的声音,才能和世界的人同在世界上生活。”鲁迅先生这里强调的“真的声音”与课标中反复提到的“写真话、抒真情”有异曲同工之妙,核心在于“真情实感”。当然,高中记叙文的写作要真正成为学生自主、个性有创意的、表达真情实感的平台,则必须首先让学生明白:高中记叙文的写作是一种文学创作形式,不能按照新闻类写作的要求,“客观真实”地还原生活原貌,也不能用数字类、“用客观事实说话的形式”、理性思维的形式等行文。只有让学生明白自己在进行的是文学创作,才不会影响文学素养的培养,遏制其想象和虚构的感性思维。高中的复杂记叙文的写作,允许学生进行艺术加工和文学虚构,这就需要教师在教学中引导学生认识文学的真实和生活真实的区别,训练怎样在记叙文中体现真情实感却不虚假矫情。要求学生能分清虚构与真实,在记录真实的人物、事件,抒发真情实感的同时,敢于大胆想象,善于艺术加工的虚构,在此基础上的真情实感才是更深刻、更能趋近学生心底的那份真实情感,才算是做好的文章写作态度。
4.加强高中文言文教学
教师要认真设置高中三年的课程规划,除必修外,选修怎么学?选哪些篇目?高中三年分别实现怎么样的教学目标?均要一一思考,认真研究,作好计划,稳步推进,千万不能盲目地进行“意识流”教学,这样既害了学生,又提高不了自身的水平。语文教师要广泛阅读,深钻细研文言文教学的内容及方法,熟练地掌握常用实词、虚词的用法及意义,全面掌握文言文各类句式的特点,掌握古代文学不同阶段文章的写作风格及语言风格。诸如先秦的诸子散文、汉代的赋体、宋代的散文、元代的杂剧、明清的小说等,均要认真研读它们的文风格调及语言特点,并要熟读不同阶段选入高中教材的代表作,重点篇目熟背。只有这样,才能为教好文言文练就扎实的基本功。
5.语文课要有语文味
语文课的“味”道来源于积淀,于情境中积淀语文色彩。可以通过诵读体味词句文气中的语文味。讲授《林黛玉进贾府》一课时,分角色朗读——王熙凤对黛玉笑道:“天下真有这样标致的人物,我今儿才算见了!况且这通身的气派,竟不像老祖宗的外孙女儿,竟是个嫡亲的孙女,怨不得老祖宗天天口头心头一时不忘。”学生对此句颇多品味,初读感受到的是王熙凤对黛玉夸耀让初来乍到的黛玉顿生好感,而且借赞黛玉来讨好贾母。再细细读来,咂摸“竟是个嫡亲的孙女”这句话,却品味出丰富内蕴:只有嫡亲的孙女才会如此标致,即在座迎春、探春等就是非常标致的;其二,迎春、探春为何这样标致呢?是因为邢夫人、王夫人的原因,更因为贾母的原因。言者有心,听者也有意。王熙凤此举既获得林黛玉的好感,又没有得罪其他贾府女眷,还借机向贾府内院那些当权派献媚示好,可谓“一石多鸟”。
6.如何上好选修课
6.1科学选择上好选修课。新课程标准指出,必修课侧重于语文知识的掌握、积累和运用,选修课则更侧重于对知识的理解、感悟、体验、实践与探究,以及鲜明的自主性。显而易见,选修课与必修课紧密相连,但绝不是必修课的复制品,不能按照必修课的思路不分主次、面面俱到,那样做低效,甚至无效。在指导学生科学选择方面,我们既需要考虑其与必修课之间的联系,又需要充分考虑学生学情,乃至他们的性格特点、兴趣爱好,最大限度地发展学生的个性品质与创新意识,促进他们全面发展。
6.2妙用网络。从选修课的设置初衷来看,无非是在拓宽学生视野,夯实学生语文素养的基础上,发展他们的文学意识、个性品格,从这几点来看,与网络在语文学习中的功用异曲同工、不谋而合。妙用网络,无疑会给语文选修学习插上腾飞的翅膀,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