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冰涛
题主这样列出海报对比,视觉效果一看就是我们模仿的外国电影。但是海报设计这种东西天下文章一大抄,好莱坞抄得更没有节操。
中国电影海报质量不高不完全是设计预算低的问题——国内的海报设计费用不算低了,以至于《太极》的海报是打包去美国做的,比在国内做还要便宜。《大闹天宫》的此款海报,出自张叔平之手,具体价格不方便说,只能说没有多少好莱坞电影海报的价格能与之相比。
中国海报制作真正的问题是,片方在项目开始的时候没有明确的目的性。我们的海报基本是拿回剧照来再给海报设计团队,看着素材来决定做出什么东西——基本上靠天吃饭。
好一点的,找一个时间,找一个棚,把演员请回来专门拍一些素材,回去再做。但是拍素材的时候,其实没有特别确定地想好到底要做几张海报、各自什么用途、各自突出什么元素、海报出来会是什么效果。大部分情况是想得差不多就去拍了,拍回来交给海报设计团队再细聊,素材够不够就这么着了。
这里可以讲一个故事:某国产大片,请了巨大牌的两个男女明星,真正巨星的那种。事先却不是很重视海报设计,在影片开拍的时候并没有在片场专门拍多少素材——就是专门拍的那点素材也没有跟海报团队充分沟通,片方就这么拍了。拍回来以后,海报团队觉得素材不理想,但是两大巨星不可能再帮你拍一次了。只能从剧照里面找。
海报团队在浩如烟海但是质量不高的剧照素材中找出一些,制作了5张海报,A男巨星看后表示很满意,同意使用。但是G女巨星不同意,觉得自己的形象不好,要求重做。海报团队之后又做了5张,这次G女巨星很满意,轮到A男巨星不满意,再次重做。
如此往复,来来回回海报团队做了二十多张之后,两位巨星表示,这一组还是可以的,但是不够理想。可以先放着,再做5张来看看吧。
这时候被折磨了3个多月的海报团队心中千万只草泥马在奔腾。就算我是摊煎饼的,也有断货的时候,也不是说要几张就有几张呀,亲。
这个故事代表了很多很多中国电影海报的艰难诞生过程。
事实上好莱坞的作法大致上这样的。
1 在电影拍摄之前海报设计团队先来读剧本,把里面容易用静态视觉表现的元素提炼,把握商业类型、演员要求等。综合信息之后,跟片方(大部分是发行方)代表开会。这一次会议确定海报的组数、每组的风格、数量、用途、需要在海报上出现的演员及排序、需要在海报上体现的元素。
2 这些信息确定了之后,海报团队回去精读剧本,设计师画出几十到几百甚至上千幅海报样稿的草图(视设计预算和影片大小决定草图数量,这次的草图就是普通的铅笔画)。内部开会、筛选,列出一个建议的顺序和备选的清单之后,跟片方开会确认。这一次会议,会确认哪些草图是重点发展的对象,哪些需要修改甚至彻底重做,另外还需要补充哪些(这样的沟通可能会有多次甚至是持续一段时间的)。
3 海报团队拿到这一次的反馈信息之后,回去把选中的设计草图重新调整,画成更精细的图(这一次的图添加画面背景、道具、上色、字体等细节,有些甚至会找来与演员外形相似的替身演员做替代拍摄)。然后拿着这些精致的样稿去跟片方更大的领导开会,与会的可能还包括制片人、导演、演员经纪人、老板等。大家会从中确定使用哪些设计、补充哪些设计、哪些设计需要重做。
4 拿着这些确定的样稿,海报团队就会跟制片方沟通,哪些是需要演员单独拍摄的、哪些是需要影片特技部门配合出图的、哪些是海报团队跟组拍摄的。
5 素材拿到之后,海报团队就可以回去做后期的美术来实现最初的设想了。
6 如果你是一部《变形金刚》、《加勒比海盗》或者《蝙蝠侠》这样的巨无霸电影的时候,会同时雇佣4-6支不同的海报团队,把上述工作重复4-6次。
你看,这才是好莱坞的海报设计跟我们最大的不同。
但是,即使是这样的标准,他们还是做出了上面列出的这么一大堆无底线、无节操的相互抄袭作品。在创作领域,出新确实很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