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荣华(湖北省崇阳县人民医院,湖北 崇阳 437500 )
64排螺旋CT在甲状腺良恶性结节诊断及鉴别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探讨
刘荣华
(湖北省崇阳县人民医院,湖北 崇阳 437500 )
【摘要】目的 探究64排螺旋CT在甲状腺良恶性结节诊断及鉴别诊断中的应用价值及其重要性,旨在提高其临床诊断的正确率。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近3年多收治的经病理证实为甲状腺结节的70例患者的CT资料。结果 70例病患中,良性结节患者32例,其中形态规则27例、边缘清晰28例;恶性结节患者38例,其中形态不规则33例、边缘模糊34例;二者具有显著差异,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64排螺旋CT诊断甲状腺结节的灵敏度为78.95%(30/38),特异度为87.50%(28/32)。阳性测定值为90.91%(30/33),阴性测定值为75.68%(28/37),假阳性预测率为12.12%(4/33),假阴性预测率为21.62%(8/37),准确率为82.86%(58/70),甲状腺良性结节与恶性结节相比在BF、MTT方面有显著性差异(P<0.05),在BV和PS方面,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64排螺旋CT在甲状腺良恶性结节的性质鉴别诊断中具有很好的应用价值。
【关键词】64排螺旋CT;甲状腺结节;良性;恶性
甲状腺结节是受机体炎症或肿瘤等影响而导致的甲状腺内出现结构异常的团块,发病率较高,是临床上常见的甲状腺疾病。现回顾性分析70例甲状腺结节的CT结果,总结并分析64排螺旋CT在其诊断及鉴别诊断中的价值。现将研究及结果报道如下。
1.1 一般资料:选取2012年12月至2015年1月,我院接收的并确诊为甲状腺结节的患者70例,均具有手术病理结果或者活组织穿刺病理结果,其中男28例、女42例,年龄20~76岁,平均(45.64±8.27)岁;结节大小0.6~9.2 cm,平均(3.86±1.47)cm。研究对象在病情、年龄等自然资料方面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一定的可比性。
1.2 方法。CT扫描设备使用改为:美国GE64排VCT螺旋CT扫描机,所有患者均行平扫及增强扫描。各项参数设置:管电压120 kV,管电流200 mAs,图像重建层厚0.5 mm。在家属同意及患者无过敏史的背景下对患者实施碘过敏试验,向通过试验后的患者详细地交代扫描过程中需要注意的问题。在扫描时要求患者的双肩尽可能下垂,颈部呈仰卧过伸位,扫描范围从颅底部至颈根部,如果甲状腺范围过大则增大扫描范围,尽可能包含所有的甲状腺组织。平扫后进行增强扫描。注射用对比剂使用典海醇(35 g),经肘静脉借助高压注射器团注80~90 mL,注射速率为3.0 mL/s,行追踪注射法扫描。图像出来后,由至少2名影像科医师对容积扫描的数据即原始横断面薄层图像进行处理并分析,要求在病变实质区的不同的位置放置圆形兴趣区,圆形兴趣区的设置要尽量避开肿瘤出血区,囊变区及坏死区,且避免组织的边缘部位,面积控制在7~10 mm2范围内,对每个病灶至少测定3处,然后记录每一处的血容量(BV)、表面通透性(PS)、血流量(BF)、平均通过时间(MTT)等,最后对多次取得的数据求取平均值。
1.3 诊断标准:良性结节需要满足以下条件:形态规则且边界清晰,增强扫描后不显“强化残圈征”或者“蟹足状强化”。恶性结节需要满足以下条件:形态不规则及边界不清晰,内部会存在微小的钙化影,增强扫描后显现“强化残圈征”或者“蟹足状强化”,颈部显现肿大淋巴结影。
1.4 数据的处理:通过运用统计学SPSS17.0软件,对得到的数据采用t检验表示计量资料,采用χ2进行计数资料检验,当P值<0.05时认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1 病理结果:70例患者经手术或者穿刺结果表明:良性结节患者32例,其中结节性肿大患者22例、腺瘤患者9例和桥本氏甲状腺炎患者1例;恶性结节患者38例,其中患有乳头状癌36例、患有滤泡状癌2例。
2.2 64排螺旋CT表现:64排螺旋CT表现如下。病变形态情况:32例良性结节中形态规则的有27例(84.38%);38例恶性结节中形态不规则的有33例(86.84%)。甲状腺良性结节与恶性结节,在病变形态规则与否方面的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病变边缘情况:32例良性结节边缘清晰28例(87.50%);38例恶性结节边缘模糊34例(89.47%)。甲状腺良性结节与恶性结节,在病变边缘清晰与否方面的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病变钙化情况:32良性结节伴有钙化15例(46.88%);38例恶性结节钙化14例(36.84%),包括9例颗粒状钙化,甲状腺良性结节与恶性结节,在病变钙化方面的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增强扫描特点:32例良性结节经增强扫描,显示21例为环形强化;38例恶性结节经增强扫描,显示“强化残圈征”和“蟹足状强化”共有31例,甲状腺良性结节与恶性结节,在增强扫描方面的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2.3 64排螺旋CT诊断甲状腺结节性质与病理结果一致性:64排螺旋CT诊断甲状腺结节的结果为:良性结节37例、恶性33例。灵敏度为78.95%(30/38),特异度为87.50%(28/32)。阳性测定值为90.91%(30/33),阴性测定值为75.68%(28/37),假阳性预测率为12.12%(4/33),假阴性预测率为21.62%(8/37),准确率为82.86% (58/70),见表1。
表2 甲状腺良、恶性结节CT灌注参数比较(±s)
表2 甲状腺良、恶性结节CT灌注参数比较(±s)
组别 BV(mL/100g) PS[mL/(100g·min)] BF[mL/(100g·min)] MTT(s)良性结节 34.30±3.02 33.21±3.42 128.51±10.69 8.25±0.98恶性结节 31.40±2.65 36.87±3.67 65.74±10.90 15.63±1.64 P值 >0.05 >0.05 >0.05 >0.05
表1 64排螺旋CT诊断甲状腺结节性质与病理结果一致性(n)
2.4 各项灌注参数比较:甲状腺良性结节与恶性结节在BF、MTT方面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BV、TTP方面的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甲状腺结节可以因机体炎症、自身免疫疾病等原因造成,CT作为目前甲状腺结节检查的常用技术,对甲状腺结节的诊断及鉴别具有重要意义。综上所述,64排螺旋CT结果显示甲状腺良恶性结节在病变的形态、病变边缘、强化形式及各项灌注参数方面均具有差异性,且良恶性结节在这些参数方面具有各自特点,总结该特点对临床诊断甲状腺结节具有指导意义。
参考文献
[1] 丛淑珍,冯占武,甘科红,等.甲状腺良、恶性结节超声弹性成像特征分析[J].中国医学影像技术,2010,26(9):1682-1684.
[2] 赵雅萍,肖莉莉,周秀萍,等.超声造影在甲状腺微小癌血流灌注方面的初步研究[J].医学研究杂志,2014,43(10):118-122.
[3] 许开元,肖丹丹,江海涛,等.多层螺旋CT在诊断甲状腺微灶癌中的价值[J].当代医学,2014,20(30):82-84.
中图分类号:R736.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8194(2016)12-0147-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