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 薇 王海燕(湖北省武汉市第十一医院妇产科,湖北 武汉 430015)
2257例阴道炎的临床分析
林 薇 王海燕
(湖北省武汉市第十一医院妇产科,湖北 武汉 430015)
【摘要】目的 探讨阴道炎症的常见种类,易感因素及预防措施。方法 收集本院门诊2013年1~12月首次就诊患者诊断为阴道炎的2257例诊治资料,进行临床分析。结果 2257例阴道炎中,通过病原微生物检测,诊断为细菌性阴道病(BV)的有576例(25.5%)、假丝酵母菌性阴道炎(VVC)632例(28%其中一半为复发病例),滴虫性阴道炎(TV)188例(8.3%)、支原体感染223例(9.9%)、衣原体感染70例(3.1%)。淋病56例(2.5%)、混合型感染(主要是BV+VVC)512例(22.7%)。在2257例中:妊娠合并阴道炎413例(18.3%)、萎缩性(老年性)阴道炎212例(29.4%)、婴幼儿阴道炎13例(0.6%);有超过1/3患者就诊前曾盲目自行购药治疗或曾在外院诊治,因治疗无效或复发而就诊;以BV、VVC发病率较高,而BV、TV疗效较好,VVC疗效相对不佳且易反复发病。临床上阴道炎过度治疗或治疗不足,导致阴道菌群失调、微生态环境异常、越治越重越治越发的病例十分常见。结论 阴道炎是妇科最常见疾病之一,需要积极预防及规范化诊疗,特别硬提倡阴道微生态的评估及重视阴道正常菌群恢复的治疗,避免误诊误治。盲目用药而延误病情。
【关键词】阴道炎;病原微生物;菌群失调
阴道微生态女性生殖道感染是妇科常见病,影响着女性身心健康。据统计因感染性疾病就诊占门诊患者一半以上,排在前3位的是阴道炎、宫颈炎和盆腔炎[1],由此可见,阴道炎是妇科最常见疾病。本文就1年来诊治的2257例阴道炎病例的治疗进行临床分析如下。
1.1 一般资料:本文收集2013年1~12月在本院门诊首次诊断为阴道炎患者的诊治资料共计2257例,年龄5~78岁,所有病例均取阴道分泌物进行病原微生物检测确诊。
1.2 阴道炎分类:2257例阴道炎分类见表1(按普通人群,特殊人群如孕妇、绝经后、婴幼儿分别统计)。
1.3 阴道炎的诊断与治疗
1.3.1 细菌性阴道病(BV):BV是由阴道乳酸杆菌减少、加德纳菌及厌氧菌增加所致的内源性混合感染,临床特点为鱼腥臭味、稀薄阴道分泌物增加、本院采用BV快速诊断试剂盒进行诊断,确诊后选用抗厌氧菌药物,如甲硝唑,克林霉素,尤其是甲硝唑一直厌氧菌生长又不影响乳酸杆菌生长,是较理想的治疗药物。用有口服和阴道用药两种方法。口服甲硝唑片0.4 g每天2次共7 d,或引导上药栓剂每晚一次共7 d。另外,临床常见需氧菌性阴道炎(AV),是因乳酸杆菌减少由需氧菌感染引起的阴道炎症,其临床症状重,如阴道分泌物增多、脓性、有时呈泡沫状,性交痛、外阴阴道瘙痒、灼热感等,阴道黏膜充血严重时有散在性出血点或溃疡,滴虫(TV)检查为阴性。AV的诊断主要依据临床特征及分泌物检查,AV的治疗目前尚无有效标准方案局部用卡那霉素及克林霉素有一定疗效。
表1 2257例阴道炎分类 [n(%)]
1.3.2 阴道假丝酵母菌病(VVC):VVC的主要症状为外阴瘙痒,白带增多呈豆腐渣或凝乳状,白带检查涂片法多为阳性,部分病例可用培养法加药敏试验确诊 及指导敏感药物的选择。常用方案有:①局部用药:克霉唑栓阴道上药每晚一次共7 d。②全身用药:氟康唑150 mg顿服。对于复杂性VVC,则根据不同情况选择相应的治疗方案,如选择针对性药物,适当延长疗程等。
1.3.3 滴虫性阴道炎(TV):TV是由阴道毛滴虫感染引起,最常见的传播方式是性传播,少数可经公共浴池,衣物等间接传播。其主要表现为阴道分泌物增多、外阴瘙痒灼热感,少数患者可无明显症状。检查可见阴道黏膜充血、有时散在出血点、阴道分泌物增多呈黄绿色泡沫状,实验室悬滴法、培养法课确诊。治疗方案首推全身用药,用甲硝唑或替硝唑2 g单次口服。对于不能耐受或不能全身用药患者,可选择局部用药。性伴侣应常规治疗,同时在治愈前应避免无保护性交。
1.3.4 支原体衣原体感染:支原体(以MH、UU常见)为机会性感染,常与其他病原体共同引起泌尿生殖道感染,引起相应症状体征;衣原体(CT)感染主要经性传播,CT感染多无症状或症状轻微,诊断依据分泌物培养,治疗首选阿奇霉素。
1.3.5 淋病:淋病由淋球菌引起,是以泌尿生殖体统化脓性感染为主要表现的性传播疾病,少数可经间接传播。临床表现有阴道脓性分泌物多,外阴瘙痒或灼热、偶有下腹痛,检查见宫颈水肿充血,上行感染可引起输卵管炎、子宫内膜炎、宫外孕、不孕症等,还可有尿道炎、前庭大腺炎等症状。诊断主要依据病史、临床表现和实验室检查确诊。治疗以及时、足量规范化为原则[2],首选药物以第三代头孢菌素为主,如头孢曲松钠125 mg单次肌注或头孢克肟400 mg单次口服。对不能耐受头孢菌素类药者,可选用阿奇霉素2 g单次肌注。
1.3.6 特殊人群的阴道炎:①萎缩性阴道炎(绝经后)及婴幼儿阴道炎:均可由雌激素水平低下阴道局部抵抗力下降引起,婴幼儿还可由于外阴卫生不良,阴道异物引起,应针对病因进行防治。②妊娠合并阴道炎:妊娠期妇女因机体内环境改变、免疫功能下降,易受各种病原体感染,严重者可影响胎儿或新生儿,导致宫内感染、流产、早产、胎膜早破、新生儿肺炎、脑膜炎、败血症、先天畸形及神经系统后遗症等,严重危害母儿健康。因此,预防和治疗孕期生殖道感染性疾病是产前监护的重要组成部分。治疗上,要充分兼顾母儿双方利益,权衡利弊合理用药,既要及时有效地治疗感染又要防止药物可能对胎儿造成损害,尽可能选择青霉素、头孢、红霉素类药物,若病情需要使用甲硝唑、替硝唑等药物时,应告知患者利弊,知情选择为宜。另外,妊娠期用药,在病情允许的情况下,通常推荐系统治疗推迟到孕中期,因此时胎儿的器官已基本发育完全[3]。妊娠、哺乳期用药时应暂停哺乳。
1.3.7 细菌溶解性阴道病(CV):在讨论阴道炎性疾病时。值得一提的是CV,此病是由于阴道内正常优乳杆菌的过量生长造成阴道鳞状上皮溶解破裂而引起的一种阴道疾病[4],其病因及发病机制目前尚不完全清楚,初步认为与阴道微生态环境改变有关。CV的症状体征均与VVC类似,还可有周期性发病,即月经前黄体期症状加重,直到月经期开始,月经血的冲洗使得阴道pH值升高而症状缓解。CV阴道分泌物检查的特点是①阴道pH值3.5~4.5。②检查未见芽孢、假菌丝或滴虫,可见大量乳杆菌、溶解的细胞、破碎的细胞质碎片、完整的上皮细胞裸核。③阴道分泌物培养可显示阴道菌群正常或大量乳杆菌生长,无假丝酵母菌生长。因此,CV诊断的关键是要排除其他病原体的感染,并结合典型的周期性临床表现可确诊。CV的治疗在于减少阴道乳杆菌生长,以缓解患者的症状,碳酸氢钠冲洗或坐浴是可以尝试的方法。
综上所述,阴道炎是妇科最常见的感染性疾病,根据病因和病原微生物掉的不同,阴道感染分为BV、AV、VVC、TV、MH、UU、CT、淋病等,其中有需氧菌或厌氧菌感染,还有初发或复发及严重感染等,并且从婴幼儿到老年人均有发病,孕妇是易感人群,VVC 与CV症状体征相似而以误诊,充分说明阴道炎诊治的复杂性及重要性。临床上阴道炎误诊误治及治疗不足或治疗过度的情况屡见不鲜,给广大患者造成身心的巨大痛苦和经济上不必要的损失。
本文通过2257例阴道炎的诊治分析,相似BV、VVC及其混合感染最为常见,VVC治疗效果相对不佳,且RVVC多达一半以上。究其原因,笔者认为:①盲目大剂量长疗程使用抗生素导致阴道菌群失调,不适当的阴道灌洗上药导致乳酸杆菌下降或缺失,阴道微生态环境失调,不规范用药是VVC发病急RVVC多见的重要原因。②对需氧菌感染(AV)、非白色假丝酵母菌感染的阴道炎以及对细胞溶解性阴道病(CV)等阴道疾病的认识不足,不能针对性治疗,造成误诊误治。因此我们应提高医学理论知识水平,重视阴道微生态鄂评价,重视引导正常菌群的恢复[5],要纠正既往阴道炎必须有白细胞升高的观点,避免误诊误治那些有临床症状而查不到病原微生物的病例,杜绝不规范用药,避免过度阴道冲洗,同时避免治疗不足,即避免治疗单一化而不重视综合治疗以恢复阴道微生态为最终目的,要倡导在控制“致病菌”后继续给予乳杆菌制剂或益生元(除外CV),避免复发。
参考文献
[1] 吴文湘,廖秦平.阴道炎的治疗进展[J].中国实用妇科与产科杂志,2009,25(12):949-952.
[2] 谢幸,苟文丽.妇产科学[M].8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3: 101-102.
[3] 马云燕,钟梅.妊娠外阴阴道炎症对围产期结局的影响及诊治[J].中国实用妇科与产科杂志,2009,25(12):891-892.
[4] 肖冰冰.细胞溶解性阴道病的诊断与治疗[J].实用妇产科杂志,2010,26(2):90-91.
[5] 狄文,高华.重视诊疗规范 避免妇科疾病治疗中的过度与不足[J].中国实用妇科与产科杂志,2011,27(7):482.
中图分类号:R711.3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8194(2016)12-0039-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