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志高 张才兵
摘 要:2011年的新课程标准中提出了“非连续性文本”的概念,面对全新的概念,广大教师积极迎接挑战,优化教学方法,探究教学策略,让教学资源更加丰富。由于“非连续性文本”直观形象的特点,激发了学生对文本解读的兴趣,促进了教学质量的提高。
关键词:小学语文;课堂教学;非连续性文本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8-1216(2016)06B-0050-01
2011年的《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中首次提出“非连续性”文本的概念,面对新概念很多教师不是很理解,也不知道怎样在教学中贯彻这一概念。实际上,如果我们能在教学中充分利用“非连续性”文本,可以使教学生动形象,直观可感,有利于学生的理解,因此,广大教师应重视“非连续性”文本在课堂中的运用。
一、链接生活,深化体验
实际上,“非连续性”文本和我们的距离并不遥远,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就有很多例子,例如电器说明书、地图、各种表格等。但是,小学生在生活中并不重视这些,而作为语文教师要引导学生关注生活,将生活经验引入课堂,帮助学生解读文本。这样做也使学生获得的知识更加系统和全面。
例如在教学《维生素C的故事》这篇课文时,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就指导学生利用表格解读文本,让学生掌握了看图表的能力。这篇文章详细介绍了维生素C的知识。学生对这样的科普文章兴趣很浓,但是由于知识的欠缺,在理解文本时存在一定的困难。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首先指导学生自读课文,提前在课下搜集一些资料,然后以表格的形式呈现维生素C的名称、特点、作用、来源、注意事项。这样的课堂活动激发了小学生的兴趣,各学习小组有的从文本中摘抄,有的从课外资料中查找,纷纷精心制作表格,有的小组还为表格做了精美的装饰。这样一来,学生在亲手操作中对文本的内容有了清晰的掌握,有助于课堂教学任务的顺利完成。
在这个教学实例中,表格突出的优点就是思路清晰,一目了然,有助于学生轻松掌握文本内容和关键资料。因此,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如果课文适合这样的方法教学,那么教师就可以引导学生结合生活经验,从连续性文本材料中提取信息,设计“非连续性”文本,这样必将有效提高教学质量。
二、利用插图,创新思维
苏教版小学语文教材中有很多精美的插图,小学生对于美的事物,尤其是美的图画天生有一种亲近感。因此,这些精美的插图能在很大程度上激发小学生的阅读兴趣,让小学生主动进行文本探索。作为语文教师要抓住文本的插图进行有效的利用,引导学生挖掘其中蕴含的元素,实现课堂的深度阅读。
例如在教学《厄运打不垮的信念》这篇课文时,课文中就设计了一幅插图:画中的谈迁意气风发,让人感觉有一种勃发的精神从他的身上散发出来。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首先引导学生仔细观察文本中的插图,对文本中的人物形成第一印象。然后,教师指导学生自主阅读文本,但是随着学生完成对文本的初步感知,不禁有了这样的疑问:“为什么文本中的语言描述和插图表现的完全不一样?文本中作者写谈迁是一袭破衫,插图中为什么不是?”面对学生的疑问,教师引导学生思考编绘者的意图,在教师的启发点拨下,学生们意识到,这样的设计正和文本的标题相符,体现的就是一种厄运打不垮的精神。
教师利用文本中的插图进行阅读教学,不仅让学生从直观的角度学习文本,让文本解读更加轻松,而且有助于学生对文本内涵的深度思考,从而获得独特见解。因此,我们在学习过程中,要对插图这种“非连续性”文本进行有效利用,帮助我们轻松阅读。
三、再现情境,升华感悟
阅读是对语言文字的解读,是对文本意境之美的深刻体会,语文教师要将这些作为教学的重点内容。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可将文本内容以具体可感的方式直接呈现出来,将连续性文本转化为“非连续性文本”,这样有助于学生阅读感悟的升华。
例如在教学《莫高窟》这篇写景文章时,教师就采用了再现情境的方法,引导学生深入领悟文本的深刻内涵。小学生去过莫高窟的寥寥无几,很难体会莫高窟的景色之美。于是教师鼓励学生在课下通过网络查找关于莫高窟的资料,制作一份关于课文内容的手抄报,用自己的语言将莫高窟介绍给大家。在教师的鼓励下,学生们的积极性很高,搜集到很多的文字、图片甚至视频资料,在课堂上和大家分享,向大家进行解说,让学生在愉悦的情境中完成文本学习。
在小学语文教材中,可以采用情境再现的方法帮助学生深入文本的课文还有很多,教师通过这样的方法可以让抽象的文本以直观想象的方式展现出来,既方便学生的理解,也有助于学生对文本认知的升华。
总而言之,“非连续性”文本阅读让我们的教学资源更加丰富,学生的学习兴趣更加浓厚,有效提高了课堂教学质量。“非连续性”文本的概念是时代发展的产物,顺应了课改的趋势,在广大教师的合理运用下,将使语文课堂呈现出别样的精彩。
参考文献:
[1]董玉宾.非连续性文本阅读教学策略[J].教师,2015,(32).
[2]王建群.非连续性文本,为语文教学打开另一扇窗[J].七彩语文:教师论坛,2015,(4).
内蒙古教育·基教版2016年6期